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訴人(原審被告):陳某某。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秦某某通某電氣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周曉時,該公司總經(jīng)理。
委托代理人:沈文昌,河北港城律師事務所律師。
上訴人陳某某因勞動爭議糾紛一案,不服秦某某經(jīng)濟技術開發(fā)區(qū)人民法院(2014)秦開民初字第676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依法組成合議庭審理了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審法院審理查明:原告于2009年9月30日與被告簽訂勞動合同,被告的工作期限為自2009年9月30日至2012年3月31日,月工資為2000元。擔任會計工作。2010年9月28日被告在為單位辦事途中發(fā)生交通事故,并住院治療。2010年11月29日經(jīng)秦某某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認定被告為工傷。2011年8月19日,經(jīng)秦某某市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作出工傷職工勞動能力鑒定(確認)結論通知書,結論為:陳某某的傷殘程度為十級傷殘。2012年3月31日經(jīng)被告提出,雙方協(xié)商一致解除勞動關系。被告于2013年7月3日提出仲裁申請。2014年5月6日秦某某經(jīng)濟技術開發(fā)區(qū)勞動人事爭議調解仲裁委員會作出仲裁裁決書。裁決:原告支付被告一次性工傷醫(yī)療補助金21488元、一次性傷殘就業(yè)補助金10744元。原告不服,提起訴訟。
原審法院認為:勞動爭議申請仲裁的時效期間為一年。被告工傷職工勞動能力鑒定結論通知書作出的時間為2011年8月19日,雙方解除、終止勞動合同的時間為2012年3月31日。被告至遲應于2013年4月1日之前申請仲裁,被告于2013年7月3日提出仲裁申請,超過了一年的時效期間,且沒有提供證據(jù)證明存在仲裁時效中止、中斷的情形,故原告認為被告超過仲裁時效的觀點,予以采納。原告不應支付被告一次性傷殘就業(yè)補助金。根據(jù)工傷保險條例規(guī)定,用人單位為勞動者繳納了工傷保險,勞動者發(fā)生工傷事故,一次性工傷醫(yī)療補助金應由工傷保險基金支付。原審法院判決如下:一、原告秦某某通某電氣有限公司不支付被告陳某某一次性工傷醫(yī)療補助金21488元;二、原告秦某某通某電氣有限公司不支付被告陳某某一次性傷殘就業(yè)補助金10744元。
二審審理查明的事實與原審審理查明的事實相同。上訴人在二審審理中有兩位證人出庭作證。證人陳某某、王某某證明2013年3月1日,與上訴人陳某某一起去找關于工傷的糾紛。被上訴人質證認為,1、兩位證人是上訴人現(xiàn)在的同事,存在利害關系,作證可信程度非常低。2、證人對到什么單位記不清,日期都記得那么清楚,明顯矛盾。3、上訴人說見了兩個人,證人說接待室一個人。上訴人證人證言漏洞百出,不應采信。
本院認為:上訴人原在被上訴人單位工作,發(fā)生工傷后經(jīng)過工傷認定及勞動能力鑒定,已領取了工傷保險基金支付的傷殘補助金。2012年3月31日雙方解除了勞動合同,上訴人在解除(終止)勞動合同證明書上簽名。后上訴人于2013年7月3日提出仲裁申請,從時間上算已超過法定的仲裁申請時效;上訴人兩位證人出庭作證,證言與上訴人陳述不相符,且證人未能說清與上訴人同去找的是被上訴人公司的什么人,其證言顯然無法證明上訴人就工傷保險待遇一直在與被上訴人協(xié)商。上訴人上訴理據(jù)不足,不予支持。原審法院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一)項、第一百七十五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二審案件受理費10元,由上訴人負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 判 長 鮑成新 審 判 員 汪向榮 代審判員 桑華民
書 記 員 李 楠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