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訴人(原審被告):張某某,農(nóng)民。
上訴人(原審被告):冀某某(茍),農(nóng)民。
二上訴人共同委托代理人:耿二平。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陳某某,平山縣交通局退休干部。
委托代理人:劉新會,河北英匯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田秩琿。
委托代理人:周艷平,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滿族,
上訴人張某某、冀某某因質押糾紛一案,不服河北省平山縣人民法院(2014)平民回一初字第18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依法組成合議庭審理了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審法院查明:2008年12月1日,被告張某某、冀銀茍與田秩琿簽訂了租賃煤場協(xié)議書,租賃時間為2008年12月1日至2009年12月1日,年租金23萬元。合同簽訂后,張、冀二人將煤場場地交給田秩琿使用,田秩琿依約付清23萬元租金。2009年8月,田秩琿在未告知張、冀二人的情況下,與原告陳某某達成口頭協(xié)議,陳某某將煤運至田秩琿租賃的煤場,使用田的分煤設備分選加工煤。2009年10月,張、冀二人找田秩琿談煤場續(xù)租的事宜,得知陳某某占用煤場場地加工煤炭的事實,在田秩琿表示不再續(xù)租的情況下,張、冀要求田秩琿按合同約定按時騰清場地。后,因陳某某與田秩琿就加工費事宜發(fā)生糾紛,田秩琿未能在租賃到期日前即2009年12月1日前騰清煤場。2009年12月28日,陳某某、田秩琿及張某某、冀銀茍三方經(jīng)人辦理達成口頭協(xié)議,約定陳某某留下103.88噸煤炭在張某某、冀銀茍的煤場處,作為處理超期占用煤場損失(32000元)、應付給田秩琿煤炭加工費(37000元)等事宜的質押保證,其余煤炭全部拉走。若三五天內(nèi)陳某某拿不出上述款項,則用103.88噸煤抵頂。三方協(xié)商一致后,同年12月28日,張某某為陳某某書寫收條一張,載明“今收陳某某25籽煤103.88噸”。2009年12月29日,張某某、冀銀茍重新接管了煤場。后陳某某反悔,沒有在約定期限內(nèi)支付款項,并干涉張、冀處理留下的103.88噸煤。后田秩琿訴至法院,要求陳某某支付所欠加工款,石家莊市中級人民法院以(2012)石民二終字第1142號民事判決書維持了(2011)平民一初字第279號判決書,判決陳某某支付田秩琿加工款37000元;張某某、冀銀茍訴至法院,要求田秩琿、陳某某賠償超期占用煤場的損失,石家莊市中級人民法院以(2012)石民二終字第1148號民事判決書維持了(2011)平民一初字第282號判決書,判決陳某某給付張某某、冀銀茍款32000元,田秩琿承擔連帶給付責任。以上判決生效后,原告訴至平山縣人民法院,要求三被告返還質押的煤炭,法院作出(2011)平民回一初字第218號判決書,判決書載明:“質押,就是為擔保債務履行,債務人或者第三人將其動產(chǎn)出質給債權人占有,債務人不履行到期債務或者發(fā)生當事人約定的實現(xiàn)質權的情形,債權人有權就該動產(chǎn)優(yōu)先受償。此處,債務人或者第三人為出質人,債權人為質權人,交付的動產(chǎn)為質押財產(chǎn)?,F(xiàn)張某某、冀銀茍、田秩琿的債權已由生效判決書確定了債權的具體數(shù)額,陳某某到期不履行債務,質權人可就拍賣、變賣質押財產(chǎn)所得的價款優(yōu)先受償。(2011)平民一初字第282號判決書中已查明,質押物103.88噸煤炭在當時價格為每噸650元,103.88噸共計67522元,本案開庭審理時原告稱現(xiàn)在的煤炭價格低于當時市價,故本案不存在質押物變賣所得價款高于債權總額(32000元+37000元)的情形。綜上,本案三被告對爭議的103.88噸煤炭享有優(yōu)先受償權,原告陳某某在未清償?shù)狡趥鶆盏那闆r下要求債權人返還質押物的請求于法無據(jù),不予支持。”判決駁回了原告的訴訟請求。后被告張某某、冀某某、田秩琿均申請法院強制執(zhí)行原告給付款項,平山縣人民法院分別作出(2012)平法執(zhí)字第314號,劃撥原告銀行存款34106元。(2012)平法執(zhí)字第422號裁定書,劃撥原告銀行存款40000元,2013年8月30日,被告田秩琿在法院填寫了執(zhí)行案件執(zhí)行結案確認表,原告陳某某與被告田秩琿之間的加工費糾紛執(zhí)行完畢。在本案開庭審理時,原告陳某某應給付被告張某某、冀某某的占用煤場損失32000元,訴訟費900元等費用仍未交付二被告。
另,根據(jù)以前案件的開庭筆錄及已生效的民事判決書查明,2010年8月11日前原告質押的103.88噸煤炭由原告陳某某安排李來栓看管,現(xiàn)在103.88噸煤炭仍在張某某、冀銀茍的煤場一角存放,無人看管。以上事實,有原、被告的陳述、(2011)平民一初字第279號判決書、(2011)平民一初字第282號判決書、(2012)石民二終字第1142號民事判決書、(2012)石民二終字第1148號民事判決書、張某某所寫收條、(2011)平民回一初字第218號民事判決書、張某某、冀某某起訴陳某某租賃合同糾紛一案于2010年8月11日的開庭筆錄、(2012)平法執(zhí)字第314號民事裁定書、(2012)平法執(zhí)字第422號民事裁定書、被告田秩琿填寫了執(zhí)行案件執(zhí)行結案確認表等在卷佐證,足以認定。
原審法院認為:原告陳某某為本案的出質人,三被告為質權人,交付的103.88噸煤炭為質押財產(chǎn)。被告張某某、冀銀茍、田秩琿的債權已由生效判決書確定了債權的具體數(shù)額,且申請法院強制執(zhí)行,田秩琿填寫了執(zhí)行案件執(zhí)行結案確認表,可見被告田秩琿的債權已經(jīng)執(zhí)行完畢;被告張某某、冀某某的債權已由平山法院執(zhí)行庭劃撥了原告存款34106元,根據(jù)生效法律文書確認的內(nèi)容:原告陳某某應給付被告張某某、冀某某的占用煤場損失32000元,訴訟費900元。法院劃撥的原告款項已夠被告張某某、冀某某申請的執(zhí)行款項,被告張某某、冀某某在庭審中稱原告陳某某應給付45000元,沒有提供相關依據(jù),故本院認定,執(zhí)行庭強制劃撥了原告銀行存款34106元,原告已被強制清償了到期債務,現(xiàn)原告已履行了債務,被告就應當返還質押物。經(jīng)生效民事判決書已查明,質押物103.88噸煤炭現(xiàn)仍存放在被告張某某、冀銀茍的煤場一角存放,被告田秩琿沒有實際控制,原告要求被告田秩琿返還質押物沒有法律依據(jù)。被告方在庭審中稱質押物為混合煤,但對原告提供的被告張某某書寫的“今收陳某某25籽煤103.88噸”的收條真實性無異議,同時辯稱此條系張某某誤寫為“25籽煤”,卻無相關證據(jù)證實自己的主張,故本院認定質押物為103.88噸25籽煤。綜上,原告已被強制履行了債務,被告張某某、冀某某應積極去支取款項,辦理相關結案手續(xù),返還原告質押物103.88噸煤炭。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二百一十九第一款之規(guī)定,判決為:一、本判決生效后十日內(nèi),被告張某某、冀某某返還原告陳某某質押的103.88噸25籽煤炭。二、駁回原告陳某某對被告田秩琿的起訴。案件受理費80元,由被告張某某、冀某某負擔。
二審查明的事實與原審法院查明的事實一致。
本院認為,本案雙方爭議的焦點為:一、關于陳某某質押的103.88噸煤炭,是25籽煤,還是混合煤的問題。二、關于陳某某質押的103.88噸煤炭,是由陳某某看管,還是由上訴人看管的問題。在本案中,上訴人于2009年12月28日給陳某某出具了收條,該收條明確載明“今收陳某某25籽煤103.88噸”。上訴人對該收條的真實性無異議,現(xiàn)上訴人稱此收條系誤寫為“25籽煤”,但未提供有效證據(jù)證實其主張,故認定質押物為103.88噸25籽煤。
關于陳某某質押的103.88噸煤炭,是由陳某某看管,還是由上訴人看管的問題。根據(jù)生效民事判決書已查明,質押物103.88噸煤炭現(xiàn)仍存放在上訴人張某某、冀銀茍的煤場一角存放。另《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二百一十五條規(guī)定,質權人負有妥善保管質押財產(chǎn)的義務;因保管不善致使質押財產(chǎn)毀損、滅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在本案中,陳某某為出質人,上訴人為質權人。根據(jù)上述規(guī)定,質權人負有妥善保管質押財產(chǎn)的義務。故上訴人所述質押的煤炭,實際控制權為陳某某的理由理據(jù)不足。
綜上,原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上訴理由不能成立,上訴請求本院不予支持。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六十九條第一款、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一)項、第一百七十五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二審案件受理費80元,由上訴人張某某、冀某某(茍),司負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判長 楊來斌 審判員 趙 勇 審判員 于 英
書記員:劉召芬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