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陸某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長寧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楊豫洛,上海新望聞達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訴訟代理人:盧奇君,上海新望聞達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韓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徐匯區(qū)。
被告:韓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長寧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徐哲,上海市廣海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陸某某與被告韓某某、韓某某民間借貸糾紛一案,本院于2018年2月2日立案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嗣后,本院依法適用普通程序,于2018年8月30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陸某某的委托訴訟代理人盧奇君、被告韓某某、被告韓某某的委托訴訟代理人徐哲均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原告陸某某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兩被告共同歸還借款本金4,000,000元及利息(以4,000,000元為基數,自2017年1月1日起依照月利率0.583%的標準,計算至實際還清時止);2.兩被告支付律師費64,550元。事實和理由:原告與被告韓某某曾系夫妻關系,雙方在2002年離婚,兩被告系兄弟關系。2014年,因為兩被告共同經營的上海勝瀛機電設備工程有限公司有一筆4,000,000元的經營性貸款需要向興業(yè)銀行歸還,故兩被告向原告提出借款。鑒于原告當時在加拿大,故將銀行卡郵寄給被告韓某某,由兩被告操作轉賬4,000,000元借款。《借款協(xié)議》系兩被告在國內出具后,再快遞給在加拿大的原告。雙方對借款約定:借款金額4,000,000元,借期一年,自2014年6月23日至2015年6月22日,每月利息23,333元。至今,僅被告韓某某支付了部分利息,原告遂起訴至法院,請求判如所請。
被告韓某某辯稱:對身份關系無異議。對借款事實認可,同意由其和被告韓某某共同歸還4,000,000元借款及利息,律師費由法院依法判決。
被告韓某某辯稱:對身份關系無異議。系爭4,000,000元借款是被告韓某某個人向原告所借,由被告韓某某個人使用,與被告韓某某無關。兩被告共同經營生意多年,因被告韓某某經常出國,故為方便辦理手續(xù),遂在許多空白紙上簽字后交予被告韓某某。《借款協(xié)議》上被告韓某某的簽名形成在先,其余內容形成在后。除系爭4,000,000元借款外,原告與被告韓某某間還存在多筆款項往來,被告韓某某多支付給原告的款項應作為借款還款扣除?!督杩顓f(xié)議》未約定律師費,不應支持。不同意原告的全部訴訟請求。
當事人圍繞訴訟請求依法提交了證據,本院組織當事人進行了證據交換和質證。原告提供了1.《借款協(xié)議》、2.銀行交易明細、3.案外人韓某某的房產證、4.房屋租賃合同、5.聘請律師合同及律師費發(fā)票等證據,被告韓某某對上述證據的真實性未提出異議,被告韓某某對證據1、4的真實性不予認可,對其余證據的真實性無異議。被告韓某某提供了1.《安裝合同》、2.收據、3.《個人經營借款合同》、4.《個人授信額度借款合同》、5.《個人經營借款支付委托書》、6.銀行交易憑證及交易明細等證據,原告對證據6的真實性予以認可,對其余證據的真實性無法確認,被告韓某某對證據1、2的真實性不予認可,對其余證據的真實性予以認可。被告韓某某提供了1.銀行交易明細、2.微信截圖、3.上海潤芝機電公司檔案材料、4.上海勝瀛機電設備工程有限公司出具的聲明及財務報表、5.案外人韓仁義及案外人馮某的證人證言等證據,原告對上述證據的真實性未提出異議,被告韓某某對證據1、2的真實性予以認可,對證據5的真實性未提出異議,對其余證據的真實性不予認可。當事人就真實性未提出異議的證據,本院予以確認并在卷佐證。針對原告提供的證據1,鑒于司法鑒定科學研究院已確認被告韓某某簽名的真實性,針對原告提供的證據4,鑒于有出租人簽名及承租公司印章,故本院同樣予以確認并在卷佐證。本院認定如下事實:
兩被告作為甲方、原告作為乙方,簽訂落款時間為2014年6月23日的《借款協(xié)議》一份,約定:乙方借給甲方4,000,000元,借期從2014年6月23日至2015年6月22日,每月利息23,333元。該《借款協(xié)議》甲方落款處有兩被告的簽名及被告韓某某的印章,乙方落款處有原告的簽名。2014年6月26日,原告向被告韓某某轉賬交付4,000,000元。
2018年1月6日,被告韓某某通過微信,向案外人韓仁義發(fā)送《借款協(xié)議》照片,該照片中的《借款協(xié)議》落款處,僅有被告韓某某的印章及被告韓某某的簽名,并無原告及被告韓某某的簽名。被告韓某某對此表示,照片系其之前的留存,《借款協(xié)議》落款日期也系被告韓某某所寫。
2018年4月12日,應被告韓某某申請,本院委托司法鑒定科學研究院對落款時間為2014年6月23日的《借款協(xié)議》如下內容進行鑒定:1.“韓某某”簽名的真實性,2.韓某某、韓某某、陸某某的簽名與《借款協(xié)議》的打印內容是否是同一時期形成的,3.韓某某的簽名是否形成在韓某某、陸某某的簽名以及《借款協(xié)議》打印之前。該院作出司鑒院[2018]技鑒字第547號鑒定意見,表示“韓某某”簽名是被告韓某某本人所寫,對其余內容無法判斷。
2018年8月31日,本院委托司法鑒定科學研究院對落款時間為2014年6月23日的《借款協(xié)議》,落款日期“2014-6-23”是否系被告韓某某所寫進行鑒定。該院作出司鑒院[2018]技鑒字第1236號鑒定意見,表示傾向認為“2014-6-23”字跡是被告韓某某所寫。
根據在案證據,原告與被告韓某某在2013年8月30日至2017年10月17日間另有近百筆款項往來,原告轉賬給被告韓某某共計2,278,692元,被告韓某某轉賬給原告共計2,826,237元。原告表示被告韓某某轉賬給原告的款項中,有十四筆共計349,995元系用于支付系爭借款利息(其中十二筆23,333元,一筆46,666元,一筆30,333元中的23,333元),有九筆共計428,760元系被告韓某某為女兒韓某某代收房租租金后交付的房租。被告韓某某對此表示認可。
審理中,因被告韓某某無意調解,致本案調解不能。
本院認為,合法的借貸關系受法律保護。原告為證明借款給兩被告4,000,000元,提供了《借款協(xié)議》、銀行交易明細以證明借貸合意及轉賬交付借款的事實,原告已初步完成舉證義務。被告韓某某對原告的主張予以認可,被告韓某某則辯稱其并非借款人,《借款協(xié)議》上被告韓某某的簽名形成在先,其余內容形成在后,被告韓某某就上述抗辯負有舉證義務。根據司法鑒定科學研究院作出的鑒定意見,《借款協(xié)議》上“韓某某”簽名是被告韓某某本人所寫,對《借款協(xié)議》上的簽名及打印內容的形成先后無法判斷。盡管被告韓某某為證明其抗辯成立,提供了微信截圖、案外人韓仁義及案外人馮某的證人證言等證據,但是,上述證據并不能證明被告韓某某的簽名形成在《借款協(xié)議》打印內容之前,也不能推翻《借款協(xié)議》對被告韓某某的約束效力。此外,司法鑒定科學研究院還作出鑒定意見,傾向認為《借款協(xié)議》上的落款日期“2014-6-23”是被告韓某某所寫,這也進一步加強了本院的內心確信。綜上,本院對被告韓某某的上述抗辯不予采信,本院確認系爭4,000,000元借款系兩被告共同所借,應由兩被告共同歸還。
被告韓某某另辯稱原告與被告韓某某間還存在多筆款項往來,被告韓某某多支付給原告的款項應作為借款還款扣除。本院根據在案證據及當事人陳述,對2013年8月30日至2017年10月17日原告與被告韓某某間的款項往來逐一進行了核對。原告主張被告韓某某轉賬給原告的款項中有十四筆共計349,995元系用于支付系爭借款利息,鑒于其中十二筆款項與《借款協(xié)議》所載明的每月利息金額相一致,另有一筆呈倍數關系,一筆尾數相同,故本院對此予以確認。原告主張被告韓某某轉賬給原告的款項中另有九筆共計428,760元系被告韓某某為其女兒韓某某代收房租租金后交付的房租,鑒于原告的該項主張有房產證、房屋租賃合同及銀行交易明細等證據相佐證,且時間、金額能相互印證,故本院對此一并予以確認。在扣除以上兩項349,995元、428,760元,共計778,755元后,原告多支付給被告韓某某231,210元,故不存在借款還款扣除。綜上,本院確認兩被告應歸還的借款本金數額為4,000,000元。原告關于借款利息的主張,符合雙方約定及法律有關規(guī)定,本院應予支持。原、被告未對律師費的負擔進行約定,故本院對原告律師費的主張不予支持。本案因鑒定發(fā)生鑒定費34,450元,鑒于鑒定結論不能支持被告韓某某的抗辯成立,故鑒定費應由被告韓某某負擔。
據此,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二百零六條、第二百零七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第二十六條第一款、第二十九條第二款第二項,《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九十條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韓某某、韓某某應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共同歸還原告陸某某借款4,000,000元及利息(以4,000,000元為基數,自2017年1月1日起依照月利率0.583%的標準,計至實際清償之日止);
二、駁回原告陸某某的其余訴訟請求。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鑒定費34,450元,由被告韓某某負擔。
財產保全費5,000元,由被告韓某某、韓某某負擔。
案件受理費41,744元,由原告陸某某負擔517元,由被告韓某某、韓某某負擔41,227元。
如不服本判決,可以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或者代表人的人數提出副本,上訴于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臧佳俊
書記員:胡培莉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