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金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現(xiàn)住武漢市漢南區(qū)。
被告:武漢市東城垸農場,住所地:湖北省武漢市漢南區(qū)東城垸農場東荊。
法定代表人:劉志力,該農場場長。
委托訴訟代理人:曹士祥,湖北長福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訴訟代理人:余婧怡,湖北長福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金某某與被告武漢市東城垸農場勞動爭議一案,本院于2018年3月26日立案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公開開庭進行審理。原告金某某、被告武漢市東城垸農場的委托訴訟代理人余婧怡均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告金某某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因被告失誤將原告建立檔案時間推遲11年,請求依法更正;2、原告從1996年起,已按農場規(guī)定每年繳納統(tǒng)籌至2003年,不能再次收費。
事實和理由:原告從1971年至1979年,畢業(yè)于本場王家寨小學;1979年至1983年在家務農;1983年承包農場土地至今。從1983年參保轉正可以接受。
原告檔案審批時間推后,是因為負責管檔案工作人員將原告檔案壓在抽屜底沒發(fā)現(xiàn)漏掉審批。后來新任的管檔人員發(fā)現(xiàn)后,向上申報審批時間后延至1994年10月1日、1994年10月6日、1994年10月22日。這純屬審批負責人審批時簽字年月日,并非原告參保時間或年限。后來農場經辦機構與經開區(qū)合并以后,工作人員將審核簽發(fā)時間看成了原告參加工作時間,純屬一個失誤。原告將上述情況向本大隊反映,負責人仔細觀看后認為確有失誤,并為原告書寫了“參加工作時間”的證明。原告同隊同事也書寫相關證明,均可證明原告系1983年參加工作,請求法院以事實為依據,將原告11年工齡更正。
被告武漢市東城垸農場辯稱,一、原告的訴請不屬于勞動爭議案件的受案范圍。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二條的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發(fā)生的下列勞動爭議,適用本法:(一)因確認勞動關系發(fā)生的爭議;(二)因訂立、履行、變更、解除和終止勞動合同發(fā)生的爭議;(三)因除名、辭退和辭職、離職發(fā)生的爭議;(四)因工作時間、休息休假、社會保險、福利、培訓以及勞動保護發(fā)生的爭議;(五)因勞動報酬、工傷醫(yī)療費、經濟補償或者賠償金等發(fā)生的爭議;(六)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的其他勞動爭議?!倍嬷鲝埖墓g認定日期既不屬于被告的職責范圍,亦不屬于勞動爭議案件的審理范圍。二、原告的訴請超過了訴訟時效。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條的規(guī)定:“勞動爭議申請仲裁的時效期間為一年。仲裁時效期間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倍鶕娴年愂?,原告對其工齡認定相關事宜早已知曉,那么,如果原告對其工齡等問題存有異議,應從知道之日起一年內即提出有效的異議,而不應在數(shù)十年后才提出訴求,其訴請已嚴重超過訴訟時效。三、關于原告主張的因被告原因將其建立檔案時間推遲11年時不成立的。從原告的自然增長新工人審批表可知,原告雖然是從1983年種農場田至今,但其被批準轉正時間為1994年,轉正時間以審批表為準。原告在轉為農工之前與被告之間是承包關系,轉正之后是職工關系。四、關于原告認為存在要求重復補繳的問題其實是不存在的。原告1996年至2003年期間的保險費用已交,現(xiàn)在要求補繳的是2004年至2017年的養(yǎng)老保險費。被告認為統(tǒng)籌繳費標準和繳費年限是社保部門按相關政策規(guī)定的,被告只是履行代繳手續(xù)。綜上,原告的訴請既不屬于勞動爭議的受理范圍,又超過了訴訟時效,且原告的請求無理,因此請求法院駁回原告的全部訴訟請求。
本院經審查認為,關于勞動爭議案件受案范圍,相關法律有明確規(guī)定,其中,《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二條規(guī)定:“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yè)、個體經濟組織(以下統(tǒng)稱用人單位)和與之形成勞動關系的勞動者,適用本法。國家機關、事業(yè)組織、社會團體和與之建立勞動合同關系的勞動者,依照本法執(zhí)行?!薄蹲罡呷嗣穹ㄔ宏P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一條規(guī)定:“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發(fā)生的下列糾紛,屬于《勞動法》第二條規(guī)定的勞動爭議,當事人不服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作出的裁決,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訴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一)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在履行勞動合同過程中發(fā)生的糾紛;(二)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沒有訂立書面勞動合同,但已形成勞動關系后發(fā)生的糾紛;(三)勞動者退休后,與尚未參加社會保險統(tǒng)籌的原用人單位因追索養(yǎng)老金、醫(yī)療費、工傷保險待遇和其他社會保險費而發(fā)生的糾紛?!北景钢?,原告要求本院更正其工齡時間為1983年的訴訟請求是屬于勞動行政部門行政管理的范疇和法定職責,并不屬于上述法律規(guī)定的勞動爭議案件受案范圍。關于原告是否存在重復繳納統(tǒng)籌的問題。根據《社會保險費申報繳納管理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令第20號)第三條規(guī)定:“社會保險經辦機構負責社會保險費、核定等工作?!鐣kU經辦機構負責征收的社會保險費,實行統(tǒng)一征收。”《社會保險費申報繳納管理規(guī)定》第十六條進一步細化規(guī)定,明確用人單位存在三種情形之一的,由社會保險經辦機構責令限期補繳。三種情形包括:(一)未按規(guī)定申報且未繳納社會保險的;(二)申報后未按時足額繳納社會保險費的;(三)因瞞報、漏報職工人數(shù)、繳費基數(shù)等事項而少繳社會保險費的;2011年3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針對社保補繳問題作出答復意見(法研(2011)31號)中明確規(guī)定“征繳社會保險費屬于社會保險費征繳部門的法定職責,不屬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案件的范圍”。最高人民法院和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對社會保險爭議的規(guī)定符合行政權與司法權的劃分原則。從上述法律法規(guī)關于社會保險繳納的規(guī)定來看,包括用人單位不申報、少申報、申報后欠繳、瞞報、漏報職工人數(shù)、繳費基數(shù)等事項在內的社會保險違法行為均應當通過社會保險行政執(zhí)法的途徑予以追繳和處理,因此上述違法行為造成的社保補繳糾紛并非由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進行仲裁,或者進行民事訴訟。從社會保險的性質來看,社會保險屬于國家的社會保障制度,無論是社會保險費的征繳還是社會保險的經辦、社會保險的監(jiān)督均被依法納入了行政管理的范疇,也是社會保險行政機關的法定職責。如果民事訴訟再介入其中,則與行政管理權相互重合,也不符合職權法定原則。本案中,原告要求不能對已經繳納的統(tǒng)籌再次收費的訴訟請求屬于社會保險費征繳部門的法定職責,不屬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案件的范圍。
綜上所述,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二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一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九條、第一百二十四條、第一百五十四條第一款第三項、《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二百零八條第三款規(guī)定,裁定如下:
駁回原告金某某的起訴。
如不服本裁定,可在裁定書送達之日起十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照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湖北省武漢市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 李海元
書記員: 鐘雨萌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