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陳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農民,住吳橋縣。
委托訴訟代理人:趙芳琴,女,河北在信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趙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農民,住肅寧縣。
委托代理人:劉海霞,女,肅寧縣忠明法律服務所法律工作者。
原告陳某某與被告趙某某為買賣合同糾紛一案,本院于2016年6月13日立案后,依法適用普通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及代理人,被告及代理人均到庭參加了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告陳某某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解除買賣合同;2、返還購車款43000元及賠償損失5000元。并稱:2015年1月19日原、被告簽訂了車輛轉讓購車協(xié)議,被告以43000元的價格將其北京現(xiàn)代轎車賣給了原告,在辦理過戶手續(xù)中,因存在質量問題,不能過戶,故提出上述訴訟請求。為此原告提供了車輛轉讓購車協(xié)議,滄州市公安局交管局出具的車輛登記信息,安盛天平保險公司保單,滄州市交管所查扣證明,音頻資料以供佐證。
被告對上述證據(jù)質證意見:對購車協(xié)議的真實性無異議,但車價并非43000元,而是30000元。對查扣證明認為沒有負責人簽字,對證據(jù)的真實性、合法性有異議。對車輛信息查詢的真實性無異議,對保單的真實性無異,對錄音內容認為:錄音時間是3月9日而查扣證明卻顯示2015年2月11日,故這兩份證據(jù)矛盾,不具有真實性,且原告提出了車輛價格是35000元。
本院認為原、被告簽訂的購車協(xié)議證實了原告買被告北京現(xiàn)代伊蘭特汽車(牌號為冀J×××××)一輛,本院予以認定,原告主張的在汽車過戶時因車輛識別代碼有明顯焊接痕跡,涉嫌接拼和套用,手續(xù)被查扣,應由被告返還購車款43000元,為證實自己的主張,原告提交了滄州市交管所出具的查扣證明,該證明只能證實爭議車輛被扣押,不能證實購車數(shù)額,購車款應以實際發(fā)票為準,且被告對車款43000元不認可,遂于2015年10月8日做出(2015)肅民初字第288號民事判決書,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
本院認為:原告、被告簽訂的“車輛轉讓購車協(xié)議”雙方自愿協(xié)商一致所達成,且未違背相關法律規(guī)定,應認定為合法有效。對被告提出的價格異議,因其未提交證據(jù)本院不予支持,原告車輛因過戶被車管所以“識別代碼具有明顯焊接痕跡”被扣押,依協(xié)議第五條要求被告退換車款。但對焊接形成的時間,應由誰來承擔車輛過戶不能的責任,雙方發(fā)生爭議。原告稱焊接痕跡已銹蝕,所以在其使用的20來天中不可能形成,故而應是在被告管理使用期間所形成,被告稱焊接處生銹由于天氣等原因也可能在一兩天內形成。原告申請鑒定焊接的形成時間,但無鑒定機構承接。致使焊接形成的時間無法確定。本院認為機動車輛的交易習慣應對車輛的識別代碼,發(fā)動機號進行核實驗證,且在本協(xié)議中此亦屬協(xié)議內容,原告亦應對協(xié)議約定的內容進行核證后方可接收,但原告稱未進行驗證,故未發(fā)現(xiàn)該處焊接情況,故焊接形成時間不明,系原告未校驗所致,雖原告的辯解理由有一定的道理,但并不能必然推斷出焊接形成是在被告管理使用期間所形成的結論。在社會中既存在通常的情理,亦存在非常的個例,在真假不明的狀態(tài)下,需要當事人舉出充足的證據(jù)來證實其主張。在本案中原告因此提出的證據(jù),不足以確定焊接形成的時間,對原告因此提出的訴訟請求,本院不予支持。
對于原告申請本院向滄州市車管所調取證據(jù)的申請,本院認為:如果原告申請調取車管所查驗檔案,在車管所的“查扣證明”中已表明了焊接痕跡的存在,如果調查車管所工作人員的描述,此屬人證的范疇,且車管所工作人員不屬專業(yè)鑒定機構具有資質的工作人員,其描述的情況的效力只是工作人員個人的認識。且此申請的提出已超過了舉證期間,故本院未進行調取。依據(jù)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九十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
案件受理費用1000元,由原告承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河北省滄州市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長 彭入堂審判員劉富新 審判員 尹 慧 爽
書記員:于絲雨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