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陳某1,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崇明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張白云,上海市恒遠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訴訟代理人:褚福昊,上海市恒遠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陳某2,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崇明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顧培娟,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崇明區(qū)。
被告:陳某3,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崇明區(qū)。
被告:陳某4,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崇明區(qū)。
被告:陳某5,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崇明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劉興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崇明區(qū)。
被告:張某1,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崇明區(qū)。
被告:張某2,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崇明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張秀中,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崇明區(qū)。
原告陳某1訴被告陳某2、陳某3、陳某4、陳某5、張某1、張某2分家析產(chǎn)、法定繼承糾紛一案,本院于2019年2月1日立案,依法適用簡易程序,由審判員宋成鋼獨任審理,于2019年2月21日、5月20日、6月5日三次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陳某1的委托訴訟代理人張白云,到庭參加了第一、二次庭審,原告陳某1的委托訴訟代理人褚福昊到庭參加了第三次庭審。被告陳某2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顧培娟、被告陳某3、陳某4、被告陳某5的委托訴訟代理人劉興德、被告張某1、被告張某2的委托訴訟代理人張秀中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告陳某1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要求依法繼承坐落于上海市崇明區(qū)橫沙鄉(xiāng)新永村XXX號(65丘18號)房屋屬原告及已故楊富英所有;2、由原、被告析產(chǎn)繼承上述房屋中楊富英的遺產(chǎn),原告折價受讓其他繼承人繼承楊富英的遺產(chǎn)份額。事實和理由:原告與被繼承人楊富英系夫妻,共生育二子三女即被告陳某2、陳某3、陳某4、陳某5及已故長女陳品芳,被告張某1、張某2系陳品芳之女兒。楊富英于2011年5月14日去世,陳品芳早于楊富英病故。原告與楊富英的房屋原為位于上海市崇明區(qū)橫沙鄉(xiāng)新永村65丘16號,且于1991年底被寶山區(qū)政府頒發(fā)農(nóng)村宅基地使用權證。2007年6月2日,被告陳某2增建房屋而原居地不夠增翻建房屋,因此在征得原告及被告陳某3的同意之下,由被告陳某2將原住房一上一下置換給陳某3,另一上一下置換給原告夫婦。由此,被告陳某2在原告及被告陳某3原居地65丘18號范圍建成現(xiàn)有房屋,原告夫婦搬至被告陳某2置換出的房屋內(nèi),現(xiàn)門牌號為新永村XXX號?,F(xiàn)因原、被告對上述房屋的分割繼承產(chǎn)生爭議,遂涉訟。
被告陳某2辯稱,涉案三上三下樓房于1983年建造,當時房屋的立基人為原告陳某1、被繼承人楊富英、被告陳某2及被告陳某5,該房屋也是由上述四人實際出資建造。房屋建造完畢后,被告陳某2使用西側一半,東側一半由被告陳某3使用,原告居住在涉案樓房前面原被告陳某3居住的兩間平房,1991年核發(fā)農(nóng)村宅基地使用證時予以確認。1997年本被告與被告陳某3分別在該三上三下樓房后面進行了擴建,并加蓋了屋頂。因原告居住的平房破舊不堪,所以本被告叫原告住在自己家房屋內(nèi)。2007年5月20日與陳某3有過協(xié)議,原告的54平方米由陳某2與陳某3一人一半,目的是為了之后可能發(fā)生的動遷利益,原告知曉該份協(xié)議。2008年本被告拆除原告的原宅基平房兩間后建造了新房。原告現(xiàn)居住的房屋建筑面積144平方米,其中54平方米認可屬于原告陳某1夫婦所有,超過部分由本被告出資建造,歸本被告所有;對本案的親屬關系情況無異議,同意按照法定繼承,要求保留份額。
被告陳某3辯稱,對身份關系、去世情況無異議。涉案三上三下樓房是1983年建造,由原告出資建造,建房的目地就是為了給被告陳某2、陳某3兩個兒子,所以房屋的結構屬于對稱型,一人一半。樓房建成后,本被告就搬進樓房居住,原來居住的兩間平房(建筑面積54平方米,坐落于新建成樓房的前面,也是原告出資,用作被告陳某3的結婚用房)給原告居住。1991年核發(fā)農(nóng)村宅基地使用權證時,涉案三上三下樓房各半登記在被告陳某2、陳某3名下。1997年左右本被告與陳某2分別在該三上三下樓房后面進行了擴建,有相關批復。后被告陳某2需翻建房屋,與原告互換宅基地房屋,故涉案三上三下樓房的一半均屬原告陳某1及被繼承人楊富英的財產(chǎn);對遺產(chǎn)部分要求貨幣結算。
被告陳某4辯稱,對身份關系、去世情況無異議。對房屋的建造情況也無其他意見;對遺產(chǎn)部分要求貨幣結算。
被告陳某5辯稱,對身份關系、去世情況無異議。對房屋的建造情況也無其他意見;對遺產(chǎn)部分要求貨幣結算。
被告張某1辯稱,對身份關系、去世情況無異議。對房屋的建造情況也無其他意見;對遺產(chǎn)部分要求貨幣結算。
被告張某2辯稱,對身份關系、去世情況無異議。認為房屋調(diào)換應是整宅調(diào)換,包括新造的部分;對遺產(chǎn)部分要求貨幣結算。
為查明事實,經(jīng)原告申請,由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委托上海富申房地產(chǎn)估價有限公司,對上海市崇明區(qū)橫沙鄉(xiāng)新永村XXX號宅基地房屋(含后批復房)進行價格評估。2019年4月4日,作出估價結果:估價對象在滿足全部假設和限制條件下,于價值時點2019年3月11日的建筑物重置現(xiàn)值為人民幣壹拾貳萬伍仟壹佰柒拾玖元整(RMB125,179),折合每平方米建筑面積單價為人民幣878元。
經(jīng)質(zhì)證,被告陳某2對評估報告有異議,認為評估面積少了,應該是占地75平方米,且認為房屋保險費除2018年以外全部均由其所出;原告及被告2、3、4、5、6對評估報告無異議。
根據(jù)當事人陳述和經(jīng)審查確認的證據(jù),本院認定事實如下:原告與被繼承人楊富英系夫妻,共生育二子三女即被告陳某2、陳某3、陳某4、陳某5及已故長女陳品芳,被告張某1、張某2系陳品芳之女兒。陳品芳于1975年3月30日死亡,楊富英于2011年5月14日死亡。坐落于上海市崇明區(qū)橫沙鄉(xiāng)新永村XXX號(以下簡稱“涉案房屋”)系一幢三上三下樓房的西側一半,具體包括西側一上一下,底層中間前半間及后面的獨立樓梯間,1991年核發(fā)農(nóng)村宅基地使用證時登記在被告陳某2一家三口名下;東側一半門牌號為上海市崇明區(qū)橫沙鄉(xiāng)新永村XXX號,具體包括東側一上一下,二層中間前半間及后面的獨立樓梯間,1991年核發(fā)農(nóng)村宅基地使用證時登記在被告陳某3一家三口名下。1997年左右,被告陳某2、陳某3同時對該三上三下樓房的后面進行擴建,建成后各占地72平方米。原告陳某1及被繼承人楊富英的房屋[登記地號:上海市崇明區(qū)橫沙鄉(xiāng)新永村65丘(16)]原為平房2間(占地面積54平方米),位于涉案三上三下樓房前面。2007年6月2日被告陳某2一家三口以“原樓較小,現(xiàn)女兒已大,要成家無結婚用房,故申請在父母宅基地翻建樓房占地90m2,原房轉讓給父母居住”為由獲準申請翻建。嗣后,被告陳某2拆除原告陳某1的兩間平房翻建樓房,原告陳某1與被繼承人楊富英至被告陳某2原房屋中居住?,F(xiàn)因原、被告對上述房屋的分割繼承產(chǎn)生爭議,遂涉訟。
審理中,對原告提供的2007年6月11日的父子調(diào)房協(xié)議書,被告陳某2、陳某3均表示不清楚該調(diào)房協(xié)議,也從未在該協(xié)議上簽過字,事實上該協(xié)議也從未得到過履行。被告陳某2提供了由其女兒陳顧與被告陳某3女兒陳俊于2007年5月20日簽訂的“現(xiàn)有陳一忠房產(chǎn)證上建筑面積及用地面積于陳某3、陳某2兄弟二人一人一半”的協(xié)議,原告表示該協(xié)議未得到房屋權利人的認可,該協(xié)議無效。
以上事實,主要有親屬關系證明、戶籍資料、居民死亡殯葬證、農(nóng)村宅基地使用權申請登記表及審核表、農(nóng)村居民建房用地申請表、房屋外照、堆放物品照片及當事人陳述等證據(jù)證實。
本院認為,本案的爭議焦點之一涉案房屋中是否包含了被告陳某2的權利份額。根據(jù)庭審中查明的事實,該房屋原系陳某2戶的農(nóng)村宅基地房屋,但在2007年陳某2戶申請翻建房屋時已整體轉讓給了原告及被繼承人,審批部門對此也予以了批準?,F(xiàn)被告陳某2稱系部分轉讓,只認可原告享有被告拆除的54平方米建筑面積的房屋權利的主張,與事實不符,也有違農(nóng)村宅基地“一戶一宅”的規(guī)定,對此本院不予采信。
涉案房屋系陳某1、楊富英的夫妻共同財產(chǎn),雙方各得50%的產(chǎn)權份額。楊富英去世后,未留有遺囑故適用法定繼承辦理,其在該房屋中的遺產(chǎn)由配偶陳某1及五個子女作為第一順序的繼承人繼承。女兒陳品芳先于楊富英去世,根據(jù)繼承法關于代位繼承的規(guī)定,即被繼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繼承人死亡的,由被繼承人的子女的晚輩直系血親代位繼承他的父親或母親有權繼承的份額。因此,本案中被告張某1、張某2代位繼承其母親陳品芳繼承所得財產(chǎn)份額。按繼承法的相關規(guī)定,同一順序的繼承人繼承遺產(chǎn)的份額,一般應當均等,故被繼承人楊富英在涉案房屋中50%的遺產(chǎn)份額,本院確定由原告陳某1、被告陳某2、陳某3、陳某4、陳某5各得1/6,被告張某1、張某2得1/6。
本案的爭議焦點之二原告是否有權折價受讓被繼承人楊富英在涉案房屋中的遺產(chǎn)份額。本院認為,農(nóng)村宅基地使用權具有無償性、福利性及嚴格的人身依附性,并且按戶計算。根據(jù)相關法律規(guī)定,當一戶人口減少時,宅基地仍由一戶中剩余的成員共同使用。本案中,就宅基地使用權而言,登記的立基人為陳某1、楊富英,因被繼承人楊富英已經(jīng)死亡,故其在該房屋農(nóng)村宅基地的使用權歸剩余的立基人原告陳某1享有。現(xiàn)原告系涉案房屋的實際居住人和宅基地使用權人,原告提出分割房屋,并取得房屋所有權、支付各被告折價款的訴請,符合相關法律規(guī)定,本院予以支持。
據(jù)此,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九十九條、第一百條、《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第十條、第十一條、第十三條第一款、第二十六條第一款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坐落于上海市崇明區(qū)橫沙鄉(xiāng)新永村XXX號房屋歸原告陳某1所有;
二、原告陳某1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nèi)各給付被告陳某2、陳某3、陳某4、陳某5房屋折價款10,432元,給付被告張某1、張某2房屋折價款10,432元。
負有金錢給付義務的當事人,如未按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610元,減半收取計305元,評估費2,000元,合計訴訟費2,305元,由原告陳某1負擔1,345元,被告陳某2、陳某3、陳某4、陳某5各負擔192元,被告張某1、張某2負擔192元?! ?br/>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nèi),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或者代表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宋成鋼
書記員:陸槿君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