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陳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徐匯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劉思曠,上海段和段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上海融某典當有限公司,住所地上海市浦東新區(qū)。
法定代表人:吳福祥,總經理。
委托訴訟代理人:袁強,上海錦坤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陳某與被告上海融某典當有限公司民間借貸糾紛一案,本院于2019年7月12日立案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于2019年9月11日、2019年10月24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委托訴訟代理人劉思曠、被告法定代表人吳福祥到庭參加了訴訟。于2019年12月4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委托訴訟代理人劉思曠、被告委托訴訟代理人袁強到庭參加了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告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被告歸還原告借款本金人民幣1,250,000元及對應逾期利息(以借款本金1,250,000元為基數(shù)自2018年7月2日起按照年利率6%計算至實際清償日止);2、本案訴訟費用由被告承擔。
事實與理由:原告于2018年4月2日分別將100萬元及25萬元兩筆款項借予被告,并將款項打入被告指定賬戶:工商銀行上海浦東開發(fā)區(qū)支行XXXXXXXXXXXXXXXXXXX,雙方約定于2018年7月1日歸還。因被告逾期未還,特此提起訴訟。
被告辯稱,原、被告之間不存在借款,不同意原告訴請。不知曉這筆借款,也不認可這筆借款。這筆借款屬于個人借款,應該向當時的法定代表人進行民事訴訟,公章在2018年5月28日公司涉及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經過經偵及派出所查封公司營業(yè)場所,公章遺失,吳福祥登報補了公章,借條上的公章是原來的公章,但是在2018年5月28日之后蓋的。
當事人圍繞訴訟請求依法提交了證據(jù),本院組織當事人進行了證據(jù)交換和質證。被告對原告提交的以下證據(jù)無異議,本院認為與本案具有關聯(lián)性,可以作為認定本案事實的依據(jù),包括原告提交的證據(jù)2、建設銀行電子回單;3、建設銀行交易明細清單;4、利息計算表;5、融某車貸業(yè)務部logo;6、融某業(yè)務研討會照片;7、2019年8月19日調查筆錄及附件;8、2019年8月31日調查筆錄及附件。
關于原告提交的第1項證據(jù),即借條兩份。被告認為,借條上被告的公章是真實的,但對蓋章時間有異議,被告于2018年6月22日登報遺失公章。因此,被告提出對系爭兩份借條上的公章蓋章時間和借條文字內容打印生成時間進行鑒定,后未繳納鑒定費用并撤回鑒定申請。故本院對該項證據(jù)的真實性、合法性、關聯(lián)性予以確認,可以作為認定本案事實的依據(jù)。
關于被告提交的第1項證據(jù),即公司流水賬單。原告對其關聯(lián)性有異議,對真實性、合法性不發(fā)表意見。本院認為,該份銀行流水賬單僅能證明在該賬戶之下未收到系爭款項,不能證明原告未向借條上指定賬戶匯款。故本院對此證據(jù)不予采信。
關于被告提交的第2項證據(jù),即報紙。原告對其內容有異議,對真實性、合法性不發(fā)表意見。本院認可該證據(jù)的真實性,但報紙時間為2018年6月22日,無法證明在此時間節(jié)點之前公章是否已遺失,故與本案無關聯(lián)性,本院不予采信。
根據(jù)當事人的訴辯稱依據(jù)、舉質證意見和本院的認證情況,本院查明如下事實:
2018年4月2日,原告與被告簽訂借條兩份,約定被告向原告借款100萬元及25萬元,并于2018年7月1日歸還。被告于落款借款人處加蓋公章。原告于當日分三次將50萬元、50萬元、25萬元向借條上被告的指定賬戶匯款轉賬。被告至今未向原告還款。
本院認為,原告與被告簽訂兩份借條系雙方當事人真實意思表示,內容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guī)的強制性規(guī)定,合法有效,當事人理應恪守。原告已按約將款項轉入被告指定的賬戶,被告未按約還款,原告要求被告歸還全部借款本金及利息的主張,具有事實和法律依據(jù),本院予以支持。因雙方未約定借期內的利率,也未約定逾期利率,原告主張自逾期還款之日即2018年7月2日起按照年利率6%的利息,符合法律規(guī)定。
綜上所述,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二百零六條、第二百零七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第二十九條第二款第(一)項、《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jù)的若干規(guī)定》第二條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上海融某典當有限公司應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歸還原告陳某借款本金人民幣1,250,000元;
二、被告上海融某典當有限公司應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給付原告陳某自2018年7月2日起至實際清償之日止的借款逾期利息(以所欠本金為基數(shù),按年利率6%計算)。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16,050元、減半收取8,025元(原告已預繳),由被告上海融某典當有限公司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以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上海金融法院。
(此頁無正文)
審判員:黃宗琴
書記員:朱??歡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