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某某
李海軍(湖北誠拓律師事務所)
王某
李某某
張鵬(湖北誠拓律師事務所)
原告陳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湖北省應城市人,住湖北省應城市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
委托代理人李海軍,湖北誠拓律師事務所律師。
代理權限:特別授權,代為起訴,變更訴訟請求,上訴,和解,代收文書。
被告王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湖北省應城市人,住武漢市武昌區(qū)。
被告李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湖北省應城市人,住湖北省應城市。
委托代理人張鵬,湖北誠拓律師事務所律師。
代理權限:為一般代理。
原告陳某某與被告王某、李某某民間借貸糾紛一案,本院于2015年5月6日作出(2015)鄂應城民初字第00136號民事判決,被告李某某不服判決提出上訴,孝感市中級人民法院于2015年10月8日作出(2015)鄂孝感中民一終字第00304號民事裁定,撤銷本院(2015)鄂應城民初字第00136號民事判決,發(fā)回重審。
本院立案后,依法另行組成由審判員柯慧彬擔任審判長,審判員金正剛、人民陪審員程曉燕參加評議的合議庭,于2016年4月19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
原告陳某某及其委托代理人李海軍,被告王某,李某某及其委托代理人張鵬到庭參加了訴訟。
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原告陳某某訴稱:2014年4月18日,被告王某向原告借款200000元,并承諾由其姨父被告李某某擔保償還借款,原告因被告李某某為農業(yè)銀行干部,應該有償還能力,遂同意借款。
2014年4月18日原告給被告李某某現金10萬元,被告李某某將該筆現金存入被告王某的戶頭,2014年4月22日被告王某向原告出具借條一張,內容為:借條,今向陳某某借現金人民幣貳拾萬元整,借款人王某,被告李某某作為擔保人在借條上簽字。
2014年4月24日,原告又通過銀行轉賬給付被告王某現金10萬元。
借款后被告王某失蹤,客觀上也不能履行還款義務。
據此,原告為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特起訴至人民法院,請依法判決被告王某、李某某連帶償還借款200000元,并承擔本案訴訟費用。
原告陳某某為支持其訴訟主張,向本院提交了如下證據(在原審中提交了三份證據,在本次庭審中提交了兩份證據,依序排列在后):
證據一,原告身份證復印件一份。
證明原告的主體資格。
證據二,借條復印件一份。
證明被告王某借款200000元,被告李某某作為擔保人的事實。
證據三,銀行卡存款業(yè)務回單及銀行轉賬憑證復印件一份。
證明原告于2014年4月18日通過銀行存款的方式向被告王某支付借款100000元,2014年4月24日通過田平英轉賬支付借款100000元給被告王某。
證據四,田平英身份證與陳某某結婚證復印件。
證明內容:因陳某某與田平英是夫妻關系,田平英向王某轉款100000元,可以認定為陳某某的借款。
證據五,應城檢察院起訴書復印件。
證明被告王某因涉嫌詐騙一案于2015年7月22日偵查終結,認定的詐騙事實中不包括訴爭的200000元。
被告王某辯稱:1.借款屬實,但已支付利息50000元,且第一次給付100000元時扣了10000元利息;2.我認為擔保需要三方在一起簽協議,我只寫了借款,但對借條上怎么寫上擔保人的我不知道,借錢的事我也沒有讓李某某擔保,陳某某要李某某為我擔保,這個事我是不知情的;3.關于房產證一事,是我從家里拿出的,我父親不知道,委托書上的簽名、按印均是我個人所辦,我對原一審判決我應承擔責任沒有意見。
被告王某未向本院提交證據。
被告李某某辯稱:與原一審的答辯意見一樣,根據擔保法的規(guī)定,本人享有抗辯權,被告王某放棄其抗辯權,本人仍然享有抗辯權,王某回避有關事實,不提出抗辯,對本人不產生法律效力;除了借條外,原告應當有證據證明實際向王某支付借款200000元,否則,證據不足,不能認定,且原告提供的憑證非其本人所轉賬;王某已還借款5-6萬元應視為償還本金,且原告并沒有借款給王某,原告無權享有所謂的“利息或本金”;借條上簽字應以括號中的內容為準,即本人是“××”身份而非“擔保人”身份;原告與被告王某欺騙本人,且公安機關正在辦理王某涉嫌合同詐騙,本案應當等待刑事部分辦理終結后,再進行審理,因原告與被告王某欺騙本人,根據相關法律規(guī)定,本人無需承擔責任;即使認定借款屬實,但該借款是無息的,王某向原告支付的5-6萬元應視為償還本金,應相應減少本人的保證責任。
此外增加如下答辯意見:從證據規(guī)則來講,認為我是擔保人必須由原告舉證;擔保人和××分不清,不能簡單地推定為保證人;從要約與承諾的關系來講,本人添加“××”的時候沒有得到承諾,所以借款保證不能成立;如果有證據證明本人的簽字行為是保證行為的話,但已過法定保證期,所以不應再承擔保證責任。
被告李某某為支持其訴訟主張,向本院提交了如下證據:
證據一,李某某身份證復印件一份。
證明李某某的主體身份。
證據二,銀行卡存款憑條(銀行打?。陀〖环?、王某銀行卡資料查詢單一份。
證明2014年4月18日匯入王某賬戶里的10萬元,是李某某匯入,并非原告匯入。
證據三,田平英銀行卡資料查詢單。
證明2014年4月24日匯入王某賬戶里的10萬元,是案外人田平英匯入的,并非原告匯入。
證據四,房產證、房屋建設結算書、收費票據、委托書、王某身份證等復印件。
證明內容:1.陳某某和王某向李某某保證所涉借款有房產作擔保,李某某也要求所涉借款要有房產作擔保,陳某某向李某某出示了房產證等材料,在此前提下,李某某才在借條上簽字“擔保人(××)”;2.委托書上王伍毛(王某父親)的簽名是虛假的,陳某某和王某欺騙了李某某。
證據五,拘留通知書。
證明王某涉嫌合同詐騙罪被刑事拘留,案件處于偵查階段。
經庭審質證,被告王某對原告陳某某原審中所舉證據的真實性無異議,對擔保人情況不知道,其認可收到了200000元;對重審中原告提交的兩份證據均沒有異議。
被告李某某對原告陳某某所舉證據一不持異議;對證據二真實性不持異議,對證明內容和目的有異議,不能證明王某借款200000元的事實,不能證明李某某為其擔保的事實,李某某應作為××;對證據三的真實性不持異議,但對證明內容和目的有異議,不能證明是原告向王某借款100000元,憑證上反映的是李某某支付的100000元,第二張轉賬憑條需要核實;對重審中提交的證據四,田平英付款100000元無法確定真實性和內容,對結婚證不持異議;對原告的證據五有異議。
原告陳某某對被告李某某所舉證據一的真實性無異議;對證據二,認為100000元是其與被告李某某一起存入被告王某賬戶中的,存款憑條在原告手中;對證據三的真實性無異議,這筆錢(100000元)是其授權妻子田平英轉賬支付給被告王某的;對證據四的真實性無異議,但認為雙方沒有辦理抵押登記,因此無效,該證據不能證明其與被告王某欺騙了被告李某某;對證據五的真實性無異議,但認為與本案無關。
被告王某對被告李某某所舉證據的質證意見與原一審相同,即對其證據一的真實性無異議;對證據二、三真實性無異議,但認為是誰匯的款不清楚,但收到該借款200000元是事實;對證據四認為出示房產證等手續(xù)給被告李某某看時其不在場,也不清楚(李某某)看沒看,委托書上“王伍毛”(王某父親)簽名是虛假的,自己沒有欺騙李某某;對證據五的真實性無異議,但是對證明對象有異議,該詐騙行為與本案無關。
對上述原、被告雙方無爭議的證據,即原告陳某某所舉證據一,被告李某某所舉證據一、證據三本院依法予以認定。
對上述原、被告雙方有爭議的證據,本院綜合評判如下:對原告陳某某所舉證據二,具有真實性、客觀性、關聯性,本院依法予以采信;原告證據三具有真實性及關聯性,本院予以采信,雖然銀行存款憑證上有“李某某”的簽名,但不能證明是李某某借給王某10萬元,因為原告陳某某及被告王某的陳述能證實,陳某某將10萬元交給李某某存入王某的賬戶,事后陳某某給王某打了電話,告訴王某給了陳某某給了李某某10萬元錢;原告證據四、證據五具有真實性、客觀性、關聯性,本院依法予以采信。
對于被告李某某所舉證據二、證據三的真實性、關聯性予以認定,但對其證明目的,即認為該10萬元是被告李某某借給王某的及2014年4月24日匯入王某賬戶里的10萬元,是案外人田平英匯入的,并非原告匯入的觀點,本院依法不予采信;被告李某某證據四不具有真實性、合法性,本院依法不予采信;被告李某某證據五,雖具有真實性、合法性,但與本案無關聯,且檢察機關的起訴書中指控的詐騙事實中并不包含訴爭的借款故對上述證據本院不予采信。
根據原、被告雙方當事人的一致陳述結合本院確認的有效證據認定本案事實如下:
2014年4月初,被告王某以資金周轉困難為由,通過萬文魁介紹向原告陳某某借款,陳某某要求要有擔保人,王某遂聯系了被告李某某,三人在應城電視臺隔壁的“三國飲藝”茶樓商談借款事宜。
2014年4月18日,陳某某將10萬元交給被告李某某,由李某某存入被告王某的賬戶。
2014年4月22日,被告王某向原告陳某某出具借條一張,內容為“今向陳某某借款人民幣貳拾萬元整(¥200000.00元),借款人王某,2014.4.22”,王某在借條上摁了手印,被告李某某在借條上書寫了“擔保人(××)”后簽名并捺印,2014年4月24日,原告陳某某又通過其妻田平英的賬戶向被告王某的賬戶轉賬匯款10萬元。
該借條未注明利率及還款期限,但原告陳某某與被告王某均認可私下口頭約定的月利率為5分(即5%)。
事后原告陳某某要求被告王某拿房產證作抵押,王某便未經其父許可從家中將其父親王五毛的房產證、購房協議書、購房大票、契稅收據等拿出來通過萬文魁交給了陳某某,并以其父親王五毛的名義辦理了虛假的委托書,雙方未辦理房屋抵押登記手續(xù)。
本院認為,本案的爭議焦點為:1.借款本金數額如何確定?2.保證的效力如何及是否超過保證期間?3.對償還的50000元利息部分應如何認定?
關于借款數額。
王某向陳某某借款200000元,該借款協議系雙方當事人真實意思表示,不違反法律規(guī)定,依法具有法律效力,該200000元借款陳某某已實際交付王某的事實清楚,且王某對該借款數額也予以認可,王某理應履行還款義務。
被告李某某辯稱陳某某僅借款10萬元而不是20萬元及李某某本人借給王某10萬元,因無事實依據對其辯解意見本院不予采納。
該借條上未注明利息,原告陳某某亦未主張要求支付該借款利息部分,對原告陳某某要求被告王某償還200000萬元借款本金的訴訟請求,本院依法予以支持。
關于保證的效力及保證期間。
因李某某在借條上以保證人身份簽名并捺手印,陳某某與李某某之間設立了保證法律關系,被告王某是否知情并不影響該保證法律關系的設立。
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第十九條 ?的規(guī)定,當事人對保證方式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按照連帶責任保證承擔保證責任,故李某某依法應承擔連帶保證責任。
李某某辯稱其并非保證人而是××,且當時因該筆借款陳某某和王某向其保證有房產作抵押才在借條上簽字,陳某某、王某雙方未辦理房產抵押登記,存在欺騙,因而不應承擔保證責任的抗辯意見。
經查,王某承認向陳某某借款時,陳某某提出要其提供保證人,在此情況下王某聯系到其叔叔李某某,李某某最后也在借條上親筆書寫“保證人(××)”,并在其后簽名、按手印。
這一事實,充分表明李某某知曉王某、陳某某找他的意圖,李某某作為心智正常的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人,對自己的行為產生的后果應當能夠預見,其在“保證人(××)”后簽了字即表明對保證人身份的認可,應當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且陳某某與王某間的借貸關系經雙方合意即可成立,雙方只需對債權的擔保問題進行溝通協商,而無須另找第三人對“借貸關系”進行證明。
本案中王某借款后雖向陳某某提供了房產證等,其委托手續(xù)是虛假的,也未進行抵押登記,該借款未依法設定抵押擔保法律關系,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一百七十六條 ?規(guī)定,本案中的債權即使同時存在既有第三人提供的物的擔保又有人的擔保的情形,債權人陳某某也有權選擇要求保證人李某某承擔保證責任,故李某某認為陳某某欺騙其提供保證不應承擔保證責任,因既無事實依據又無法律依據,其理由不能成立,對其上述抗辯意見,本院依法不予采納。
對李某某認為已過法定保證期,所以不應再承擔保證責任的意見,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第二十六條 ?的規(guī)定,因借條上未注明主債務履行屆滿的時間,原告可隨時向被告王某主張要求其償還借款,保證期間應從該主張日起計算6個月,原告起訴時間為2015年1月,仍可從該時間起計算6個月作為保證期間,故對李某某認為已超過保證期間不應承擔保證責任的辯解意見不予采納。
關于對已償還的50000元利息部分的認定。
陳某某和王某雖未對借款利率進行書面約定,但王某自認已按雙方口頭約定每月給付利息10000元,并履行至2014年9月,共向陳某某支付利息50000元,陳某某對收到的利息數額亦予以認可,此屬雙方當事人之間實際給付利息的行為,王某對該支付利息部分未提出任何抗辯請求,陳某某也未對王某沒有履行的利息部分提出請求,故本院對王某已支付的50000元利息部分不作審查,但王某仍應繼續(xù)償還借款本金200000元。
依照法律規(guī)定,債務人放棄對債務的抗辯權的,保證人仍有權抗辯,本案中王某雖未行使抗辯權,李某某仍應享有抗辯權。
本案立案時間為2015年1月5日,在《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公布之前,依法不適用該規(guī)定,而應當適用《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審理借貸案件的若干意見》的規(guī)定,依該意見第六條 ?規(guī)定:“民間借貸的利率可以適當高于銀行的利率,各地人民法院可根據本地區(qū)的實際情況具體掌握,但最高不得超過銀行同類貸款利率的四倍(包含利率本數)。
超出此限度的,超出部分的利息不予保護。
”說明法律并沒有嚴厲禁止借款人自愿支付高利率的行為,也沒有規(guī)定其相應法律責任及后果,只是對超過銀行同類貸款利率4倍以上部分未賦予其國家強制力的保障。
王某與陳某某私下達成了的有關利息的口頭協議,是平等自愿達成的,未違反法律的禁止性規(guī)定,該約定利息雙方已經實際履行了,對李某某抗辯王某向陳某某已償還的利息數額應視為償還借款本金的意見本院不予采納。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第二十一條 ?的規(guī)定:“保證擔保的范圍內包括主債權及利息、違約金、損失賠償金和實現債權的費用。
保證合同另有約定的,按照約定。
當事人對保證擔保的范圍沒有約定或約定不明確的,保證人應當對全部債務承擔責任。
”因李某某對保證擔保范圍并未作出約定,對陳某某要求李某某對王某的借款本金承擔連帶清償責任的訴訟請求,本院依法應予支持。
由于王某與陳某某私下約定的利息部分不屬于李某某的保證責任范圍,王某在李某某不知情的情況下支付利息,該行為加大了李某某的保證責任風險,加重了其應承擔的保證責任,為公平起見,對李某某應承擔的連帶保證責任數額,應當從200000元借款本金中扣減王某已支付的50000元利息部分,即李某某僅對其中150000元借款本金的償還承擔連帶責任。
綜上,王某向陳某某借款200000元事實清楚,理應償還,李某某作為其保證人應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對原告陳某某訴訟請求合理部分本院予以支持,不合理部分予以駁回。
本案經合議庭評議,并經本院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一百九十八條 ?、第二百零六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第六條 ?、第十九條 ?、第二十一條 ?、第三十一條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十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二條 ?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王某償還原告陳某某借款本金人民幣200000元;
二、被告李某某對被告王某應償還的借款本金150000元部分承擔連帶清償責任,被告李某某清償債務后,有權向被告王某追償;
三、駁回原告陳某某的其它訴訟請求。
上述支付款項于本判決書生效后十日內履行。
如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上述給付金錢義務,則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 ?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4300元,由被告王某、李某某共同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提出副本,上訴于湖北省孝感市中級人民法院。
本院認為,本案的爭議焦點為:1.借款本金數額如何確定?2.保證的效力如何及是否超過保證期間?3.對償還的50000元利息部分應如何認定?
關于借款數額。
王某向陳某某借款200000元,該借款協議系雙方當事人真實意思表示,不違反法律規(guī)定,依法具有法律效力,該200000元借款陳某某已實際交付王某的事實清楚,且王某對該借款數額也予以認可,王某理應履行還款義務。
被告李某某辯稱陳某某僅借款10萬元而不是20萬元及李某某本人借給王某10萬元,因無事實依據對其辯解意見本院不予采納。
該借條上未注明利息,原告陳某某亦未主張要求支付該借款利息部分,對原告陳某某要求被告王某償還200000萬元借款本金的訴訟請求,本院依法予以支持。
關于保證的效力及保證期間。
因李某某在借條上以保證人身份簽名并捺手印,陳某某與李某某之間設立了保證法律關系,被告王某是否知情并不影響該保證法律關系的設立。
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第十九條 ?的規(guī)定,當事人對保證方式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按照連帶責任保證承擔保證責任,故李某某依法應承擔連帶保證責任。
李某某辯稱其并非保證人而是××,且當時因該筆借款陳某某和王某向其保證有房產作抵押才在借條上簽字,陳某某、王某雙方未辦理房產抵押登記,存在欺騙,因而不應承擔保證責任的抗辯意見。
經查,王某承認向陳某某借款時,陳某某提出要其提供保證人,在此情況下王某聯系到其叔叔李某某,李某某最后也在借條上親筆書寫“保證人(××)”,并在其后簽名、按手印。
這一事實,充分表明李某某知曉王某、陳某某找他的意圖,李某某作為心智正常的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人,對自己的行為產生的后果應當能夠預見,其在“保證人(××)”后簽了字即表明對保證人身份的認可,應當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且陳某某與王某間的借貸關系經雙方合意即可成立,雙方只需對債權的擔保問題進行溝通協商,而無須另找第三人對“借貸關系”進行證明。
本案中王某借款后雖向陳某某提供了房產證等,其委托手續(xù)是虛假的,也未進行抵押登記,該借款未依法設定抵押擔保法律關系,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一百七十六條 ?規(guī)定,本案中的債權即使同時存在既有第三人提供的物的擔保又有人的擔保的情形,債權人陳某某也有權選擇要求保證人李某某承擔保證責任,故李某某認為陳某某欺騙其提供保證不應承擔保證責任,因既無事實依據又無法律依據,其理由不能成立,對其上述抗辯意見,本院依法不予采納。
對李某某認為已過法定保證期,所以不應再承擔保證責任的意見,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第二十六條 ?的規(guī)定,因借條上未注明主債務履行屆滿的時間,原告可隨時向被告王某主張要求其償還借款,保證期間應從該主張日起計算6個月,原告起訴時間為2015年1月,仍可從該時間起計算6個月作為保證期間,故對李某某認為已超過保證期間不應承擔保證責任的辯解意見不予采納。
關于對已償還的50000元利息部分的認定。
陳某某和王某雖未對借款利率進行書面約定,但王某自認已按雙方口頭約定每月給付利息10000元,并履行至2014年9月,共向陳某某支付利息50000元,陳某某對收到的利息數額亦予以認可,此屬雙方當事人之間實際給付利息的行為,王某對該支付利息部分未提出任何抗辯請求,陳某某也未對王某沒有履行的利息部分提出請求,故本院對王某已支付的50000元利息部分不作審查,但王某仍應繼續(xù)償還借款本金200000元。
依照法律規(guī)定,債務人放棄對債務的抗辯權的,保證人仍有權抗辯,本案中王某雖未行使抗辯權,李某某仍應享有抗辯權。
本案立案時間為2015年1月5日,在《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公布之前,依法不適用該規(guī)定,而應當適用《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審理借貸案件的若干意見》的規(guī)定,依該意見第六條 ?規(guī)定:“民間借貸的利率可以適當高于銀行的利率,各地人民法院可根據本地區(qū)的實際情況具體掌握,但最高不得超過銀行同類貸款利率的四倍(包含利率本數)。
超出此限度的,超出部分的利息不予保護。
”說明法律并沒有嚴厲禁止借款人自愿支付高利率的行為,也沒有規(guī)定其相應法律責任及后果,只是對超過銀行同類貸款利率4倍以上部分未賦予其國家強制力的保障。
王某與陳某某私下達成了的有關利息的口頭協議,是平等自愿達成的,未違反法律的禁止性規(guī)定,該約定利息雙方已經實際履行了,對李某某抗辯王某向陳某某已償還的利息數額應視為償還借款本金的意見本院不予采納。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第二十一條 ?的規(guī)定:“保證擔保的范圍內包括主債權及利息、違約金、損失賠償金和實現債權的費用。
保證合同另有約定的,按照約定。
當事人對保證擔保的范圍沒有約定或約定不明確的,保證人應當對全部債務承擔責任。
”因李某某對保證擔保范圍并未作出約定,對陳某某要求李某某對王某的借款本金承擔連帶清償責任的訴訟請求,本院依法應予支持。
由于王某與陳某某私下約定的利息部分不屬于李某某的保證責任范圍,王某在李某某不知情的情況下支付利息,該行為加大了李某某的保證責任風險,加重了其應承擔的保證責任,為公平起見,對李某某應承擔的連帶保證責任數額,應當從200000元借款本金中扣減王某已支付的50000元利息部分,即李某某僅對其中150000元借款本金的償還承擔連帶責任。
綜上,王某向陳某某借款200000元事實清楚,理應償還,李某某作為其保證人應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對原告陳某某訴訟請求合理部分本院予以支持,不合理部分予以駁回。
本案經合議庭評議,并經本院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一百九十八條 ?、第二百零六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第六條 ?、第十九條 ?、第二十一條 ?、第三十一條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十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二條 ?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王某償還原告陳某某借款本金人民幣200000元;
二、被告李某某對被告王某應償還的借款本金150000元部分承擔連帶清償責任,被告李某某清償債務后,有權向被告王某追償;
三、駁回原告陳某某的其它訴訟請求。
上述支付款項于本判決書生效后十日內履行。
如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上述給付金錢義務,則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 ?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4300元,由被告王某、李某某共同負擔。
審判長:柯慧彬
審判員:金正剛
審判員:程曉燕
書記員:鐘林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