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韓慶,男,1967年9月29日出生,漢族,住江蘇省溧陽市。
委托訴訟代理人:盧鎮(zhèn),上海市經(jīng)緯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綠城物業(yè)服務集團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住所地上海市浦東新區(qū)。
負責人:茆惠俊,常務副總。
被告:綠城物業(yè)服務集團有限公司,住所地浙江省杭州市。
法定代表人:金科麗,董事兼總經(jīng)理。
兩被告共同委托訴訟代理人:任軍偉,浙江國圣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韓慶與被告綠城物業(yè)服務集團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勞動合同糾紛一案,本院受理后,根據(jù)原告申請,依法追加綠城物業(yè)服務集團有限公司作為被告參加訴訟,并依法適用簡易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韓慶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盧鎮(zhèn),被告綠城物業(yè)服務集團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以下簡稱綠城物業(yè)公司上海分公司)、綠城物業(yè)服務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綠城物業(yè)公司)的共同委托訴訟代理人任軍偉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告韓慶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判令被告支付原告2015年9月1日至2017年7月30日期間平時超時加班工資人民幣114033元(以下幣種均為人民幣)。事實和理由:原告自2015年9月1日至被告綠城物業(yè)公司上海分公司工作,工作地點位于上海市普陀區(qū)石泉東路XXX弄XXX號,雙方簽訂了期限自2015年9月1日至2018年8月31日止的勞動合同,每月工資4050元。在職期間,原告從事夜班工作,工作時間為20:00至次日8:00,每月休息4天,原告每天存在4小時超時加班,被告未支付相應的加班工資。
被告綠城物業(yè)公司上海分公司、綠城物業(yè)公司辯稱,原告的工作不存在加班,故不同意原告的訴請。
經(jīng)審理查明,被告綠城物業(yè)公司上海分公司系被告綠城物業(yè)公司下屬分支機構。原告于2015年9月1日進入被告綠城物業(yè)公司上海分公司工作,工作地點在上海市普陀區(qū)石泉東路XXX弄XXX號,雙方簽訂有期限自2015年9月1日至2018年8月31日止的勞動合同。原告每月工資4050元。原告向上海市普陀區(qū)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要求被告綠城物業(yè)公司上海分公司支付原告2015年9月11日至2017年7月30日期間平時超時加班工資136620元,該會于2018年8月30日立案受理,并于同年11月7日作出普勞人仲(2018)辦字第1955號裁決書,裁決對原告的仲裁申請不予支持。原告不服,現(xiàn)訴至法院請求判決如其訴請。
審理中,原、被告對于加班事實存在爭議。原告稱其從事夜班工作,工作時間為20:00至次日8:00,每月固定休息4天;上班地點在值班室,該值班室亦是原告的宿舍,被告為原告提供床鋪,原告根據(jù)小區(qū)居民的報修需隨時去維修,期間可以休息,玩手機或者電腦。被告則表示原告吃住都在值班室,值班室內有床鋪、烹飪工具,原告沒有固定工作時間,晚上有居民報修原告只要去維修即可,無需考勤,也沒有人對原告進行管理,原告的工作性質屬于值班。
本院認為,公民、法人的合法民事權益受法律保護。所謂加班系用人單位在法定工作時間以外安排勞動者繼續(xù)從事原工作。國家之所以對勞動者的法定工作時間進行限制并要求用人單位在法定工作時間外安排勞動者繼續(xù)工作的,應當支付相應加班工資,其目的是為防止長時間的持續(xù)勞動對勞動者身體健康帶來傷害。本案中,根據(jù)原、被告庭審陳述,原告被安排在夜間工作,其在小區(qū)居民報修時才提供勞動,原告所處工作場所亦即其宿舍,內設置有床鋪可供休息,原告自認在非勞動期間可以休息,可以玩手機或者電腦,顯然原告存在較多休息時間,并無證據(jù)證明原告存在超時加班的情形,故現(xiàn)原告要求被告支付2015年9月1日至2017年7月30日期間平時超時加班工資,缺乏事實依據(jù),本院對此不予支持。綜上,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七十八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原告韓慶的全部訴訟請求。
本案受理費人民幣10元,減半收取計人民幣5元,由原告承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邵云娟
書記員:徐??琳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