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郭某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無固定職業(yè),住哈爾濱市道里區(qū)。委托訴訟代理人:楊華,哈爾濱市譽嚴律師事務(wù)所律師。被告:鮑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無固定職業(yè),住哈爾濱市道里區(qū)。委托訴訟代理人:趙長江,黑龍江趙長江律師事務(wù)所律師。
郭某某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依法判令鮑某某償還借款8萬元,并按年利率6%承擔自2015年12月17日至給付日止的利息。事實和理由:郭某某與鮑某某系朋友關(guān)系,2015年12月17日鮑某某向郭某某借款8萬元,鮑某某于當日出具欠條一份。后郭某某多次催要此借款,鮑某某均以種種借口不予歸還,故郭某某訴至法院,請求法院依法判決。鮑某某辯稱,原告的訴訟請求沒有事實和法律依據(jù),原、被告之間并不存在民間借貸關(guān)系。被告所收受的8萬元是為原告女兒劉某某辦理工作的“好處費”,被告已經(jīng)將該款轉(zhuǎn)交受委托人于某某。原、被告之間應(yīng)該是為了辦理子女工作而形成的與第三人的請托合同關(guān)系。該法律關(guān)系并不受法律保護,原告無權(quán)要求中間人返還所收受的8萬元。當事人圍繞訴訟請求依法提交了證據(jù),本院組織當事人進行了證據(jù)交換和質(zhì)證,對當事人無異議的證據(jù),本院予以確認并在卷佐證。對有爭議的證據(jù)和事實,本院認定如下:1、2015年8月份,郭某某請托鮑某某為其女兒劉某某辦理工作,“好處費”約定為18萬元;2、郭某某在哈爾濱市道里區(qū)殷某某開的倉買店中將18萬元“好處費”交予鮑某某;3、鮑某某于2015年9月11日、2015年9月22日分三次將劉某某辦工作的“好處費”8萬元交予案外人于某某,于某某出具收條,并將收條交予鮑某某;4、2015年12月17日鮑某某向郭某某出具欠條一份:“鮑某某欠郭某某8萬元整”;5、2016年1月份劉某某被安排到單位實習;6、2016年4月1日鮑某某通過××銀行向劉某某轉(zhuǎn)款10.3萬元;7、2016年4月11日、2016年4月14日,鮑某某及劉某某分別向派出所報案,二人稱被于某某以辦理工作為由詐騙錢財17.2萬元,其中鮑某某9.2萬元,劉某某8萬元;8、2016年5月24日案外人于某某被公安局刑事拘留;9、2017年12月19日案外人于某某經(jīng)人民法院判刑,所涉詐騙金額中包括詐騙鮑某某及劉某某的“好處費”共計17.2萬元,該“好處費”至今未返還。以上證據(jù)及事實本院予以采信。本院經(jīng)綜合分析審查認為:本案爭議的焦點為,郭某某所主張的8萬元款項究竟是借款還是“好處費”的問題。郭某某雖主張鮑某某所欠款項為借款,但該款項與案外人于某某詐騙案件所涉數(shù)額相吻合。且于某某詐騙“好處費”于前,欠條簽署于后,郭某某在于某某未償還詐騙“好處費”的前提下,以鮑某某先向其代償18萬元,又以個人需要為由向其借款8萬元的訴訟請求明顯與常理不符。且郭某某未能提供鮑某某償還8萬元“好處費”的證據(jù)。該案所涉8萬元款項應(yīng)認定為郭某某請托鮑某某為其女兒劉某某辦工作的“好處費”,而非借款。
原告郭某某與被告鮑某某民間借貸糾紛一案,本院于2017年9月4日立案后,依法適用普通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委托訴訟代理人楊華到庭參加訴訟,被告鮑某某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趙長江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jié)。
綜上所述,郭某某起訴的8萬元并非借款,其主張的民間借貸關(guān)系不成立,其訴訟請求本院不予支持。依照《最高人民法院關(guān)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第一條、第十五條、《最高人民法院關(guān)于民事訴訟證據(jù)的若干規(guī)定》第三十五條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原告郭某某的訴訟請求。案件受理費1800元,由原告郭某某負擔。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nèi),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照對方當事人或者代表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中級人民法院。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