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某某
王海
隆化聯(lián)盛礦業(yè)有限公司
劉晶(河北王樹國律師事務所)
原告(反訴被告)閆某某,住隆化縣。
委托代理人王海,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干部,住隆化縣。
被告(反訴原告)隆化聯(lián)盛礦業(yè)有限公司,住所地隆化縣山灣鄉(xiāng)山灣村。
法定代表人曹鐵軍,執(zhí)行董事。
委托代理人劉晶,河北王樹國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閆某某與被告隆化聯(lián)盛礦業(yè)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聯(lián)盛公司)農業(yè)承包合同糾紛一案,本院于2014年7月18日立案受理后,被告隆化聯(lián)盛礦業(yè)有限公司向本院提起反訴,本院合并審理,依法由審判員王翔宇獨任審判,于2014年11月28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閆某某及其委托代理人王海,被告隆化聯(lián)盛礦業(yè)有限公司的委托代理人劉晶到庭參加了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告為支持自己的訴訟主張,向本院提供協(xié)議一份,擬證明因被告拖欠原告第二筆承包費50000元,2013年12月26日,原告與被告公司代表葉寶強、張永剛協(xié)商達成協(xié)議:約定被告拖欠原告的承包費50000元及資金占用費5000元于2014年6月1日前一次性給付原告,如被告到期不能履行,則被告再增補給原告5000元,且原告有權申請將被告的設備進行財產(chǎn)保全。
被告對原告提供的證據(jù)的真實性無異議,但認為該協(xié)議無效。因葉寶強、張永剛不是聯(lián)盛公司法定代表人,其二人與原告簽訂的協(xié)議未經(jīng)公司授權。且根據(jù)協(xié)議,如果被告還款也應當是用設備抵頂。另外根據(jù)雙方簽訂的《荒山林地轉承包合同》第三條約定,給付第二筆承包費是附條件的,是“售出第一筆鐵精粉后付50000元”,因被告沒有生產(chǎn),未售出鐵精粉,條件沒有成立,所以被告亦不應支付該筆50000元。
被告為支持自己的反訴主張,向本院提供《荒山林地轉包合同》一份,擬證明被告承包荒山欲開采加工鐵礦石,被告已按合同約定向原告支付了第一筆承包費30000元,因道路無法通行,被告不能正常經(jīng)營,要求解除該合同。被告與原告約定的180000元承包費,應按承包期限70年計算出每年的承包費,為2571元,被告只應給付承包費至合同解除之日?,F(xiàn)合同簽訂僅2年多一點的時間,按年頭計算,被告只應給付原告5000多元承包費,原告多收取的承包費應向被告返還。另外原告在被告處拉走約70000元沙子,也沒有付款。
原告提供的協(xié)議,被告認為葉寶強、張永剛不是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未經(jīng)公司授權與原告簽訂的協(xié)議應屬無效。但葉寶強為聯(lián)盛公司股東,張永剛為聯(lián)盛公司總經(jīng)理,原告有理由相信二人有代理權,二人的行為符合表見代理的構成要件,本院對該協(xié)議予以采信。被告提供的合同原告對其真實性無異議,本院予以采信。
本院認為,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時生效,在合同的權利義務未終止之前,雙方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全面履行自己的義務。原被告雙方簽訂的《荒山林地轉包合同》,系雙方真實意思表示,原告已按合同約定履行了義務,被告在合同未解除前,亦應按約定履行自己的義務。被告已向原告交付了第一筆承包費30000元,就第二筆承包費50000元的給付問題雙方亦已達成協(xié)議,被告即應遵照履行。按協(xié)議約定,第二筆承包費50000元及資金占用費5000元,因被告未能在2014年6月1日前給付,故被告應給付原告60000元,超出的10000元實際上為被告同意向原告支付的違約金,且該違約金不低于因被告違約給原告造成的經(jīng)濟損失。因此,被告可不再向原告支付利息損失,仍按協(xié)議約定給付原告60000元。被告要求解除合同,并且認為合同約定的300000元違約金過高,請求予以降低。本院認為,被告在簽訂合同后,未對承包的荒山林地進行開發(fā)利用,其合同目的不能實現(xiàn),被告可以行使單方解除權,但應承擔相應的違約責任。雙方約定的300000元違約金數(shù)額過高,且被告申請本院予以降低,本院考慮合同的履行情況、當事人的過錯程度以及預期利益等綜合因素,根據(jù)公平原則和誠實信用原則,酌情確定由被告支付違約金20000元。被告提出的原告尚欠被告沙子款70000余元,承包費180000元應按承包期限70年的比例計算每年的承包費2571元,給付至合同解除之日的主張,均無證據(jù)證明,本院不予采納。合同解除后,尚未履行的,終止履行。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六十條 ?一款、第九十三條 ?、第九十七條 ?、第一百零七條 ?、第一百一十四條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證據(jù)的若干規(guī)定》第二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解除原、被告之間于2012年10月26日簽訂的《荒山林地轉包合同》。
二、被告隆化聯(lián)盛礦業(yè)有限公司于本判決生效后十日內,給付原告閆某某承包費60000元,支付違約金20000元,合計80000元。
本訴案件受理費1300元,減半收取650元;反訴案件受理費1650元,減半收取825元;合計1475元,由被告隆化聯(lián)盛礦業(yè)有限公司負擔。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 ?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河北省承德市中級人民法院。
本院認為,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時生效,在合同的權利義務未終止之前,雙方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全面履行自己的義務。原被告雙方簽訂的《荒山林地轉包合同》,系雙方真實意思表示,原告已按合同約定履行了義務,被告在合同未解除前,亦應按約定履行自己的義務。被告已向原告交付了第一筆承包費30000元,就第二筆承包費50000元的給付問題雙方亦已達成協(xié)議,被告即應遵照履行。按協(xié)議約定,第二筆承包費50000元及資金占用費5000元,因被告未能在2014年6月1日前給付,故被告應給付原告60000元,超出的10000元實際上為被告同意向原告支付的違約金,且該違約金不低于因被告違約給原告造成的經(jīng)濟損失。因此,被告可不再向原告支付利息損失,仍按協(xié)議約定給付原告60000元。被告要求解除合同,并且認為合同約定的300000元違約金過高,請求予以降低。本院認為,被告在簽訂合同后,未對承包的荒山林地進行開發(fā)利用,其合同目的不能實現(xiàn),被告可以行使單方解除權,但應承擔相應的違約責任。雙方約定的300000元違約金數(shù)額過高,且被告申請本院予以降低,本院考慮合同的履行情況、當事人的過錯程度以及預期利益等綜合因素,根據(jù)公平原則和誠實信用原則,酌情確定由被告支付違約金20000元。被告提出的原告尚欠被告沙子款70000余元,承包費180000元應按承包期限70年的比例計算每年的承包費2571元,給付至合同解除之日的主張,均無證據(jù)證明,本院不予采納。合同解除后,尚未履行的,終止履行。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六十條 ?一款、第九十三條 ?、第九十七條 ?、第一百零七條 ?、第一百一十四條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證據(jù)的若干規(guī)定》第二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解除原、被告之間于2012年10月26日簽訂的《荒山林地轉包合同》。
二、被告隆化聯(lián)盛礦業(yè)有限公司于本判決生效后十日內,給付原告閆某某承包費60000元,支付違約金20000元,合計80000元。
本訴案件受理費1300元,減半收取650元;反訴案件受理費1650元,減半收取825元;合計1475元,由被告隆化聯(lián)盛礦業(yè)有限公司負擔。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 ?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審判長:王翔宇
書記員:原文杰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