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某某
何本玉(湖北本正律師事務所)
張某某
付長揚(湖北吳都律師事務所)
萬某某
原告陳某某。
委托代理人何本玉,湖北本正律師事務所律師,代理權限為特別授權代理。
被告張某某。
委托代理人付長揚,湖北吳都律師事務所律師,代理權限為一般授權代理。
被告萬某某。
原告陳某某訴被告張某某、萬某某民間借貸糾紛一案,本院于2015年5月20日立案受理,并于2015年10月10日作出(2015)鄂鄂城民初字第01075號民事判決。
宣判后,原告陳某某、被告張某某均不服該判決,向鄂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提出上訴。
鄂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以原審部分事實認定不清為由,于2016年1月12日作出(2015)鄂鄂州中民三終字第00132號民事裁定,撤銷本院(2015)鄂鄂城民初字第01075號民事判決,發(fā)回本院重審。
本院依法另行組成合議庭,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
原告陳某某及其委托代理人何本玉,被告張某某及其委托代理人付長揚,被告萬某某到庭參加訴訟。
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告陳某某訴稱:2012年4月5日晚,被告張某某打電話給原告,請求原告貸款其250,000.00元,原告同意。
翌日,原告與同事田某一起去銀行提取存款250,000.00元后,將其交由被告張某某,被告張某某向原告出具了借條。
該借條載明借款利率24%,但未載明還貸日期。
一年后,原告多次向被告提及還款之事,但均被被告無理拒絕。
2014年底,原告再次向被告張某某提及還款事宜,被告張某某告知原告要通過法律途徑解決。
經原告了解到,被告張某某當初借款系投資一家輪胎生產廠家,該廠已經停業(yè)。
原告認為兩被告系夫妻關系,被告張某某借款投資行為是為家庭利益,原告貸款應當由兩被告以共同財產清償該債務。
原告為了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特訴至法院,請求判令被告償還原告借款本金250,000.00元,支付利息180,000.00元(計算至2015年4月5日止)及后期至債務履行完畢時的利息。
被告張某某辯稱:1、本案借款合同沒有生效。
被告張某某當時不需要錢,更不知道原告有錢可借,是應田某的請求,出面幫其向原告借款。
借條確實是被告張某某出具的,但被告張某某當時既沒有看到錢,也沒有收到錢,更沒有叫原告直接將錢交給田某,且原告聲稱借款系從銀行提取,但至今沒有看見銀行取款流水,原告訴稱被告借款系用于投資一家輪胎生產廠家毫無根據(jù)。
被告張某某雖然出具了借條,但原告并未向被告張某某提供借款,因此本案借款合同沒有生效。
2、由于實際借款人是田某,且田某當場承諾由其還款,原告當時未表示否認,因此,即使本案借款合同生效,應該由田某還款,被告張某某不應承擔還款的民事責任。
綜上所述,懇請法院依法裁判,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
被告萬某某辯稱:被告萬某某對本案所謂的借款既不知情,也未參與,更沒有在借條上簽字,而且借貸事實并未發(fā)生,因此懇請法院依法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
原告陳某某為支持其訴訟請求,向本院提交了如下證據(jù):
證據(jù)一、原、被告身份證3份。
擬證明原、被告雙方訴訟主體資格適格。
證據(jù)二、借條1份。
擬證明被告張某某向原告借款250,000.00元的事實。
證據(jù)三、借條1份。
擬證明1、被告張某某原貸款與天富公司300,000.00元;2、被告張某某向原告陳某某借款目的是與“自救”合伙人投資利用天富公司現(xiàn)有設備生產自救,以挽回貸款在天富公司的損失。
證據(jù)四、收款收據(jù)3份(2012年2月20日金額為100,000.00元,2012年4月1日金額為100,000.00元,2012年4月6日金額為50,000.00元)。
擬證明1、被告張某某向原告借款250,000.00元后,由其“自救”合伙人之一田某代轉“自救”合伙人后,田某給被告張某某的債權憑證;2、該憑證證實被告張某某250,000.00元的投資是為家庭利益的行為。
證據(jù)五、出資商定1份。
擬證明1、被告張某某是天富公司債務“自救”合伙人之一;2、被告張某某又追加投資200,000.00元。
證據(jù)六、委托(承包)經營協(xié)議書1份。
擬證明被告張某某是“自救”合伙人之一。
證據(jù)七、借條2份、工商銀行個人業(yè)務憑證1份。
擬證明1、天富公司(天寶公司)向原告之妻豐連珠借款250,000.00元;2、該款由田某代為天富公司償還原告陳某某的憑證;3、原告陳某某250,000.00元現(xiàn)金的資金來源。
證據(jù)八、情況報告、單某詢問筆錄各1份(原告申請法院收集的證據(jù))。
擬證明1、250,000.00元借款的資金來源;2、被告張某某向原告借款后,交由田某自救經營;3、被告張某某將錢交給田某后,田某給被告張某某三張250,000.00元的債權憑證。
證據(jù)九、證人田某、單某證言各1份。
擬證明1、250,000.00元借款的資金來源;2、被告張某某向原告借款后,交由田某自救經營;3、被告張某某將錢交給田某后,田某給被告張某某三張250,000.00元的債權憑證。
被告張某某為支持其抗辯理由,向本院提交了如下證據(jù):
證據(jù)一、企業(yè)法人營業(yè)執(zhí)照復印件1份。
擬證明鄂州市天富橡膠有限公司的注冊登記信息,法定代表人是鮑石浪。
證據(jù)二、私營企業(yè)基本注冊信息查詢單1份。
擬證明湖北天寶橡膠機械有限公司的注冊登記信息,法定代表人是鮑石磊。
證據(jù)三、關于長農本地還款協(xié)議、關于天富橡膠公司8.10火災事故整改落實情況的報告各1份。
擬證明1、2012年2月成立天富公司自救合伙組織(自制領導班子)的有關情況(被告張某某并非其中的成員);2、汪某系該合伙組織的董事長。
證據(jù)四、其他應付款帳頁1份、股東出資利息表2份、股東出資利息計算表1份。
擬證明1、天富公司自救合伙組織的股東情況(截至2012年8月17日,被告張某某并非其中的股東);2、天富公司自救合伙組織賬目顯示2012年4月6日向田某借款50,000.00元,而并非向被告張某某借款。
證據(jù)五、收款收據(jù)2份。
擬證明被告張某某向鄂州市天富橡膠有限公司出資200,000.00元入股的情況。
證據(jù)六、證人汪某、阮某的證言各1份。
擬證明成立天富公司自救合伙組織(自制領導班子)的緣由、班子成員、負責人、有沒有向豐連珠還款、有沒有收到田某代被告張某某交出資款250,000.00元、出資商定的簽訂時間及被告張某某出資200,000.00元入股等情況。
證據(jù)七、原告陳某某的報案材料1份、借條3份。
擬證明原告向公安機關報案提交的借條有兩張與原告提交的證據(jù)七一致,證實2012年4月6日田某并沒有向原告代還款250,000.00元。
證據(jù)八,證人朱某的證言1份。
擬證明2012年4月6日,被告張某某向原告陳某某出具借條,田某承諾借款本息由其在當年年底還給原告陳某某,以及當時既未看見原告陳某某拿錢給被告張某某,也未看見被告張某某清點錢等情況。
被告萬某某未向本院提交證據(jù)。
經庭審質證,被告張某某對原告陳某某提交的證據(jù)一無異議;對證據(jù)二的真實性無異議,但認為原告未向被告張某某交付借款250,000.00元;對證據(jù)三的真實性無異議,但認為借款不是與“自救”合伙人投資利用天富公司現(xiàn)有設備生產自救,而實際是田某借款;對證據(jù)四的真實性及證明目的均有異議,認為該證據(jù)是復印件,也沒有公安機關蓋章確認;對證據(jù)五、六的真實性無異議,對證明目的有異議,認為該證據(jù)與本案借款無關;對證據(jù)七的真實性無異議,對證明目的有異議,認為原告在向公安機關報案時稱被鮑石磊、鮑石浪詐騙300,000.00元,其提交的三張借條中有兩張與原告提交的證據(jù)七一致,故田某代為還款不屬實;對證據(jù)八中情況報告的真實性無異議,對證明內容和目的有異議,認為情況報告是公安機關內部的匯報材料,其內容沒有事實依據(jù);對單某詢問筆錄的真實性、關聯(lián)性無異議,認為公司自救合伙人中沒有被告張某某,該證據(jù)達不到其證明目的;對證據(jù)九有異議,認為原告未向被告張某某交付借款250,000.00元,該證據(jù)達不到其證明目的。
被告萬某某對原告陳某某提交的證據(jù)一無異議;對證據(jù)二的真實性無異議,但認為借款沒有實際發(fā)生;對證據(jù)四不予認可;對證據(jù)三、五、六、七、八均表示不清楚,不予質證;對證據(jù)九有異議,認為原告未向被告張某某交付借款250,000.00元,該證據(jù)達不到其證明目的。
原告陳某某對被告張某某提交的證據(jù)一、二、五的真實性無異議,但認為與本案無關;對證據(jù)三有異議,認為與本案無關;對證據(jù)四有異議,認為均是復印件,其真實性無法確認;對證據(jù)六有異議,認為證人未出庭作證,不予質證;對證據(jù)七的真實性無異議,對證明目的有異議,報案是希望可以挽回利息損失;對證據(jù)八有異議,認為證人朱某證言與原審所某
被告萬某某對被告張某某提交的證據(jù)均無異議。
本院對本案證據(jù)審核認定如下:原告陳某某提交的證據(jù)一、二客觀真實,依法予以采信;證據(jù)三、四、五、六、七與本案無關聯(lián)性,依法不予采信;證據(jù)八中的情況報告是公安機關根據(jù)當事人的報案材料及依據(jù)職能調查取證后所作出的內部匯報材料,其內容相對客觀真實,依法予以采信;單某詢問筆錄的內容與本案無關聯(lián)性,依法不予采信;綜合本案其他證據(jù),證人田某、單某當庭作證的證言較為真實,能客觀證明原告出借資金的來源及被告張某某向原告借款的經過,故原告提交的證據(jù)九本院依法予以采信。
被告張某某提交的證據(jù)一、二、三、四、五、七與本案無關聯(lián)性,依法不予采信;證人汪某、阮某未到庭作證,故證據(jù)六依法不予采信;證據(jù)八中證人朱某關于“2012年4月6日,被告張某某向原告陳某某出具借條,未看見被告張某某清點錢”的證言能與其他證據(jù)相互印證,依法予以采信,“田某承諾借款本息由其在當年年底還給原告陳某某,以及當時既未看見原告陳某某拿錢給被告張某某”的證言,因無其他證據(jù)予以佐證,依法不予采信。
綜合當事人當庭舉證、質證、法庭認證意見和當事人當庭陳述,本院認定事實如下:
2012年4月初,被告張某某向原告陳某某借款。
2012年4月6日,原告陳某某以現(xiàn)金方式借給被告張某某人民幣250,000.00元,被告張某某于同日向原告出具借款金額為人民幣250,000.00元的借條一份;雙方約定年借款利息為24%,但未約定借款期限;案外人田某為該借款進行擔保,但未約定擔保方式。
該借款本息經原告催收,被告張某某至今未予償還。
本院認為,本案爭議的焦點主要有:一、原告陳某某與被告張某某之間的借貸關系是否成立?
首先,被告張某某對借條的真實性及利息的約定是不存異議的,關鍵是該250,000.00元借款的資金來源及是否交付?
從審理查明的事實可以認定,原告陳某某250,000.00元借款的資金來源于田某,田某250,000.00元資金來自于萬漢軍,萬漢軍250,000.00元資金來自于銀行貸款,這一事實通過田某、萬漢軍、單某、許克勤等人的證言及最高額抵押合同、房地產抵押清單、他項權證、貸款發(fā)放通知單、銀行賬戶明細清單,銀行流水,銀行卡取款憑條等證據(jù)可以證實。
對于原告起訴狀中訴稱的資金來源與庭審中所陳述的不一致,考慮到該借貸關系發(fā)生已有幾年之久,原告記憶上發(fā)生細微偏差也在所難免,不影響案件事實的認定。
關于250,000.00元借款的交付問題。
結合證人證言、當事人陳述以及從鄂州市公安局調取的鄂州市公安局經偵支隊于2015年7月30日向鄂州市公安局領導的“關于鄂州市天富橡膠有限公司非法集資調查的情況報告”中“……2015年7月29日,我支隊又接到張某某的書面報案,稱2012年4月6日,田某以橡膠廠經營過程中資金周轉為由,提出以張某某的名義向陳某某借款25萬元,后由張某某向陳陽安打借條,陳陽安將錢直接給田某,田某分三筆打借條給張某某。
時至今日,田某未還款,導致陳某某直接將張某某起訴至法院,要求張某某還本付息40余萬元。
張某某報案稱田某虛構事實,設計圈套騙取其45萬元……”等內容,可以證實原告陳某某交付借款250,000.00元現(xiàn)金給被告張某某時,被告張某某并未當面清點錢款,而是委托案外人田某收款;田某對收到250,000.00元的事實無異議。
至于被告張某某為何委托田某收款,在本案中無須深究。
故可以認定原告已將250,000.00元借款以現(xiàn)金方式交付給被告張某某。
借條系被告張某某出具,被告張某某是該借款的借款人;至于其委托他人收款,不影響其借款人的身份;田某作為擔保人即使承諾還款,也是情理之中;即使被告張某某與田某對該筆借款如何償還另有約定,也是其二人之間的約定,不能對抗債權人陳某某,不影響原告與被告張某某之間的民間借貸關系。
故原告與被告張某某之間的民間借貸關系成立,雙方之間關于借款利息的約定符合法律規(guī)定,依法應受法律保護,被告張某某應按約定和法律規(guī)定向原告承擔還本付息的民事責任。
被告張某某辯稱其與原告之間的借款合同沒有生效、借款未實際交付及實際借款人是田某的抗辯理由,依法不予采信。
二、被告萬某某是否承擔責任的問題。
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二十四條 ?“債權人就婚姻關系存續(xù)期間夫妻一方以個人名義所負債務主張權利的,應當按夫妻共同債務處理。
但夫妻一方能夠證明債權人與債務人明確約定為個人債務,或者能夠證明屬于婚姻法第十九條第三款規(guī)定情形的除外”的規(guī)定,被告張某某與被告萬某某系夫妻關系,借款事實發(fā)生在雙方夫妻關系存續(xù)期間,被告萬某某未舉證證明原告與被告張某某明確約定本案債務為被告張某某個人債務,也未舉證證明其與被告張某某之間實行了約定財產制且原告明知,故本案債務應認定為夫妻共同債務,被告萬某某依法應對本案債務承擔共同償還責任。
本案經本院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四十四條 ?、第六十條 ?、第一百零七條 ?、第二百零六條 ?、第二百一十條 ?、第二百一十一條 ?第二款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八十四條 ?、第九十條 ?、第一百零六條 ?第一款 ?、第一百零八條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第二十六條第一款、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二十四條 ?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二條 ?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被告張某某、萬某某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五日內共同償還原告陳某某借款本金人民幣250,000.00元、利息180,000.00元(利息自2012年4月6日起計算至2015年4月5日止,后期利息以借款本金250,000.00元按年利率24%據(jù)實計算),本息合計430,000.00元。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 ?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3,875.00元,由被告張某某、萬某某共同負擔;該費用已由原告陳某某預交,待本判決生效后由被告張某某、萬某某直接向原告陳某某支付。
如不服本判決,可自收到本判決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湖北省鄂州市中級人民法院。
對財產案件提起上訴的,上訴案件受理費按照不服一審判決部分的上訴請求預交。
在上訴期滿后次日起七日內仍未繳納的,按自動撤回上訴處理。
住所地和經常居住地在本市的當事人,請到鄂州市中級人民法院立案大廳辦理現(xiàn)金交費手續(xù),并將交費憑證復印件送交本院。
外埠當事人交費可通過轉賬或匯款,收款單位:湖北省鄂州市中級人民法院,開戶銀行:中國農業(yè)銀行鄂州市分行鄂城支行,賬號:17×××61,請在匯款用途上注明“法院訴訟費”字樣,匯款后將匯款憑證傳真至本院,傳真號為:0711-3357122。
本院認為,本案爭議的焦點主要有:一、原告陳某某與被告張某某之間的借貸關系是否成立?
首先,被告張某某對借條的真實性及利息的約定是不存異議的,關鍵是該250,000.00元借款的資金來源及是否交付?
從審理查明的事實可以認定,原告陳某某250,000.00元借款的資金來源于田某,田某250,000.00元資金來自于萬漢軍,萬漢軍250,000.00元資金來自于銀行貸款,這一事實通過田某、萬漢軍、單某、許克勤等人的證言及最高額抵押合同、房地產抵押清單、他項權證、貸款發(fā)放通知單、銀行賬戶明細清單,銀行流水,銀行卡取款憑條等證據(jù)可以證實。
對于原告起訴狀中訴稱的資金來源與庭審中所陳述的不一致,考慮到該借貸關系發(fā)生已有幾年之久,原告記憶上發(fā)生細微偏差也在所難免,不影響案件事實的認定。
關于250,000.00元借款的交付問題。
結合證人證言、當事人陳述以及從鄂州市公安局調取的鄂州市公安局經偵支隊于2015年7月30日向鄂州市公安局領導的“關于鄂州市天富橡膠有限公司非法集資調查的情況報告”中“……2015年7月29日,我支隊又接到張某某的書面報案,稱2012年4月6日,田某以橡膠廠經營過程中資金周轉為由,提出以張某某的名義向陳某某借款25萬元,后由張某某向陳陽安打借條,陳陽安將錢直接給田某,田某分三筆打借條給張某某。
時至今日,田某未還款,導致陳某某直接將張某某起訴至法院,要求張某某還本付息40余萬元。
張某某報案稱田某虛構事實,設計圈套騙取其45萬元……”等內容,可以證實原告陳某某交付借款250,000.00元現(xiàn)金給被告張某某時,被告張某某并未當面清點錢款,而是委托案外人田某收款;田某對收到250,000.00元的事實無異議。
至于被告張某某為何委托田某收款,在本案中無須深究。
故可以認定原告已將250,000.00元借款以現(xiàn)金方式交付給被告張某某。
借條系被告張某某出具,被告張某某是該借款的借款人;至于其委托他人收款,不影響其借款人的身份;田某作為擔保人即使承諾還款,也是情理之中;即使被告張某某與田某對該筆借款如何償還另有約定,也是其二人之間的約定,不能對抗債權人陳某某,不影響原告與被告張某某之間的民間借貸關系。
故原告與被告張某某之間的民間借貸關系成立,雙方之間關于借款利息的約定符合法律規(guī)定,依法應受法律保護,被告張某某應按約定和法律規(guī)定向原告承擔還本付息的民事責任。
被告張某某辯稱其與原告之間的借款合同沒有生效、借款未實際交付及實際借款人是田某的抗辯理由,依法不予采信。
二、被告萬某某是否承擔責任的問題。
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二十四條 ?“債權人就婚姻關系存續(xù)期間夫妻一方以個人名義所負債務主張權利的,應當按夫妻共同債務處理。
但夫妻一方能夠證明債權人與債務人明確約定為個人債務,或者能夠證明屬于婚姻法第十九條第三款規(guī)定情形的除外”的規(guī)定,被告張某某與被告萬某某系夫妻關系,借款事實發(fā)生在雙方夫妻關系存續(xù)期間,被告萬某某未舉證證明原告與被告張某某明確約定本案債務為被告張某某個人債務,也未舉證證明其與被告張某某之間實行了約定財產制且原告明知,故本案債務應認定為夫妻共同債務,被告萬某某依法應對本案債務承擔共同償還責任。
本案經本院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四十四條 ?、第六十條 ?、第一百零七條 ?、第二百零六條 ?、第二百一十條 ?、第二百一十一條 ?第二款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八十四條 ?、第九十條 ?、第一百零六條 ?第一款 ?、第一百零八條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第二十六條第一款、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二十四條 ?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二條 ?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被告張某某、萬某某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五日內共同償還原告陳某某借款本金人民幣250,000.00元、利息180,000.00元(利息自2012年4月6日起計算至2015年4月5日止,后期利息以借款本金250,000.00元按年利率24%據(jù)實計算),本息合計430,000.00元。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 ?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3,875.00元,由被告張某某、萬某某共同負擔;該費用已由原告陳某某預交,待本判決生效后由被告張某某、萬某某直接向原告陳某某支付。
審判長:姜昭威
審判員:阮良成
審判員:楊惠
書記員:盧婷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