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陳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
被告:湖北濱湖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原名湖北濱湖房地產開發(fā)裝飾工程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田野,董事長。
委托代理人:趙小美,湖北天明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代理人:韓秀琴,湖北天明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湖北大都地產集團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易浩,總經理。
原告陳某某與被告湖北濱湖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濱湖公司)勞動爭議糾紛一案,本院于2013年9月23日立案受理后,依法由審判員胡向陽適用簡易程序于2013年11月6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陳某某、被告濱湖公司委托代理人韓秀琴到庭參加訴訟。此后,因原告陳某某申請,本院通知湖北大都地產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都公司)以被告身份參加本案訴訟,于2013年12月26日第二次公開開庭對本案進行審理,原告陳某某、被告濱湖公司委托代理人韓秀琴到庭參加訴訟,被告大都公司經本院合法傳喚,沒有到庭。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本院認為,原告陳某某提供的民生銀行借記卡客戶對賬單、牡丹靈通卡賬戶歷史明細清單、2012年度工資明細表經被告濱湖公司質證確認,本院據(jù)此認定原告陳某某2012年1月至7月份月工資為3172.80元,同年8月至10月月工資為3177.72元,2012年11月工資為6755元,2012年12月份和2013年1月份工資共計12380元,2013年2月工資6755元。原告陳某某稱2013年1月30日被告濱湖公司為其發(fā)放年終獎20000元,但其提供的建設銀行銀行卡客戶交易查詢單僅能證明該日該賬戶轉賬存入20000元,不能證明該款是被告濱湖公司轉入,更不能證明是被告濱湖公司發(fā)的年終獎,本院對其陳述的該項事實不予認定。
被告濱湖公司出具的2012年度工資明細表載明原告陳某某2012年11月份工資轉由大都公司發(fā)放,說明被告濱湖公司對原告陳某某到被告大都公司工作是知曉的,但被告濱湖公司沒有立即與原告陳某某解除勞動合同,并繼續(xù)為其繳納社會保險費,印證了原告陳某某關于受指派到大都公司工作的主張,本院對該主張予以支持。但勞動合同法規(guī)定的勞務派遣制度中,勞務派遣單位應是滿足相應條件、依法注冊成立的公司,經營勞務派遣業(yè)務應經勞動行政部門許可,原告陳某某受被告濱湖公司指派到被告大都公司工作,期間工資由大都公司代為發(fā)放,三方關系并不適用勞動合同法關于勞務派遣制度的規(guī)范。
被告濱湖公司提供的2010年1月4日書面勞動合同是原件,原告陳某某也認可合同簽字欄內的簽名是其本人簽署,雖然原告懷疑合同附件中關于合同到期未續(xù)簽自動轉為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內容是事后添加,但沒有提供證據(jù)證明。本院認定雙方簽訂了書面勞動合同,對原告陳某某要求支付未簽書面勞動合同雙倍工資的主張本院不予支持。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三十六條規(guī)定: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xié)商一致,可以解除勞動合同。第四十六條第二項規(guī)定:用人單位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條規(guī)定向勞動者提出解除勞動合同并與勞動者協(xié)商一致解除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2013年3月13日原告陳某某與被告濱湖公司簽訂了《解除勞動關系協(xié)議》,雙方已協(xié)商解除勞動合同,并約定被告濱湖公司向原告支付經濟補償金20000元,該約定符合平等自愿原則,被告濱湖公司應當按照此約定向原告支付經濟補償金。原告陳某某稱該協(xié)議是在被迫的情況下簽訂,是不平等協(xié)議。但沒有具體說明脅迫的情形,也沒有提供證據(jù)予以證明,更沒有申請撤銷協(xié)議,本院據(jù)此協(xié)議認定雙方勞動關系已經協(xié)商解除,原告陳某某于2013年6月22日再向被告濱湖公司提出解除勞動關系已無任何法律意義,對其關于解除勞動合同后的經濟補償金61920元的主張本院不予支持。
2013年3月份以后,原告陳某某沒有為被告濱湖公司提供勞動,也沒有為大都公司提供勞動,無權主張勞動報酬,對其關于拖欠工資報酬的主張本院不予支持。
職工享有帶薪年休假的權利,用人單位應當根據(jù)生產、工作安排,統(tǒng)籌安排職工年休假。被告濱湖公司稱在春節(jié)時安排了包括原告在內的職工休年假,但除了原告自認2012年春節(jié)休假外,不能提供原告休假、銷假手續(xù)方面的證據(jù)材料,其提供的2009年12月18日會議紀要是其單方出具的文件,本院對其主張不予支持,認定被告濱湖公司除2011年度外,其余年度沒有安排休年假。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第三條第一款規(guī)定:職工累計工作已滿1年不滿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滿10年不滿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滿20年的,年休假15天。第五條第三款規(guī)定:單位確因工作需要不能安排職工休年休假的,經職工本人同意,可以不安排職工休年休假;對職工應休未休的年休假天數(shù),單位應當按照該職工日工資收入的300%支付年休假工資報酬。2008年1月1日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實施后,原告陳某某已工作逾10年,每年應休年假10天,被告濱湖公司公司除2011年度外,其余年度均應支付年休假工資報酬,由于原告陳某某長時期沒有主張2008年度至2010年度年休假工資,不能提供該三年年均工資情況,本院對原告陳某某主張該三年的年休假工資的請求不予支持。2012年的年休假工資差額為3424.40元(171.22元×10日×200%)。2013年原告被派遣到大都公司工作,至2013年3月13日解除勞動合同,被告濱湖公司應安排原告休年假2.02日(74日÷365日×10日),被告濱湖公司沒有安排原告休年假,應支付2日的年休假工資報酬差額1190.36元(297.59元×2日×200%)。綜上,被告濱湖公司應支付原告年休假工資差額4614.76元(3424.40元+1190.36元)。由于原告陳某某是受被告濱湖公司指派到被告大都公司工作,大都公司僅代為發(fā)放勞動報酬,其中并不存在勞動合同法規(guī)范的勞務派遣關系,被告大都公司對年休假工資不承擔連帶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七十二條規(guī)定: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必須依法參加社會保險,繳納社會保險費。被告濱湖公司沒有為原告繳納2005年2月至2007年4月期間的社會保險費,該期間的基本養(yǎng)老保險費用由原告陳某某自行在社保流動人員專戶繳納,被告濱湖公司應當將用人單位應繳納部分的2392.80元賠償給原告。國家建立全國統(tǒng)一的社會保障號碼,社會保險費不能重復繳納。原告陳某某2005年1月份以前的社會保險費已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七四三五工廠繳納,對原告陳某某要求被告濱湖公司支付2003年12月至2005年1月期間社會保險費的主張本院不予支持。
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三十六條、第四十六條第二項、《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第三條第一款、第五條第三款、《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七十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二條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湖北濱湖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應支付原告陳某某經濟補償金20000元。
二、被告湖北濱湖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應支付原告陳某某年休假工資差額4614.76元
三、被告湖北濱湖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應賠償原告陳某某社會保險費用2392.80元。
以上一、二、三項于本判決生效后十日內履行完畢。
四、駁回原告陳某某其他訴訟請求。
本案案件受理費5元免于收取。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的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湖北省武漢市中級人民法院。上訴人在提交上訴狀時預交上訴費10元,款匯武漢市中級人民法院。戶名:武漢市財政局非稅收入?yún)R繳專戶--市中院訴訟費分戶;賬戶:079501040000393;開戶行:農行武漢市民航東路分理處,行號:832886。上訴人在上訴期滿后七日內未預交訴訟費的,按自動撤回上訴處理。
當事人必須履行發(fā)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決,一方拒絕履行的,對方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執(zhí)行。申請執(zhí)行的期間為二年。
審判員 胡向陽
書記員:潘若溪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