原告:韓某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奉賢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朱愉忠,上海衛(wèi)根龍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訴訟代理人:衛(wèi)金龍。
被告:賈某1,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奉賢區(qū)。
被告:王某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奉賢區(qū)。
被告:賈某2,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奉賢區(qū)。
被告:賈某4,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奉賢區(qū)。
法定代理人:賈某2,男,住上海市奉賢區(qū)金匯鎮(zhèn)百曲村XXX號。系被告賈某4父親。
原告韓某某與被告賈某1、王某某、賈某2、賈某4分家析產糾紛一案,本院于2018年4月17日立案受理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于2018年6月14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于2018年10月22日、2019年4月30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委托訴訟代理人朱愉忠、衛(wèi)金龍、被告賈某1、王某某、賈某2及被告賈某4法定代理人賈某2到庭參加了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原告韓某某提出訴請:1、判令原告享有拆遷權益人民幣1,396,154.90元(以下幣種同);訴訟費被告承擔。庭審中,原告變更訴請為:請求判令原告享有拆遷權益1,544,266.90元;系爭房產經評估后,原告再次變更訴請:1、判令原告享有坐落于上海市奉賢區(qū)萬順路XXX弄XXX號XXX室安置房一套;2、判令原告享有補償款136,226.93元。(原告已提供具體房屋折價計算方式,所得房屋平方多余部分折價款由原告支付被告)。事實與理由:原告與被告賈某2原系夫妻關系,2011年經法院調解離婚。2015年10月原告曾起訴要求確認其安置權益后因故撤訴。
1991年8月6日被告賈某1、王某某、賈某2及案外人賈某3經土地管理部門核準頒發(fā)奉賢區(qū)農村宅基地使用證審核表登記為系爭房屋土地使用權人,2007年9月15日被告賈某1戶因家庭人口增加原因,故申請獲批增加新建面積180平方米,被告賈某1戶為百曲村XXX號,分戶賈某3為百曲村XXX號。上述房屋因遇動遷于2010年12月19日簽訂四份動拆遷補償協議,其中被告賈某1戶為百曲村XXX號為滬奉大居(2010)遷協字第447號(447-1號、447-2)動拆遷協議三份,拆遷總金額817,361.59元;拆遷安置面積331.58平方米,實際認購安置面積375.12平方米,且于2012年12月17日簽訂了《房屋認購單》,分別安置房為百曲和苑J2-2(23)號1002室、1802室、1001室以及J2-2(10)號802室;百曲村XXX號賈某3戶為滬奉大居(2010)遷協字第448號動拆遷協議一份,建筑面積180平方米,安置百曲和苑J2-2(12)號1001室以及百曲和苑J2-2(21)號703室(安置面積224.44平方米)。原告得知后曾多次與被告協商,要求原告單獨獲得安置房或由被告支付折價款,均遭拒絕。被告的行為侵犯了原告的合法權益,原告為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特訴至貴院,望依法裁決。
原告韓某某對其訴稱向本院提供了如下證據:原告的身份證、戶口簿復印件及被告的常口現實庫信息資料、奉賢縣農村宅基地使用權審核表、金匯鎮(zhèn)農村居民建房申請審核表、金匯鎮(zhèn)村民建房定樁表、2010遷字447號、447-1、447-2征用補償協議三份及房屋動遷補償清單三份、房屋認購單一份、認購房屋價格計算表、動遷安置房結算清單。百曲村XXX號賈某3戶滬奉2010遷字448號拆遷補償協議一份、動遷補償協議、動遷補償清單、房屋認購單一份、認購房屋價格計算表及動遷安置房結算清單二份等。民事調解書一份、南橋鎮(zhèn)動遷辦證明一份、上海農商銀行代收現金解款單、入住證以及民事裁定書一份。上述證據證明原告主張該套房屋權屬是安置房中面積最小的一套(70.89平米),超出面積部分同意按照評估結果折算成錢補給被告。原告認為應得60.79平米(房屋結算是按共得的平方除以6人),安置動遷價2,170元,計131,914.30元。評估報告顯示該房屋是70.89平米,按照原告應得的超出10.1平方米,超出部分根據評估報告每平方米21,900元,共計221,190元。合計353,104元,減去原告應得動遷補償款136,226元,原告應付被告房屋折價款216,878元。系爭的百曲和苑J2-2(10)號802室房屋分割到原告名下。
被告賈某1、王某某、賈某2、賈某4共同辯稱,不同意原告的訴請。2007年被告賈某1戶因農村宅基證人口面積增加,故重新申請增加宅基地建造面積,后以百曲村XXX號賈某3戶在2008年2月申請并經批準建造了180平方米的房子。2010年被告賈某1戶百曲村XXX號以及百曲村XXX號賈某3戶農村房屋遇動遷后,共計安置了六套房屋,現原告要求將百曲和苑J2-2(10)號802室房屋分割到原告名下,被告不予同意。被告認為,系爭房屋被拆遷前原告對其均沒有所有權,且原告在娘家有宅基地房屋也遇到動遷。綜上,被告請求法院駁回原告全部訴請。
被告賈某1、王某某、賈某2、賈某4對其辯稱向本院提供如下證據:奉賢縣農村宅基地使用權審核表、百曲村(2010)遷協字447號、447-1、447-2《征用集體所有土地房屋拆遷補償協議》三份。證明百曲村XXX號家庭農村宅基地使用權審核表及房屋拆遷補償協議原告非該房屋立基人,故沒有任何權屬,也沒有按戶籍安置方式進行補償、安置的事實。
本案主要爭議焦點:一、系爭房屋百曲村XXX號農村宅基地使用權審核表及房屋拆遷補償協議能否確認原告為宅基地使用權人以及享有拆遷補償安置房屋的權益。原告認為按照該戶6人計算其應得60.79平米安置房權屬;被告則認為該房屋與原告無關,屬被告賈某1、王某某夫婦及賈某2婚前所有;二、系爭安置房的現價值問題。
根據原告申請,本院對系爭房屋的現價值問題委托上海國衡房地產估價有限公司進行評估,估價結果為上海市奉賢區(qū)萬順路XXX弄XXX號XXX室房屋一套,建筑面積為70.89平方米,每平方米21,900元,房屋總價格為1,552,000元,評估費5,700元。
對上述證據,本院經審查后認為,對原告提供的證據,四被告對其真實性無異議,但對房屋評估報告存有異議,認為該房屋屬被告所有無需進行評估;對被告提供的證據,原告對其真實性無異議;對評估結果亦無異議,本院予以確認;本院原告證據證明目的的真實性合法性根據動遷事實等證據進行審核后,結合其他各方有異議部分及各方意見綜合相關證據相互印證來判斷確定。
基于上述認定的證據及雙方當事人的陳述,本院確認如下事實:
原告韓某某與被告賈某2于2002年經登記結婚后于xxxx年xx月xx日出生育一女賈某4。2011年12月9日雙方經本院調解離婚。期間原告韓某某戶籍所在地為上海市奉賢區(qū)金匯鎮(zhèn)百曲村XXX號。
1991年8月被告賈某1、王某某、賈某2及案外人賈某3經土地管理部門核準頒發(fā)奉賢區(qū)農村宅基地使用證審核表登記為系爭奉賢區(qū)金匯鎮(zhèn)百曲村XXX號房屋土地使用權人,經審核發(fā)證面積226平方米,居住建筑面積(三上三下加小屋)329.16平方米。
2007年9月15日被告賈某1戶因奉賢區(qū)金匯鎮(zhèn)百曲村XXX號房屋中家庭人口增加等原因,故申請獲批增加新建面積180平方米,被告賈某1戶為百曲村XXX號該戶人員即被告賈某1、王某某、賈某2、賈某4及原告五人,分戶案外人賈某3戶為奉賢區(qū)金匯鎮(zhèn)百曲村XXX號該戶人員即案外人賈某3、沈某1、沈某2。上述房屋因遇動遷于2010年12月19日簽訂了若干動拆遷補償協議,其中被告賈某1戶為百曲村XXX號動拆遷協議三份為滬奉大居(2010)遷協字第447號(447-1號、447-2),拆遷總金額817,361.59元(包括建筑重置價、土地使用權基價、價格補貼;附屬物補償款等);拆遷安置面積331.58平方米,實際認購安置面積375.12平方米,且于2012年12月17日簽訂了《房屋認購單》,分別安置房為百曲和苑J2-2(23)號1002室、1802室、1001室以及J2-2(10)號802室。被安置的四套房屋均為被告賈某1、王某某、賈某2、賈某4占有使用至今,尚未辦理房屋所有權證。
上述奉賢區(qū)金匯鎮(zhèn)百曲村XXX號房屋動遷補償協議、房屋動遷補償清單、動遷安置房結算清單、認購房屋價格計算表載明被告賈某1戶認定人口為6人(包括獨生1人),而在2018年10月24日大型居住社區(qū)奉賢區(qū)南橋基地金匯動遷工作指揮部出具的“關于奉賢區(qū)金匯鎮(zhèn)百曲村XXX號賈某1戶動遷情況說明”中明確百曲村XXX號賈某1戶,根據奉宅XXX-XXX-XXX號宅基地使用證記載,該戶立基人口為4人即戶主被告賈某1、王某某、賈某2及案外人賈某3,房屋有證有效面積為331.58平方米。大居動遷政策規(guī)定動遷時間點為2010年6月1日前該戶在冊戶籍人口為5人,分別為被告賈某1、王某某、賈某2、賈某4和原告。合計認定人口5人加獨生1人,認定人口面積270平方米。根據大居動遷政策“磚頭與人口”就高原則執(zhí)行,最終該戶按照房屋有證有效面積331.58平方米計算進行動遷簽約。
該房屋動遷補償清單中有效建筑面積331.58平方米(其中319.98平方米加補償4.76平方米以及6.84平方米),拆遷總金額817,361.59元,其中每平方米的土地基價700元、價格補貼為600元;該戶取得的土地基價、價格補貼計431,054元、獎勵費(每平方米50元)16,579元以及按24個月(每月每平方米8元)約定臨時安置補助費63,663.36元、速簽獎50,000元人均分配,其余包括已拆除房屋估價款、搬家費、設備遷移費、其他補償款、附屬物(含二次裝飾)折價款等取得動遷補償款均在大型居住社區(qū)奉賢區(qū)南橋基地金匯動遷工作指揮部留存,在2012年12月17日動遷安置房結算清單、認購房屋價格計算表雙方結算時百曲村XXX號賈某1戶留村房款726,566.07元。該戶實際安置核算面積366.06平方米(超出面積34.48平方米),該戶支付總房款加其他費用總計917,660.59元,故該戶實際又補交房款191,094.52元。2012年12月17日簽訂了《房屋認購單》中分別安置房為百曲和苑J2-2(23)號1002室、1802室、1001室以及J2-2(10)號802室四套房屋(實測建筑面積375.12平方米)由被告賈某1、王某某、賈某2、賈某4居住使用至今。認購房屋價格計算表中百曲和苑J2-2(10)號802室實測建筑面積70.89平方米(核算面積68.55平方米)實際開票單價每平方米2,761.02元,實際開票房價為支付195,729元。
奉賢區(qū)金匯鎮(zhèn)百曲村XXX號賈某3戶為滬奉大居(2010)遷協字第448號動拆遷協議一份,建筑面積180平方米,安置百曲和苑J2-2(12)號1001室以及百曲和苑J2-2(21)號703室(安置面積224.44平方米),被安置的二套房屋所有人為案外人賈某3、沈某1、沈某2(實際按人口4人,每人45平方米計算)。
原告堅持認為其為上述房屋動遷權利人之一,主張該套房屋權屬是安置房中面積最小的一套(70.89平米),超出面積部分同意按照評估結果折算成錢補給被告。原告認為應得其中60.79平方米房屋,故請求單獨獲得上述安置房并由原告支付被告超額部分的房屋折價款,致涉訟。
還查明,系爭房屋《房屋認購單》安置房中為百曲和苑J2-2(10)號802室房屋經上海國衡房地產估價有限公司房地產市場現價值評估,估價結果為上海市奉賢區(qū)萬順路XXX弄XXX號XXX室房屋一套,建筑面積為70.89平方米,每平方米21,900元,房屋總價格為1,552,000元。
另查明,1、2011年12月9日原告韓某某與被告賈某2經本院調解離婚時約定對雙方各自處(婚前、婚后)財產歸各自所有;2、奉賢區(qū)南橋鎮(zhèn)動遷管理辦公室證明原告韓某某在奉賢區(qū)南橋鎮(zhèn)張翁廟村沒有享受到房屋動遷安置待遇。原因是原告韓某某在齊賢百曲10隊動遷處已經享受動遷安置待遇;3、2007年9月15日上海市奉賢區(qū)金匯鎮(zhèn)土地部門批準金匯鎮(zhèn)百曲村XXX號被告賈某1戶“金匯鎮(zhèn)農村居民建房申請審核表”載明建房戶被告賈某1,建房人數8人,家庭人員被告賈某1、王某某、賈某2、賈某4、原告韓某某(經審批同意享受45平方米建房面積)及案外人賈某3。該戶符合分戶條件擬批總占地180平方米(建筑占地90平方米),后于2008年7月10日金匯鎮(zhèn)政府發(fā)“金匯鎮(zhèn)村民建房定樁表”確認奉賢區(qū)金匯鎮(zhèn)百曲村XXX號賈某3戶分戶建房180平方米。
本院認為,民事主體的財產權利受法律平等保護。農村宅基地房屋的動遷補償一般分為房屋補償和宅基地使用權補償。地上物的補償,應當歸屬房屋權利人。對于宅基地使用權補償款的分割,因農村宅基地使用權具有很強的身份屬性,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無償提供給本集體成員享有。原告韓某某與被告賈某2夫妻關系存續(xù)期間,被告賈某2將前妻原告韓某某戶籍遷入該戶。后雙方因故協議離婚并分戶。如果按照金匯鎮(zhèn)百曲村XXX號被告賈某1戶農村宅基地使用權審核表計算動遷權利人,那么審核表上還有“案外人賈某3”,而沒有原告韓某某;而在2007年9月15日金匯鎮(zhèn)百曲村XXX號被告賈某1戶經上海市奉賢區(qū)金匯鎮(zhèn)土地部門批準“金匯鎮(zhèn)農村居民建房申請審核表”載明申請建房戶主被告賈某1,建房人數8人即被告賈某1、王某某、賈某2、賈某4、原告韓某某及案外人賈某3。該戶符合分戶條件擬批總占地180平方米,故原告實際經政府審批同意享受45平方米建房面積;金匯鎮(zhèn)百曲村XXX號被告賈某1戶根據大居動遷政策“磚頭與人口”就高原則執(zhí)行,最終該戶按照房屋有證有效面積331.58平方米(被告賈某1王某某夫婦及被告賈某2婚前建造)計算進行動遷簽約。該戶在冊戶籍人口為5人即被告賈某1、王某某、賈某2、賈某4和原告。合計認定人口5人加獨生1人,認定人口面積270平方米(其中原告可享受45平方米安置面積)。故拆遷過程事實上就是按戶籍登記為主。根據相關動遷政策規(guī)定,動遷房屋如何認定宅基地房屋所有人以及宅基地使用權人主要看該房屋實際使用人或戶籍登記等。本案涉及到金匯鎮(zhèn)百曲村XXX號被告賈某1戶農村宅基地房屋遇到政府動遷,政府動遷部門經核查該房屋實際所有并使用、戶籍登記等因素,對原告及四被告進行了安置。故被告賈某1、王某某、賈某2、賈某4辯稱原告韓某某非本次動遷房屋權利人之一,因其未向法院提供足夠證明其主張的事實或證據,而不予采信。故本院綜合各方提供的拆遷過程、檔案材料以及政府動遷部門動遷意見等方面的因素確定原告韓某某理應享受政府動遷金匯鎮(zhèn)百曲村XXX號房屋給予相關的動遷安置利益。而地上物的補償,應當歸屬房屋權利人即由被告享有。本院還認為,根據我國物權法的相關規(guī)定,共有人約定不得分割共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以維持共有關系的,應當按照約定,但共有人有重大理由需要分割的,可以請求分割;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按份共有人可以隨時請求分割,共同共有人在共有的基礎喪失或者有重大理由需要分割時可以請求分割。結合本案,原告韓某某與被告賈某2經登記結婚,婚后原告因婚姻關系將戶籍遷至金匯鎮(zhèn)百曲村XXX號被告賈某1戶房屋內并遇到政府動遷。其中原告實際應享有45平方米安置面積優(yōu)惠的民事權益,對于財產權益在動遷安置房屋后由被告所得到,原告相應的財產權益已物化至系爭安置房屋內,而原告應得相應的價值以現價值評估價為參照價款按平均單價每平方米21,900元計算。由于原告在動遷安置時未實際掌控拆遷利益分配,故被告取得動遷安置房屋時支付的購買房屋價款經結算,承擔了取得該安置房屋動遷成本價以及各類費用。原告取得45平方米房屋安置須承擔動遷成本價為每平方米2,761.02元(包括各類費用,故當時被告取得該房屋實際開票房價合計195,729元)。同時原告作為動遷權利人之一,應該享受該戶土地基價、價格補貼計58,500元、速簽獎8,333.33元(按人均)、獎勵費2,250元以及過渡費8,640元、(計77,723.33元)。審理中,四被告堅持不同意補償原告安置房屋折價款的辯解意見,因其未向本院提供足以證明其事實的根據,本院難以采信。本次動遷安置房屋實際均由被告取得,而原告要求分得系爭房屋所有權。本院認為,被告賈某1戶被安置房屋取得房地產權證需要被告一方提供所有動遷資料并由政府土地行政部門審核后發(fā)放,本院直接判決原告取得系爭房屋而由被告協助辦理并提供原件動遷資料等,是否得到政府審批亦是未決狀態(tài);即使房屋確權給被告亦涉及被告搬離以及排除妨害等問題,故本院直接認定系爭房屋權屬等歸被告所有,被告理應支付原告相應的房屋折價款。綜上,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九十三條、第九十九條、第一百條第一款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賈某1、王某某、賈某2、賈某4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給付原告韓某某房屋補償款人民幣938,977.10元;
二、駁回原告韓某某其他訴訟請求。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18,698元、評估費5,700元,合計人民幣24,398元,由原、被告各半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提出副本,上訴于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喬??棟
書記員:沈??林
你的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表示必填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