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訴人(原審原告):陳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農民,住黑龍江省訥河市二克淺鎮(zhèn)紅旗村三屯。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魯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農民,住黑龍江省訥河市二克淺鎮(zhèn)福興村六屯。
委托訴訟代理人:馮炳春,黑龍江寶勤律師事務所律師。
陳某某與魯某某土地承包經營權糾紛一案,訥河市人民法院于2015年10月8日作出(2015)訥民初字第730號民事裁定,該裁定發(fā)生法律效力后,訥河市人民法院于2016年5月9日作出(2016)黑0281民監(jiān)3號民事裁定,再審本案,并于2016年12月13日作出(2016)黑0281民再5號民事判決。判后,陳某某不服,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依法組成合議庭,公開開庭審理了本案。上訴人陳某某、被上訴人魯某某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馮炳春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陳某某上訴請求:1.被上訴人返還上訴人80畝土地;2.被上訴人補還上訴人80畝土地10年的承包費。事實和理由:原審未采納上訴人提供的證據(jù)四、五、六錯誤。被上訴人在合同上書寫“魯某某”的名字未經上訴人同意,其行為違法,不應得到支持。爭議的80畝土地是1998年上訴人在鎮(zhèn)政府的草原上開墾出來的,上訴人一直沒有放棄過承包經營權。
魯某某辯稱,上訴人的第一項上訴請求缺乏事實及法律依據(jù),并已經原審判決駁回。第二項上訴請求上訴人在一審時并沒有主張,二審不應予以審理。
陳某某向一審法院起訴請求:1.判令魯某某返還陳某某80畝土地;2.訴訟費由魯某某負擔。
一審法院認定事實:2010年9月1日,陳某某與訥河市二克淺鎮(zhèn)福興村村民委員會約定繼續(xù)承包80畝草原內開荒地,約定承包期為2011年至2027年共17年,先交了10年承包費40000元,是陳某某讓魯某某替其交納的(魯某某與陳某某的女兒原是夫妻關系),80畝草原內開荒地由魯某某耕種至今。2014年11月,陳某某要求收回承包地的使用權,魯某某拒不歸還,故訴至法院。
一審法院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十六條規(guī)定“土地權屬不清,由當事人協(xié)商解決;協(xié)商不成的,由人民政府處理。單位之間的爭議,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個人之間、個人與單位之間的爭議,由鄉(xiāng)級人民政府或者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當事人對有關人民政府的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處理決定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魯某某主張土地承包費是其向村里交納的,不是陳某某交的,而且土地一直由其耕種,所以土地經營權是魯某某的而不是陳某某的,即雙方當事人對爭議地塊的承包經營權權屬存在爭議,均主張爭議地塊的承包經營權歸自己所有,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十六條之規(guī)定,裁定:駁回原告陳某某的起訴。
裁定發(fā)生法律效力后,訥河市人民法院于2016年5月9日作出(2016)黑0281民監(jiān)3號民事裁定,再審本案。
再審法院認定事實:2010年9月1日,二克淺鎮(zhèn)福興村村民委員會將80畝草原土地對外承包,該塊土地承包合同抬頭處標明“乙方:陳某某、魯某某”,落款處為魯某某本人簽名。承包費收據(jù)標明“收陳某某小開荒費用款”,該筆承包費為魯某某實際繳納。陳某某稱系魯某某代替其繳納承包費,并主張對該塊土地有承包經營權,現(xiàn)陳某某尚未給付魯某某其主張的“墊付的承包費”。陳某某、魯某某曾系翁婿關系,魯某某于2015年7月6日離婚?,F(xiàn)該爭議地塊由魯某某進行耕種經營。
再審法院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一百二十七條規(guī)定,“土地承包經營權自土地承包經營權合同生效時設立?!奔赐恋爻邪洜I權的設立與變更以與發(fā)包方簽訂的承包合同為依據(jù),但土地承包合同相對方未明確表示系與陳某某訂立承包合同?!吨腥A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三十二條規(guī)定,“當事人采用合同書形式訂立合同的,自雙方當事人簽字或者蓋章時合同成立?!奔春贤某闪⒁噪p方當事人的簽字或蓋章為依據(jù)。本案中爭議地塊的土地承包合同并非福興村村民委員會與陳某某簽字訂立?!吨腥A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規(guī)定,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由本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承包經營的,由發(fā)包人與承包人訂立承包合同,約定雙方的權利和義務。而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由本集體經濟組織以外的單位或個人承包經營的,根據(jù)“土地管理法”第十五條第二款的規(guī)定,必須經村民會議2/3以上成員或者2/3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并報鄉(xiāng)(鎮(zhèn))人民政府批準。本案陳某某系二克淺鎮(zhèn)紅旗村村民,并非福興村村民,陳某某與福興村村民委員會訂立土地承包合同的生效條件,不僅應簽訂書面承包合同,還應經村民會議表決和向二克淺鎮(zhèn)政府備案。故陳某某主張與福興村村民委員會存在土地承包關系,未提供合法、充分、有效證據(jù)予以證實。陳某某主張是魯某某替其繳納承包款而代替其簽名,但其一直未給付魯某某該筆承包費,陳某某該主張缺乏事實依據(jù)和證據(jù)支持。綜上,陳某某主張魯某某侵占其在二克淺鎮(zhèn)福興村村民委員會承包土地,并要求魯某某返還土地,未提供充分有效證據(jù)予以證實,不予支持。本案經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一百二十七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第二百零七條第一款、《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四百零七條第二款之規(guī)定,判決:一、撤銷訥河市人民法院(2015)訥民初字第730號民事裁定;二、駁回原審原告陳某某的訴訟請求。
本院二審期間,雙方當事人均未提交新證據(jù)。本院二審查明的事實與原審查明事實基本一致。另查明,爭議的80畝土地為上訴人于1998年在國有草原內開墾出來的荒地,上訴人于2003年、2004年分別與二克淺鎮(zhèn)政府簽訂《草原土地承包合同》,承包爭議土地。2008年4月22日,經訥河市二克淺鎮(zhèn)福興村村民委員會協(xié)調,上訴人與賈玉坤簽訂“協(xié)議書”,約定將爭議80畝土地中的10畝土地交由賈玉坤耕種至2009年,2010年繼續(xù)由上訴人耕種。
本院認為,上訴人上訴請求第二項系在二審審理中增加的獨立的訴訟請求,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三百二十八條的規(guī)定,“在第二審程序中,原審原告增加獨立的訴訟請求或者原審被告提出反訴的,第二審人民法院可以根據(jù)當事人自愿的原則就新增加的訴訟請求或者反訴進行調解;調解不成的,告知當事人另行起訴。雙方當事人同意由第二審人民法院一并審理的,第二審人民法院可以一并裁判?!?,現(xiàn)被上訴人不同意調解亦不同意本院在二審程序中一并審理,故對上訴人該項上訴請求本院不予審理,上訴人可另行起訴主張權利。
本案的爭議焦點為爭議80畝土地的承包經營權人是誰,以及陳某某是否有權要求魯某某返還80畝土地。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一百二十七條第一款規(guī)定,“土地承包經營權自土地承包經營權合同生效時設立?!?,應根據(jù)承包經營權合同的主體確定承包經營權人。本案中,《草原內開荒地承包合同書》抬頭乙方處寫有陳某某、魯某某的名字,落款乙方處僅有魯某某的簽名,合同首尾并未對應,該合同在簽訂的過程中存在不規(guī)范之處,因此不能僅憑合同上的簽名確定合同主體,而應結合合同內容確定當事人的意思表示,并以此確定與福興村村民委員會簽訂合同的相對方。《草原內開荒地承包合同書》中寫明“村兩委會研究決定,現(xiàn)將乙方自己開墾耕種的小開荒地80畝,繼續(xù)承包給乙方耕種經營”,“小開荒地80畝”系陳某某于1998年開墾,對該事實魯某某亦予認可,故該約定中的乙方應為陳某某,福興村村民委員會的真實意思表示應為將陳某某自己開墾的80畝土地繼續(xù)承包給陳某某耕種,福興村村民委員會于2010年9月1日出具的收據(jù)中亦寫明收“陳某某小開荒費用款,40000.00元”,因此與福興村村民委員會簽訂《草原內開荒地承包合同書》的相對方應為陳某某,爭議80畝土地的承包經營權人應為陳某某。因陳某某與魯某某在合同簽訂時為翁婿關系,故陳某某主張其委托魯某某代簽合同、墊付承包費,符合常理。魯某某主張其以個人名義承包土地交納承包費,但收據(jù)中并未體現(xiàn)其姓名,故其主張不能成立。
關于魯某某是否應返還80畝土地的問題。2010年簽訂合同后,土地一直由魯某某耕種,陳某某主張的魯某某為其墊付的10年40000元承包費,亦未予償還。自一審起訴時,魯某某已經耕種4年多的時間。二審庭審中,陳某某陳述“我當時就和魯某某說你交錢就種,沒約定具體期限,交10年承包費就種10年?!保搓惸衬秤?010年時同意將其承包的80畝土地交由魯某某耕種10年,現(xiàn)10年期未滿,陳某某無權要求魯某某返還土地,待10年期滿,陳某某交納剩余承包費后可再行主張權利?!吨腥A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十五條第二款系針對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的規(guī)定,本案雙方當事人爭議的80畝土地為鎮(zhèn)政府管理草原內的開荒地,并非福興村農民集體所有土地,故該規(guī)定并不適用于本案,原審判決據(jù)此認定陳某某的主張缺乏證據(jù)證明,適用法律上存在瑕疵。
綜上,陳某某的上訴請求不能成立,應予駁回;原審判決適用法律雖有瑕疵,但判決結果正確。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一項、《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三百三十四條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二審案件受理費100元,由陳某某負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判長 趙廣平 審判員 郭秀麗 審判員 梁麗娜
書記員:車盛微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