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陳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戶籍地上海市嘉定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宋曉鳴,上海坦正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訴訟代理人:翟倩璐,上海坦正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張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戶籍地浙江省寧波市。
被告:金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戶籍地江蘇省,住上海市普陀區(qū)。
原告陳某與被告張某某、金某民間借貸糾紛一案,本院于2019年10月10日受理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因被告張某某下落不明,本案轉為普通程序,于2020年3月23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陳某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宋曉鳴、被告金某、證人趙某某到庭參加訴訟,被告張某某經本院傳喚未到庭參加訴訟,本院依法進行了缺席審理。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原告陳某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判令兩被告償還借款本息共計186,000元。事實與理由:2017年,兩被告因生活缺錢,通過被告張某某向案外人趙某某借款,趙某某考慮到與被告張某某系朋友關系,擔心將來不好開口找朋友還錢,便提出另找他人借錢給兩被告,被告張某某同意。趙某某遂找到原告,原告系趙某某多年好友,故原告同意了趙某某提出的借錢給兩被告的請求。兩被告向原告提供了被告金某的銀行賬戶信息,2017年10月7日,原告向被告金某的銀行賬戶中打款56,000元。2017年11月18日、11月19日、11月27日、12月11日,趙某某分十二筆將110,500元以原告的名義出借給兩被告。原告出借給兩被告的借款本金共計166,500元,雙方口頭約定借期自2017年10月7日至2018年11月26日止,固定利息19,500元于借款到期后與本金一并歸還,故被告張某某出具的《借條》上書借款金額為186,000元。借款到期后,原告向兩被告要求歸還借款,但兩被告至今未還,兩被告系同居關系,應承擔共同還款責任,故原告訴至法院,請求判如所請。庭審中,原告變更事實及理由如下:除前述錢款外,原告另于2017年12月5日向被告金某轉賬30,000元;于同月11日向被告金某轉賬20,000元,當日被告金某向原告轉賬20,000元;被告金某于同月21日向原告轉賬1,000元,故原告中國農業(yè)銀行賬戶共計向被告金某轉賬85,000元。趙某某支付寶賬戶共計向被告金某轉賬十七筆,遞交起訴狀時僅計算了2017年11月以后十二筆共計110,500元的錢款,另有2017年11月前的五筆轉賬共計30,720元,扣除2017年10月19日金某支付寶賬戶轉給趙某某的10,000元,趙某某通過支付寶賬戶轉給被告金某款項共計131,220元,原告出借的兩被告的借款本金共計216,220元,雙方沒有口頭約定借款及利息,故將訴請變更為要求兩被告償還借款本金186,000元。
被告張某某未作答辯亦未提交證據。
被告金某辯稱不同意償還借款,其不知曉借款事實,也未與被告張某某一起借款。2013年至2018年3月前其與被告張某某系情侶關系,2018年3月分手。趙某某與被告張某某系朋友,原告與趙某某系朋友。在與張某某交往期間,張借用了其銀行卡,趙某某轉賬的支付寶賬戶并非由其使用。是被告張某某向原告借的錢,原告起訴后其曾就賬戶中的款項向張某某核實,張說具體金額與借條上的數額差不多。其中可能有四五千元是利息。
當事人圍繞訴訟請求依法提交了證據,本院組織當事人進行了證據交換和質證。對當事人無異議的證據,本院予以確認并在卷佐證。
庭審中,原告陳述借款經過如下:2017年其通過趙某某認識兩被告。出借的錢款來源系其離婚后出售房屋所得。收款賬號是兩被告一起到辦公室給其的。借條是在華拓大廈六樓寫的,寫第一張借條時錢已經交付了一共八萬多;現在的借條應該是2018年3月前后寫的,落款日期是之前第一張借款的日期,將之前三張借條合在一起寫的,之前的三張借條已經撕毀了。其不知道支付寶怎么轉的,趙某某支付寶轉出去的錢款中有五、六萬是其的。2017年12月31日金某銀行賬戶向趙某某轉賬的2萬元與本案的借貸無關。兩被告沒有其他還款,2017年11月29日金某銀行賬戶轉給原告的3,000元其記不清了,但應該不是歸還的款項。其不知道為何實際交付的錢款數額大于借條的金額,但現在只主張歸還186,000元。
證人趙某某出庭作證陳述如下:其與原告系朋友關系,與被告張某某認識十幾年,被告金某是張某某的老婆,張某某來上海后其與張一起在華拓大廈六樓合租了一間辦公室。一開始張某某向其借錢,其沒有那么多錢,而且覺得朋友之間不方便,所以其和原告說了,原告同意借錢給張某某。張某某一直說年底會還錢,金某還說她是老師可以擔保。原來一共有三張借條,是張某某寫給原告的,錢是原告打給其,其再轉賬給張某某的,其的錢款和原告的錢款讓被告張某某寫在了同一張借條上。其覺得都是朋友,所以沒有要求金某在借條上簽字。其與原告之間的賬是算不清的,出借的錢款基本都是原告的,只有一小部分是其的,但具體多少記不清,其同意所有款項均由原告主張。其與張某某之間除借款外沒有其他經濟往來,其支付寶賬戶向金某支付寶賬戶轉賬的錢款均為原告向張某某借貸交付的款項。寫借條時就是將之前的三張借條的總數加在一起,具體的錢款沒有對賬,資金往來中整數應該都是借貸。被告張某某沒有向其歸還款項,2017年12月31日金某銀行賬戶向其轉賬的2萬元與本案的借貸無關。
根據當事人陳述和經審查確認的證據,本院認定事實如下:
1、2017年10月7日,原告陳某中國農業(yè)銀行賬戶向被告金某中國工商銀行尾號9749賬戶轉賬56,000元。2017年12月5日,陳某向金某上述銀行賬戶轉賬30,000元;2017年12月11日陳某向金某上述銀行賬戶轉賬20,000元,當日金某上述銀行賬戶分兩筆轉回共計20,000元。
2、趙某某支付寶賬戶(XXXXXXXXXXX)與“金某”支付寶賬戶(137******99)資金往來情況為:2017年10月16日、18日、20日、11月18日、19日、27日、12月11日趙某某向“金某”轉賬十七筆共計141,220元,2017年10月19日“金某”向趙某某轉賬一筆10,000元。
3、被告張某某出具借條一份,內容為:“今借到陳某(身份證號碼:XXXXXXXXXXXXXXXXXX)人民幣壹拾捌萬陸仟元整(¥186,000),現金加轉賬。借款人:張某某。身份證:XXXXXXXXXXXXXXXXXX,電話:XXXXXXXXXXX,日期:2017年10月7日。”
4、被告金某當庭出示其使用的支付寶賬戶為XXXXXXXXXXX,該賬號為“已實名”狀態(tài)。
本院認為,原告陳某與被告張某某之間的民間借貸關系明確,合法有效,具有約束力。被告張某某未按約返還借款,應承擔違約責任,故對原告要求被告張某某返還借款本金186,000元的訴請,本院予以支持。原告要求被告金某承擔共同還款責任缺乏事實和法律依據,本院難以支持。被告張某某經本院合法傳喚,無正當理由未到庭參加訴訟,系無視法律的行為,其自行放棄答辯權、舉證權、質證權等訴訟權利導致的法律后果,由被告張某某自負。據此,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第一款、第一百四十四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九十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張某某應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歸還原告陳某借款本金186,000元;
二、駁回原告陳某的其他訴訟請求。
負有金錢給付義務的當事人如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本案受理費4,020元,由被告張某某負擔,被告負擔之款,應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七日內交付本院。公告費560元(原告預交),由被告張某某負擔,被告負擔之款應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直接交付原告。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本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提出副本,上訴于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任瑋瑋
書記員:黃??卉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