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訴人(原審被告):陸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嘉定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樊平,上海律宏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徐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嘉定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汪瑞華,上海志道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訴訟代理人:王燁婷,上海志道律師事務所律師。
上訴人陸某因與被上訴人徐某房屋買賣合同糾紛一案,不服上海市嘉定區(qū)人民法院(2018)滬0114民初2026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于2018年8月2日立案受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進行了審理。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陸某上訴請求:撤銷一審法院判決,改判駁回上訴人在一審中的訴訟請求或發(fā)回一審法院重審。事實與理由:依據陸某與徐某的約定,徐某應于2017年12月31日前將上海市嘉定區(qū)紅石路XXX弄XXX號XXX室房屋(以下簡稱“系爭房屋”)的全部房款付清,現(xiàn)徐某并未按約履行。陸某與徐某的弟弟徐某之間是借貸關系,雙方所借10萬元并非系爭房屋的房款,且借款時徐某也沒有在借條上注明該筆款項是房款,且也沒有要求中介做這樣的說明。
徐某辯稱,不同意陸某的上訴請求,同意一審法院的判決,請求二審法院駁回上訴,維持原判。事實與理由:關于陸某與徐某間的借款10萬元,包括徐某在內的三方有口頭約定,如果借款未能歸還,則直接轉為徐某需支付的最后一筆房款。且徐某也已在2018年4月19日通過書面的方式告知了陸某將10萬元的債權轉讓給徐某,故一審法院認定徐某已經支付了全部房款并無不當。陸某與徐某間的合同已經明確約定系爭房屋的過戶時間點為2017年12月31日,現(xiàn)該時間已經屆滿,故雙方理應辦理過戶手續(xù)。
徐某向一審法院起訴請求:要求陸某協(xié)助辦理系爭房屋的過戶登記手續(xù)。
一審法院認定事實:2015年6月24日,徐某(乙方)與陸某(甲方)簽訂《上海市房地產買賣合同》一份,約定由乙方購買甲方位于上海市嘉定區(qū)紅石路XXX弄XXX號XXX室的房屋;建筑面積88.11平方米;房屋總價為1,328,000元;甲方于2015年7月31日前騰出該房屋并通知乙方進行驗收交接暫時由乙方入?。患?、乙雙方確認,在2017年12月31日之前,甲、乙雙方共同向房地產交易中心申請辦理轉讓過戶手續(xù);本合同簽訂后,乙方于2015年6月25日支付20,000元作為定金,待支付尾款時作房價款,乙方于2015年7月31日前支付908,000元,于2017年12月31日前支付400,000元(以甲、乙雙方本房地產權證過戶時間為準)。合同簽訂后,陸某于2015年8月31日向徐某交付了系爭房屋。嗣后,徐某入住至今,徐某分別于2015年6月25日、2015年7月30日、2017年12月25日支付房款20,000元、908,000元、300,000元。2016年12月22日,徐某弟弟案外人徐某向陸某轉賬100,000元,附言:借款。
法院對案外人徐某進行調查,徐某陳述,2016年12月,因陸某要求徐某提前支付200,000元房款,為了緩和雙方關系,故其向陸某轉賬100,000元,作為借款,期限為兩個月,陸某出具了借條,由于到期后陸某并未返還100,000元借款,故徐某在電話中告知陸某此筆借款轉為由徐某代其姐徐某支付的房款,陸某表示同意。并提供陸某出具的借條一份,寫明:今日問徐某借100,000元整,計劃一月左右歸還。因陸某至今未歸還,2018年4月19日,徐某向陸某發(fā)函,告知陸某將100,000元借款的債權轉讓給徐某,無需陸某另行向其歸還上述借款。
一審法院另查明,系爭房屋為動遷安置房。2014年11月9日,上海市嘉定區(qū)菊園新區(qū)青岡村29隊710號房屋拆遷,案外人陸耀明作為被安置人簽訂了上海市集體土地居住房屋補償安置協(xié)議,共安置四套房屋,其中一套即為系爭房屋。系爭房屋的開發(fā)商為上海欣凱房地產發(fā)展有限公司,該公司于2013年10月28日取得系爭房屋的大產證。2015年6月23日,陸某取得系爭房屋的產權證。
一審法院審理中,徐某表示清楚上海市相關限購政策,其具備本市購房資格,并承諾如因自身違反限購政策造成涉案房屋無法過戶的責任自負。
一審法院認為:案件的爭議焦點:徐某是否支付了全部房款?根據相關法律規(guī)定,債權的轉讓自到達債務人時生效,因徐某已將其對陸某享有的100,000元債權轉讓給徐某,故徐某、陸某間互負債務,現(xiàn)徐某主張將其應支付陸某的100,000元的房款與陸某應歸還徐某的100,000元借款相互抵消,并無不當。故法院認定徐某已向陸某支付了全部房款1,328,000元。徐某、陸某簽訂的《房地產買賣協(xié)議》系雙方當事人真實意思表示,且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guī)的強制性規(guī)定,應屬合法有效,雙方應切實履行。合同簽訂后,徐某支付了全部房款。陸某已將系爭房屋交付徐某,合同已實際履行。雖然系爭房屋是動遷安置房,但陸某簽訂動遷安置協(xié)議的時間是2014年11月9日,而且系爭房屋的開發(fā)商上海欣凱房地產發(fā)展有限公司取得大產證的時間是2013年10月28日,至今已超過三年,按照現(xiàn)有法規(guī)規(guī)定,系爭房屋已滿足過戶條件。故徐某要求陸某協(xié)助辦理系爭房屋過戶手續(xù)的訴訟請求,法院予以支持。至于陸某辯稱徐某尚有100,000元余款未付,因該房款已與陸某應歸還徐某的100,000元借款相互抵消,故對陸某的辯解,法院不予采信。
一審法院據此作出判決:陸某應于判決生效后十日內協(xié)助徐某辦理系爭房屋的產權過戶手續(xù),將房屋產權過戶至徐某名下。
本院經審理查明,一審法院查明事實屬實,本院予以確認。
本院認為,本案的爭議焦點在于徐某是否已按雙方間簽訂的《上海市房地產買賣合同》的約定完成了支付房款的義務。現(xiàn)雙方對于已經支付的1,228,000元房款并無爭議,就剩余的10萬元房款是否支付存有爭議。依據一審法院查明的事實,陸某曾向案外人即某某的弟弟徐某借款10萬元,后徐某于2018年4月發(fā)函告知陸某將前述10萬元債權讓與徐某。本院認為,債權轉讓是債權人通過協(xié)議將債權轉讓給他人的行為,并自通知到達債務人后生效,故一審法院認為徐某以其受讓的10萬元債權用以抵消其所應支付陸某的10萬元房款符合法律規(guī)定,本院認為并無不當。陸某上訴稱其所欠徐某的10萬元借款與系爭房屋的房款并無關聯(lián),且不同意將兩者進行抵消。本院認為,即使如陸某所述,但其與徐某間的借款到期后并未予以歸還,且就系爭房屋剩余的10萬元房款亦未向徐某予以催告,現(xiàn)徐某已經完成支付全部房款的義務,陸某應按雙方合同約定協(xié)助徐某辦理系爭房屋的過戶手續(xù)。
綜上所述,一審法院所作判決并無不當,本院予以維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一)項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二審案件受理費80元,由上訴人陸某負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法官助理 孫幸冬
審判員:成??皿
書記員:倪知良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