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訴人(原審被告)鐘某。
委托代理人周習榮,男,荊門市弘正法律服務所法律工作者。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蔡某某。
委托代理人鄧曉峰,湖北新天律師事務所律師。
上訴人鐘某因與被上訴人蔡某某民間借貸糾紛一案,不服湖北省荊門市東寶區(qū)人民法院于2015年5月7日作出的(2015)鄂東寶城民初字第00055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出上訴。本院于2015年7月9日受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于2015年8月3日公開開庭審理了本案。上訴人鐘某及其委托代理人周習榮,被上訴人蔡某某及其委托代理人鄧曉峰到庭參加訴訟。經(jīng)調(diào)解雙方不能達成協(xié)議。經(jīng)合議庭評議,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jié)。
蔡某某一審訴稱,2014年9月26日,鐘某與其商議,由其向鐘某提供借款205000元購車,鐘某給付其酬勞15000元。其為鐘某墊付購車款及稅費共計205000元,后鐘某向其出具220000元借條一張,約定借期一個月,逾期則每月按照本金的3%支付違約金。后又于2014年9月28日簽訂借款合同、轉(zhuǎn)押協(xié)議,約定,鐘某將購買車輛向其質(zhì)押。2014年11月12日,鐘某將車輛以155000元出售后向其還款,但尚欠本息,鐘某拒不償還。據(jù)此,訴請鐘某返還借款65000元,并支付自2014年9月26日至2015年1月19日期間的利息8615元。
鐘某辯稱,1、其與蔡某某之間不存在借貸關系,其未向蔡某某借款;2、其委托蔡某某的朋友按揭購車,由蔡某某墊付資金。因開具的發(fā)票和有關票據(jù)不符合規(guī)定,無法辦理按揭手續(xù),即使有損失也應由蔡某某承擔。蔡某某的訴訟請求,無事實、法律根據(jù),應予駁回。
一審爭議焦點為:1、蔡某某與鐘某之間的民間借貸關系是否成立,蔡某某主張為鐘某墊付的購車款、稅費是否屬實;2、如蔡某某主張的上述費用屬實,能否認定為是對鐘某提供的借款;3、蔡某某所主張的報酬15000元能否認定為借款。依據(jù)證據(jù)規(guī)則,將事實爭議焦點1的舉證責任分配由蔡某某承擔。
蔡某某于一審提交下列證據(jù):
A1、借條、承諾書、協(xié)議、個人借款合同,證明其與鐘某存在借貸合意,雙方借貸關系成立,且雙方約定按銀行同期貸款利率的四倍付息;
A2、中國建設銀行轉(zhuǎn)款憑證、完稅、交費記錄及購車、納稅、交費票據(jù),證明其為鐘某墊付購車款175000元、稅費17100元、保險費6719.20元,共計198819.20元。
鐘某一審中提交下列證據(jù):
B1、2014年9月26日鄂EA732B車輛上牌證明,證明車輛購買價為175000元;
B2、機動車檔案資料目錄,證明鄂EA732B車輛被蔡某某以155000元出售,售車過程中的手續(xù)均由蔡某某一手操作;
B3、2014年11月17日機動車檔案資料目錄,證明鄂EA732B車輛被蔡某某以180000元出售,證明車輛在出售時并未虧損,且盈利出售。
一審法院認為,蔡某某提供的證據(jù)A1、A2具有關聯(lián)性、真實性、合法性,且相互印證,足能證明其主張與鐘某存在借貸合意及提供借款的事實,予以采信。鐘某為證明其抗辯主張事實提供的反駁證據(jù)B1,蔡某某無異議,予以采信;B2中資料均為鐘某本人簽名,且鐘某為車輛所有權人,賣車人應為鐘某,賣車系其意思表示。蔡某某對證明力異議理由成立,故不予采信。B3證明車輛再次轉(zhuǎn)讓的事實與本案不具有內(nèi)在聯(lián)系,蔡某某對關聯(lián)性異議理由成立,不予采信。
一審法院認定,蔡某某經(jīng)朋友介紹與鐘某相識。雙方約定,由蔡某某墊資代鐘某購買一輛轎車,后由鐘某以該轎車辦理車貸后還款,事成后,鐘某向蔡某某支付報酬15000元。2014年9月25日,蔡某某向恩施恒信奧龍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支付購車款及代收增值稅175000元,向中國太平洋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恩施中心支公司支付保險費及代收車船稅6719.2元,并于9月26日向宜昌市國家稅務局車輛購置稅征收管理分局支付車輛購置稅17100元。同日,鐘某在蔡某某擬寫的《借條》上“借款人”一欄上簽名捺印,借條內(nèi)容為:“今向蔡某某借款人民幣貳拾貳萬元,借款期限自2014年9月26日至2014年10月26日前全部歸還本金及利息,逾期每月按借款本金的3%繳納違約金。……”同日,鐘某在蔡某某擬寫的《承諾書》上“承諾人”一欄上簽名捺印,該承諾書主要內(nèi)容為:“……因借款到期,本人無力歸還借款,本人同意甲方(蔡某某)將奧迪A1、車牌號碼鄂EA732B機動車出售或者轉(zhuǎn)押,出售或轉(zhuǎn)抵押后的金額如不足歸還借款,本人愿意繼續(xù)償還……”。2014年9月28日,雙方簽訂《個人借款合同》,主要內(nèi)容為:……甲方(蔡某某)同意借出,乙方(鐘某)同意借入人民幣貳拾貳萬元,借款期限一個月,自2014年9月26日起至2014年10月26日止,利率為銀行同期貸款基準利率的四倍計算,按月付息……同日,雙方簽訂《轉(zhuǎn)押協(xié)議》,約定鐘某將鄂EA732B車輛轉(zhuǎn)質(zhì)押給蔡某某。后鐘某因未能辦理車貸按揭,于2014年11月11日將車作價155000元轉(zhuǎn)讓給案外人熊巖,蔡某某從熊巖處獲取該款。因蔡某某向鐘某追討余款無果,訴至一審法院。
一審法院認為,自然人之間的借貸合同系實踐性合同,自出借人提供借款時生效。借款人未能按期還款的,屬違約行為,應當承擔繼續(xù)履行的違約責任。合同具有相對性,負有履行義務的當事人應當向相對人履行,但經(jīng)相對人同意或指示也可向第三人履行,該履行應視為向相對人本人履行。本案中,涉案借條、保證書、個人借款合同、轉(zhuǎn)押協(xié)議,相互印證,足以證明蔡某某與鐘某之間存在借貸合意,即使如鐘某抗辯主張的上述文書是由蔡某某將空白文書交其簽名后,再由蔡某某填寫形成的,上述文書尚未填寫時的其他內(nèi)容也能證明借貸關系的事實,且鐘某作為一個理智的、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知道也應當知道在蔡某某擬制、提供的債權債務關系文書上簽名的法律后果。蔡某某為鐘某購車墊資向第三人支付相關款項,系基于雙方的合意,應視為對鐘某本人支付提供了借款,故雙方的借貸關系成立生效。因蔡某某未提供證據(jù)證明支付拖車及車輛裝飾費6000元,一審不予認定。蔡某某主張代理鐘某購車應獲報酬15000元,不能認定為提供的借款,其可依據(jù)委托代理關系另案主張。一審認定蔡某某向鐘某提供的借款為198819.2元,扣除鐘某已返還的155000元,尚欠借款為43819.2元。按照約定的利率,一審核定2014年9月26日至11月12日期間利息為5734.7元(198819.2×5.6%÷365×47×4),2014年11月13日至2015年1月19日期間的利息為1828.64元(43819.2×5.6%÷365×68×4),本息合計51382.55元。對蔡某某訴請超出的部分,予以駁回。鐘某抗辯主張與蔡某某不存在借貸關系,其提供的相反證據(jù)不能推翻蔡某某的訴訟主張,理由不成立,不予采納。
綜上,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六十四條、第一百零七條、第二百一十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第一款之規(guī)定,判決:一、被告鐘某于該判決生效之日起七日內(nèi)向原告蔡某某返還借款43819.20元,并按人民銀行同期基準貸款利率的四倍支付自2014年9月26日至2015年1月19日期間的利息7563.35元;二、駁回原告蔡某某其他訴訟請求。如果未按該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金錢給付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案件受理費1728元減半收取864元,由原告蔡某某負擔321.70元,被告鐘某負擔542.30元。
本院認為,1、據(jù)雙方陳述,鐘某于2014年9月初經(jīng)朋友介紹,與蔡某某見面,并委托蔡某某為其購車。因此,就購車事宜,雙方成立委托關系。
2、在辦理購車事務中,蔡某某分別于2014年9月25日、9月26日為鐘某購車實際墊付購車款、稅款、保險費共計198819.20元。
3、就蔡某某墊付的資金,鐘某于2014年9月26日簽署借條及承諾書;雙方于2014年9月28日簽署轉(zhuǎn)押協(xié)議、借款合同。可見,雙方就蔡某某辦理委托事務中墊付的費用,達成借款合意。
據(jù)此,蔡某某主張以為鐘某墊付車款、稅款及車輛保險費共計198819.20元的方式,支付借款198819.20元成立。雙方借貸合同因此生效,鐘某依合同約定負有償還借款的義務。
4、盡管雙方約定的借款金額為22萬元,但由于蔡某某實際墊付金額為198819.20元,一審據(jù)實認定實際出借金額,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二百一十條的規(guī)定。
5、事后,由于未能辦理按揭貸款,鐘某表示不再要車。蔡某某遂依承諾書、轉(zhuǎn)押協(xié)議及借款合同的約定,聯(lián)系出售車輛事宜。經(jīng)鐘某同意,該車以155000元價格出售,價款直接支付給蔡某某,以抵償借款。故鐘某應就下欠借款43819.2元承擔償還義務。
6、鐘某提出,案涉車輛買賣產(chǎn)生的差額屬損失,系因蔡某某未能按約定完成委托事務所致,故應由蔡某某自行承擔。
但(1)對于鐘某主張雙方約定由蔡某某為其辦理按揭貸款,蔡某某不認可,鐘某在本案中也未舉證證明。(2)對于蔡某某在完成委托事務過程中墊付的費用,如果雙方?jīng)]有另行約定,則依《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三百九十八條的規(guī)定,鐘某應當償還該費用及其利息。(3)雙方已就該墊付費用達成借款合意,約定由鐘某償還本息。故就墊付的費用,應依雙方約定處理。(4)本案既為民間借貸糾紛,鐘某也未就委托事務糾紛提出反訴,故鐘某所謂損失的處理,不屬本案審理范圍。
綜上,鐘某的上訴理由不能成立。一審認定基本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應予維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一)項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二審案件受理費1728元,由上訴人鐘某負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 判 長 王源淵 代理審判員 熊 蓓 代理審判員 王曉明
書記員:馬詠蓮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