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閆某某,男,漢族,xxxx年xx月xx日出生,住滄州市運河區(qū)。
原告:牟某某,女,漢族,xxxx年xx月xx日出生,住滄州市運河區(qū)。
二原告的共同委托訴訟代理人:白玉寬、劉夏光,河北建平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滄州市渤海新區(qū)鑫豐港務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閆某某,該公司經理。
統一社會信用代碼:130911000001867。
委托訴訟代理人:劉景升,該公司職工。
第三人:肖峰,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滄州市運河區(qū)。
第三人:常書芳,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滄州市新華區(qū)。
第三人的共同委托訴訟代理人:萬成剛,滄州市運河區(qū)弘正法律服務所法律工作者。
原告閆某某、牟某某與被告滄州渤海新區(qū)鑫豐港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鑫豐港務”)、第三人肖峰、常書芳借款合同糾紛一案,本院于2016年8月11日立案后,依法適用普通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牟某某及二原告的共同委托訴訟代理人白玉寬、劉夏光,被告鑫豐港務的委托訴訟代理人劉景升,第三人肖峰及第三人的共同委托訴訟代理人萬成剛到庭參加了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原告訴稱,原告閆某某系被告公司股東,因公司經營需要,2011年7月6日,二原告在案外人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滄州分行處辦理了助業(yè)貸款,該筆款項直接由被告經營所用,貸款本金及利息也一直由被告公司向案外人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滄州分行支付。但是2014年1月12日被告償還最后一筆貸款本金及利息后,便不再償還案涉借款。至原告起訴之日,被告尚欠貸款本金171428.7元及相應利息。為維護原告合法權益,二原告特訴至貴院,請求法院判決被告償還原告剩余借款本金171428.7元及相應利息(2014年1月13日至2014年7月6日的利息按年利率6.7165%計算;2014年7月7日起至履行完畢之日止的利息按年利率6.7165%上浮50%計算)并承擔訴訟費、保全費等相應費用。
被告辯稱,代理人作為公司的會計,以閆某某和牟某某個人名義所借款項1200000元都用到了公司經營。都有原始的憑證,都記了賬。還款記錄也都記了賬,都是從公司的賬戶上走的。而且代理人作為會計的職責就是每個月作出報表來,給三個股東肖峰、閆某某、常書芳每人一份,每個月都如此,而且我還及時告知他們如有不懂,及時詢問我。且在報表的后面都附有賬款明細。
第三人辯稱,原告主張鑫豐港務償還借款,無事實依據。滄州市運河區(qū)法院(2015)運民初字第2156號民事判決書認定,第一,2011年7月6日原告閆某某,牟某某在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滄州分行辦理了個人助業(yè)貸款1200000元,其中200000元為原告閆某某、牟某某個人借款,該筆借款直接打入了原告閆某某個人賬戶。第二,并判決閆某某、牟某某共同償還個人借款200000元。從審計報告所反映出來,這200000元借款,是二原告償還的公司,這里就出現一個主體問題和借貸關系問題,200000元借款應當由二原告直接償還建設銀行。因為這200000元不是從單位借的,而是從銀行借的。另外,二原告也并無證據證明其借款200000元用于合伙經營。二原告截止到現在尚未履行(2015)運民初字第2156號民事判決書確定的償還建行滄州分行貸款的義務,故此二原告并無訴權,第三人請求依法駁回二原告的起訴或訴訟請求。
經審理查明,原告與第三人之間曾系合伙關系,三人合伙期間,以原告閆某某個人名義在建設銀行辦理了1200000元助業(yè)貸款,該部分款項由被告鑫豐港務實際經營使用,同時由被告鑫豐港務依照貸款要求按期償還本息。被告鑫豐港務歸還了部分本金和利息后便未再履行還款義務,故建設銀行將二原告起訴要求其清償借款。后運河區(qū)人民法院依法作出(2015)運民初字第2156號民事判決書,判決二原告償還建設銀行借款本金171428.7元及相應利息,其中2014年1月13日至2014年7月6日的利息按年利率6.7165%計算;2014年7月7日起至履行完畢之日止的利息按年利率6.7165%上浮50%計算,上述判決二原告至今尚未履行。
上述事實有原告提供的(2015)運民初字第2156號民事判決書、滄源會審報字(2013)第253號審計報告、(2013)運民二初字1243號民事判決書一份及當事人的當庭陳述等予以證實。
本院認為,原告閆某某以其個人名義在建設銀行辦理1200000元助業(yè)貸款,后將部分款項用于被告鑫豐港務實際經營,同時由被告鑫豐港務依照貸款要求按期償還本息的行為雖無書面借款合同,但已經借款本金及償還利息金額、方式形成事實上的借貸關系。雙方之間未約定還款期限,故二原告可隨時要求被告清償借款。(2015)運民初字第2156號民事判決書判決二原告判決在正常利息外按照上浮50%加收罰息,是由于被告未能按照約定的還款時間和方式償還銀行借款和利息的違約行為所導致,該部分損失應當由被告承擔。第三人主張二原告截止起訴之日尚未履行(2015)運民初字第2156號民事判決書確定的償還建行滄州分行貸款的義務,認為二原告并無訴權,但是原告與建設銀行的借貸糾紛與原、被告之間的借貸關系系兩個不同的法律關系,原告是否已經履行了償還建設銀行借款的義務,不影響原告向被告主張權利,故對第三人的該項主張本院不予支持。第三人主張滄源會審報字(2013)第253號審計報告中記載了1200000元中,有200000元為閆某某個人借款,不應當向被告鑫豐港務主張權利,但是審計報告同時已經載明閆某某后續(xù)歸還了200000元借款,至審計之日,閆某某不欠款,且該事實也得到了被告鑫豐港務的確認,故二原告向被告主張的還款數額并無不當。
綜上,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八十八條、第一百零六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六十條、第一百零七條、第二百零五條、第二百零六條、第二百零七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被告滄州市渤海新區(qū)鑫豐港務有限公司與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償還二原告剩余借款本金171428.7元及利息(2014年1月13日至2014年7月6日的利息按年利率6.7165%計算;2014年7月7日起至履行完畢之日止的利息按年利率6.7165%上浮50%計算)。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1914元,保全費1425元,由被告滄州市渤海新區(qū)鑫豐港務有限公司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提交副本,上訴于河北省滄州市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長 張海雷
人民陪審員 宮業(yè)勝
人民陪審員 馮俊榮
書記員: 尹昊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