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鐘某。
委托代理人梁文杰,河北震河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陳某。
被告席某。
委托代理人陳某。
原告鐘某與被告陳某、席某買賣合同糾紛一案。本院受理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鐘某及委托代理人梁文杰,被告陳某,席某委托代理人陳某到庭參加了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經審理查明:2013年3月26日,被告陳某在訂貨清單上簽字確認,于2012年9月6日、2012年10月25日,2012年11月6日、2012年12月10日四次購買原告供給的各種燈具,總貨款164506元。原告陳述此貨款陳某已于2012年10月25日和2013年1月5日還款81000元,尚欠83506元未付。2014年1月22日,鐘某與陳某又簽訂一份“產品采購最終賬單”并說明:“1、以上報價不含稅,運費及安裝費。2、以上產品全部經貨運發(fā)送完畢,并于2014年1月22號全部確認簽收。3、付款方式:以上貨款總額為351410元,乞2014年1月28日止已付款240000元,剩余貨款分批支付,并在2014年3月10日以前全部付清?!痹骊愂龃斯P貨款陳某后來又償還了20000元,尚欠91410元未付。原告在訴狀中要求被告償還貨款174916元。庭審中,原告向本院提交了如下證據(jù):一、2013年3月26日訂貨清單一份。二、2014年1月22日雙方簽訂的“產品采購最終賬單”一份。三、2015年1月20日、2015年2月28日原告給被告發(fā)的短信照片2張及通話錄音一份,說明原告曾向被告催要貨款。被告對上述證據(jù)均無異議。但被告對原告陳述的還款數(shù)額不認可。被告辯稱“我與原告只作了兩筆買賣業(yè)務。已陸續(xù)償還了原告貨款476000元。其中有2012年10月25日付款51000元,2013年1月5日付款30000元,2014年1月28日付款20000元,都是給的現(xiàn)金。其余付款通過銀行轉到鐘某及其妻子高麗梅銀行賬戶上。原告為支持其抗辯主張,向本院提交了銀行流水賬單二份,載明“陳某給鐘某賬號62×××21打款共4次,分別為2012年10月26日70000元,2013年2月5日30000元,2013年5月26日15000元,2014年1月25日20000元,合計135000元。陳某給高麗梅賬號62×××89打款共5次,分別為2013年1月31日50000元,2013年11月12日70000元,2013年12月24日50000元,2014年1月10日50000元,2014年10月23日20000元,共計240000元?!痹尜|證稱:“對于原告提交證據(jù)的真實性沒有異議,確實收到了這些款項,但是原告給鐘某銀行賬上打款,其中2014年1月25日20000元是我方訴狀中主張的240000元之后的20000元,其余三筆70000元、30000元、15000元都是與被告從2009年到2011年期間另外發(fā)生的貨款。原告就此主張,申請證人楊某出庭作證,擬證明從2008年至2014年期間的原、被告有業(yè)務往來關系。原告發(fā)貨都由被告簽收。證人楊某陳述“我是北京首都機場物流公司經理,2007年至2008年期間,張家口市配貨物流給我打電話說有張家口的客戶有批業(yè)務需要做。接著陳某給我打電話說明有貨讓我去機場提出來,然后發(fā)至張家口市,收貨人是陳某。貨物發(fā)至廣東省中山市?!钡洷驹涸儐栕C人:“原告共進了多少貨,付了多少款?”證人回答:“不清楚?!痹孢€提交了2009年12月18日、2009年12月26日,2009年12月30日、2013年5月27日、2013年11月1日、2013年11月4日、2013年12月24日筆記本記錄一組。擬證明在2009年到2014年與被告一直有買賣行為,被告支付的一部分欠款是2009年至2012年9月前的,這部分貨款已結清。被告質證稱:“原告提交的證據(jù),只是我給單位介紹的業(yè)務,我沒有參與,也沒有經濟往來,與本案沒有關系”。就此本院詢問原告:“這些業(yè)務是否有合同?”原告答:“沒有”,被告則稱:“合同有,但不是和我的合同,是我介紹的活,你們定的合同”。對此,原告再未提交其它證據(jù)印證。庭審中,被告還辯稱:“因為原告提供的燈具有質量問題,我才拖欠原告的錢。我進原告的燈具,半年后不斷的都壞了,我多次催原告給我修,但原告遲遲不給我修復,按照電話約定,被告應承擔合同10%的保證金,一年之內保修、保換。但我在使用中,從2012年到2014年陸續(xù)壞了有三分之二的燈,價值十幾萬元,所以我不欠原告的錢了?!北桓婢痛酥鲝?zhí)峤涣藷艟邠p壞的照片一組,原告質證稱:“對于質量問題在合理期限內被告沒有進行催告,也沒有要求退、換貨,也沒有要求退款。該燈本是易碎品,是被告聯(lián)系的進貨,根據(jù)我們的錄音,被告在錄音里也沒有提到貨物質量問題。從2012年該貨支付后至今已經三年多了,被告沒有提過質是問題。對此不認可”。審理至此,雙方對余欠貨款的數(shù)額仍各執(zhí)一詞,案經本院調解,雙方未能達成一致意見。
本院認為:原、被告之間于2012年至2014年期間發(fā)生的兩次買賣行為,均有“訂貨清單”和“產品采購最終賬單”的證據(jù)證實。應認定雙方之間依法構成買賣合同法律關系,其行為合法有效。對于原告所述的“與被告之間另外還有買賣合同關系”的說法,被告的說法卻是“這時候的業(yè)務是我給原告介紹并沒有直接與原告發(fā)生買賣關系?!倍C人的證詞只是證明被告在2009年以來有接貨的行為,具體是誰買的證人并不清楚。原告就此提交的證據(jù)中只是單方面的筆記記錄,沒有書面合同,所以,原告的該項主張證據(jù)不足,事實不清,本院無法認定。對于被告尚欠原告貨款的數(shù)額問題,雙方兩次交易共發(fā)生貨款515916元。原告在訴訟中已自認被告已償還341000元,除此之外,被告提交的銀行流水帳載明從2012年10月26日至2014年1月25日被告又償還了原告共135000元。對此,本院應予以確認。原告雖提出了“這些還款其中2014年1月25日的20000元是本案中的還款,其余還款均是之前所作業(yè)務的還款”的抗辯,但因被告的付款的行為發(fā)生在合同履行期內,且原告并沒有提交有效的證據(jù)支持。故本院不予采信。除此之外,對于被告提出“曾于2014年1月28日還過原告20000元現(xiàn)金”的說法,因原告不承認,且被告未提供其他證據(jù)印證,故對被告的該項抗辯,本院不予采信。據(jù)此,本院確認目前被告尚欠原告貨款59916元。對于被告提出“原告所供燈具存在質量問題,應扣除原告總貨款10%的保證金”的抗辯。本院認為,雙方在合同中并沒有約定“保證金”的內容。也沒有約定“燈具的維修、退換”等內容。按照通常的交易習慣,原告對于燈具的退換或索賠應當在保質期內提出,但雙方的合同中,對保質期亦未約定,且訴訟前沒有證據(jù)表明被告就質量問題向原告提出過交涉。被告怠于行使自己的權力,其損失應當自負。故本院對被告該項抗辯主張,不予支持。綜上,被告對尚欠原告的59916元貨款,應予償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一百四十二條、第一百五十四條、第一百五十九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jù)的若干規(guī)定》第二條,第七十三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陳某給付原告鐘某貨款59916元,于本判決生效后十五日內一次性付清。
二、駁回原告的其它訴訟請求。
如果被告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限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3798元,依法減半收取1899元,由被告負擔651元,由原告負擔1248元。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或代表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河北省張家口市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 李 成
書記員:喬瑞樂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