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陵誠大運貿有限責任公司
陸逢春
南京領鋒船舶管理有限公司
王權(江蘇金路律師事務所)
上訴人(原審原告):銅陵誠大運貿有限責任公司。住所地:安徽省銅陵市私營工業(yè)園商辦樓208室。組織機構代碼:78106151-8。
法定代表人:李蕓,該公司經理。
委托代理人:陸逢春,男,漢族,1975年12月15日出生,住安徽省銅陵市獅子山區(qū)鳳凰西村57棟8號。公民身份號碼:340721197512151217。該公司員工。
上訴人(原審被告):南京領鋒船舶管理有限公司。住所地:江蘇省南京市浦口區(qū)大橋北路1號華僑城216幢A401室。
法定代表人:李大泉,該公司經理。
委托代理人:王權,江蘇金路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審原告:陸逢春,男,漢族,1975年12月15日出生,住安徽省銅陵市獅子山區(qū)鳳凰西村57棟8號。公民身份號碼:340721197512151217。
上訴人銅陵誠大運貿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銅陵運貿公司)、上訴人南京領鋒船舶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南京領鋒公司)因通海水域貨物運輸合同糾紛一案,不服武漢海事法院(2013)武海法商字第00549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受理后,依法組成由審判員萬海莉擔任審判長、代理審判員歐海燕、代理審判員戴啟芬參加評議的合議庭,于2014年2月25日公開開庭審理了本案。上訴人銅陵運貿公司委托代理人陸逢春、上訴人南京領鋒公司委托代理人王權、原審原告陸逢春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銅陵運貿公司、陸逢春原審訴請法院判令南京領鋒公司支付銅陵運貿公司運費共計人民幣(以下均為人民幣)52,193.76元,并承擔自2011年3月20日至本案生效判決確定給付之日止的逾期利息;判令南京領鋒公司支付陸逢春因催討運費而產生的交通、差旅、住宿等相關費用6,450元;判令南京領鋒公司承擔本案訴訟費用。
本院認為,調解書不能證明南京領鋒公司欠銅陵運貿公司運費。楊桂民的證明與顧曉亮律師的說明均屬證人證言,因證人未到庭,其真實性無法確認。
南京領鋒公司在二審中提交了兩份證據(jù):1、一份承兌匯票的復印件及該匯票被無錫軒逸金屬有限公司兌現(xiàn)的書面證明。用以證明該公司支付給陸逢春現(xiàn)金的來源;2、銅陵運貿公司出具的一份書面證明,證明2011年2月28日和2011年3月3日,銅陵運貿公司為南京領鋒公司運貨,在2011年3月6日兩船貨開始卸貨,該證據(jù)用以證明3月5日南京領鋒公司支付了第一批運費126,951.5元,第一期支付的開航費移作了第二期的開航費。
銅陵運貿公司不認可第一份證據(jù)的真實性,對第二份證據(jù)的真實性不持異議,但認為不能實現(xiàn)南京領鋒公司的證明目的。
本院認為,結合陸逢春出具的收條,第一份證據(jù)能夠證明南京領鋒公司支付給陸逢春現(xiàn)金的來源。第二份證據(jù)只能證明南京領鋒公司為銅陵運貿公司運貨的情況,不能證明南京領鋒公司將第一期支付的開航費移作了第二期的開航費。
本院經審理查明,原審查明的事實屬實,本院予以確認。
本院認為,雙方當事人爭論的焦點集中在三筆費用。第一,收條中的款項是否支付;第二,2011年4月8日南京領鋒公司匯給陸逢春帳戶的6,000元是否是運費;第三,銅陵運貿公司為催討運費所支付的費用是否應該得到支持。對于收條的款項是否支付的問題。涉案收條注明“今收到領鋒公司船運費宜城貨3209號3,400噸,宏淮668號3,377噸運費已結清(包括承兌利息2,500元及去砂鋼汽油費1,000元,均在本次運費中扣除)”,該收條系陸逢春本人出具給南京領鋒公司,南京領鋒公司為證明其支付該收條款項的資金來源,向本院提供了匯票及匯票貼現(xiàn)的證明。銅陵運貿公司未能舉證證明該收條是陸峰春在受到脅迫或欺詐的情形下出具,也未在法定期間內行使撤銷權,更未能提供相應證據(jù)支持其主張,故其未收到收條款項的上訴理由不能成立,不應得到支持。對于2011年4月8日南京領鋒公司匯給陸逢春帳戶的6,000元是否是運費的問題。銅陵運貿公司主張該筆費用不是運費,未能提供證據(jù)支持其主張,其該項上訴理由亦不能成立。對于銅陵運貿公司所稱為催討運費所支付的費用是否應該得到支持的問題。鑒于該費用與本案糾紛并無必然聯(lián)系,其該項請求缺乏法律依據(jù),不能得到支持。本院認為,自2011年3月5日陸逢春開具收條之日起,銅陵運貿公司、南京領鋒公司雙方就“宜城貨3209”3,400噸,“宏淮668”3,377噸兩船次的運費已經結清。2011年3月5日之后,南京領鋒公司應就“宏淮668”船3,718.98噸、“中根588”船5,271.97噸貨物支付運費,根據(jù)雙方合同的約定,該兩船次的運費應為3718.98噸×19.5元/噸+5271.97噸×19元/噸=172,687.54元,而南京領鋒公司向銅陵運貿公司通過轉賬共支付運費146,000元,仍欠26,687.54元未支付。故原審判決南京領鋒公司向銅陵運貿公司支付運費26,687.54元,并駁回銅陵運貿公司的其他訴訟請求,處理正確,應予維持。南京領鋒公司上訴稱其已付清運費,與事實不符,本院不予支持。
綜上,原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審判程序合法。銅陵運貿公司與南京領鋒公司的上訴理由均不成立。本院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 ?第(一)項 ?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二審案件受理費1,266元,由銅陵運貿公司負擔666元,南京領鋒公司負擔600元。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本院認為,調解書不能證明南京領鋒公司欠銅陵運貿公司運費。楊桂民的證明與顧曉亮律師的說明均屬證人證言,因證人未到庭,其真實性無法確認。
南京領鋒公司在二審中提交了兩份證據(jù):1、一份承兌匯票的復印件及該匯票被無錫軒逸金屬有限公司兌現(xiàn)的書面證明。用以證明該公司支付給陸逢春現(xiàn)金的來源;2、銅陵運貿公司出具的一份書面證明,證明2011年2月28日和2011年3月3日,銅陵運貿公司為南京領鋒公司運貨,在2011年3月6日兩船貨開始卸貨,該證據(jù)用以證明3月5日南京領鋒公司支付了第一批運費126,951.5元,第一期支付的開航費移作了第二期的開航費。
銅陵運貿公司不認可第一份證據(jù)的真實性,對第二份證據(jù)的真實性不持異議,但認為不能實現(xiàn)南京領鋒公司的證明目的。
本院認為,結合陸逢春出具的收條,第一份證據(jù)能夠證明南京領鋒公司支付給陸逢春現(xiàn)金的來源。第二份證據(jù)只能證明南京領鋒公司為銅陵運貿公司運貨的情況,不能證明南京領鋒公司將第一期支付的開航費移作了第二期的開航費。
本院經審理查明,原審查明的事實屬實,本院予以確認。
本院認為,雙方當事人爭論的焦點集中在三筆費用。第一,收條中的款項是否支付;第二,2011年4月8日南京領鋒公司匯給陸逢春帳戶的6,000元是否是運費;第三,銅陵運貿公司為催討運費所支付的費用是否應該得到支持。對于收條的款項是否支付的問題。涉案收條注明“今收到領鋒公司船運費宜城貨3209號3,400噸,宏淮668號3,377噸運費已結清(包括承兌利息2,500元及去砂鋼汽油費1,000元,均在本次運費中扣除)”,該收條系陸逢春本人出具給南京領鋒公司,南京領鋒公司為證明其支付該收條款項的資金來源,向本院提供了匯票及匯票貼現(xiàn)的證明。銅陵運貿公司未能舉證證明該收條是陸峰春在受到脅迫或欺詐的情形下出具,也未在法定期間內行使撤銷權,更未能提供相應證據(jù)支持其主張,故其未收到收條款項的上訴理由不能成立,不應得到支持。對于2011年4月8日南京領鋒公司匯給陸逢春帳戶的6,000元是否是運費的問題。銅陵運貿公司主張該筆費用不是運費,未能提供證據(jù)支持其主張,其該項上訴理由亦不能成立。對于銅陵運貿公司所稱為催討運費所支付的費用是否應該得到支持的問題。鑒于該費用與本案糾紛并無必然聯(lián)系,其該項請求缺乏法律依據(jù),不能得到支持。本院認為,自2011年3月5日陸逢春開具收條之日起,銅陵運貿公司、南京領鋒公司雙方就“宜城貨3209”3,400噸,“宏淮668”3,377噸兩船次的運費已經結清。2011年3月5日之后,南京領鋒公司應就“宏淮668”船3,718.98噸、“中根588”船5,271.97噸貨物支付運費,根據(jù)雙方合同的約定,該兩船次的運費應為3718.98噸×19.5元/噸+5271.97噸×19元/噸=172,687.54元,而南京領鋒公司向銅陵運貿公司通過轉賬共支付運費146,000元,仍欠26,687.54元未支付。故原審判決南京領鋒公司向銅陵運貿公司支付運費26,687.54元,并駁回銅陵運貿公司的其他訴訟請求,處理正確,應予維持。南京領鋒公司上訴稱其已付清運費,與事實不符,本院不予支持。
綜上,原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審判程序合法。銅陵運貿公司與南京領鋒公司的上訴理由均不成立。本院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 ?第(一)項 ?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二審案件受理費1,266元,由銅陵運貿公司負擔666元,南京領鋒公司負擔600元。
審判長:萬海莉
審判員:歐海燕
審判員:戴啟芬
書記員:曾誠
你的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表示必填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