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訴機關:湖北省人民檢察院。
申訴人(一審原告,二審上訴人,原再審申請人):陳某某。
委托代理人:鐘先國,湖北新世界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申訴人(一審被告,二審被上訴人,原被申請人):譚某某。
被申訴人(一審被告,二審上訴人,原被申請人):尤某某,系譚某某之妻。
上述二被申訴人的共同委托代理人:王聲,湖北立豐律師事務所律師。
申訴人陳某某因與被申訴人尤某某、譚某某共有糾紛一案,不服湖北省宜昌市中級人民法院(2013)鄂宜昌中民一終字第00595號民事判決,向檢察機關提出申訴。湖北省人民檢察院于2015年7月23日作出鄂檢民監(jiān)(2015)42000000080號民事抗訴書,向本院提起抗訴。本院于2015年9月29日作出(2015)鄂民監(jiān)二抗字第00045號民事裁定,提審本案。本院依法組成合議庭,公開開庭審理了本案。湖北省人民檢察院指派檢察員何漢新、廖靜怡出庭履行職責。申訴人陳某某的委托代理人鐘先國,被申訴人譚某某以及譚某某、尤某某共同的委托代理人王聲到庭參加了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jié)。
2011年10月24日,一審原告陳某某將一審被告譚某某、尤某某訴至湖北省秭歸縣人民法院稱:2001年11月20日,秭歸縣土地管理局以秭歸縣政府的名義為尤某某、陳某某(曾用名陳丹)進行了土地登記,面積分別為303.21平方米、88.75平方米,地號分別為0402035、0402048。2009年以尤某某、陳某某(曾用名陳丹)、譚某某名義申請在原址上建造占地面積542.89平方米的金色陽光C棟綜合樓,并以上述三人名義與秭歸縣國土資源局簽訂擴建用地150.93平方米的《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經(jīng)(2011)宜中民一終字第00129號民事判決確認:秭歸縣××路以陳丹名義辦理的88.75平方米的土地使用權人為陳某某;以尤某某、陳丹、譚某某名義簽訂的150.93平方米的《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合同》和相關手續(xù)中的陳丹為陳某某。綜上所述,原告不僅對坐落于秭歸縣××路139.06平方米土地享有使用權,而且該土地上的建筑物所有權歸原告,二被告應立即將其土地使用權及該土地上的建筑物所有權歸還原告。為此,請求依法判決:1、分割(或分攤)原告在秭歸縣茅坪鎮(zhèn)建平一路金色陽光C棟綜合樓150.93平方米的《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合同》中占三分之一的份額即50.31平方米;2、確認秭歸縣茅坪鎮(zhèn)建平一路金色陽光C棟綜合樓139.06平方米土地上東邊的房屋(縣中醫(yī)醫(yī)院西側(cè)臺階旁)歸原告所有,并按其土地面積分割相應份額的房屋(其中三樓臨街門店2間);3、二被告立即將139.06平方米土地上的房屋歸還原告,交付原告管理使用;4、二被告協(xié)助原告辦理相關權屬手續(xù)(土地及房產(chǎn)),并承擔本案的訴訟費。訴訟中,原告陳某某根據(jù)被告譚某某陳述金色陽光C棟綜合樓第四至七樓房屋已出售的情況,變更了部分訴訟請求,要求確認第一至三層靠秭歸縣中醫(yī)醫(yī)院一側(cè)各2間門店歸原告所有,由二被告返還原告;第四至七層房屋已經(jīng)出售,則扣除成本后返還原告利潤;并請求判令二被告承擔訴訟中開支的評估費4.5萬元。
一審被告譚某某、尤某某辯稱:(一)二被告對(2011)宜中民一終字第00129號民事判決不服,之前申請再審雖被駁回,但仍會繼續(xù)申訴。(二)二被告與原告沒有任何合作建房關系,根據(jù)誰投資誰收益的原則,原告未投資,就不應該受益。(三)2009年2月6日陳丹、尤某某、譚某某簽訂了《土地補償協(xié)議》,對原告主張的兩個請求做出了明確處理:一是一次性補償20萬元;二是對150.93平方米的土地使用權放棄實體權利。(四)本案不是一個訴訟案件,而實際是原告之夫向被告索賄,如果法院判決分割訴爭房產(chǎn),便使原告之夫利用職務之便強索成為現(xiàn)實。請求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
湖北省秭歸縣人民法院一審查明:1997年湖北省秭歸縣襄華拆建綜合開發(fā)公司以臨時用地方式在秭歸縣××路××9個。1999年該公司解散時委托被告譚某某處理遺留(問題),管理該9個門店。其間,陳某某向譚某某購買了其中靠東側(cè)即靠秭歸縣中醫(yī)醫(yī)院一側(cè)的2個門店。2001年8月譚某某向茅坪鎮(zhèn)人民政府申請,請求將茅坪鎮(zhèn)建平一路的一宗土地(即上述9個門店的用地)劃撥給其使用,以沖抵茅坪鎮(zhèn)人民政府欠譚某某承建學校的工程款(申請人署名為尤某某、陳丹)。2001年11月20日,秭歸縣土地管理局以《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的方式,將位于茅坪鎮(zhèn)建平一路面積為391.96平方米的土地使用權出讓給尤某某、陳丹建商住樓。土地出讓金及臨街加價費共計98755.90元。同日,秭歸縣土地管理局以秭歸縣人民政府名義為尤某某、陳丹進行土地登記,頒發(fā)了《土地使用權證》,面積分別為303.21平方米、88.75平方米,地號分別為0402035、0402048。2001年12月5日秭歸縣茅坪鎮(zhèn)人民政府出具《收條》:收到尤某某9.9萬元,注明系用建校工程欠款沖抵土地出讓金。2008年12月,尤某某、陳丹、譚某某申請在原址上建造用地面積542.89平方米的金色陽光C棟綜合樓,秭歸縣建設局為尤某某、陳丹、譚某某頒發(fā)《建設用地規(guī)劃許可證》,許可用地面積為555.87平方米。2009年1月,以三人名義與秭歸縣國土資源局簽訂《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合同》,取得茅坪鎮(zhèn)建平一路150.93平方米的建設用地使用權。被告譚某某通過銀行轉(zhuǎn)賬以尤某某、陳丹、譚某某的名義繳納了土地出讓金11.96048萬元。秭歸縣國土資源局為尤某某、陳丹、譚某某頒發(fā)《建設用地批準書》,批準用地面積為542.89平方米,其中商業(yè)用地變住宅用地391.96平方米(即原分別登記給尤某某、陳丹的303.21平方米、88.75平方米),出讓住宅用地150.93平方米。2009年2月,被告譚某某拆除該宗土地上原有的臨時門店,開工建造金色陽光C棟綜合樓,2010年1月27日秭歸縣建設局對該綜合樓進行竣工驗收備案,頒發(fā)了《建筑工程竣工驗收備案證》。其間,陳某某與尤某某、譚某某因以陳丹名義登記的88.75平方米土地使用權以及以陳丹名義與尤某某、譚某某共同申請出讓取得的150.93平方米建設用地使用權中陳丹享有份額的歸屬發(fā)生爭議,陳某某于2009年6月8日向一審法院提起訴訟,請求確認陳某某對位于秭歸縣××路面積為139.06平方米的建設用地享有開發(fā)收益權;分割面積為542.89平方米建設用地使用權的相應份額139.06平方米。該案由湖北省宜昌市中級人民法院于2011年6月13日作出(2011)宜中民一終字第00129號民事判決認定,陳丹就是原告陳某某,原告陳某某以陳丹名義購買了譚某某處理的2個門店,而爭議的土地是由9個門店轉(zhuǎn)化而來的,原告陳某某對以陳丹名義取得的土地享有使用權,并判令:秭歸縣××路以陳丹名義辦理的88.75平方米的土地使用權權利人為陳某某;以尤某某、陳丹、譚某某名義簽訂的150.93平方米的《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合同》和相關手續(xù)中的陳丹為陳某某。該判決發(fā)生法律效力后,陳某某提起本案訴訟。
一審庭審中,譚某某陳述,訴爭的房屋除第三層從靠秭歸縣中醫(yī)醫(yī)院方向第4個門店未出售外,其余房屋已全部出售,但未提供出售房屋的證據(jù);陳某某對譚某某陳述第四至七層房屋已出售予以認可,但對譚某某陳述第一至三層房屋已出售的情況不予認可。訴訟中,陳某某申請對金色陽光C棟綜合樓的建造成本及市場價值進行評估。一審法院委托宜昌佳信房地產(chǎn)估價有限公司進行評估,評估結(jié)論為該房地產(chǎn)的市場價值為1400萬元,建造成本為428.5萬元,其中第一層至第三層每層建筑面積458.36平方米,第一層市場價值單價3430元/平方米,價值157萬元;第二層市場價值單價3631元/平方米,價值166萬元;第三層市場價值單價8070元,價值370萬元;四至七層住宅建筑面積2401.62平方米,市場價值單價2942元/平方米,價值707萬元。陳某某為此支出評估費4.5萬元。
一審另查明:因2001年尤某某、陳丹分別取得土地使用權的土地用途由商業(yè)用地變更為城鎮(zhèn)住宅用地,需要辦理變更登記,原頒發(fā)的土地使用權證已經(jīng)被秭歸縣國土資源局收回;2009年1月出讓取得的150.93平方米住宅用地使用權,未辦理土地使用權登記。綜上,該宗土地542.89平方米只頒發(fā)了《建設用地批準書》,未辦理土地使用權登記。金色陽光C棟綜合樓建成后至今未辦理房屋產(chǎn)權登記。陳某某主張分得第一至三層靠秭歸縣中醫(yī)醫(yī)院一側(cè)的各2個門店,根據(jù)原審法院調(diào)取的竣工圖紙計算,面積分別約為102.6平方米,第三層(竣工圖紙為第一層)原設計的9個門店,該位置的2個門店間現(xiàn)未隔斷,作為一個門店在使用;第一層(竣工圖紙為負二層)、第二層(竣工圖紙為負一層)的門店未隔斷,現(xiàn)處于整體使用狀態(tài)。
湖北省秭歸縣人民法院一審認為:本案系建筑物共有權糾紛。陳某某以陳丹名義與譚某某、尤某某共同向相關行政主管機關申請建造金色陽光C棟綜合樓,秭歸縣建設局、國土資源局分別向三人頒發(fā)《建設用地規(guī)劃許可證》、《建設用地批準書》,批準三人共同在542.89平方米國有建設用地上建造金色陽光C棟綜合樓,因此,應認定原、被告三人為該宗土地使用權的共有人,共同享有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權利,有權共同利用該宗土地建造建筑物、構筑物及其附屬設施;建造的建筑物、構筑物及其附屬設施的所有權屬于原、被告共有。該宗土地系由尤某某、陳丹分別辦理土地使用權證的303.21平方米、88.75平方米土地及以尤某某、陳丹、譚某某名義共同與秭歸縣國土資源局簽訂《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合同》取得的150.93平方米土地構成,湖北省宜昌市中級人民法院(2011)宜中民一終字第00129號民事判決已經(jīng)確認秭歸縣××路以陳丹名義辦理的88.75平方米的土地使用權權利人為陳某某;以尤某某、陳丹、譚某某名義簽訂的150.93平方米的《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合同》和相關手續(xù)中的陳丹為陳某某。根據(jù)該生效判決,陳某某對秭歸縣××路以陳丹名義辦理土地使用權證的88.75平方米土地在當時享有使用權;對以尤某某、陳丹、譚某某名義與秭歸縣國土資源局簽訂《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合同》,取得的150.93平方米國有建設用地由原、被告三人共同享有使用權。因雙方?jīng)]有提供約定各自享有份額的協(xié)議和各自出資額的證據(jù),應認定各人享有三分之一即50.31平方米的土地使用權份額。綜上,原、被告三人共同獲得批準使用的國有建設用地542.89平方米中,陳某某享有139.06平方米的建設用地使用權份額。原、被告三人共同向相關行政主管機關申請建造金色陽光C棟綜合樓獲得批準后,譚某某、尤某某在未與陳某某協(xié)商一致的情況下,單獨建造金色陽光C棟綜合樓,侵害了陳某某對其享有的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份額依法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權利,陳某某有權分得其享有建設用地使用權份額土地上建造的部分房屋或者收益。陳某某主張在建造金色陽光C棟綜合樓過程中,投入資金,因未提供證據(jù)證實,不予采信。二被告在建造金色陽光C棟綜合樓時,拆除陳某某原有的2個門店及使用陳某某享有建設用地使用權份額的土地,應認定為陳某某的投入。建設用地使用權雖然是建造房屋的根本要素,但除享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外,還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建設過程中的管理、風險承擔等要素,因此陳某某要求分得其享有建設用地使用權份額的土地上所建造的全部房屋或已出售房屋部分的全部利潤的請求,不予支持;陳某某享有建設用地使用權份額的土地上建造的房屋或所獲得的收益,亦應由原、被告三人共有。訴訟中,根據(jù)陳某某的申請,一審法院委托宜昌佳信房地產(chǎn)估價有限公司對金色陽光C棟綜合樓市場價值及建造成本進行評估,評估結(jié)論為該綜合樓市場價值1400萬元,建造成本428.5萬元,因此總收益為971.5萬元。該綜合樓用地面積542.89平方米,陳某某享有其中139.06平方米的建設用地使用權份額,占25.61%。按此比例計算,陳某某享有建設用地使用權份額的土地上建造房屋的收益為248.80萬元。因原、被告三人未能提供該綜合樓建成后房屋或收益分配的協(xié)議,只能考慮各自投入對房屋建造的貢獻適當確定各自應分得的比例;因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的取得是建設房屋的根本性、決定性要素,沒有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就不可能進行房地產(chǎn)開發(fā)建造房屋,獲得收益,因此,陳某某對于享有建設用地使用權份額的土地上建造房屋的收益可適當多分。陳某某在該宗土地上靠秭歸縣中醫(yī)醫(yī)院一側(cè)原有門店2個,原告請求確認第三層臨街靠秭歸縣中醫(yī)醫(yī)院一側(cè)的門店2個歸其所有,符合法律規(guī)定,且該2個門店可以分割,并不會因為分割而減損價值,故予以支持。確認該2個門店歸陳某某告所有后,該2個門店的價值應從陳某某應分得的收益中扣除;該2個門店的面積根據(jù)竣工圖紙計算約為102.6平方米,根據(jù)估價報告,第三層門店的市場價值單價為8070元/平方米,該2個門店的市場價值約為82.80萬元。譚某某陳述第一至三層現(xiàn)只有第三層靠秭歸縣中醫(yī)醫(yī)院一側(cè)第四個門店未出售,其他門店均已出售,因未提供證據(jù)證實,且陳某某不予認可,不予采信。但陳某某請求分得第一至二層的各2個門店,因陳某某原只有現(xiàn)第三層位置的2個門店,且第一、二層該側(cè)的2個門店與其它門店未隔斷,處于整體使用狀態(tài),如果對門店進行分割會減損價值。為不影響第一、二層的整體利用,不減損價值,對該部分門店可獲得的收益進行分割,分給陳某某相應的收益較妥,因此,對陳某某要求分得第一、二層各2個門店的請求不予支持。陳某某請求判令二被告協(xié)助其辦理所分得房屋的房產(chǎn)及土地相關權屬登記手續(xù),符合法律規(guī)定,予以支持;但房屋建成并出售部分房屋后,根據(jù)物權法的規(guī)定,建筑物轉(zhuǎn)讓的,該建筑物占用范圍內(nèi)的建設用地使用權一并處分,陳某某享有的土地使用權面積應按確認歸其所有的房屋面積確定。因二被告未提供建造及出售金色陽光C棟綜合樓的相關證據(jù),原告申請法院委托評估機構對該綜合樓的市場價值及建造成本進行評估,開支評估費4.5萬元,既是陳某某舉證的需要,也因二被告未提供相關證據(jù)所致,應由原、被告三人分擔,可由原告承擔1.5萬元,由二被告承擔3萬元。
二被告辯稱對湖北省宜昌市中級人民法院(2011)宜中民一終字第00129號民事判決仍不服,會繼續(xù)申訴,因該判決為終審判決,在未經(jīng)法定程序撤銷前,仍屬生效判決,該判決仍應作為本案裁判的依據(jù);二被告辯稱與原告沒有任何合作建房關系,原告沒有投資,不應該收益。因建造金色陽光C棟綜合樓,是陳某某以陳丹名義與二被告共同向相關行政主管機關申請建設,相關行政主管機關也是為三人共同頒發(fā)的《建設用地規(guī)劃許可證》、《建設用地批準書》,應認定為原、被告三人共同申請建設;原告雖然未提供證據(jù)證實在建造過程中有資金投入,但建造中拆除原告原有的2個門店及使用原告享有建設用地使用權份額上的土地,應認定是原告的投入,故二被告以原告未投資不應該收益的辯稱意見,不予支持。二被告辯稱2009年2月6日陳丹與二被告簽訂了《土地補償協(xié)議》,對陳某某的請求已做出了明確的處理,只欠陳丹補償費20萬元,因已查明該《土地補償協(xié)議》中“陳丹”的簽名為譚某某所簽,“陳丹”的印章也是譚某某所蓋,譚某某代替簽字蓋章與自己簽訂的該《土地補償協(xié)議》,陳某某不予認可,應認定該協(xié)議不成立,因此,二被告的該辯稱主張,不予支持。二被告辯稱本案不是一個訴訟案件,而實際上是原告之夫利用職權向二被告索賄,因二被告未提供證據(jù)證實,不予采信。據(jù)此判決:一、陳某某在金色陽光C棟綜合樓建造過程中,對通過《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合同》出讓取得的150.93平方米建設用地使用權享有50.31平方米的份額;二、金色陽光C棟綜合樓第三層(竣工圖紙第一層)靠秭歸縣中醫(yī)醫(yī)院一側(cè)的2個門店(現(xiàn)未隔斷)歸原告陳某某所有(面積以房屋登記機關確定為準),限被告譚某某、尤某某于本判決生效后30日內(nèi)將該房屋交付陳某某,并協(xié)助陳某某辦理該房屋的房屋所有權及該房屋占用范圍內(nèi)的土地使用權登記手續(xù);三、被告譚某某、尤某某支付原告陳某某在金色陽光C棟綜合樓建造過程中享有建設用地使用權份額的土地上建造房屋所得收益58萬元;四、原告陳某某開支的鑒定費4.5萬元,由被告譚某某、尤某某承擔3萬元;五、駁回原告陳某某的其他訴訟請求。一審案件受理費26704元,由陳某某負擔11704元,由譚某某、尤某某負擔15000元。
本院認為,本案相關證據(jù)表明,陳某某于2001年11月20日之前購買了譚某某管理的靠秭歸縣中醫(yī)醫(yī)院一側(cè)的2個門店,并經(jīng)登記取得位于秭歸縣××面積為391.96平方米的土地使用權中的88.75平方米的原始登記(地號:0402048)。此后,尤某某、“陳丹”、譚某某共同申請在該土地原址上建造用地面積542.89平方米的金色陽光C棟綜合樓,建設用地規(guī)劃許可以及建設用地許可均系針對尤某某、陳丹、譚某某三人,且對于在原址新增取得的150.93平方米建設用地使用權,亦是以三人名義簽訂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合同及繳納土地出讓金。原一審判決據(jù)此認定陳某某對于訴爭土地享有88.75平方米原始土地份額以及對于新增土地享有50.31平方米的份額合計139.06平方米,并無不當。譚某某、尤某某在本案訴訟中雖提出陳丹系虛構人物、陳某某非訴爭土地共有人的主張,但不能提供證據(jù)推翻另案中湖北省宜昌市中級人民法院(2011)宜中民一終字第00129號民事生效判決認定的事實,故該辯稱理由不能成立,本院不予支持。
陳某某作為建設用地使用權人之一,有權選擇對共有土地及土地上的建造物進行分割或者主張侵權賠償。陳某某在本案中請求確認共有權以及分割共有土地上建造的房屋及收益。陳某某的訴訟請求既包括共有權確認,又包括共有物分割,符合最高人民法院《民事案件案由規(guī)定》中共有糾紛法定案由。本案中,陳某某請求確認對訴爭土地享有建設用地土地共有權是對三人共有物予以分割的必要前提,二者不可割裂,故對共有物的確權與分割可根據(jù)權利人的請求內(nèi)容分開或者合并認定。
在另案湖北省宜昌市中級人民法院(2011)宜中民一終字第00129號民事生效判決中,已認定“秭歸縣××路以陳丹名義辦理的88.75平方米的土地使用權權利人為陳某某;以尤某某、陳丹、譚某某名義簽訂的150.93平方米的《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合同》和相關手續(xù)中的陳丹為陳某某。”本案原一、二審判決均認定陳某某與譚某某、尤某某對于訴爭土地系共有關系,但二者實體處理顯著不同:一審判決在認定陳某某享有土地份額的基礎上,同時對譚某某、尤某某在該土地上建造的房屋及收益進行了分配,二審判決雖認定了陳某某對于訴爭土地共同享有的建設用地使用權,但認定譚某某、尤某某在訴爭土地上建造房屋是一種侵權行為,陳某某可另行主張譚某某、尤某某侵犯其建設用地使用權的侵權損害賠償責任,對其要求譚某某、尤某某交付房屋以及享有賣房收益的訴訟請求則未予支持。
綜合分析,本院認為,根據(jù)陳某某的訴訟請求,本案中,對于陳某某主張的共有權確認以及共有物分割應合并認定處理。原一審判決根據(jù)陳某某的訴訟請求,確認陳某某享有139.06平方米的建設用地共有份額,并認定陳某某有權依據(jù)土地共有份額根據(jù)相應規(guī)則分割共有物,符合法律規(guī)定。原二審判決在確認陳某某對訴爭土地享有份額的基礎上,認定陳某某只能就譚某某、尤某某的侵權行為主張權利,否認陳某某有權請求分割財產(chǎn),實體處理欠妥。因此,檢察機關提出原終審判決認定本案為侵權糾紛而非共有糾紛系適用法律錯誤的抗訴理由成立,本院予以支持。
二、關于訴爭土地上新建的房屋及其收益應當如何分割問題。
本院認為,譚某某、尤某某在與陳某某三人共有的訴爭土地上建造的房屋及產(chǎn)生的收益應由三人共有。譚某某、尤某某與陳某某簽訂聯(lián)合建房協(xié)議后,以三人共同名義向相關行政主管機關申請建造金色陽光C棟綜合樓獲批,后譚某某、尤某某單獨投入資金建造金色陽光C棟綜合樓,但未能舉證證實陳某某不愿或者放棄共同出資建造金色陽光C棟綜合樓,由此,陳某某未投入資金建造房屋可作為共有物分割時的綜合考慮因素,但不能因此而否認陳某某有權主張分得其享有建設用地使用權份額土地上建造的房屋或者收益。鑒于雙方當事人未明確約定在訴爭土地上建成房屋或收益的分配方案,故應按雙方當事人的投入情況以及對建造房屋的貢獻大小等綜合確定各自應分得的比例。
金色陽光C棟綜合樓系由譚某某、尤某某組織施工及投入資金,陳某某則是以其對訴爭土地上原有2個門店及其享有的建設用地使用權份額作為投入。因此,分割共有物時,對于陳某某應按其投入139.06平方米的建設土地使用權份額以及該土地上的原有兩個門店分配房屋或收益,但需綜合考慮譚某某、尤某某的人力投入及風險承擔因素。鑒于譚某某、尤某某在訴訟中陳述金色陽光C棟綜合樓第四至七層已全部出售,陳某某認可并要求分得已出售房屋的利潤,而譚某某、尤某某未提供出售房屋利潤的相關證據(jù),故對譚某某、尤某某已經(jīng)處分的不宜再分割的房屋,應按照宜昌佳信房地產(chǎn)估價有限公司的評估報告確定的建造成本及對應收益確定利潤,并在共有人之間分配。
根據(jù)宜昌佳信房地產(chǎn)估價有限公司對金色陽光C棟綜合樓市場價值及建造成本的評估結(jié)論,該綜合樓用地面積542.89平方米,陳某某享有其中139.06平方米的建設用地使用權份額,占25.61%,依此比例推算陳某某享有的共有土地份額上建造房屋的收益為248.80萬元。原一審判決確認陳某某對于第三層臨街靠秭歸縣中醫(yī)醫(yī)院一側(cè)的門店2個(市場價值約82.80萬元)歸陳某某所有,并將該2個門店的價值從陳某某應分得的收益中扣除后,計算尚有166萬元的收益??紤]到在房屋建造過程中,除資金投資外,尚存在建造風險以及人力投入等因素,根據(jù)譚某某、尤某某以及陳某某在對在訴爭土地上建造房屋過程中的貢獻大小,一審法院酌定由譚某某、尤某某向陳某某支付166萬元收益中的58萬元,公平合理,陳某某提出應分得剩余166萬元全部利潤的申訴理由不能成立,本院不予支持。原二審判決僅確認陳某某對于訴爭土地享有的土地使用權份額而駁回陳某某請求分割共有物的其他訴訟請求不當,本院依法予以糾正。
此外,譚某某、尤某某還提出陳某某的丈夫宋秀容曾在檢察機關調(diào)查其家庭財產(chǎn)過程中未提出過對本案訴爭財產(chǎn)享有共有份額的辯解意見。因此節(jié)事實并非影響陳某某對于訴爭土地以及地上建造物享有共有權的法定抗辯事由,故譚某某、尤某某此項辯解理由不能成立,本院不予支持。
綜上,原一、二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但二審判決實體處理不當,檢察機關的抗訴理由成立,本院予以支持。申訴人陳某某補充提出的申訴理由部分成立,本院依法支持其申訴合理部分。據(jù)此,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七條、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二)項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撤銷湖北省宜昌市中級人民法院(2013)鄂宜昌中民一終字第00595號民事判決;
二、維持湖北省秭歸縣人民法院(2011)秭民初字第00959號民事判決。
一審案件受理費26704元,由陳某某負擔11704元,由譚某某、尤某某負擔15000元;二審案件受理費32262元,由譚某某、尤某某負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 判 長 袁正英 代理審判員 肖 松 代理審判員 朱紅祥
書記員:吳雨珠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