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韓某某,女,1958年3月22日出生,漢族,現(xiàn)住石家莊市長安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王金蘭、宋立娟,河北誠基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段某某,男,1976年9月17日出生,漢族,現(xiàn)住石家莊市長安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江芳敏、齊峰,河北謙實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韓某某與被告段某某民間借貸糾紛一案,本院立案受理后,依法適用普通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委托訴訟代理人宋立娟、被告委托訴訟代理人江芳敏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jié)。
原告韓某某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判決被告歸還借款55萬元;2、判決被告支付違約金5萬元;3、判決被告支付利息30187.5元;4、本案的訴訟費由被告承擔。事實與理由:2014年12月18日,被告與原告簽訂借款協(xié)議,被告向原告借款20萬元,借款期限為6個月,借款到期日為2015年6月1日,當日原告交付給被告20萬元,被告出具了借據(jù)給原告,但至今被告并未歸還。對這筆借款,除被告歸還本金外,依據(jù)協(xié)議,應支付給原告違約金20萬元*420天*5%=420000元,對違約金數(shù)額,原告主張5萬元,以上共計25萬元。2014年12月25日,被告向原告借款40萬元,原告當日打款給被告40萬元。截至今日,被告尚欠有35萬元未歸還給原告。原告認為被告除歸還本金外,還應支付同期銀行貸款利息2015年1月10日至2016年7月10日,共計18個月:35萬元*5.75%(2015年銀行貸款利率)12*18個月=30187.5元,以上共計30187.5元。被告的違約行為,給原告造成巨大的經(jīng)濟損失,現(xiàn)原告僅主張由被告賠付630187.5元。
被告段某某辯稱,1、關(guān)于原告主張的2014年12月25日至2015年1月10日被告所欠40萬元的借款,被告不予認可,被告庭后提交《銀行流水》予以證明;2、關(guān)于2014年12月18日至2015年6月1日的20萬元的出借款項,原告并未實際履行。3、關(guān)于原告主張2014年12月18日的借款系由2014年6月6日的借款而來,原告提交的新證據(jù)未能證明其關(guān)聯(lián)性,系原告單方陳述,被告不予認可。
經(jīng)審理查明,本案中,原告主張被告向原告有兩筆借款。第一筆20萬元,原告提交2014年12月18日簽訂的《借款協(xié)議》,載明:段某某向韓某某借款20萬元,借款期限自2014年12月1日至2015年6月1日,月息2.5%,如出現(xiàn)違約情況,則按照借款未還清部分每日按5%支付違約金。同時被告向原告出具借據(jù)一張,《借款協(xié)議》及借據(jù)的借款人處均有段某某的簽名及手印。原告主張該筆借款是2014年6月6日所借,因被告未能按期還款,雙方對該筆借款及其他借款于2014年12月18日進行對賬,原告提交對賬單載明:被告于2014年6月6日借原告20萬元,應還本金20萬元,利息51387元;于2014年7月10日借款30萬元,應還本金30萬元,利息52280元;2014年8月13日借款10萬元,應還本金10萬元,利息4420元。以上三項合計應付利息108687元,本金60萬元。于2014年12月20日付10.69萬息,于12月25日付30萬,剩余10萬于2015年1月30日之前付,特此(原合同已全部收回),落款處有段某某的簽名及手印。庭審中,被告對原告提交的《借款協(xié)議》、借據(jù)及對賬單中被告簽名的真實性均提出異議,本院明確告知被告如有異議,限七日內(nèi)提交書面的鑒定申請書,否則承擔相應的法律后果,但被告一直未提交。原告主張其已將2014年6月6日的20萬元借款支付給被告,原告提交2014年6月6日通過中國建設(shè)銀行向被告轉(zhuǎn)款11萬元,原告兒子徐錚于2014年6月9日通過POS機向被告轉(zhuǎn)款4萬元,共轉(zhuǎn)款15萬元,有銀行流水、銀行卡取款業(yè)務回單予以證明,原告主張其余5萬元是現(xiàn)金支付。
原告主張第二筆借款40萬元,已還5萬元,剩余35萬元未還。提交2014年12月25日借條載明:今借韓某某現(xiàn)金40萬元,于2015年1月10日歸還,以此為據(jù)。落款處有段某某的簽名及手印。借條備注:其中5萬元已于2014年12月30日歸還。原告提交銀行流水證明于2014年12月25日通過中國農(nóng)業(yè)銀行向被告賬戶轉(zhuǎn)款40萬元。對該筆借款原告主張利息以35萬元為基數(shù),按銀行同期貸款利息從2015年1月11日至2016年7月10日利息為30187.5元。
被告提交銀行流水,證明錢已還清。被告提交的2018年12月18日之后的流水向原告轉(zhuǎn)款的明細顯示:2014年12月24日分四筆分別為88920元、18000元、5000元、30萬元,2014年12月30日5萬元,2015年1月22日5000元,2015年2月15日2萬元。原告主張88920元及18000元轉(zhuǎn)款是支付的對賬單中“于2014年12月20日付10.69萬息”的還款,12月24日及1月22日兩筆5000元是償還原告主張20萬元借款的兩個月利息。30萬元轉(zhuǎn)款是償還對賬單中“于12月25日付30萬”的還款,5萬元轉(zhuǎn)款是償還原告在本案中主張的40萬元借條中的還款。
以上事實有《借款協(xié)議》、借據(jù)、對賬單、借條、銀行流水、銀行卡取款業(yè)務回單、庭審記錄等證據(jù)在卷佐證。
本院認為,合法的民間借貸關(guān)系受法律保護。原、被告均承認雙方之間存在借貸關(guān)系,故本院對原、被告之間的借貸關(guān)系予以認定。被告對原告提交的《借款協(xié)議》、借據(jù)及對賬單中被告簽名的真實性均提出異議,但未依法提出鑒定申請,故本院對以上證據(jù)的真實性予以認定。因2014年12月18日雙方對借款及還款進行了對賬確認,故對被告提交的2014年12月18日之前向原告轉(zhuǎn)款,本院不予審查,以被告簽字確認的對賬單作為雙方借款及還款的依據(jù)。關(guān)于原告主張的20萬元借款,因?qū)~單中已明確載明該項借款,并注明了原合同已收回,且2014年12月18日簽訂的借款協(xié)議與對賬單時間是同一天,金額完全一致,故本院予以認定該筆借款是2014年6月6日借款轉(zhuǎn)換而來。原告提交的轉(zhuǎn)款憑證雖不足20萬元,但結(jié)合對賬單及原告出具的借據(jù),本院予以認定該筆借款已實際交付,原告主張借款20萬元,本院予以認定。關(guān)于40萬元借款,有借條及轉(zhuǎn)賬憑證證明借款已交付,本院對該筆借款予以認定。關(guān)于還款情況,原告主張88920元及18000元轉(zhuǎn)款是支付的對賬單中“于2014年12月20日付10.69萬息”的還款,與對賬單載明的還款時間及金額一致,應認定是支付的對賬單上承諾的償還借款及2014年12月18日之前的借款利息,與本案中原告主張的借款本金沒有關(guān)聯(lián)。2014年12月30日5萬元轉(zhuǎn)款原告主張是償還本案中40萬元借款,時間及金額一致,本院予以認定,因此,原告主張被告償還該筆借款35萬元本院予以支持。對該筆借款的利息,因借條中沒有約定利息,原告主張自逾期還款之日即2015年1月11日開始至2016年7月10日支付利息30187.5元,未超出法律規(guī)定的資金占用期間按年利率6%支付利息的規(guī)定,本院予以支持。原告主張12月24日及1月22日兩筆5000元轉(zhuǎn)款是償還原告主張20萬元借款的兩個月利息,雙方約定該筆借款利息為月息2.5%,時間及金額一致,本院予以認定。2015年2月15日轉(zhuǎn)款2萬元,原告主張是因為春節(jié)前后大家找被告要錢,被告給原告2萬元,應認定是被告向原告的還款,本院酌情認定償還20萬元借款中的2萬元。綜上對原告主張的20萬元借款,本院予以認定尚欠本金18萬元。根據(jù)《借款協(xié)議》約定:借款方違約則按未還清借款部分每日按5‰支付違約金。原告主張被告支付違約金5萬元,符合法律規(guī)定,本院予以支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二百一十一條、《最高人民法院關(guān)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第二十九、第三十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段某某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nèi)償還原告韓某某借款35萬元,并支付利息30187.5元;
二、被告段某某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nèi)償還原告韓某某借款18萬元并支付違約金5萬元。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9102元,由原告韓某某承擔400元,被告段某某承擔8702元。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nèi),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河北省石家莊市中級人民法院。并于上訴期屆滿之日起7日內(nèi)預交上訴費(收款單位:河北省石家莊市中級人民法院,賬號:62×××47,開戶行河北銀行),逾期不交也不提出緩交申請的,按自動撤回上訴處理。
審判長 周雪霞
人民陪審員 劉勇
人民陪審員 秦建堂
書記員: 田曉莎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