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鞠某某,男,漢族,****年**月**日出生,無固定職業(yè),住哈爾濱市香坊區(qū)。
委托代理人楊華,
黑龍江譽嚴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代理人馬春山,男,漢族,1955年4月11日,無固定職業(yè),住哈爾濱市呼蘭區(qū)。
被告
黑龍江藍籌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住所地哈爾濱市道外區(qū)紅河五街區(qū)515棟6單元4層5號。
法定代表人陳麗瀅,該公司董事長。
委托代理人賈德斌,該公司經理。
委托代理人雷莆洲,該公司經理。
原告鞠某某訴被告
黑龍江藍籌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房屋買賣合同糾紛一案,本院于2016年4月7日受理后,于同年5月19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鞠某某的委托代理人楊華、馬春山,被告
黑龍江藍籌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的委托代理人賈德斌、雷莆洲到庭參加了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原告訴稱:2010年5月24日,原告購買了被告開發(fā)的位于哈爾濱市香坊區(qū)××號水××小區(qū)××單元××室,原告以現金加貸款的方式向被告支付了全部購房款394819元,為辦理產權證,原告于2011年1月14日交付了產權代辦費8120元,被告于2011年1月7日交付房屋。但至起訴前,被告一直未為原告辦理產權登記備案手續(xù),導致原告一直未能取得產權證。原、被告雙方所簽訂的商品房買賣合同書系被告單方擬定而且在簽訂合同時,被告沒有盡到提示義務,合同第十五條違反我國法律規(guī)定,被告違約后違約金擬定為按照已付房價款0.2%的定額標準支付,顯然單方免除其責任并與合同中原告違約條款不對等又違反公平原則,故該條款應為無效條款。故為了維護原告的合法權益,訴至法院,請求判令:1、請求判令被告協(xié)助原告辦理房屋權屬證明書;2、請求判令被告向原告支付逾期辦理產權證的違約金71067元(一年期貸款利率6%×394819×2012年12月29日起至2015年12月29日止共計3年);3、請求判令被告返還原告產權證代辦費利息2436元(一年期貸款利率6%×8120×2011年1月14日起至2016年1月14日止共計5年),以上合計73503元;4、請求判令本案的訴訟費用由被告承擔。
被告辯稱:被告公司于2016年3月在哈爾濱市住宅與房產管理局取得了預轉銷手續(xù),同月在哈爾濱市房屋交易中心商品房科辦理了房屋交易手續(xù),于4月14日交納了交易手續(xù)費392400元,于5月16日交納了初始登記費60650元,在今年被告已經加大力度著手產權的辦理,如今在交易中心也交納了初始登記費用,相應初始登記的手續(xù)在2016年5月末應可完成,轉到香坊區(qū)審核后即可辦理產權證。原告提出的第一項請求,被告已在加緊辦理權屬證明;原告提出第二項請求支付違約金71067元,逾期辦理產權無必然聯(lián)系,被告不同意原告的訴訟請求,原告提出的違約金是以總房款計算違約利率,因為原告購買的房屋為期房,購買期間五證齊全,且不應產生相應的違約金,不存在違約情況。在原告與被告簽訂的購房合同中已明確約定產權證逾期辦理的違約金比例,被告同意按合同約定執(zhí)行;原告提出的第三項請求產權證代辦費利息2436元,被告在進戶期間僅收取與市場價格相一致的產權代辦費500元(有房貸的收取500元),沒有房貸的由購房人自愿交300元,有的交了,有的沒交,此項收費在購房人與銀行簽訂的貸款合同中有相應約定。公積金貸款方式購買的是由購房人在哈爾濱市交易中心的代辦公司辦理,原告提出的其他代辦費可能包括辦理房屋產權證需繳納的契稅、專項維修資金等產權費用,是由我方代收、代繳,因被告為購房人在貸款銀行提供階段性擔保,因此需統(tǒng)一收費,統(tǒng)一辦理產權,統(tǒng)一抵押登記。公積金貸款方式是由購房人在哈爾濱市房產住宅局所屬的住房公積金中心辦理的,在辦理時也相應交納了產權代辦費,契稅、專項維修基金等產權辦理費用。被告不同意承擔訴訟費。
原告為證明其主張成立,向法庭舉示如下證據:
證據一、商品房買賣合同書一份,證實原告于2010年5月24日與被告簽訂了商品房買賣合同書,該合同約定進戶日期為2011年1月17日,合同還約定對逾期辦理產權登記被告需承擔的違約責任的比例為0.2%,該比例系被告單方制定,制定前未與原告協(xié)商,原告對此沒有任何的修改的權利,且該比例明顯偏低,對原告顯失公平。故原告不同意按該比例追究被告違約金責任。被告應按法律規(guī)定的標準承擔逾期辦理房產證的違約責任。原告在購買商品房時,就辦理房產證事宜與被告在合同中進行了明確約定,但因被告提供的是事先準備好的格式合同,且在未辦理房產證違約金的設定上,被告為最大限度保護自身利益,單方面決定了違約金標準。對此原告無任何修改權利,原告只能按照被告決定的違約金標準簽訂購房合同,這對原告而言是極其不公平。在被告收取原告產權證代辦費用,并至今未辦理房產證的情況下,適用合同約定的違約金將導致被告承擔的違約成本極低,失去了違約金的制裁、懲罰作用,侵害了原告的合法權益。依據《合同法》第114條第2款規(guī)定:“約定的違約金低于造成的損失的,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增加;約定的違約金過分高于造成的損失的,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適當減少?!币罁罡呷嗣穹ㄔ骸蛾P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28條的規(guī)定:“當事人依照合同法第114條第2款的規(guī)定,請求人民法院增加違約金的,增加后的違約金數額以不超過實際損失額為限。增加違約金以后,當事人又請求對方賠償損失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的規(guī)定,在逾期辦證違約金約定過低的情況下,買房人有權根據自己的實際損失情況,要求增加違約金?!备鶕罡呷嗣穹ㄔ骸蛾P于審理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九條規(guī)定:“商品房買賣合同約定或者《城市房地產開發(fā)經營管理條例》第33條規(guī)定的辦理房屋所有權登記的期限屆滿后超過一年,由于出賣人的原因,導致買受人無法辦理房屋所有權登記,買受人請求解除合同和賠償損失的,應予支持。”基于上述法律的規(guī)定,就本案中被告逾期辦理房產證的違約責任若按原合同約定將對原告顯失公平,因此原告有權請求法院對本案的違約金進行增加,以平衡雙方權利義務,對守約方進行保護,對違約方進行制裁。我國關于房地產登記的效力采取的是成立要件主義。即房地產權利的轉移和設定在登記之前只體現債權的存在,在登記之后才能認為是完成了產權轉移或權利的設立。因此,在辦理房產證之前,買房人只能得到債權的保護,而得不到物權的保護。由于登記才產生物權變動的效力,登記的遲延毫無疑問會影響買房人權利的實現,給買房人造成損失。體現在不能辦理房屋抵押登記取得新的資金、不能根據需要隨時出售房屋、并且會面對房屋被出賣人抵押、再次出售等等風險和損失。在客觀現實中,憑原告一己之力,要想將這些損失具體化是非常復雜和不容易做到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八條規(guī)定:“合同沒有約定違約金或者損失數額難以確定的,可以按照已付購房款總額,參照
中國人民銀行規(guī)定的金融機構計收逾期貸款利息的標準計算?!备鶕撍痉ń忉寣t延辦證未約定違約金和損失難以確定的情況規(guī)定了違約金的計算標準,那么在違約金約定過低的情況下可以參照適用上述標準,故而本案中被告應向原告支付的違約金計算標準應按照原告已付購房款總額,參照
中國人民銀行規(guī)定的金融機構計收逾期貸款利息的標準計算。即按房款總額的逾期貸款利率(每天萬分之二點一,年利率為6%)計算違約金。(原件已返還)
證據二、交費票據1張(時間均為2010年5月24日),原告已按合同約定交付了購房款118819元。(原件已返回)
證據三、現金收據一份(時間為2011年1月14日),金額為8120元,收款是由為:預收水木蘭亭產權辦理費用8120元。證明原告按被告要求交納了辦理產權的費用,被告應為原告辦理所購房屋的權屬證明;被告至今未協(xié)助原告辦理所購房屋的權屬證明,該筆費用的收取并非被告代理人所言,具體收取事實是被告要求我交付產權代辦的費用,共計9312元,當時在辦理進戶手續(xù)的時候必須交付,如果不交付,就不給原告辦理進戶手續(xù)。而且原告在交付時并未明示該筆費用包括哪些辦理事項及費用,也沒有說明是由任何第三方協(xié)助給予辦理,依次證據可以得出被告是協(xié)助辦理產權證的責任方,其收取相關費用就應該為原告辦理產權證,但被告沒有履行自己的義務,故應該承擔相應的違約責任。按照法律規(guī)定,該違約責任的標準應該以一年期貸款利率進行計算。(原件已返回)
經質證,對證據一、被告對該合同的真實性無異議,對原告要求的利息按6%計算,我方同意按合同的約定0.2%給付違約金;對證據二、被告對該兩張票據的真實性無異議,對其證明的問題無異議;對證據三、被告對該現金收據的真實性無異議,被告在集中辦理產權期間在現場公示了辦理產權代收費用的明細,同時票據上寫明為預收,即在辦理產權后按照國家相應的法規(guī)政策交納相應稅費,最終進行多退少補。
被告未向本庭提交證據。
綜合原、被告的訴、辯主張、舉證及質證情況,本院對以下事實予以確認:2010年5月24日,原、被告簽訂商品房買賣合同書,合同約定原告購買被告開發(fā)的位于哈爾濱市香坊區(qū)××號水××小區(qū)××單元××室房屋,建筑面積52.12平方米,房屋總價為394819元。2011年1月7日,原告辦理了入戶。被告收取了原告房屋專項維修基金、契稅等作為房屋產權證的代辦費用,共計8120元。買賣合同第十五條約定:“出賣人應當在商品房交付使用后720日內,持辦理權屬登記需由出賣人提供的材料到產權登記機關備案。如因出賣人的責任,買受人不能在規(guī)定期限內取得房地產權屬證書的:1、買受人退房,出賣人在60日內將買受人已付房價款退還買受人,并按已付房價款的0.1%賠償買受人損失;2、買受人不退房,出賣人按已付房價款的0.2%支付違約金”。被告于2016年3月在哈爾濱市住宅與房產管理局取得了預轉銷手續(xù),同月在哈爾濱市房屋交易中心商品房科辦理了房屋交易手續(xù),于2016年4月14日交納了交易手續(xù)費,于2016年5月16日交納了初始登記費,于2016年6月14日在哈爾濱市住房保障和房產管理局辦理了商品房初始登記證明,并于2016年6月21日在小區(qū)內發(fā)布了公告,告知業(yè)主將辦理產權登記所需要的手續(xù)上交,用于辦理房屋產權證書。另,在庭審過程中,本院多次組織原、被告調解,未能達成一致意見。
本院認為:原、被告簽訂的房屋買賣合同為有效合同,合同內容對雙方具有約束力。原告已經按照合同約定履行了自己的義務,如期繳納房款并辦理了貸款,被告亦應當履行自己的義務,為原告辦理產權登記備案手續(xù),按照合同規(guī)定,被告已于2011年1月7日將房屋交付原告使用,故被告應當在2013年1月1日前為原告辦理房屋產權證書,現被告超期仍未能辦理房屋產權證,原告主張被告為原告辦理房屋產權證,符合法律及合同的規(guī)定,本院予以支持,考慮本小區(qū)業(yè)主的實際人數及辦理房屋產權證書所需要的行政程序,故給予被告三個月期限為宜。關于原告主張的逾期辦理產權登記備案手續(xù)違約金的問題,依據原、被告間簽訂的房屋買賣合同,被告應按已付房價款的0.2%支付違約金,現原告對合同中此部分約定有異議,根據原告的訴訟請求,實為約定的違約金低于造成的損失,要求提高違約金的意思表示,本院認為,原、被告簽訂的房屋買賣合同為有效合同,合同內容對雙方具有約束力,買賣合同第十五條約定:“出賣人應當在商品房交付使用后720日內,持辦理權屬登記需由出賣人提供的材料到產權登記機關備案。如因出賣人的責任,買受人不能在規(guī)定期限內取得房地產權屬證書的:1、買受人退房,出賣人在60日內將買受人已付房價款退還買受人,并按已付房價款的0.1%賠償買受人損失;2、買受人不退房,出賣人按已付房價款的0.2%支付違約金”。對于逾期辦理房屋產權證書所產生的違約金,合同明確約定了賠償標準,雙方應當按照合同約定予以履行,現原告主張違約金約定數額過低,但該合同系雙方真實意思表示、自主訂立,故合同內容應對原告具有約束力,且原告未能舉證其因此造成的實際損失高于約定的違約金數額,故綜上所述,被告逾期辦理產權證應按照合同約定給付原告違約金789.64元(0.2%×394819元),原告主張的違約金71067元,超出部分本院不予支持。關于代辦費問題,現被告雖未能如期辦理房屋產權證書,但因本院已判令被告履行辦理義務,另代辦費中的收費項目也是辦理產權證的必要支出,故原告主張被告返還產權代辦費用8120元及利息2436元的訴訟請求,本院不予支持。綜上所述,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四十四條、第六十條、第一百一十四條及《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guī)定》第二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
黑龍江藍籌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于判決生效之日起90日內為原告鞠某某辦理房屋所有權證書;
二、被告
黑龍江藍籌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于判決生效之日起7日內給付原告鞠某某違約金789.64元;
三、駁回原告鞠某某其他訴訟請求。
如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限履行金錢給付義務,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50元(原告已預交1640元),由被告
黑龍江藍籌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負擔部分與上款一并給付原告鞠某某。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提出副本,上訴于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長 趙一民
人民陪審員 劉曉輝
人民陪審員 陳麗穎
書記員: 趙雪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