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陶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滄州市運河區(qū)。
委托代理人:張久綠,河北建平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滄興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F(xiàn)變更為滄興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孫浩,該公司經理。
統(tǒng)一社會信用代碼:91130900788693761J。
被告:滄興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新華分公司?,F(xiàn)變更為滄興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新華分公司。
法定代表人:孫浩,該公司經理。
統(tǒng)一社會信用代碼:91130902083044004。
二被告委托代理人:白榮璞,河北子帥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陶某與被告滄興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滄興房地產公司)、滄興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新華分公司(以下簡稱滄興新華分公司)合同糾紛一案,本院于2018年8月8日立案后,依法適用普通程序,于2018年9月20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陶某及委托代理人張久綠,被告滄興房地產公司與被告滄興新華分公司的委托代理人白榮璞均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告陶某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依法判決被告自2017年5月份起每月向原告發(fā)放住房福利補貼10000元至發(fā)放完畢;2.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事實和理由:2016年3月5日,原告與第一被告簽訂商品房買賣合同。合同約定原告購買被告開發(fā)滄興一品項目2號樓2單元401室住宅一套。后被告出具承諾書,承諾自原告辦理入住手續(xù)次月起,為原告每月隨工資發(fā)放住房補貼10000元整,連續(xù)發(fā)放五年。原告現(xiàn)已入住。被告自2017年5月份起未再向原告支付住房補貼。被告的行為違反承諾約定。鑒于以上事實,原告依法起訴至法院,請求法庭查明事實并支持原告的訴訟請求。
被告滄興房地產公司與被告滄興新華分公司辯稱,原告訴求不成立,理由如下:一、被告滄興房地產公司及新華分公司未給原告作出承諾,也未與原告形成任何合同關系,原告訴求的每月10000元的住房補貼沒有任何的事實和依據;二、原告訴求住房補貼不屬于合同糾紛,因此原告的訴求應當依法予以駁回;三、原告提交的承諾書和商品房買賣合同,兩個證據之間沒有關聯(lián)性;四、原告不是被告的員工;五、承諾書蓋的是項目章,其承諾內容無效;六、住房補貼不屬于合同糾紛,因此被告認為原告的訴訟主體資格不適格,應當依法駁回起訴。
經審理查明,2016年3月5日,原告陶某(買受人)與被告滄興房地產公司(出賣人)簽訂《商品房買賣合同》,主要約定買受人購買滄興一品2#樓2單元4層401號房,合同約定建筑面積共139.89平方米,該商品房單價為每平方米6988元,總金額(大寫)玖拾柒萬柒仟伍佰伍拾壹元整。首付款197551元,剩余部分780000元于2016年4月前用按揭貸款支付。
被告滄興房地產公司成立于2006年5月31日,類型為有限責任公司(法人獨資),經營范圍為房地產開發(fā)經營。滄興新華分公司成立于2013年10月23日,類型為有限責任公司分公司(法人獨資),經營范圍為房地產開發(fā)經營。原告陶某曾系滄興商砼吳橋有限公司的職員,2014年6月9日入職,2017年9月正式離職。滄興商砼吳橋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4月9日,類型為有限責任公司(非自然人投資或控股的法人獨資),其股東為滄興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原告陶某提交滄興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新華分公司一品項目部承諾書一份,主要寫明“陶某(身份證號:),為我公司員工,于2016年3月5日購買滄興一品項目2號樓2單元401室住宅一套?,F(xiàn)承諾,如所購住宅由員工本人或父母(公婆、岳父母)或子女或祖父母(外祖父母)居住的,自辦理入住手續(xù),且受到物業(yè)部提供的已辦理入住手續(xù)相關證明之日的次月起,為其每月隨工資發(fā)放住房福利補貼10000(壹萬)元整,連續(xù)發(fā)放五年,累計600000(陸拾萬)元整,該補貼不因員工離職或被甲方辭退等其他原因而終止。此承諾書一式三份,員工、滄興一品售樓處、集團人力資源部各一份?!?br/>原告提交了本人名下的中國建設銀行個人活期賬戶明細,該賬戶2016年10月11日至2017年4月11日期間共收到三筆錢款(時間分別為2016年11月11日、2017年1月10日、2017年2月10日),該三筆錢款的匯入賬號為13×××21,對方戶名顯示滄興商砼吳橋有限公司,原告稱該三筆款項系被告滄興房地產公司給付原告的工資及住房福利補貼。
為證明以上事實,原告提交證據:一、承諾書,以證實原告是被告公司員工。二、建設銀行交易明細,證實原告工資以及福利補貼由滄興商砼吳橋有限公司進行發(fā)放。該兩份證據證實原告的身份為被告的員工。原告稱承諾書中關于住房補貼的內容是原、被告雙方在商品房買賣合同的基礎上簽訂的關于福利補貼的協(xié)議,系雙方真實意思表示,該協(xié)議合法有效,并且被告已經按協(xié)議內容向原告履行了部分福利發(fā)放,所以該承諾書的內容合法有效,被告應當按協(xié)議內容繼續(xù)履行向原告發(fā)放住房補貼的義務。原告稱其所說的滄興集團即是指本案的第一被告,因為其現(xiàn)有名稱是從滄興集團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變更而來。原告提供的承諾書上已經載明承諾書一式三份,由員工、滄興一品售樓處以及集團人力資源部各一份,說明總公司對該承諾書承諾的內容是認可的。三、原告的工資卡,該工資卡上寫有滄興集團,證實原告系被告處員工。四、商品房買賣合同,證實滄興集團總公司出售給原告的房屋與承諾書承諾發(fā)放補貼的房屋是同一套房屋。
被告質證稱:一、對交易明細真實性沒有異議,能夠證明原告與被告不存在勞動關系,因為交易明細中沒有被告的名稱的任何記載。該交易明細跟本案爭議的焦點不具有關聯(lián)性,不能證明原告的證明目的。而恰恰能夠反證原告不具有訴權。二、對承諾書的真實性需要庭下核實,即使蓋章是真實的,其內容也不具有法律效力,原告稱自己是吳橋商砼有限公司員工,他應當知道項目部印章的用途,僅限于項目建設用,其所作的超出項目建設之外的任何用途均為無效內容,不具有法律約束力。該承諾書所記載的內容與房屋買賣沒有任何關聯(lián),在原告第一次庭審時其自認該承諾書是商品房買賣合同的附件,在上次開庭中,原告提交的商品房買賣合同其中標明了附件,那么該合同的附件中并沒有承諾書,因此該承諾書與商品房買賣合同不具有任何關聯(lián)性,而承諾的內容也與商品房買賣沒有關系,因此該承諾書也與本案審理的商品房買賣合同不具有關聯(lián)性。三、對銀行卡,被告認為與本案沒有任何關聯(lián)性,因為銀行卡是銀行辦的,并不是被告公司辦的,所以標注什么公司可能是銀行內部為了方便,這種標志不能證明原告與被告具有任何關聯(lián)性。四、關于商品房買賣合約真實性認可,但該合同中并沒有關于住房補貼的任何約定。該合同與承諾書之間不具有關聯(lián)性。
本院認為,本案爭議的焦點主要為原告陶某是否為二被告公司的職員及承諾書是否有效。本案中,原告陶某稱其系被告滄興房地產公司的職員,故其提交了銀行卡、承諾書等證據證明其為被告公司職員,應該享有承諾書所承諾的住房補貼福利,并提交了銀行卡交易明細,稱其在被告公司工作期間已收到了被告滄興房地產公司給付的住房補貼福利。根據法律規(guī)定,法人是具有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依法獨立享有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組織。法人以其全部財產獨立承擔民事責任。分支機構以自己的名義從事民事活動,產生的民事責任由法人承擔。對此,本院認為,原告陶某曾系吳橋商砼有限公司員工,原告提交的證據既不能證明其系二被告的員工,也不能證明其曾供職的吳橋商砼有限公司系二被告的分支機構。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
的解釋》第九十條之規(guī)定“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或者反駁對方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應當提供證據加以證明,但法律另有規(guī)定的除外。在作出判決前,當事人未能提供證據或證據不足以證明其事實主張的,由負有舉證證明責任的當事人承擔不利的后果”。綜上,原告提供的證據不足以證明原告具有本案的主體資格,對原告的起訴依法應予以駁回。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九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
的解釋》第九十條之規(guī)定,裁定如下:
駁回原告陶某的起訴。
如不服本裁定,可以在裁定書送達之日起十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或者代表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河北省滄州市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長 楊桂玲
人民陪審員 張建華
人民陪審員 許嘉玲
書記員: 王娟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