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阮某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湖南省臨湘市人,現無職業(yè),住湖南省臨湘市,
委托訴訟代理人:李明照、徐從政,湖北元申律師事務所律師,代理權限:特別授權。
被告:華中師范大學,住所地:湖北省武漢市洪山區(qū)珞喻路152號。
法定代表人:楊宗凱,校長。
委托訴訟代理人:邱萍萍、王向陽,北京天達共和(武漢)律師事務所律師,代理權限:一般授權。
原告阮某某(下稱原告)與被告華中師范大學(下稱被告)勞動爭議糾紛一案,本院立案受理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委托訴訟代理人李明照、被告委托訴訟代理人王向陽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原告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請求判決:1、解除勞動關系的經濟補償金26350元(1550元/月×17個月)以及違法解除勞動關系賠償金37200元;2、2008年至2016年應休未休帶薪年休假工資11402元(1550÷21.75天×10天×200%×8年);3、2008年1月至2016年3月休息日加班工資109462元(1550÷21.75天×6天/月×200%×12個月×8年)、法定休假日加班工資18814元(1550÷21.75天×11天/年×300%×8年);4、未提前一個月通知解除勞動關系的工資1550元;5、失業(yè)保險待遇損失差額18445元(1085元×17個月);6、2008年2月至2016年3月未簽訂書面勞動合同的二倍工資差額17050元(1550×11個月);7、為原告辦理失業(yè)保險申報手續(xù)。事實與理由:原告于1999年5月入職被告處后勤集團從事華師東區(qū)保潔工作,月工資為1550元左右,每周工作7天,法定節(jié)假日也不休息,但從未支付加班費用,于2010年5月才為原告繳納社會保險,也未補繳2010年4月以前的社會保險,2016年4月被通知強制性解除勞動關系。請求依法維護原告的合法權益。
被告辯稱,1、原告已經從被告處領取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金,被告不再支付原告經濟補償金。2、原告為學校職工,每年享受寒暑假待遇,故不再享受帶薪年休假待遇,退一步講,即便支付未休年休假工資,其計算方式存在錯誤,原告在被告工作時間為2010年5月至2016年4月,工作年限不滿6年,每年的年休假天數應為5天,也只應計算1年仲裁時效以內部分為142.53元(1550÷21.75天×200%×1天)。3、原告所在崗位實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即便被告安排原告休息日及法定節(jié)假日加班,也已向原告支付了加班工資。原告應就其休息日及法定休假日加班進行舉證,應對被告未支付其加班工資的加班事實進行舉證。4、原告與被告系協商一致解除勞動關系,被告已經提前三個月通知原告解除勞動關系,無須另行支付待通知金。5、被告在原告任職期間已依法為其辦理繳納了社會保險,并在原告離職時為其辦理失業(yè)保險登記,現原告主張的失業(yè)保險待遇損失差額的訴訟請求不應得到支持。6、被告與原告簽訂書面勞動合同,無需支付原告雙倍工資,且原告主張2011年12月26日之前的雙倍工資已超過訴訟時效。綜上,原告的訴訟請求缺乏事實和法律依據,請求依法駁回原告的全部訴訟請求。
本院經審理認定事實如下:2000年4月,原告進入被告后勤集團從事保潔工作。2011年12月26日,原告與被告簽訂勞動合同及環(huán)衛(wèi)工崗位職責書,合同約定:合同期限自2011年12月26日起至2013年12月25日止;原告所在崗位根據本單位的工作性質和實際情況,執(zhí)行綜合工時制;原告加班須征得被告確認同意,否則不視為加班等。2012年12月26日,原告與被告續(xù)簽勞動合同及環(huán)衛(wèi)工崗位職責書,合同約定:合同期限自2012年12月26日起至2016年12月25日止;原告同意本崗位上班時間的安排且執(zhí)行綜合計算工時制;原告加班須征得被告確認同意,否則不視為加班等。2016年1月20日,被告向原告下發(fā)告知函,告知原告因學校后勤管理體制與機制變化,需要與原告終止或者不再續(xù)簽勞動合同。2016年4月,原告離職。原告在經濟補償金領取單上簽名后,被告向原告支付了經濟補償金17280元。2016年6月6日,被告向原告出具解除(終止)勞動合同證明書,該證明書上注明“本單位工作年限為16年”,原告在該證明書上簽名。2016年12月30日,原告申請仲裁。仲裁裁決如下:駁回原告的所有仲裁請求。原告不服仲裁裁決,訴至法院,訴請如前。
另,被告經相關部門審批在2009年6月17日至2010年6月17日及2011年12月至2012年11月對清潔工等崗位實行不定時工作制及綜合計算工時制。被告自2010年5月起為原告繳納社會保險,并為原告辦理了失業(yè)保險待遇手續(xù),原告可領取失業(yè)保險金期限為13個月。原告離職前十二個月月平均工資為1550元。原告未休年休假,被告發(fā)放原告寒暑假全勤工資。
上述事實有銀行記錄、社保查詢單、告知函、仲裁裁決書、經濟補償領取單、解除(終止)勞動合同證明書、勞動合同書、準予行政許可決定書、特殊工時工作制審批表、企業(yè)參保人員減員表、領取失業(yè)金通知、當事人陳述在案佐證。
本院認為,雖然被告自2010年5月起為原告繳納社會保險,但被告出具的解除(終止)勞動合同證明書上注明本單位工作年限為16年,而原告離職的時間為2016年4月,往前推算16年應為2000年4月,故可認定原告入職被告的時間應為2000年4月。原告提出其入職時間為1999年5月的主張,因沒有證據證實,故不能成立,不予以采信。被告提出原告入職時間為2010年5月的抗辯意見不能成立,不予采信。
被告因學校后勤管理體制與機制變化,于2016年1月20日書面通知原告,需要與其終止或者不再續(xù)簽勞動合同,至原告2016年4月離職,已提前三十日,且被告向原告出具解除(終止)勞動合同證明書,原告在解除勞動合同證明書上簽名予以確認,應視為雙方協商一致解除勞動合同關系,符合法律規(guī)定,不屬于違法解除,故原告要求支付違法解除勞動關系賠償金37200元的訴訟請求不予支持。原告離職后,被告向原告支付解除勞動關系經濟補償金,原告簽字予以領取,應視為雙方對解除勞動關系經濟補償達成一致協議,該協議系雙方真實意思表示,合法有效,故原告要求支付解除勞動關系經濟補償金26350元的訴訟請求不予支持。
被告在寒暑假期間支付了原告工資,又沒有證據證實原告享受了寒暑假,應視為原告未享受寒暑假,被告應支付原告未休年休假工資,但原告主張2015年之前未休年休假工資的請求超過二年的訴訟時效期間,故被告應支付原告2015年至2016年4月期間應休未休帶薪年休假工資1900.38元(1550元/月÷21.75天/月×10天×200%+1550元/月÷21.75天/月×10天×4/12×200%),原告要求支付其余應休未休年休假工資的訴訟請求不予支持。
因原告沒有證據證實其加班事實,且雙方簽訂勞動合同約定原告同意本崗位上班時間的安排且執(zhí)行綜合計算工時制,故原告要求支付2008年1月至2016年3月休息日加班工資109462元及法定休假日加班工資18814元的訴訟請求,不予支持。
原告要求被告支付未提前一個月通知解除勞動關系的工資1550元的訴訟請求,因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勞動者或額外支付勞動者一個月工資是法律規(guī)定用人單位可解除勞動合同的法定程序,故不予支持。
被告雖自2010年5月起為原告繳納了失業(yè)保險,但未為原告繳納2000年4月至2010年4月失業(yè)保險,導致原告失業(yè)保險待遇損失,而累計繳費時間10年以上的,領取失業(yè)保險期限最長是24個月,原告現可領取失業(yè)保險金期限為13個月,故被告應支付原告失業(yè)保險待遇損失11935元(1085元×11個月)。原告要求支付其余失業(yè)保險待遇損失差額的訴訟請求,不予支持。
被告與原告簽訂了2011年12月26日至2016年12月25日期間的勞動合同。雖然被告在2008年至2011年12月25日期間未與原告簽訂勞動合同,但原告在2011年12月26日與被告簽訂勞動合同時,就應知道其權利受到侵害,至2016年12月30日申請仲裁主張權利,已超過一年的仲裁期間和二年的訴訟時效期間,故原告要求支付2008年2月至2016年3月未簽訂書面勞動合同的二倍工資差額17050元的訴訟請求,不予支持。
原告要求辦理失業(yè)保險領取手續(xù)的訴訟請求,因被告已為原告申報失業(yè)保險待遇領取手續(xù),原告已開始享受了失業(yè)保險待遇,故不予支持。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七十三條、《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第五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華中師范大學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支付原告阮某某年休假工資差額1900.38元;
二、被告華中師范大學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支付原告阮某某失業(yè)保險待遇損失11935元;
三、駁回原告阮某某其他訴訟請求。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10元本院免予收取。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提出副本,上訴于湖北省武漢市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 施余芳
書記員: 孫楠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