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訴人(原審被告):陽某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青岡支公司。
代表人:王建偉,職務(wù)經(jīng)理。
委托代理人:王玉成,黑龍江啟虹律師事務(wù)所律師。
委托代理人:曹瑩瑩,女,現(xiàn)住哈爾濱市香坊區(qū)。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于某某,現(xiàn)住青岡縣。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劉某,現(xiàn)住青岡縣。
二被上訴人共同委托代理人:于世軍,黑龍江良言律師事務(wù)所律師。
上訴人陽某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青岡支公司與被上訴人于某某、劉某終身壽險保險合同糾紛一案,不服青岡縣人民法院(2016)黑1223民初323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于2016年9月20日立案后,依法組成合議庭,公開開庭審理了本案,上訴人陽某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青岡支公司的委托代理人王玉成、曹瑩瑩、被上訴人劉某、于某某委托代理人于世軍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jié)。
被告陽某壽險青岡支公司上訴請求:撤銷原審判決,依法改判上訴人不承擔給付保險金120,000.00元。一審、二審訴訟費用由被上訴人承擔。事實和理由:1、2011年12月14日,劉某某在本公司為其購買陽某人壽金滿堂終身壽險(萬能型)保險,附加萬能重疾B款,年交保險費6000元,保險金額120000元。劉某某已閱保險條款和提示書,簽字確認。本公司已盡到相關(guān)提示作用。2、保險合同中免責條款規(guī)定,因被保險人酒后駕駛,無合法有效的駕駛證駕駛車輛,本公司不承擔賠償身故保險金的責任。劉某某就符合此種情形,本保險合同終止。本公司退換合同的現(xiàn)金價值。因此,請依法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
于某某、劉某辯稱,二原告系母子關(guān)系,于某某丈夫、劉某的父親劉某某于2015年5月30日因交通事故身亡。劉某某生前于2011年12月14日,與被告陽某人壽保險青岡支公司簽訂了保險合同一份,投保陽某人壽金滿堂終身壽險(萬能險),劉某某身為投保人和被保險人,按期交付了保險費用。現(xiàn)被保險人意外死亡發(fā)生在保險合同履行期間內(nèi),二原告作為第一順序的法定繼承人向被告主張保險賠償金遭到明確拒絕。被告拒賠行為違反了保險法的規(guī)定。請求法院判決被告給付保險賠償金120000元。
原審法院認定,2015年5月30日,劉某某因交通事故死亡,其中有酒后駕駛的原因,被交警部門認定為次要責任。其父母已經(jīng)去世。原告于某某與劉某某系夫妻關(guān)系,原告劉某與劉某某系父子關(guān)系。庭審中二原告提供了家庭成員戶籍證明、火化證、居民死亡殯葬證及身份證,經(jīng)質(zhì)證被告無異議。應確認原告于某某、劉某系劉某某的法定繼承人。雙方對劉某某于2011年12月16日在被告處投保了終身壽險(萬能險),并已按期繳納了4年的保險費。經(jīng)當庭質(zhì)證書證原件,原、被告均沒有異議,可以確保保險合同有效。被告陽某保險公司向法庭提交了保險合同一份,其中《個人壽險投保書》和《人身保險投保提示書》中均有被保險人劉某某的簽字,文件中的字體大部分采用了小5號字號,在提示書中的閱讀指引與條款目錄均沒有涉及免責條款。另查明,被告公司營銷業(yè)務(wù)人員韓某某在農(nóng)村居住為劉某某(已亡故)介紹的保險種類。韓某某為農(nóng)民,小學文化,被告庭審沒有證據(jù)證明已對營銷員韓某某進行業(yè)務(wù)培訓。營銷員工資由被告支付。被告出示了公司回訪錄音來證明已盡說明義務(wù)。原告反駁認為固定方式的錄音不能單獨證明已盡通俗易懂的說明義務(wù)。據(jù)此,可以認定,被告推銷保險業(yè)務(wù)未盡足夠的說明義務(wù)的事實成立。上述事實有原、被告當庭陳述。終身壽險(萬能險)保險合同書,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書、戶籍薄、身份證明、火化證明、殯葬證明、駿博交通事故公司法鑒定檢驗報告書等證據(jù)在卷證實,本院予以確認。
原審法院認為,保險公司在同被保險人簽訂保險合同時,要將免責條款在保險單或保險憑證上利用明顯的文字、字體、符號向投保人明示,并已口頭的方式向投保人說明才能盡到明示和說明的義務(wù)。被告陽某保險公司提供給投保人劉某某(已亡故)簽訂的《個人壽險投保書》和《人身保險投保提示書》書面采用了小五號字打印,字跡模糊不清。提示書中沒有對免責條款進行明示。被告公司對營銷員的文化程度不知道,且韓某某身為一名農(nóng)民推銷保險未上崗培訓,亦沒有證據(jù)證明韓某某對劉某某(已亡故)盡了保險風險及負責的告知義務(wù)。按劉某某(已亡故)的文化程度不知免費的真正含義與解釋。據(jù)此,應認定被告陽某保險公司在簽訂保險合同時對免責條款沒有盡到明確易懂的說明和重點提示義務(wù)。根據(jù)《保險法》第十七條的規(guī)定,其免責條款對投保人劉某某不產(chǎn)生效力。被告陽某保險公司應在保險限額范圍內(nèi)對法定受益人進行理賠。綜上,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第五條、第十七條、第二十三條、第四十六條和《最高人民法院關(guān)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是一條的規(guī)定,判決:被告陽某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青岡支公司于本判決生效后10日內(nèi),賠償原告于某某、劉某保險金120000元。案件受理費1350元(簡易案件已減半收?。?,由被告陽某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青岡支公司負擔。
本院二審期間,當事人沒有提交新證據(jù)。
本案爭議的焦點問題是:上訴人是否就免責條款履行了如實告知義務(wù),上訴人是否應當在保險合同范圍內(nèi)承擔給付保險金120,000.00元的責任。
綜上所述,原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一項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二審案件受理費2,700.00元由上訴人陽某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青岡支公司負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 判 長 王宏艷 代理審判員 王春光 代理審判員 朱 麗
書記員:辛奇慧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