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郭某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長寧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化難(系郭某某之子),xxxx年xx月xx日出生,住上海市浦東新區(qū)。
被告:王某1,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浦東新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郁少波,上海博濟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朱某1,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浦東新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郁少波,上海博濟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王某2,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浦東新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朱2(系王某2之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住上海市浦東新區(qū)。
被告:朱2,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浦東新區(qū)。
原告郭某某與被告王某1、朱某1被繼承人債務清償糾紛一案,本院于2019年5月5日立案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進行審理。審理中,原告于2019年6月12日,向本院提出申請,要求追加朱炎熙、王某2作為被告參與本案的訴訟。本院依法追加了朱炎熙、王某2作為被告參加本案的訴訟。因案情復雜,本院依法將本案轉(zhuǎn)為普通程序?qū)徖?。在本案審理過程中,朱炎熙于2019年10月20日死亡,本院依法追加朱2作為本案被告參與訴訟。本院于2020年1月21日第一次公開開庭對本案進行了審理。原告的委托訴訟代理人化難,被告王某1、朱某1共同委托的訴訟代理人郁少波、被告朱2到庭參加訴訟。本院后于2020年2月28日第二次公開開庭對本案進行了審理,原告委托訴訟代理人化難,被告王某1、朱某1共同委托的訴訟代理人郁少波到庭參加訴訟,被告王某2、朱2經(jīng)本院依法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參加訴訟,本院依法缺席審判。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jié)。
原告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判令四被告在繼承遺產(chǎn)范圍內(nèi)歸還308萬元,并以308萬為基數(shù),自借款之日起至實際還款之日止的利息(2019年8月19日之前按中國人民銀行同期貸款利率四倍計付利息,2019年8月19日之后按全國銀行貸款市場報價利率四倍計付)。事實和理由:被繼承人朱丹和被告王某1系夫妻關系,與被告朱某1系父子關系。被繼承人朱丹于2018年1月-3月期間向原告借款438萬元,出具借條五份,約定借款期限均為一年,借款利率為年利率30%。該五筆借款借條均系朱丹向案外人化某某出具,案外人化某某與原告系夫妻關系,通過原告賬戶轉(zhuǎn)款給朱丹,實際出借人系原告。被繼承人朱丹曾于2018年12月4日向原告還款130萬元?,F(xiàn)被繼承人朱丹已于2019年3月16日死亡,導致原告其余債權(quán)無法實現(xiàn)?,F(xiàn)朱丹留有遺產(chǎn),為維護原告自身權(quán)益,依法提起訴訟,支持原告的訴訟請求。
被告王某1、朱某1共同辯稱:對借款事實和借款尚余金額308萬元均沒有異議。但是,被告王某1、朱某1放棄繼承朱丹的遺產(chǎn),請法院依法作出判決。
被告王某2、朱2共同辯稱:朱丹在外面的借款等情況,兩人并不知情。朱丹遺留的遺產(chǎn),被告王某2、朱2均放棄繼承,兩被告也不應承擔朱丹的債務。
本院經(jīng)審理查明以下事實:被繼承人朱丹與被告王某1系夫妻關系,婚后僅生育一子即被告朱某1,無其他非婚生或收養(yǎng)子女。雙方婚姻關系一直維持至朱丹于2019年3月16日去世。兩人未就夫妻共同財產(chǎn)作過特別約定。朱丹去世后其遺產(chǎn)未作處理。被告王某2、朱2分別系朱丹的母親,妹妹。朱丹的父親朱炎熙,已于2019年10月20日去世。王某2與朱炎熙婚后生育一子一某,即朱丹、朱2,朱炎熙無其他非婚生或收養(yǎng)子女。朱丹生前與案外人化某某系同事關系,原告郭某某與案外人化某某系夫妻關系。
被繼承人朱丹生前以投資為由分別于2018年1月8日、2018年1月12日、2018年1月25日、2018年2月8日、2018年3月31日向原告借款91萬元、40萬元、77萬元、163萬元、67萬元,總計438萬元,該438萬元為實際出借金額。該5筆錢款均通過原告郭某某賬戶轉(zhuǎn)賬給朱丹,并由朱丹向案外人化某某出具借條,實際出借人系原告。借條所記載的數(shù)額均為實際出借數(shù)額乘以1.3得出的金額,雙方約定該5筆錢款的借款期限均為一年,借款年利率為30%。被繼承人朱丹曾于2018年12月4日向原告還款130萬元,尚余欠款308萬元?,F(xiàn)朱丹過世,其繼承人王某1、朱某1、王某2、朱2均表示放棄朱丹遺產(chǎn)的繼承權(quán)。
本案當事人圍繞訴訟請求依法提交了證據(jù),本院組織當事人進行了證據(jù)交換和質(zhì)證。對于雙方無異議的證據(jù),本院予以確認并在卷佐證。
審理中,由于被告王某2、朱2拒不到庭應訴,致本案無法調(diào)解。
本院認為,合法的民間借貸關系應受到法律的保護。本案中,被繼承人朱丹生前為投資需要,向原告借款共計438萬元,并承諾一年內(nèi)歸還借款本金并承擔借款利息。朱丹于2018年12月4日,向原告還款130萬元,尚余欠款308萬元。該借款事實,有銀行轉(zhuǎn)款憑證、朱丹生前向案外人化某某出具的借條為證。被告王某1、朱某1對借款事實和借款金額均沒有異議。原告與被繼承人朱丹之間的借貸合同關系發(fā)生在原告與案外人化某某夫妻關系存續(xù)期間,實際也是由原告賬戶轉(zhuǎn)賬給朱丹,借款的實際出借人應為原告。據(jù)此,原告、被繼承人朱丹之間的借貸關系依法成立,本院依法予以確認。朱丹在借款尚未償還之前去世,朱丹的父親在本案訴訟過程中去世。故此,四被告有義務對朱丹生前所借錢款予以清償。盡管四被告明確表示放棄朱丹遺產(chǎn)的繼承權(quán)。但原告可在被繼承人遺產(chǎn)范圍內(nèi)就其債權(quán)利益獲得清償。被告王某2、朱2經(jīng)本院合法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應訴,本院依法缺席判決。據(jù)此,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二百零六條、第二百一十一條、《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第三十三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四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被告王某1、朱某1、王某2、朱2應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三十日內(nèi)在被繼承人朱丹遺產(chǎn)范圍內(nèi)向原告償還借款本金3,080,000元,并以3,080,000元為基數(shù)支付自借款之日起至實際還款之日止的利息,2019年8月19日之前按同期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貸款基準利率四倍計付;2019年8月20日之后按同期全國銀行間同業(yè)拆借中心公布的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四倍計付。
如果未按照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金錢給付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31,440元,由被告王某1、朱某1、王某2、朱2共同承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nèi),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周樹琳
書記員:耿志成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