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訴人(原審被告)魯某。
委托代理人張陸遜,湖北亨迪律師事務所律師。代理權(quán)限:一般代理。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陳某。
委托代理人孫高維,蘄春縣青石鎮(zhèn)法律服務所法律工作者。代理權(quán)限:一般代理。
上訴人魯某為與被上訴人陳某買賣合同糾紛一案,不服湖北省蘄春縣人民法院(2015)鄂蘄春民一初字第01741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于2016年4月19日立案受理后,依法組成由審判員楊華擔任審判長,審判員涂建鋒、張敏參加的合議庭,并于2016年5月9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上訴人魯某及其委托代理人張陸遜,被上訴人陳某及其委托代理人孫高維均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jié)。
原審查明,2013年4月,魯某承接張榜鎮(zhèn)街道花壇建造工程。2013年4月3日,魯某與陳某簽訂購銷合同,約定陳某向魯某提供路沿石(包括路沿圓弧石),路沿石價格為每立方米1300元,路沿圓弧石每米加價160元。工程完工后經(jīng)結(jié)算,路沿石共4960塊、178.56立方米,路沿圓弧石共929塊(396米)、31.35375立方米,路沿圓弧石按照合同價格第二款約定每米加價160元,雙方結(jié)算后總價款為336247.8元。支付部分款項后,魯某尚欠陳某75000元,2014年6月1日魯某向陳某出具欠條。后經(jīng)催討,魯某向陳某償還20000元,尚欠55000元。
原審認為,本案系合同糾紛。陳某提供的欠條,魯某當庭表示認可,認為是其真實意思表示,故認為陳某訴求客觀真實。陳某要求魯某還款,于法有據(jù)。魯某辯稱雙方之間簽訂的購銷合同顯失公平,合同標的“路沿圓弧石”的價格、規(guī)格、質(zhì)量及供貨時間約定均不明確,存在重復計算,為顯失公平的合同。因雙方之間簽訂的購銷合同系雙方當事人意思自治的結(jié)果,且本案為合同糾紛,不是確認合同無效之訴,故對魯某的抗辯不予采信。陳某提供的證據(jù)客觀真實,魯某對欠款無異議,故對陳某的訴求,依法予以支持。遂判決:魯某于判決生效之日起七日內(nèi)償還陳某債款55000元。
本院經(jīng)審理查明,原審查明的事實屬實。
另查明,原審庭審中,魯某代理人對陳某提交的五份證據(jù)均無異議。
本院認為,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時生效,當事人應按合同約定全面履行義務。本案中,魯某與陳某簽訂的購銷合同系雙方真實意思表示,且不違反法律禁止性規(guī)定,雙方應予遵守。該合同第2條對路沿石和路沿石圓弧的價格進行了約定,其中路沿石每立方1300元(含運費),路沿石圓弧每米加價160元(含運費)。經(jīng)結(jié)算,總價款為336247.8元,魯某在支付大部分款項后出具7.5萬元欠條,后魯某又支付2萬元,實際下欠5.5萬元。從合同內(nèi)容來看,雙方已對路沿石和路沿石圓弧的價格進行了明確約定,且雙方已經(jīng)結(jié)算,魯某亦支付了大部分款項并出具欠條,雙方之間已形成債權(quán)債務關系,故魯某應支付下欠的5.5萬元,魯某稱合同對路沿石圓弧的價格約定不明,構(gòu)成重復計算沒有依據(jù),本院不予支持。關于魯某上訴提出原審法院曲解其對證據(jù)的質(zhì)證意見,因魯某代理人在原審庭審中對陳某提交的證據(jù)均無異議,故原審對其無異議的證據(jù)予以采信并無不當。綜上,魯某的上訴理由均不能成立,本院不予支持。原審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應予維持。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一)項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二審案件受理費1175元,由上訴人魯某負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判長 楊 華 審判員 涂建鋒 審判員 張 敏
書記員:熊方棟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