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某某
孫寶某
譚德庫(黑龍江國大律師事務所)
黑龍江梅亞種業(yè)有限公司
由程遙
陳明軍
上訴人(原審原告)閆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農民,住所地黑龍江省林口縣。
上訴人(原審原告)孫寶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農民,住所地黑龍江省林口縣。
二
上訴人
委托代理人譚德庫,黑龍江國大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黑龍江梅亞種業(yè)有限公司,住所地黑龍江省佳木斯市富錦市。
法定代表人吉新文,男,該公司董事長。
委托代理人由程遙,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黑龍江梅亞種業(yè)有限公司員工,住所地黑龍江省富錦市。
委托代理人陳明軍,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黑龍江梅亞種業(yè)有限公司員工,住所地黑龍江省富錦市。
上訴人閆某某、孫寶某因與被上訴人黑龍江梅亞種業(yè)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梅亞種業(yè)公司)種植回收合同糾紛一案,不服林口縣人民法院(2015)林民初字第184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
本院依法組成合議庭,公開開庭審理了本案,上訴人閆某某、孫寶某的委托代理人譚德庫到庭參加訴訟,被上訴人梅亞種業(yè)公司經本院合法傳喚未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上訴人(原審原告)閆某某、孫寶某在一審時訴稱:2012年4月末,原告在字砬子村一條溝內租種了22坰地,想要繁育玉米種籽。
當原告聽說梅亞種業(yè)公司有制種面積時,二原告就去找梅亞種業(yè)公司的代理人陳顯民,向陳顯民說明了原告租地的情況,陳顯民當即拍板,說梅亞種業(yè)公司有20坰地的“101玉米品種”制種面積;經雙方協(xié)商后,陳顯民同意讓原告按合同標準繁育“101玉米種籽”。
陳顯民當時說不用簽訂書面合同,由于每年的格式合同都是千篇一律的約定及質量標準,原告也都非常熟知,所以原告沒有強求簽訂合同。
2012年5月8日,原告到陳顯民家中拉回親本種子母本500公斤、父本100公斤,當時因原告太忙而沒有交款,2012年8月16日原告交了10000元的親本種子款。
在田間管理的抽雄階段,為了保證種子純度,原告格外小心,原告兩家有5個人在山上居住了20多天,另外還雇工支付了16000多元。
在抽蓼階段,陳顯民還親自到現(xiàn)場去了一趟,對原告的表現(xiàn)還算滿意。
在站桿晾曬階段,除了原告兩家5人跟班作業(yè)以外,還在外地雇工,花了20000多元,下棒花銷費用10000元,加上租地費用50000多元。
上述幾項費用原告共支出了100000多萬元。
在公司統(tǒng)一組織脫粒后,陳顯民給測量的水份是17-19之間,陳顯民告訴原告馬上烘干降水。
原告到四道河子村進行烘干,支付烘干費用27400元,烘干后的種子重量為98800市斤(49400公斤),含水量為14%以上,之后原告就等待被告來拉種子。
可被告說今天拉,明天拉,但一直沒有來拉。
整個一冬天,種子就放在原告兩家的院子里,用苫布蒙著。
眾所周知,種子是最怕凍的,雖然原告的種子進行了烘干,但并非達到13%以下的越冬安全水。
加上冬天雪花的覆蓋、春季雨水的浸吸、地面潮氣的上反,種子必然要吸濕和回潮,必然發(fā)芽率要下降。
根據《玉米種子冬儲注意事項》第四條記載:如果玉米種子含水量在14%以上,就要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
要保存在溫度0攝氏度以上的環(huán)境里,一直到來年播種,溫度都不能低于0攝氏度。
如果低于0攝氏度,種子就可能受到凍害、喪失發(fā)芽能力或發(fā)芽能力降低。
原告的種子在露天條件下度過了4個多月的時間,直到2013年4月16日,被告才來打樣檢驗。
被告遲遲不拉走,招至凍害,造成發(fā)芽率下降的后果,原告認為這是被告故意而為之,是人為的為拒收種子尋找借口。
2013年6月13日,陳顯民去被告公司時,被告的法人吉新文才給拿來一張小紙條,紙條上既沒有公章也沒有個人簽名,還沒有日期。
紙條上寫明:原告的種子純度為93.468,芽率為80。
就這樣的檢測結果宣布了原告的種子是不合格種子。
而且這個結果是在4個月以后才宣布的,是無效的民事行為。
即便被告的檢驗結果是真實的,也是越冬種子遭到凍害以后的結果,發(fā)芽率的下降是很正常的,但責任只能由被告負責。
至于原告的種子純度93.468問題,在脫粒時,原告同意用精選機精選,但被告說每百斤扣3斤雜粒就可以了,不用精選。
沒有精選,必然要造成純度下降。
還有被告這張檢驗結果報告單,是沒有任何證據效力的。
原告認為,原告為被告繁育玉米種子,是被告特意讓其代理人安排的,又是被告全部供應的親本種子,還是被告統(tǒng)一脫粒和取樣檢驗的,從這些事實看,雙方已形成了事實合同關系。
被告是因為種子市場銷路不好而無理拒收原告的種子,是故意的違約行為。
根據《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條規(guī)定一方當事人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規(guī)定的,應當承擔繼續(xù)履行、采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
綜上,原告要求被告賠償經濟損失,一、直接經濟損失212420元(49400公斤×(3元-0.85元)×2];二、承擔違約責任賠償63726元(212420元×30%);三、要求被告承擔訴訟費用5746元,上述損失合計人民幣281892元。
本次庭審中,原告增加訴訟請求:一、烘干費27400元;二、兩年半的利息損失68297.85元(兩年半利息為45531.90元+兩年半的罰息2276595元=6829785元),訴訟請求金額合計37184385元。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梅亞種業(yè)公司在一審時辯稱:一、關于種子繁育的約定,2012年春,二原告多次向四道村經紀人陳顯民申請要求繁育玉米種子,陳顯民向被告爭取了繁育面積20公頃的“墾玉6”,繁種代號為“101”的玉米種子。
該品種是黑龍江省常規(guī)品種,也是老品種(市場通用,沒有保護),多年在林口縣境內繁育,有成熟的經驗。
因為“墾玉6”是老品種,又多年在三道通村、良種場村、曙光村等村繁育過,加之繁種面積少,被告方口頭向陳顯民提出兩條原則,一是陳顯民自己安排管理,公司不參與;二是只要種子質量達到國家規(guī)定標準,公司就回收,不合格就不回收,這是沒有簽訂合同文書的原因。
陳顯民與原告達成繁育種子口頭協(xié)議后,向原告提出了質量要求:種子純度不能少于96%、芽率不能少于85%。
這是國家規(guī)定的標準。
原告在領取親本種子時,陳顯民再次向原告強調種子質量問題,原告承諾一定好好管理,保證種子合格。
雖然沒有書面合同,但也是有口頭約定的;二、關于被告對原告繁育的種子室內檢驗情況:閆某某的種子純度為93.468%(自交苗10%,雜株2%,),比國家規(guī)定的標準減少2.532%;芽率是80.1%,比國家規(guī)定標準減少4.9%,兩項指標都不合格。
孫寶某的種子純度93.468%(自交苗9.0%,雜株3%),比國家規(guī)定標準減少2.532%;芽率73.0%,比國家規(guī)定標準減少12%,兩項指標都不合格。
種子純度鑒定方法:采用國家規(guī)定GB/T3543.5-1995“玉米種子純度鹽溶蛋白電泳鑒定方法”。
樣品純度值計算:回歸方程式Y=52.9+0.461X。
其中:Y為樣品純度值,X為電泳測定值;三、原告提出的事實和理由與實際不符。
陳顯民在播種前也向原告強調了被告的意見。
原告訴稱,在去雄期間,其在山上居住20多天,惟恐跑粉。
那么自交苗多是怎么回事?自交苗多的原因就是原告在去雄期間出工少、怕費事,去雄不及時、不徹底,才出現(xiàn)了“跑粉”問題,導致種子純度不能達標。
種子純度和芽率是衡量種子質量的主要指標。
合格種子(定購價)每公斤6元,是有條件的,也就是農戶繁育的種子質量指標必須符合國家規(guī)定的質量標準;四、被告不回收種子的理由,是原告所繁育的種子質量達不到國家規(guī)定的標準。
綜上,原告提出的訴訟請求是無理的要求,如果原告認為被告對其所繁育的種子檢驗結果持有懷疑態(tài)度,如果原告認為其所繁育的種子能夠達到國家規(guī)定標準,原告可到有資質的部門進行種子質量鑒定,如果種子質量合格,被告仍然回收。
在堅持原審答辯意見基礎上,補充兩點,重審中,一、原告增加訴訟請求及未交納案件受理費是否可以審理,請合議庭合議;二、原審原告增加訴訟請求無法律依據,須證據支持。
原審法院判決認定,2012年2月15日,被告梅亞種業(yè)公司的經紀人陳顯民到梅亞種業(yè)公司去辦事,梅亞種業(yè)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吉新文告訴陳顯民,找一個隔離條件好的地方,繁育20坰地的“101”品種玉米種子。
同年4月末,閆某某找到陳顯民說,他和孫寶某二人合伙在蓮花鎮(zhèn)字砬子村租了22坰地,想要為梅亞種業(yè)公司繁育種子。
陳顯民詢問了隔離條件,認為閆某某說的情況很好,就答應了閆某某的要求,決定把吉新文安排的20坰地的“101”玉米繁育面積落實給閆某某和孫寶某。
同年5月8日,閆某某駕車到陳顯民家取走了親本種子600公斤(母本種子500公斤、父本種子100公斤),每公斤單價11.50元。
同年8月16日,原告將親本種子款10000元經孟慶富轉交給陳顯民。
原告在田間管理期間,陳顯民單獨去了繁育現(xiàn)場兩次,還與公司的管理人員劉繼東一起去過一次。
同年秋天收獲后,陳顯民統(tǒng)一組織種子脫粒,原告的玉米種子脫粒后,發(fā)現(xiàn)種子含水量在17%-19%之間,陳顯民要求原告將種子作烘干加工,降低水份。
原告就將其種子運到三道通鎮(zhèn)四道村的齊文臣家通過烘干塔烘干處理。
花費烘干費27400元。
烘干后的種子重量為49400公斤。
在原告的種子脫粒時,被告抽取了原告的種子樣本,其抽檢結果為:發(fā)芽率為80%、種子純度為92%,抽檢的結果為不合格。
2013年春節(jié)過后,陳顯民將抽檢的結果口頭通知了原告。
2013年4月19日,被告梅亞種業(yè)公司的工作人員樸成國與證人孟慶富一起去原告家抽取了種子樣本,回去檢驗后,以便條的形式出示了檢驗結果,通過陳顯民轉交給原告。
檢驗結果中顯示:孫寶某的種子純度93.468%、發(fā)芽率80%。
另查,經本院釋明,原告認為經過一年四季的溫度變化,種子已經是不合格的了,并明確表示對種子質量標準不申請司法鑒定;2013年11月,原告將本案爭議的玉米種子作為普通商品玉米出售給孫波,銷售單價為1.70元/公斤,共計獲得價款81600元(48000公斤×1.70元)。
原告要求被告賠償經濟損失,一、直接經濟損失212420元(49400公斤×(3元-0.85元)×2];二、承擔違約責任賠償63726元(212420元×30%);三、要求被告承擔訴訟費用5746元,上述損失合計人民幣281892元。
本次庭審中,原告增加訴訟請求:一、烘干費27400元;二、兩年半的利息損失68297.85元(兩年半利息為45531.90元+兩年半的罰息2276595元=6829785元),訴訟請求金額合計37184385元。
本院認為,該證據屬于證人證言,證人應出庭作證。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guī)定》第五十五條第一款規(guī)定:“證人應當出庭作證,接受當事人的質詢”因證人沒有出庭作證,無法辨別真?zhèn)危瑢υ撟C據不予采信。
證據二,證人孟慶富的證言一份。
意在證明:1.被上訴人公司負責人李鵬武指使證人說抽的是兩次樣;2.2013年4月末證人看見在4月19日他去抽的樣品還放在陳宇家的二樓床板上。
被上訴人梅亞種業(yè)公司未到庭參加質證。
本院認為,質證意見同上。
證據三,閆某某、張興江、程振發(fā)、關樹生4份證言(提交原件)。
意在證明:每畝地繁育玉米種子的收支情況、支出情況,每坰支出15000元左右。
被上訴人梅亞種業(yè)公司未到庭參加質證。
本院認為,閆某某是本案當事人,不是證人,其可以主張自己的權利,對其他三位證人,因其沒有出庭作證,無法辨別真?zhèn)?,對該證據不予采信。
證據四,在百度種子信息網上摘錄的文章一份。
意在證明:2014、2015年市場行情,嚴重滯銷。
本案爭議的種子是2012年繁育的,銷售時間是2013、2014年,證明市場供大于求。
被上訴人梅亞種業(yè)公司未到庭參加質證。
本院認為,該證據只是證實市場行情,與本案回收種子沒有關聯(lián)性,對該份證據不予采信。
根據雙方當事人的陳述,并結合一審質證雙方當事人的證據,本院二審認定的事實與一審認定的事實相符。
本院認為,上訴人閆某某、孫寶某與被上訴人梅亞種業(yè)公司經紀人陳顯民簽訂的口頭種植回收協(xié)議是雙方當事人的真實意思表示,不違反法律法規(guī)的強行性規(guī)定,該協(xié)議為有效協(xié)議。
上訴人閆某某、孫寶某在原審法院舉示的第十二份證據證人陳顯民出庭作證時明確說明:“上訴人閆某某、孫寶某種植的種子進行了兩次檢驗,一次檢驗在種子脫粒時進行了抽檢,抽檢結果為不合格,在2013年春節(jié)后將抽檢的結果口頭告訴了上訴人閆某某、孫寶某,另一次檢驗為2013年4月”,已證實上訴人閆某某、孫寶某種植的種子被抽驗了兩次,其結果為不合格,上訴人閆某某、孫寶某如認為被上訴人梅亞種業(yè)公司檢驗不準確,應向有資質的鑒定機構進行鑒定,而原審法院已向其釋明,其拒不鑒定并自認其種植的種子經存放一年之久已不達標,又沒有證據說明其種植的種子已經合格的依據;被上訴人梅亞種業(yè)公司雖然對上訴人閆某某、孫寶某種植的種子進行了檢驗,但沒有及時告知上訴人閆某某、孫寶某,致使上訴人閆某某、孫寶某種植的種子存放一年之久,雙方均存在過錯,原審法院考慮該案的實際情況,對上訴人閆某某、孫寶某種植的種子損失各承擔50%民事責任并予以判決是正確的。
上訴人閆某某、孫寶某上訴稱原審法院認定兩份偽證檢驗報告錯誤及原審認定2013年4月16日進行扦樣檢驗錯誤,因樣品根據沒有拿回公司檢驗沒有事實及法律依據,本院不予支持。
綜上,原審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上訴人閆某某、孫寶某上訴的理由不能成立,故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 ?第一款 ?(一)項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二審案件受理費5285元,由上訴人閆某某、孫寶某承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本院認為,該證據屬于證人證言,證人應出庭作證。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guī)定》第五十五條第一款規(guī)定:“證人應當出庭作證,接受當事人的質詢”因證人沒有出庭作證,無法辨別真?zhèn)?,對該證據不予采信。
證據二,證人孟慶富的證言一份。
意在證明:1.被上訴人公司負責人李鵬武指使證人說抽的是兩次樣;2.2013年4月末證人看見在4月19日他去抽的樣品還放在陳宇家的二樓床板上。
被上訴人梅亞種業(yè)公司未到庭參加質證。
本院認為,質證意見同上。
證據三,閆某某、張興江、程振發(fā)、關樹生4份證言(提交原件)。
意在證明:每畝地繁育玉米種子的收支情況、支出情況,每坰支出15000元左右。
被上訴人梅亞種業(yè)公司未到庭參加質證。
本院認為,閆某某是本案當事人,不是證人,其可以主張自己的權利,對其他三位證人,因其沒有出庭作證,無法辨別真?zhèn)?,對該證據不予采信。
證據四,在百度種子信息網上摘錄的文章一份。
意在證明:2014、2015年市場行情,嚴重滯銷。
本案爭議的種子是2012年繁育的,銷售時間是2013、2014年,證明市場供大于求。
被上訴人梅亞種業(yè)公司未到庭參加質證。
本院認為,該證據只是證實市場行情,與本案回收種子沒有關聯(lián)性,對該份證據不予采信。
根據雙方當事人的陳述,并結合一審質證雙方當事人的證據,本院二審認定的事實與一審認定的事實相符。
本院認為,上訴人閆某某、孫寶某與被上訴人梅亞種業(yè)公司經紀人陳顯民簽訂的口頭種植回收協(xié)議是雙方當事人的真實意思表示,不違反法律法規(guī)的強行性規(guī)定,該協(xié)議為有效協(xié)議。
上訴人閆某某、孫寶某在原審法院舉示的第十二份證據證人陳顯民出庭作證時明確說明:“上訴人閆某某、孫寶某種植的種子進行了兩次檢驗,一次檢驗在種子脫粒時進行了抽檢,抽檢結果為不合格,在2013年春節(jié)后將抽檢的結果口頭告訴了上訴人閆某某、孫寶某,另一次檢驗為2013年4月”,已證實上訴人閆某某、孫寶某種植的種子被抽驗了兩次,其結果為不合格,上訴人閆某某、孫寶某如認為被上訴人梅亞種業(yè)公司檢驗不準確,應向有資質的鑒定機構進行鑒定,而原審法院已向其釋明,其拒不鑒定并自認其種植的種子經存放一年之久已不達標,又沒有證據說明其種植的種子已經合格的依據;被上訴人梅亞種業(yè)公司雖然對上訴人閆某某、孫寶某種植的種子進行了檢驗,但沒有及時告知上訴人閆某某、孫寶某,致使上訴人閆某某、孫寶某種植的種子存放一年之久,雙方均存在過錯,原審法院考慮該案的實際情況,對上訴人閆某某、孫寶某種植的種子損失各承擔50%民事責任并予以判決是正確的。
上訴人閆某某、孫寶某上訴稱原審法院認定兩份偽證檢驗報告錯誤及原審認定2013年4月16日進行扦樣檢驗錯誤,因樣品根據沒有拿回公司檢驗沒有事實及法律依據,本院不予支持。
綜上,原審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上訴人閆某某、孫寶某上訴的理由不能成立,故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 ?第一款 ?(一)項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二審案件受理費5285元,由上訴人閆某某、孫寶某承擔。
審判長:于堯
審判員:周曉光
審判員:張繼凱
書記員:李莎莎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