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陸某1,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長寧區(qū)。
原告:陸某2,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江蘇省儀征市。
原告:陸某3,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江蘇省昆山市。
三原告共同委托訴訟代理人:邱本清,上海同脈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陸某4,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戶籍地上海市普陀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吳金根、張悅,上海博象律師事務所律師。
第三人:上海嘉海置業(yè)有限公司,住所地上海市嘉定區(qū)金耀路XXX弄XXX號。
法定代表人:劉斌,總經(jīng)理。
原告陸某1、陸某2、陸某3與被告陸某4遺囑繼承糾紛一案,本院于2018年3月19日立案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qū)徖?。被告陸?在提交答辯狀期間對本案管轄權提出異議,本院經(jīng)審查后于2018年4月4日裁定駁回被告陸某4的管轄異議申請。管轄異議裁定上訴期內(nèi),陸某4不服上述裁定結果向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提出管轄異議上訴,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經(jīng)審查,于2018年5月31日裁定駁回了被告陸某4的上訴申請。2018年7月25日,本院依法追加上海嘉海置業(yè)有限公司為本案第三人參加訴訟。2018年7月11日、8月10日,本院兩次公開開庭對本案進行了審理。原告陸某1、陸某3及三原告共同委托訴訟代理人邱本清、被告之委托訴訟代理人吳金根、張悅兩次均到庭參加訴訟,原告陸某2、被告陸某4參加了第二次庭審。第三人上海嘉海置業(yè)有限公司經(jīng)本院合法傳喚,無正當理由未到庭參加訴訟,本院依法缺席審理。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三原告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判令被繼承人章杏云名下位于上海市中山北路中興村XXX號北半幢房屋(以下簡稱265號房屋北半幢)的拆遷利益即坐落于上海市嘉定區(qū)嘉峪關路XXX弄XXX號XXX室房屋(以下簡稱102室房屋)由三原告繼承(各占三分之一份額)。事實和理由:陸維榮與章杏云系夫妻關系,生育陸某2、陸某4、陸某1、陸某3四個子女,陸維榮于1980年6月26日死亡。被繼承人章杏云于2016年8月6日死亡。被繼承人生前所有的265號房屋北半幢動遷,分配了102室房屋。2015年12月26日,被繼承人通過上海真如法律服務所代書遺囑,遺囑確定102室房屋由三原告均得。目前上述代書遺囑因被繼承人的死亡而生效,現(xiàn)根據(jù)相關法律規(guī)定訴至法院,要求依法分割遺產(chǎn)。
被告陸某4辯稱,不認可代書遺囑的效力。原、被告系兄弟姐妹關系,被繼承人章杏云只有本案的原、被告四名子女,并無其他繼承人。被繼承人章杏云生前與被告一直居住在中興村房屋內(nèi),2015年3月份,被繼承人委托被告全權處理動拆遷事宜。2015年9月5日,原、被告形成一份家庭協(xié)議,確認被繼承人在江橋安置的房屋歸原、被告四人共有。2015年12月,原告陸某1把被繼承人接走,之后便形成了代書遺囑,該代書遺囑非被繼承人的真實意思表示。此外,被告還認為,代書遺囑缺少章杏云的簽名,所按手印為代書人歸靈根強行按上去的,所畫十字亦是歸靈根拿著章杏云的手畫的;遺囑代書人并未對章杏云作調(diào)查和詢問;代書人宣讀遺囑時,未與被繼承人交流,未詢問有無修改部分;在錄像中章杏云多次表示其有四位子女,但均被打斷,同時該錄像并未記錄遺囑形成的全部過程;見證人沈某某對遺囑形成過程不清楚。綜上,被告認為代書遺囑無效,應當按照法定繼承的相關規(guī)定來分割102室房屋。
本案當事人圍繞訴訟請求及辯稱意見各自依法提交了證據(jù),本院組織雙方當事人進行了證據(jù)交換和質(zhì)證,對于雙方當事人并無爭議的證據(jù)材料,本院予以確認并在卷佐證。
根據(jù)當事人陳述和經(jīng)審查確認的證據(jù)及相關證人的證言,本院認定事實如下:
1、被繼承人章杏云與陸維榮系夫妻關系,兩人生育了陸某2、陸某4、陸某3、陸某1四名子女。陸維榮于1980年6月26日死亡。被繼承人章杏云于2016年8月6日死亡。
2、2015年9月5日,三原告與被告簽訂動遷分配協(xié)議一份,該協(xié)議約定經(jīng)母親即產(chǎn)權人章杏云與陸某2、陸某4、陸某3、陸某1協(xié)商,為解決母親章杏云居住問題在江橋買一套住房,余下的錢全部由陸某4所有。母親百年后該住房屬于陸某2、陸某4、陸某3、陸某1的共同財產(chǎn)。
3、2015年9月17日,章杏云作為房屋被征收人與上海市普陀區(qū)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簽訂上海市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補償協(xié)議,被征收的房屋地址在上海市中山北路中興村XXX號北半幢。被安置購買的房屋為上海市青浦區(qū)逸泰雅苑崧潤路XXX弄XXX號XXX室、上海市嘉定區(qū)嘉峪關路XXX弄XXX號XXX室、上海市閔行區(qū)景城馨苑銀林路XXX弄XXX號XXX室房屋各一套。
4、2015年12月18日,被繼承人章杏云與同住人即被告陸某4簽訂家庭協(xié)議,協(xié)議約定江橋鎮(zhèn)嘉峪關路XXX弄XXX號XXX室房產(chǎn)歸章杏云所有,該協(xié)議上有疏導組工作人員簽字。
5、2015年12月26日上午,在遺囑代書人歸靈根、在場見證人沈某某的參與下形成了遺囑一份,案外人劉津華對遺囑形成的部分過程進行了錄像并刻錄光盤。本案庭審中對遺囑形成過程的錄像進行了播放。錄像中并未有章杏云單獨陳述自己意見的過程,也沒有代書人向被繼承人詢問兒女情況、財產(chǎn)狀況等基本概況的過程。該錄像中歸靈根向章杏云宣讀了已經(jīng)形成的遺囑部分(至于該些遺囑如何形成的,沒有被錄像所記錄),最后由歸靈根拿著章杏云的手在該遺囑上捺印并書寫十字。遺囑的主要內(nèi)容系:被繼承人原有的產(chǎn)權房(中山北路中興村XXX號后門)被征收后,被繼承人被安置購買了102室房屋,雖然該房屋未辦理產(chǎn)證,但確認屬于被繼承人的財產(chǎn),被繼承人百年后該房的權利由陸某2、陸某3、陸某1三人均得(繼承);被繼承人征收房屋所得的超點獎26萬元,因平時還要看病、生活所用。被繼承人百年之時,還有余款則由陸某2、陸某3、陸某1均繼承;在征收中其他得益(包括配房、錢款)就有陸某4所得;該遺囑是被繼承人真實意思表示,任何人無權干涉;該遺囑由被繼承人之子陸某1保管并執(zhí)行。
6、本案庭審中,代書人歸靈根出庭作證稱,其系上海市真如法律服務所法律工作者。代書遺囑形成前其做了草稿,其系根據(jù)章杏云本人的意思幫其代書遺囑的。2015年12月24日,原告陸某1找到其,并要求其代書遺囑。代書人歸靈根還當庭表示,其詢問了章杏云動遷了幾套房子,房子該怎么分,起草了草稿、核對了姓名、身份信息。歸靈根還陳述其并未核對被繼承人子女的身份材料,根據(jù)人名確認陸某2、陸某3、陸某1系章杏云的親生子女。代書人歸靈根亦表示其無法全面了解章杏云的子女和財產(chǎn)情況只能大概了解,每位子女的名字如何書寫系章杏云告知的。代書人還表示,遺囑形成前,原告陸某1曾與其溝通過遺囑的內(nèi)容,所以了解到了房屋的分割方案。歸靈根還當庭陳述,因本次代書遺囑屬于非訴代理,故沒有上海市真如法律服務所的委托書,相關材料也不需要歸檔。
7、本案庭審中,代書遺囑的見證人沈某某出庭作證稱,其系上海市真如法律服務所法律工作者,其表示章杏云立遺囑時思維清晰,章杏云本人強調(diào)涉案房屋由三原告均分。對于錄像開始前形成的手寫部分內(nèi)容如何產(chǎn)生,沈某某未回答。
8、經(jīng)查詢,本案所涉102室房屋目前登記的權利人系第三人上海嘉海置業(yè)有限公司。上海嘉海置業(yè)有限公司在案件審理中向本院郵寄了說明一份,表示已經(jīng)收到本案的傳票,并表示業(yè)主動遷房屋與其單位不產(chǎn)生財務關系,第三人會根據(jù)法院的判決,配合辦理產(chǎn)證事宜。
本院認為,繼承從被繼承人死亡時開始,繼承開始后,按照法定繼承辦理,有遺囑的,按照遺囑繼承。立遺囑屬要式法律行為,需符合相關法定的形式方得成立。代書遺囑應當有兩人以上見證人在場見證,由其中一人代書,注明年、月、日,并由代書人、其他見證人和遺囑人簽名。此外,代書遺囑系由于被繼承人可以口述而不能書寫的情況下采用的遺囑形式,代書遺囑必須是被繼承人自己的真實意思表示。雖然本案中,代書遺囑由一人代書且有兩個以上的見證人在場,但是根據(jù)遺囑形成過程的錄像,該錄像中沒有章杏云本人口述自己子女情況、財產(chǎn)情況、財產(chǎn)分配意愿的過程,錄像中只是記錄了被繼承人章杏云多次陳述其有“四個子女”,并未有進一步的、更明確的意思表示。代書人雖表示其作了草稿,未作筆錄,但一方面相關草稿未在法庭上出示,另一方面錄像中亦并未記錄代書人向被繼承人詢問子女情況、財產(chǎn)情況、財產(chǎn)分配意愿的過程,僅是有代書人向被繼承人宣讀已經(jīng)形成的文字遺囑的過程。結合被繼承人章杏云在該遺囑形成時已經(jīng)88歲,且該遺囑是在原告陸某1家里形成、遺囑代書人由陸某1安排、遺囑代書人歸靈根當庭陳述其在遺囑形成前與陸某1溝通過后明確了房屋分割方案、該遺囑產(chǎn)生時,并非被繼承人所有子女均在場、該代書遺囑的捺印及簽字是由代書人歸靈根拿著被繼承人章杏云的手來完成的情況,本院認為該代書遺囑非被繼承人章杏云的真實意思表示,應屬無效遺囑。故,對于原告要求判令被繼承人章杏云遺產(chǎn)即102室房屋歸三原告所有的訴訟請求不予支持,該房屋的分割應當適用法定繼承,由被繼承人章杏云的所有法定繼承人共同繼承,即由三原告及被告陸某4共同繼承。
據(jù)此,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一百四十三條第(二)項、《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第十條第一款、第二十二條第二款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坐落于上海市嘉定區(qū)嘉峪關路XXX弄XXX號XXX室房屋的權利義務由原告陸某1、陸某2、陸某3及被告陸某4共同享有承擔(四人各享有25%的份額)。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本案案件受理費19,200元、減半收取9,600元,由三原告負擔7,200元,被告陸某4負擔2,400元,被告陸某4所負之款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七日內(nèi)日繳納本院。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nèi),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劉??昂
書記員:顧思威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