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隆化縣立志汽車修理有限公司,住所地為隆化縣隆化鎮(zhèn)下洼子汽配城。法定代表人:付靈利,經(jīng)理。委托訴訟代理人:寧子銀,男,隆化縣立志汽車修理有限公司常年法律顧問。被告:中國太平洋財產(chǎn)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承某中心支公司,住所地承某市雙橋區(qū)麗正門大街6號。法定代表人:賈梅,經(jīng)理。委托訴訟代理人:林明,男,中國太平洋財產(chǎn)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承某中心支公司員工,住。被告:藺某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隆化縣。委托訴訟代理人:于常青,男,河北乾昌律師事務所律師,執(zhí)業(yè)證號:11308201010333538。委托訴訟代理人:吳鴻雁,男,河北乾昌律師事務所實習律師,執(zhí)業(yè)證號:03071804110037
原告立志汽修公司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請求依法判令被告給付原告汽車修理費人民幣80742元,給付遲付利息7258元,施救費9990元;2、由被告承擔訴訟費用。事實與理由:2016年9月21日,被告藺某某所有的貨車發(fā)生保險事故,經(jīng)協(xié)商由原告負責車輛維修并與被告太保承某支公司三方達成“機動車保險事故委托維修服務協(xié)議,協(xié)議中對各方的權利和義務都作出了明確約定。車輛修理結束后,被告藺某某接收了車輛并正常營運。但因與被告太保承某支公司發(fā)生另案的賠償糾紛,而拒絕協(xié)助原告辦理保險理賠修理費義務,致使原告的修理費至今未能得到。給原告經(jīng)濟上造成了重大的損失,經(jīng)多次協(xié)調(diào)無果,依法起訴。被告太保承某支公司辯稱,被告藺某某所有的冀H×××××號汽車在我公司投保強制險、車損險、三者險、車上人員保險、車損不計免賠險,發(fā)生事故時是在保險期間內(nèi)。2016年9月21日,被告藺某某向我司報案,我司進行現(xiàn)場勘查,認為事故真實,故雙方未向交警部門申請進行責任認定。如果法庭認定劉成全駕駛的冀H×××××號車,車輛駕駛證、行駛證、營運證等相關手續(xù)合法有效,我司將根據(jù)保險條款的約定在保險限額內(nèi)對原告的合理損失給予賠償。訴訟費是間接損失,我方不承擔。發(fā)生事故后我司與被告藺某某、原告立志汽修公司簽訂了協(xié)議,我司同意在不違反國家法律及保證質(zhì)量、維修時間的前提下,各方?jīng)]有異議后,將標的車輛賠款直接打入立志汽修公司賬戶。但因另外兩方發(fā)生爭執(zhí),使得維修服務協(xié)議無法履行完畢,責任不在保險公司,故不同意給付原告提出的利息賠償。被告車輛存在超載,違反安全裝載規(guī)定,應當增加10%的絕對免賠率。被告藺某某辯稱:我在太保承某支公司投保了五個險種,原告方至今未能獲得修理費的原因在原告不在被告,原告方并未能按保險公司出具的機動車輛估損清單對我的車輛進行修復,故實際修復費用應該按原告方給更換的零件價值由保險公司理賠,我方不承擔;另外,因原告沒有全部盡到修理義務,故要求原告按保險公司清單對被告方車輛繼續(xù)進行維修。司機所述載重量與事實不符,因事故發(fā)生時該車正在去過泵的路上,還沒有過泵,司機所述是事故前日的載重量,事故當天沒有超載,不同意增加10%的絕對免賠率。原告為支持自己的主張,向法院提交如下證據(jù):證據(jù)1、機動車委托維修協(xié)議一份(復印件),擬證明原告按約定履行了義務,在2016年10月28日原告將修理完畢的車輛交付被告藺某某,被告及其司機在協(xié)議上簽字確認,車輛現(xiàn)已經(jīng)使用一年多。因藺某某未履行協(xié)助辦理保險理賠業(yè)務,原告至今未能收到被告太保承某支公司支付的維修款。證據(jù)2、機動車估損清單,施救運輸費發(fā)票一份,擬證明發(fā)生事故以后雙方對被損車輛評估定損,合計是97990元,當時我方要求的數(shù)額與被告定損的數(shù)額是基本吻合,是經(jīng)三方認可的。證據(jù)3、立志汽修公司修理清單合計80742元,擬證明真實的維修費用數(shù)額。被告太保承某支公司對原告提交的證據(jù)1、2的真實性認可,但認為吊車、拖車費太保承某支公司定損員所定數(shù)額原告認可,應當以定損的金額為準;對證據(jù)3不認可,因定損清單是三方認可的,應當以定損清單為準。同時為支持其主張,向法院提交了如下證據(jù):證據(jù)1、保險行業(yè)商業(yè)保險示范條款一份;證據(jù)2、查勘員對事故司機的調(diào)查筆錄復印一份;證據(jù)3、藺某某行駛證復印件一頁。擬證明被保險人藺某某車輛發(fā)生事故時拉有礦渣,存在超載,按照保險條款第十一條三項規(guī)定,對被保險人車輛損失應當增加10%的絕對免賠率。被告藺某某的質(zhì)證意見:對原告提交的證據(jù)1的真實性沒有異議,但表示自己是在不知修理結果的情況下簽的字;證據(jù)2的真實性沒有異議,但認為應當以保險公司定損清單數(shù)額再減去未修理更換部分的數(shù)額后給付;吊車、拖車費同意保險公司意見;證據(jù)3提供者與原告有利害關系,與定損數(shù)額不一致,應當以定損的為準。對被告太保承某支公司提交的證據(jù)的真實性沒有異議,但認為司機所說的載重18.28噸是9月20日載重量,9月21日該車所運渣料還沒有到達過泵地點就出現(xiàn)事故,不能以9月20日的過泵數(shù)字推定。同時為支持其主張,向法院提交了如下證據(jù):證據(jù)1、機動車估損清單一份,擬證明受損車輛修理項目122項,金額78283元,當時是各方認可的。證據(jù)2、從保險公司獲取的照片一組,共23張,未更換部件清單一份,擬證明原告未給受損車輛更換的部件有22件,合計10411元,這些部分的維修費是900元。應該從保險公司的維修款中扣除,由原告繼續(xù)履行維修義務后再付給。證據(jù)3、2016年9月20日過泵單翻拍照片一張,擬證明司機所說18.28噸是前一天的車載質(zhì)量。證據(jù)4、藺某某與保險經(jīng)辦人2017年12月9日的通話錄音,擬證明除了3個輪胎沒更換,損失清單中的104項龍門夾子3個和112項中冷器沒更換,價值分別為260元和1300元,傳動軸和大泵也沒有更換。證據(jù)5、灤平縣鴻昊偉業(yè)物流有限公司證明一份,擬證明在事故施救中藺某某承擔了5000元的費用。原告對被告太保承某支公司的證據(jù)的真實性認可。對被告藺某某提交的證據(jù)1的真實性認可;證據(jù)2是本案被告保險公司在進行核損時、也就是2016年10月28日修理完工前拍攝,是車損照片,非修理完畢后照片,故對其要證明的目的不認可,不能證明未維修的情況。證據(jù)3雖然是前一日的過泵單,因9月21日翻車時還沒有過泵,無法知道載重量,司機都認是18.28噸,說明每車都超載。證據(jù)4不認可,來源違法,且中冷器、龍門夾子非定損單的104、112項。傳動軸、大泵沒換是符合定損清單的,都是修復,不需更換。對證據(jù)5的證明目的不認可,主體錯誤,應該另行主張。被告太保承某支公司對被告藺某某提交的證據(jù)1的真實性認可,對證據(jù)2中的照片不認可,對未維修清單不發(fā)表意見。證據(jù)3被告不能證明20日與21號的載重量是一致,但司機筆錄證實載重是18.28噸,由此證實車輛超載。證據(jù)4沒頭沒尾,不符合法律證據(jù)要件;證據(jù)5與本案無關。根據(jù)案情需要,本院依職權向中國太平洋財產(chǎn)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承某中心支公司隆化分公司承辦本案業(yè)務的人員了解了案件的情況,并要求其出示被告藺某某所列未更換部件清單的回勘照片,共提取到回勘照片11張、出險車輛信息表一份、施救費價格說明一份、機動車保險事故委托維修服務協(xié)議原件一份。原告立志汽修公司對本院調(diào)取證據(jù)的質(zhì)證意見:對證據(jù)真實性、合法性、關聯(lián)性無異議。藺某某接收車時3個輪胎沒有換已經(jīng)告知,藺某某也接受了,除去輪胎外,不存在未維修情況。被告太保承某支公司對本院調(diào)取的證據(jù)均認可。被告藺某某對本院調(diào)取的證據(jù)的真實性認可,但認為工作人員的陳述不全面,拖車費沒有實際發(fā)生這么多,對第二份調(diào)查筆錄,真實性認可,但對其陳述中“因無法拍照,所以沒更換門鎖總成照片”的說法不認可,對其陳述的4、5、6、7、8、9、12、10、14、15有回勘照片,已經(jīng)更換的說法不認可,對11、13沒有回勘照片,為沒有更換的部分認可;信息表施救費中的拖車費、吊車費顯示是8000元,這里有我方的工作量。本院對證據(jù)的分析認定:對各方當事人認可的證據(jù)本院予以采信作為認定事實的依據(jù)。原告提交的施救運輸費發(fā)票所載內(nèi)容及證據(jù)3,二被告提出異議,且原告在接收車輛維修時,已經(jīng)對定損認可,故吊車和拖車費用應當以保險公司確定的為準,對此本院不予采信。被告太保承某支公司提交的證據(jù)2,因被告藺某某提出異議,且在事故發(fā)生日該車實際載重量尚未過泵,司機比照前日過泵時的載重量陳述為18.28噸,其陳述缺乏客觀性,本院不予采信。藺某某提交的證據(jù)2及本院調(diào)取的相關證據(jù),均來自于太保承某支公司隆化分公司檔案中,且客觀真實地反映了拍照時間車輛受損、修理、回勘情況,本院予以采信。但被告藺某某所標注的內(nèi)容本院不予采信;證據(jù)4因原告提出異議,且與各方均認可的定損清單不符,本院不予以采信;證據(jù)5與本案無關聯(lián)性,本院不予認證。根據(jù)本院采信的證據(jù)及當事人的當庭陳述,查明以下事實:2016年9月21日,被保險人藺某某投保的車牌照為冀H×××××號貨車在承某市地段,因在行駛中躲車掉于溝里,造成車輛受損事故。事故發(fā)生后,太保承某支公司派員進行了核查,確定了車輛估損清單,載明車輛共受損122處,零部件費用70483元,輔助材料費用800元,維修費用7000元,吊車費用4000元,拖車費用4000元,路面墊鋪礦渣3000元,鏟車施工2000元。當日,經(jīng)協(xié)商后,由原告將事故車輛吊出、并拖至立志汽修公司進行維修。修理期間,保險公司業(yè)務員曾多次到場對維修情況進行拍照。2016年10月28日,原告電話告知被告藺某某車輛修理完畢,藺某某與司機到立志汽修公司,在機動車保險事故委托維修服務三方協(xié)議上簽字后,將車輛開離立志汽修公司。因藺某某認為受損車輛存在多處定損而未維修的情況,拒絕協(xié)助辦理保險理賠,致使三方協(xié)議至今未能全面履行完畢。另查明,受損車輛投保險別有強制三者險金額122000元、機動車損失險金額280000元、機動車第三者險500000元、機動車車上人員責任險司機100000元、機動車車上人員責任險乘客100000元、車損不計免賠、三者險不計免賠、車上人員責任險不計免賠等,指定索賠權益人為藺某某。經(jīng)過照片對比核實,該受損車輛存在定損未維修更換情況。其中三條輪胎價值為6000元,更換費用300元,殘值600元;發(fā)電機價值650,更換費用10元,殘值10元。
原告隆化縣立志汽車修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立志汽修公司)與被告中國太平洋財產(chǎn)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承某中心支公司(以下簡稱太保承某支公司)、被告藺某某承攬合同糾紛一案,本院于2018年6月13日立案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于2018年8月15日、9月10日兩次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立志汽修公司委托訴訟代理人寧子銀、被告太保承某支公司委托訴訟代理人林明、被告藺某某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于常青、吳鴻雁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本院認為,原告與二被告協(xié)商一致后,由原告將事故車輛吊出、并拖至立志汽修公司進行維修,三方建立了承攬合同關系,該合同是三方真實意思的表示,并不違背法律、法規(guī)的禁止性規(guī)定,當事人均應按照合同約定全面履行義務。原告履行了大部分約定義務,且被告藺某某已經(jīng)將修理車輛接走使用,被告應當按照約定就原告完成的工作任務支付相應的報酬,故原告請求被告太保承某支公司按約定支付其完成修理工作量部分的報酬79933元的請求本院予以保護?!灿嬎惴绞剑?0483+800+7000+4000+4000)-(6000+300-600+650+10-10)=79933〕但原告在尚有少量工作未履行的情況下,就告知被告藺某某車輛修理完畢,可以接車,是引起該糾紛的原因之一,且原告存在未完全履行合同的違約行為,故其要求二被告支付遲延履行期間利息的請求本院不予以保護。被告藺某某與司機一起到立志汽修公司接車,在對車輛維修情況失于驗收檢查的情況下,將車輛開離立志汽修公司,在長達20個月的時間里未依法要求原告繼續(xù)履行修理義務,卻拒絕協(xié)助辦理保險理賠事宜,也是產(chǎn)生糾紛的原因之一。基于雙方矛盾情況,對藺某某要求原告對尚未修理部分繼續(xù)履行修理義務的主張本院不予以支持。因被告藺某某為保險合同指定索賠權益人,故被告太保承某支公司應當將車輛尚未修理部分的價款6350元(計算方式2000×3+300-600+650+10-10=6350元)賠償給藺某某,由藺某某自行維修。被告太保承某支公司主張被保險人車輛損失應當增加10%的絕對免賠率,因缺乏該車輛超載的客觀證據(jù),本院不予支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六十條、第一百一十一條、第二百五十一條、第二百六十一條、第二百六十三條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中國太平洋財產(chǎn)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承某中心支公司于本判決生效后十日內(nèi)支付原告隆化縣立志汽車修理有限公司報酬79933元。二、被告中國太平洋財產(chǎn)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承某中心支公司于本判決生效后十日內(nèi)賠償被告藺某某車輛損失6350元。三、駁回原告隆化縣立志汽車修理有限公司的其他訴訟請求。如未按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案件受理費2249.75元,減半收取1125元,由原告立志汽車修理有限公司負擔227元,被告藺某某、中國太平洋財產(chǎn)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各負擔449元。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nèi),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河北省承某市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 于春江
書記員:王海龍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