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陳某某,男,生于1964年9月24日,漢族,系丹江口市延伸工貿(mào)有限公司(私營)法定代表人。
委托訴訟代理人:王羽,丹江口市新港法律服務所法律工作者。代理權限:代為承認、放棄、變更訴訟請求,進行調解,提起上訴,簽收法律文書等。
被告:賀丹,女,生于1987年9月12日,漢族,農(nóng)夫山泉湖北丹江口飲料有限公司職工。
委托訴訟代理人:代志剛,湖北三豐律師事務所律師。代理權限:一般代理。
原告陳某某訴被告賀丹民間借貸糾紛一案,于2016年12月8日向本院提起訴訟。本院受理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由審判員沈文國獨任審理,于2017年1月5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陳某某的委托訴訟代理人王羽,被告賀丹及其訴訟代理人代志剛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經(jīng)本院審理查明:原告陳某某系丹江口市延伸工貿(mào)有限公司(私營)的法定代表人,被告賀丹系農(nóng)夫山泉湖北丹江口飲料有限公司的職工,原、被告之間曾因業(yè)務關系相識。2016年12月8日,原告陳某某向本院起訴稱2014年6月30日被告賀丹因資金周轉向其借款30000元,該款項委托丹江口市延伸工貿(mào)有限公司財務出納李雪萍轉入被告賀丹的銀行賬戶中,后經(jīng)多次催要無果。為此,要求被告賀丹立即償還借款30000元及按年利率6%計付占用期間的利息至清結止。庭審中,被告賀丹辯解稱其與原告陳某某之間曾有經(jīng)濟往來,截止2015年9月17日原告陳某某給被告賀丹出具借款借條金額為20萬元,2016年2月3日作出書面還款承諾書。因此,本案訟爭的30000元系原告陳某某償還之前的借款,而不是被告賀丹向原告陳某某的借款。
訴訟中,經(jīng)調解原、被告雙方未能達成一致意見。
本院認為:合法的借貸關系受法律保護。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jù)的若干規(guī)定》第二條“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訴訟請求所依據(jù)的事實或者反駁對方訴訟請求所依據(jù)的事實有責任提供證據(jù)加以證明。沒有證據(jù)或者證據(jù)不足以證明當事人的事實主張,由負有舉證責任的當事人承擔不利后果”的規(guī)定。本案原告陳某某主張要求被告賀丹返還其借款30000元及占用期間并按年利率6%計付利息至清結止的訴請,經(jīng)庭審舉證、質證核查,原告陳某某雖提供了2014年6月30日經(jīng)他人通過銀行轉入被告賀丹賬戶金額為30000元,但并不足以證明被告賀丹向其借款30000元的事實,原告陳某某也不能提供被告賀丹的借款字據(jù),且被告賀丹抗辯稱系償還借款并不是借款。再則,原、被告之間曾有經(jīng)濟往來的發(fā)生,原告陳某某主張借給被告賀丹的3萬元發(fā)生在2014年6月30日,而在2015年9月17日原告陳某某反而向被告賀丹借款20萬元并出具有借款字據(jù),原告陳某某在向被告賀丹出具借款字據(jù)時并沒有沖抵被告賀丹向其借款3萬元,從日常的交易習慣來看,顯然不符合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之間的經(jīng)濟往來的交易常理。因此,由于原告陳某某缺乏證據(jù)證實被告賀丹向其借款30000元的事實,故對原告陳某某要求被告賀丹返還借款本金30000元及占用期間并按年利率6%計付利息至清結止的的訴訟請求,本院不予支持。依照《》第,《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jù)的若干規(guī)定》第六十四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原告陳某某的訴訟請求。
案件受理費550元,減半收取275元,由原告陳某某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湖北省十堰市中級人民法院。上訴人應在遞交上訴狀時,根據(jù)不服本判決部分的上訴請求數(shù)額及《訴訟費用交納辦法》第十三條第一款第(一)項的規(guī)定,預交上訴案件受理費。十堰市中級人民法院訴訟費專戶名稱:湖北省十堰市中級人民法院;開戶銀行:中國農(nóng)業(yè)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十堰廣場支行;賬戶號:17234901040010701。通過郵局匯款的,匯款十堰市中級人民法院,郵編:442000;地址:十堰市張灣區(qū)浙江路66號。上訴人應將注明一審案號的交費憑證復印件同時交本院。上訴人在上訴期屆滿之次日起七日內未預交,也未提出緩交、減交、免交上訴案件受理費申請的,按自動撤回上訴處理(本院不再另行送達預交上訴案件受理費通知)。
審判員 沈文國
書記員:占展 本案適用的相關法律依據(jù): 1.《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 第一百九十六條借款合同是借款人向貸款人借款,到期返還借款并支付利息的合同。 2.《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六十四條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jù)。 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證據(jù),或者人民法院認為審理案件需要的證據(jù),人民法院應當調查收集。 人民法院應當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地、客觀地審查核實證據(jù)。 3.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jù)的若干規(guī)定》 第六十四條審判人員應當依照法定程序,全面、客觀地審核證據(jù),依據(jù)法律的規(guī)定,遵循法官職業(yè)道德,運用邏輯推理和日常生活經(jīng)驗,對證據(jù)有無證明力和證明力大小獨立進行判斷,并公開判斷的理由和結果。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