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錢某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戶籍地上海市。
被告:上海吉某某邦綠地國際家具村市場經(jīng)營管理有限公司,住所地上海市。
法定代表人:鄒文龍,董事長。
委托訴訟代理人:蔡碧云。
委托訴訟代理人,成鑫,上海市世通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錢某某與被告上海吉某某邦綠地國際家具村市場經(jīng)營管理有限公司買賣合同糾紛一案,本院于2019年1月15日立案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本案于2019年1月21日第一次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錢某某,被告上海吉某某邦綠地國際家具村市場經(jīng)營管理有限公司委托訴訟代理人蔡碧云到庭參加訴訟。本案于2019年4月8日第二次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錢某某,被告上海吉某某邦綠地國際家具村市場經(jīng)營管理有限公司委托訴訟代理人蔡碧云、成鑫到庭參加訴訟。審理中,經(jīng)原、被告雙方申請,本案適用簡易程序延長審限一個月。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jié)。
原告錢某某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要求被告返還原告真榮家俬產(chǎn)四尺床本金人民幣2,280元;2、要求被告賠償原告自付款之日至被告還款之日的同期銀行利息;3、要求被告賠償原告自付款之日至被告還款之日的物價上漲因素,約本金的40%,計884元。事實和理由:原告曾于2005或2006年,在上海肇嘉浜路上金玉蘭廣場里的真榮家俬訂購了一張四尺的床。金玉蘭廣場是被告租賃下來又分租給別人的,真榮家俬當時為被告的駐點營銷客戶。原告同真榮家俬達成購貨意愿后將貨款金額交至被告設在金玉蘭廣場的賬臺,賬臺工作人員給了原告一張蓋了章的收貨憑證,原告要求開具發(fā)票,對方不同意。付好錢后,原告拿了收貨憑證又回到真榮家俬店,給銷售員看了一下。當時旁邊有一個人對真榮家俬的銷售員說要把里邊的一張床賣給原告,但真榮家俬的銷售員說應當按照訂單來制作,所以原告認為不應該有多余的床可以出售的。原告詢問銷售員那個人是誰,銷售員說是吉某某邦的經(jīng)理,當時原告就和吉某某邦的經(jīng)理談崩了,并當場表示不要這張床。沒過多久,原告接到吉某某邦送貨員的電話,原告表示不要,認為他們肯定送的不是訂做的床,但是送貨員要原告看一下,并叫其將收貨憑證拿出來,送貨員看了收貨憑證后當場就要卸貨,原告看到床的包裝上寫的是真榮家俬,但是和現(xiàn)場看的床不一樣,原告當場表示不要,要求他們收回去,后在小區(qū)保安的幫助下,送貨員把床拿回,收貨憑證也被他們拿走了。兩三天后原告至金玉蘭廣場要求退款,但找不到被告工作人員,收款員也拒絕退款。找真榮家俬的人,但未找到當天的銷售員。之后原告多次前往始終未找到被告工作人員,一拖數(shù)年,后被告知其至吳中路尋找真榮家俬退款,但是未找到,線索又斷了數(shù)年。近期原告再次向金玉蘭廣場物業(yè)等部門查找,才找到被告,但被告以種種理由拒絕原告,故訴至法院。
被告上海吉某某邦綠地國際家具村市場經(jīng)營管理有限公司辯稱:不同意原告的訴訟請求。原告所述經(jīng)過無法查實,根據(jù)原告陳述,其是在金玉蘭廣場購買的,并不是在青浦購買,與被告公司無任何關(guān)系。
經(jīng)審理查明:上海吉某某邦金玉蘭家居有限公司于1999年6月1日成立,于2010年6月12日吊銷,并于同年12月13日注銷。上海吉某某邦金玉蘭家居市場經(jīng)營管理有限公司于2004年10月19日成立,于2010年12月3日注銷。被告上海吉某某邦綠地國際家具村市場經(jīng)營管理有限公司于2006年2月28日成立,目前仍處于經(jīng)營狀態(tài)。
以上查明的事實,由原、被告的陳述,本院調(diào)取的材料予以證實,并經(jīng)庭審質(zhì)證,本院予以確認。
審理中,原告主張其在金玉蘭廣場的吉某某邦購買真榮家俬床時是將貨款支付給了吉某某邦,收貨憑證被送貨人員收走了,但沒有相應的證據(jù)。原告表示其所陳述的金玉蘭廣場的吉某某邦就是指上海吉某某邦金玉蘭家居有限公司或上海吉某某邦金玉蘭家居市場經(jīng)營管理有限公司,具體哪一個分不清楚。被告是于2006年注冊的,期限至2036年,但是這期間吉某某邦出現(xiàn)了變更注銷的情況,原告認為金玉蘭廣場的吉某某邦與被告是同一家公司,其法定代表人都是一樣的,吉某某邦原來的注冊地是金玉蘭廣場,但是它被吊銷、注銷后又重新注冊了被告的工商信息。被告則認為與金玉蘭有關(guān)聯(lián)的兩家公司都是依法成立的,雖然法定代表人是同一人,但仍然是獨立的主體,且根據(jù)原告的陳述,其是在金玉蘭廣場的真榮店鋪購買的,根據(jù)法律規(guī)定,雖然與金玉蘭廣場相關(guān)的兩家公司已經(jīng)注銷,但原告的起訴對象仍應是上述兩家公司,本案被告并不是適格的被告,原告應該找真正出售給原告的店鋪。
本院認為,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訴訟請求所依據(jù)的事實或者反駁對方訴訟請求所依據(jù)的事實有責任提供證據(jù)加以證明。沒有證據(jù)或者證據(jù)不足以證明當事人的事實主張的,由負有舉證責任的當事人承擔不利后果。本案中,原告主張將貨款支付給了金玉蘭廣場的吉某某邦,且金玉蘭廣場的吉某某邦與被告公司系同一家公司,故要求被告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但未提供相應的證據(jù)。被告則認為金玉蘭廣場的吉某某邦與被告均系依法成立的公司,是不同的主體,且原告所述的買賣關(guān)系無法查實,因此對原告的主張不予確認。對此,本院認為,原告未能提供證據(jù)證明買賣關(guān)系的成立,且被告的成立日期早于金玉蘭廣場吉某某邦兩家公司的注銷時間,故原告的主張無事實和法律依據(jù),對原告要求被告返還貨款、支付利息及賠償金的訴請不予支持。依照《最高人民法院關(guān)于民事訴訟證據(jù)的若干規(guī)定》第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二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原告錢某某的全部訴訟請求。
案件受理費50元,減半收取計25元,由原告錢某某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nèi),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盛美新
書記員:許雪燕
你的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表示必填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