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陳某某,農(nóng)民。
原告紀某,農(nóng)民。系陳某某胞妹。
委托代理人陳某某,男,農(nóng)民,現(xiàn)住天津市河西區(qū)三水道三水南里2﹣404。
被告王萬某,農(nóng)民。
委托代理人王春和,河北趙苑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陳某某、紀某與被告王萬某為共有糾紛一案,本院受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陳某某及原告紀某的委托代理人陳某某與被告王萬某及其委托代理人王春和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告陳某某、紀某訴稱,原告父親石昭民生前在磁縣文化館工作,2003年2月27日病故身亡,被告王萬某于我父亡故后12日,與其內(nèi)弟常玉新偽造遺囑,在磁縣公證處辦理了(2003)磁證民字11號公證書。被告王萬某以該公證書為據(jù),從代管人柴文津處拿走原告祖?zhèn)鞴女?。原告?003年起訴至磁縣法院,要求被告返還生父骨灰存放證及古畫的訴求,法院判決時卻將該訴求遺漏,原告對此進行申訴,法院再審判決時查明被告王萬某實際占有古畫的事實。要求判令被告將原告父親的骨灰存放證返還原告;返還原告清代張之萬繪制的山水冊頁;如被告將古畫丟失,返還原告實值的10%人民幣30萬元整。
被告王萬某辯稱,1、被告王萬某作為石昭民養(yǎng)子,有權保管骨灰存放證,原告該請求無法律依據(jù),不應支持;2、原告訴稱的事實和理由不能成立,被告手中沒有張之萬山水畫冊,法院判決時認定古山水畫冊在被告手中,證據(jù)不足,被告對此判決書正在申訴過程中;3、本案應屬繼承財產(chǎn)分割之訴,而非返還原物糾紛,如找到張之萬的山水畫冊,被告同樣享有繼承權;4、原告原先對該訴求進行起訴,并交納了訴訟費,法院沒有支持原告的訴訟請求,現(xiàn)在原告再起訴,屬重復起訴,違反民事訴訟法規(guī)定的一事不再審原則,請求駁回原告起訴。
原告為證明其主張,向法庭提供了下列證據(jù):
1、磁縣人民法院(2003)磁民初字第0096號民事判決書。證明原告于2003年至今一直追索其父親的骨灰和古畫以及磁縣法院對原告的訴求漏判。
被告質證意見為:原告2003年起訴和2008年申訴,均要求法院對古畫進行返還的請求,原告稱該案是上兩案的延續(xù),顯然屬于重復起訴,
2、2002年10月21日石昭民信件1份(復印件)。證明石昭民生前曾請人幫忙尋找親生子女。
3、2003年9月8日磁縣文化館調查筆錄1份(復印件)。證明石昭民死亡前一直在磁縣文化館生活與被告王萬某沒有形成收養(yǎng)關系。
4、關于石昭民同志到文化館工作至死亡前后的情況1份(復印件)。證明石昭民的生活情況。
被告質證意見為:對證據(jù)2、3、4所證明的內(nèi)容均不予認可,與事實不符,該證據(jù)不是原件,調查筆錄屬證人證言,證人應當庭作證,文化館出具的證明不能否認被告對石昭民盡贍養(yǎng)義務的客觀事實,僅反映石昭民生活的一個側面。
5、磁縣人民法院(2008)磁民再字第15號民事判決書1份。證明古畫在被告手中,被告與其親生父母及兄弟姐妹沒有脫離親屬關系。
被告質證意見為:對該判決的真實性無異議,對該判決書認定古畫在被告手中有異議。
6、2003年5月1日柴文津民事答辯狀1份(復印件)。證明該古畫價值300萬元,我只要十分之一30萬元。
被告質證意見為:柴文津的答辯狀不足為據(jù)。
7、磁縣人民法院(2005)磁行初字第007號行政判決書1份(復印件)。證明被告?zhèn)卧旃C書,被告不具有繼承權。
8、2004年2月1日磁縣司法局答復意見1份(復印件)。證明被告和石昭民的收養(yǎng)關系不成立。
被告質證意見為:原告提交的證據(jù)已超過舉證期限,與本案無關,不具有關聯(lián)性。
被告向本院提交的證據(jù)有:
磁縣人民法院(2008)磁民再字第15號民事判決書1份(復印件)。證明原告屬于重復起訴。
原告質證意見為:對該判決書真實性無異議,不違反一事不再審原則,不屬于重復起訴。
本院查明的證據(jù)有:
1、對原告紀某的調查筆錄,2、對陳曉云的調查筆錄,3、對陳藝生的調查筆錄。證明紀某系陳某某妹妹,可作為原告參加訴訟,陳曉云和陳藝生系原告陳某某弟弟陳偉(已故)的兩個女兒,放棄本案原告的程序和實體權利,不參加本案訴訟。
原、被告對該證據(jù)均無異議。
上述事實由原被告陳述、舉證予以證實。
經(jīng)審理查明,石昭民與陳炳慧1936年結婚,婚后生育三個子女即原告陳某某、紀某和陳偉,1949年離婚,三個子女均隨陳炳慧生活。1979年落實政策后石昭民到磁縣文化館工作,石昭民離婚后未再婚,至死前一直是一個人在磁縣文化館居住。1989年12月9日,石昭民與被告王萬某父母商定并征得被告王萬某同意收王萬某為養(yǎng)子,并于次日到磁縣公證處辦理了(89)磁證字第338號公證書,其后被告王萬某逢年過節(jié)對石昭民盡贍養(yǎng)義務。石昭民生前曾委托柴文津等人尋找其三個子女。2003年元月25日,石昭民在被告王萬某家立遺囑一份,內(nèi)容為:我去世后,我所有財產(chǎn)包括銀行存款和張之萬字畫,均有養(yǎng)子王萬某繼承。見證人為常玉新(王萬某妻弟)、王潤生,執(zhí)筆人為常玉新,被告王萬某于2003年3月11日對該遺囑在磁縣公證處辦理了(2003)磁證民字第11號公證書。石昭民于2003年2月27日病故,被告王萬某為石昭民辦理了喪事,石昭民的骨灰留在磁縣殯儀館,骨灰存放證在被告王萬某手中,石昭民生前財產(chǎn)有:其委托柴文津代辦并保管三張自己在中國建設銀行磁縣支行的儲蓄存單合計58674.23元;委托柴文津保管“張之萬”古畫冊一本。石昭民病故后,柴文津將部分存款和其保管張之萬的古畫冊一本交給了被告王萬某。2003年4月9日,被告王萬某以侵權為由將柴文津訴于本院,本院判決后,柴文津不服,上訴于邯鄲市中級人民法院。2003年11月6日,邯鄲市中級人民法院將該案發(fā)還重審。在重審期間,陳某某等人以第三人名義參加該案訴訟,要求1、法院判給王萬某因埋葬其父親所花費款項;2、石昭民所遺留的財產(chǎn),首先償還其生前欠文化館煤、水、電費及其應還款項;3、石昭民生前有遺贈意愿,所有遺贈接收人憑有效證據(jù),應予贈予;4、王萬某將骨灰存放證和古書畫交與法院,由繼承人領取,回天津購置墓地安葬死者。期間陳某某又向磁縣司法局提起申請,要求撤銷磁縣公證處(89)磁公證字第338號公證書和(2003)磁民證字第11號公證書。2004年2月1日,磁縣司法局作出“關于陳某某撤銷磁縣公證處(89)磁公證字第338號公證書的申請的答復意見”和關于對“陳某某撤銷磁縣公證處(2003)磁證民字第11號申請”的答復意見,決定維持兩個公證書,不予撤銷。陳某某不服,向邯鄲市司法局申請復議,邯鄲市司法局于2004年5月10日作出邯司復決字(2004)第3號和第2號行政復議決定書:決定維持磁縣司法局的兩個答復意見。陳某某不服,又于2004年8月11日向本院提起行政訴訟,要求撤銷磁縣司法局的兩個答復意見。2004年12月1日和2005年6月16日本院作出(2004)磁行初字第017號和(2005)磁行初字第007號行政判決書,維持磁縣司法局所作關于“陳某某要求撤銷磁縣公證處(89)磁公證字第338號公證書的申請”的答復意見和撤銷磁縣司法局2004年2月1日所作關于對“陳某某要求撤銷磁縣公證處(2003)磁民證字第11號公證書申請”的答復意見。王萬某不服本院(2005)磁行初字第007號行政判決,上訴于邯鄲市中級人民法院,邯鄲市中級人民法院在審理期間,王萬某又提出撤訴,邯鄲市中級人民法院于2005年9月23日作出(2005)邯市行終字89號行政裁定書,準予王萬某撤回上訴。現(xiàn)兩個判決均已發(fā)生法律效力。2006年12月26日,本院作出(2003)磁民初字第0096號民事判決書,由王萬某繼承石昭民存款總額的55%,即21342.06元,陳某某、紀某、陳偉繼承石昭民存款總額的45%,各繼承總額的15%,即5820.56元。該判決生效后,2007年5月10日,陳某某以該判決書遺漏其訴訟請求為由,向本院申請再審,2008年本院決定對該案進行再審,2009年5月27日,本院作出(2008)磁民再字第15號民事判決書,因陳某某的其他請求,超過了王萬某的原訴訟請求范圍,應另案起訴,故維持本院(2003)磁民初字第0096號民事判決書,駁回陳某某其他訴訟請求。該判決送達后,當事人均未提起上訴,現(xiàn)該判決已發(fā)生法律效力。二原告主張清代張之萬繪制的山水冊頁價值300萬元和被告王萬某主張對(2008)磁民再字第15號民事判決書正在申訴,均未向本院提供證據(jù)。
另查明,石昭民之子陳偉于2009年6月死亡,其共有兩個女兒,大女兒陳曉云,1977年出生,二女兒陳藝生,1982年出生,兩個女兒均表示放棄本案原告的訴訟權利和所有實體權利,不參加本案訴訟。
本院認為,被告王萬某與石昭民的收養(yǎng)關系,因辦理公證手續(xù)和本院判決書的確認,本院予以認定;石昭民的遺囑,因見證人和執(zhí)筆人常玉新系被告王萬某妻弟,與被告王萬某有利害關系,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的有關規(guī)定,該遺囑本院不予認定。因二原告未對其父石昭民盡贍養(yǎng)義務,被告王萬某作為繼子,對石昭民盡了一定的贍養(yǎng)義務,故石昭民的骨灰存放證和清代“張之萬”繪制的山水冊頁應歸原、被告三人共有,石昭民的骨灰存放證由二原告保管為宜,清代張之萬繪制的山水冊頁由被告王萬某所有,被告應適當給予二原告各二萬元補償。故二原告要求被告王萬某返還其父骨灰存放證的訴訟請求,本院予以支持;主張如被告將古畫丟失,返還原告實值的10%人民幣30萬元整的訴訟請求,證據(jù)不足,本院不予支持。被告王萬某主張其作為石昭民養(yǎng)子,有權保管養(yǎng)父骨灰存放證,原告該請求無法律依據(jù),不應支持,因原告為石昭民親生子女,雖被告也有權保管石昭民骨灰存放證,但由原告保管其親生父親的骨灰存放證較為妥善,故被告該主張,本院不予采納;被告主張原告訴稱的事實和理由不能成立,被告手中沒有張之萬山水畫冊,法院判決時認定古山水畫冊在被告手中,證據(jù)不足,被告對此判決書正在申訴過程中,因法院已判決認定張之萬山水畫冊在被告手中,到目前也未見被告對該判決申訴,故被告該主張,本院不予采納;被告主張本案應屬繼承財產(chǎn)分割之訴,如找到張之萬的山水畫冊,被告同樣享有繼承權,該案應屬共有,本院已認定;被告主張原告原先對該訴求進行起訴,并交納了訴訟費,法院沒有支持原告的訴訟請求,現(xiàn)在原告再起訴,屬重復起訴,違反民事訴訟法規(guī)定的一事不再審原則,請求駁回原告起訴,因本院已判決認定“陳某某的訴訟請求,超出了王萬某原訴請求范圍,應另案起訴,本案不作處理”,故原告本案起訴,不屬重復起訴,故被告該主張,本院不予采納。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七十六條、第七十八條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王萬某在判決書生效后十日內(nèi)將石昭民骨灰存放證給付原告陳某某和紀某;
二、石昭民遺產(chǎn)清代張之萬繪制的山水冊頁一本歸被告王萬某所有,被告王萬某在判決書生效后十日內(nèi)給付原告陳某某和紀某各二萬元;
三、駁回原告陳某某、紀某的其他訴訟請求。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5800元,原告陳某某、紀某共同負擔3800元,被告王萬某負擔2000元。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nèi)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河北省邯鄲市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長 白建剛
審判員 孟海江
代理審判員 李曉松
書記員: 吳麗娜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