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陳某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虹口區(qū)。
被告:張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松江區(qū)。
第三人:范怡,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松江區(qū)泗通路XXX弄XXX號XXX室。
委托訴訟代理人:范泰昇(系第三人父親),住上海市松江區(qū)。
原告陳某某與被告張某某民間借貸糾紛一案,本院于2020年1月2日立案。為查明案件事實,本院依職權追加范怡為第三人參加訴訟。本案依法適用簡易程序,于2020年1月16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被告及第三人的委托訴訟代理人范泰昇到庭參加庭審。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告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判令被告張某某歸還原告借款250,000元,并以上述借款250,000元為基數(shù),支付原告自2017年3月1日起至實際清償之日止,按年利率6%計算的利息損失。事實和理由:被告與其妻范怡在購買松江區(qū)泗涇鎮(zhèn)泗通路XXX弄XXX號XXX室房屋時,向招商銀行九亭支行貸款50萬元,貸款批下來后,該房產(chǎn)的開發(fā)商上海萬裕房地產(chǎn)開發(fā)有限公司以招商銀行不是其公司的對口銀行為由拒絕接收這筆貸款,造成被告夫妻購房不成,被告夫妻到處投訴無果,被告就主動找原告幫忙,并在2016年12月28日寫下了借條,答應3月份歸還借款,原告于2016年12月29日支付給開發(fā)商50萬元,這筆借款是被告夫妻的共同債務,范怡的25萬元借款已用她的房產(chǎn)抵押給原告,張某某的債務至今未還,借款憑證在2018年3月20日在奉賢區(qū)人民法院公開開庭審理時交給了審判長盛慶法官。被告經(jīng)多次催討仍未還款,故原告訴至法院,要求判如所請。
被告張某某辯稱,不同意原告訴請。被告轉賬給原告的10萬元是尾款50萬元中的10萬元(2016年12月23日被告轉賬5萬元,2016年12月26日被告轉賬5萬元,合計10萬元),2016年12月28日被告出具40萬元欠條,同年12月29日原告轉賬給房產(chǎn)公司50萬元。2016年12月28日欠條上的40萬元對應的是轉賬50萬元中的40萬元。
第三人范怡述稱,2016年12月28日出具的歸還40萬元的欠條,是因為原告代被告和第三人向開發(fā)商墊付了50萬,所以出具了40萬元的欠條。
本院經(jīng)審理認定事實如下:
被告與第三人系夫妻關系,原告系第三人母親。
關于16.50萬元借款的借貸合意事實如下:
2016年9月26日,被告向原告出具欠條,載明“張某某共欠丈母娘借款拾陸萬伍仟元(2006年12月至2010年8月借款)”。
上述借條對應的借款交付情況如下:2006年12月29日,原告現(xiàn)金存入被告中國銀行賬戶1.50萬元。2007年3月28日,原告現(xiàn)金存入被告中國銀行賬戶2萬元。2009年12月18日,原告現(xiàn)金存入第三人中國銀行賬戶5萬元。2010年4月22日,原告現(xiàn)金存入被告中國銀行賬戶1.50萬元。2010年8月9日,原告現(xiàn)金存入被告中國銀行賬戶5萬元。
關于180萬元借款的借貸合意事實如下:
2016年1月17日,被告與第三人共同出具借條,載明“今借陳秋萍(屏)買房款人民幣壹佰捌拾萬元正,于2016年6月底歸還。房子作為抵押,松江區(qū)泗通路XXX弄XXX號XXX室”。
2016年1月19日,被告及第三人就上述180萬元借款再次出具借條(內容為2016年1月17日借條對應的還款計劃),載明“張某某向陳秋萍(屏)借買房款總計壹佰捌拾萬元正,于2016年1月底前歸還叁拾萬元正,于2016年2月底前歸還貳拾萬元正,于2016年5月10日之前歸還陸拾萬元正,于2016年6月15日之前歸還貳拾萬元正,于2016年12月底之前歸還伍拾萬元正。用松江區(qū)泗涇鎮(zhèn)泗通路XXX弄XXX號XXX室作為抵押”。
上述借條對應的借款交付情況如下:
2015年10月22日,原告通過其名下中國銀行個人賬戶向第三人范怡名下中國銀行個人賬戶轉賬25萬元。
2015年11月14日,原告通過其名下中國民生銀行個人賬戶向開發(fā)商轉賬支付35萬元。
2016年1月20日,原告通過其名下中國民生銀行個人賬戶向開發(fā)商轉賬支付110萬元。
關于40萬元借款的借貸合意事實如下:
2016年12月28日,被告出具書面材料,載明:“1.貸款伍拾萬下來,進陳某某卡。2.欠陳某某人民幣肆拾萬元,于2017年5月份前還清”。
上述書面材料出具時間相近的當事人之間錢款往來情況如下:
2016年12月23日、12月26日,被告分別向原告轉賬5萬元、5萬元,合計10萬元。
2016年12月29日,原告向開發(fā)商轉賬支付50萬元。
另查明,原告陳某某與被告張某某民間借貸糾紛一案,本院于2018年1月8日立案,案號為(2018)滬0120民初1755號,原告在該案訴狀的“事實與理由”部分稱“2006年至2010年8月,被告陸續(xù)向原告借款16.50萬元,2016年9月26日,被告出具借條對上述借款事實予以確認。2016年1月,被告因買房向原告借款180萬元,其中40萬元承諾于2017年5月份償還,但至今未付?!惫试嬖谠摪钢性V請本案被告歸還借款565,000元并支付相應利息。本院經(jīng)審理于二〇一八年五月九日作出民事判決,“本院認為”部分載明“對于原告主張的165,000元借款,原告提供了150,000元的存款回單以及被告出具的金額為165,000元的《欠條》,本院認為原告提供的上述證據(jù)足以證明2006年至2010年8月期間被告向原告借款165,000元的事實存在,現(xiàn)原告要求被告歸還借款本金,于法有據(jù),應予支持?!?、“對于原告要求被告歸還因被告夫妻買房而產(chǎn)生的借款400,000元,原、被告的庭審陳述及被告出具的《借條》、書面材料(欠條)、銀行流水明細等材料均證明原告與被告夫妻之間的借款關系的存在,且被告夫妻承諾還款;而被告亦曾以個人名義出具書面材料承諾于2017年5月前歸還欠款400,000元;現(xiàn)在本案中原告僅要求被告?zhèn)€人還款400,000元并支付相應利息,系原告對自身民事權利的行使和處分,于法無悖,本院予以支持?!痹摪概袥Q主文內容為“被告張某某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歸還原告陳某某借款565,000元并支付原告陳某某借款利息損失(以400,000元為基數(shù),自2017年6月1日起至實際清償之日止,按年利率6%計算)?!?br/> 該案判決后,被告提起上訴,后因未按規(guī)定預交上訴案件受理費,并表示自愿撤回上訴,且明確不愿意再繳納上訴案件受理費,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作出(2018)滬01民終7691號民事裁定書,裁定如下:“本案按上訴人張某某自動撤回上訴處理。一審判決自本裁定書送達之日起發(fā)生法律效力?!?2018)滬0120民初1755號判決生效后,原告向本院申請強制執(zhí)行,案號為(2018)滬0120執(zhí)8088號。
本院認為,依據(jù)查明的事實,原、被告之間發(fā)生過三次借款,金額分別為16.50萬元、180萬元、40萬元。從原告在(2018)滬0120民初1755號案件訴狀中所表述的“2016年1月,被告因買房向原告借款180萬元,其中40萬元承諾于2017年5月份償還,但至今未付?!笨梢钥闯?,原告在該案中將2016年12月28日金額為40萬元的書面材料中被告承諾歸還的40萬元作為180萬元借款中的一部分進行主張,但卻未明確說明該2016年12月28日金額為40萬元的書面材料所對應的借款交付是哪一筆。
金額為180萬元的借條系于2016年1月17日出具的,且有對應的170萬元銀行轉賬記錄,因此2016年12月29日原告向開發(fā)商轉賬支付的50萬元不可能是金額為180萬元的借條所對應的借款交付。
再根據(jù)被告于2016年12月28日出具金額為40萬元的書面材料中明確所寫的“1.貸款伍拾萬下來,進陳某某卡。2.欠陳某某人民幣肆拾萬元,于2017年5月份前還清”的文字表述,以及被告在出具借條前幾日向原告合計轉賬10萬元的事實,并結合書面材料出具次日原告向開發(fā)商轉賬50萬元的事實,本院認定2016年12月28日金額為40萬元的書面材料對應的借款交付憑證即為2016年12月29日原告向開發(fā)商轉賬支付50萬元的銀行轉賬材料。
原告在(2018)滬0120民初1755號案件中,作為權利主張人向被告主張的民間借貸法律關系的訴訟請求中,所針對的標的物即565,000元錢款,在業(yè)已生效的裁判文書中已經(jīng)明確為對應2016年9月26日金額為16.50萬元的欠條及2016年12月28日金額為40萬元的書面材料[見(2018)滬0120民初1755號判決“本院認為”部分表述的“而被告亦曾以個人名義出具書面材料承諾于2017年5月前歸還欠款400,000元”以及該案訴狀“事實與理由”部分表述的“其中40萬元承諾于2017年5月份償還”]。
故本案中,原告以2016年12月28日金額為40萬元的書面材料[見本案訴狀“事實與理由”部分表述的“張某某就主動找我?guī)兔?并在2016年12月28日寫下了借條”]以及對應的借款交付憑證(2016年12月29日,原告向開發(fā)商轉賬支付50萬元)作為事實依據(jù),再行以民間借貸法律關系向被告主張該筆款項的返還,實際上系就同一筆借款進行重復主張。鑒于本訴與前訴的原、被告相同,本訴與前訴的訴訟標的相同,且本訴與前訴的訴訟標的物也存在重合,故本院認為原告的本次訴訟行為業(yè)已構成重復起訴,法院當不應受理,已受理的應裁定予以駁回。
綜上,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四條第五款、第一百五十四條第一款第三項、《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二百零八條、第二百四十七條之規(guī)定,裁定如下:
駁回原告陳某某的起訴。
如不服本裁定,可以在裁定書送達之日起十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照對方當事人或者代表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薛廣文
書記員:金玉利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