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郭某,女,漢族,xxxx年xx月xx日出生,住。
委托代理人:高亮,河北東方偉業(yè)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于某1,男,漢族,xxxx年xx月xx日出生,住。
委托代理人:張莉,河北蒼天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于某2,女,漢族,xxxx年xx月xx日出生,住。
原告郭某與被告于某1、于某2繼承糾紛一案,本院受理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郭某及其委托代理人高亮、被告于某1及其委托代理人張莉、被告于某2均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告郭某訴稱,原告和于如甲在××××年登記結婚,婚后生育長子于某1、長女于某2,2018年2月19日原告丈夫于如甲因病去世。原告和于如甲的夫妻共同存款和銀行理財產品約計35萬元,都儲蓄在中國工商銀行滄州道東支行。在于如甲去世幾天前,原告的長子于某1強行到原告住所將原告夫妻共有的全部存款憑證、理財產品憑證(價值約35萬元)、身份證、戶口頁拿走,經(jīng)原告多次催要不予償還,經(jīng)多次大家庭成員勸商無果,原告悲痛欲絕。因以上存款、理財產品是原告和丈夫于如甲一生的全部積蓄,是原告養(yǎng)老所需的資金,被告無權強行占有。原告無奈提起訴訟,請求判令依法分割被繼承人于如甲的遺產。
被告于某1辯稱,同意依法分割遺產。被告父親自2017年4月查出患有肺癌,病重以后,被告將父親接到家中居住,盡到了贍養(yǎng)義務。原告所訴被告占有于如甲相關證件與事實不符,因于如甲生病住院需要辦理相關住院手續(xù),辦理廉租房相關事宜,相關證件才在被告處存放。訴訟期間,原告已將于如甲相關證件取走,并將被告?zhèn)€人銀行卡一并拿走。
被告于某2辯稱,對原告起訴無異議。
經(jīng)審理查明,原告與于如甲××××年××月××日登記結婚,婚后生育長子于某1、長女于某2,現(xiàn)于如甲于2018年2月19日因病去世。以上事實有原告與于如甲結婚證,滄州市新華區(qū)西村社區(qū)居委會出具的證明予以證實。
于如甲生前于2015年5月4日在中國工商銀行存有定期存款20000元,該定期存款于2016年5月4日到期,到期后本息合計20660.56元。于如甲生前購買中國工商銀行財富穩(wěn)利189天理財產品,份額為110000,該理財產品到期后本息合計112534.67元。原、被告對于上述存款、理財產品均無異議。以上事實有存款憑證、理財產品購買憑證、開庭筆錄予以證實。
被繼承人于如甲中國工商銀行滄州道東支行尾號為2786的銀行賬戶于2018年2月12日轉入被告于某1尾號為5719的銀行賬戶190000元。原告稱,被告于某1在原告及于如甲未經(jīng)同意的前提下擅自將于如甲賬戶內存款轉入其個人賬戶內。被告于某1稱,于如甲生前的醫(yī)療費用均由其墊付,于如甲賬戶內轉出的款項系支付其醫(yī)療費用。后被告于某1提交于如甲生前的醫(yī)療費票據(jù),經(jīng)核實,于如甲自2017年11月23日至2018年2月22日住院期間其個人自付部分為3164元,自2017年5月6日至2017年5月20日住院期間其個人自付部分為4784.61元;根據(jù)被告于某1提交的于如甲其他住院期間的住院費用匯總單,費用總額為47526.98元。原告稱,于如甲醫(yī)療費票據(jù)并無異議,認可個人自付部分為于如甲的實際花費;對于住院費用匯總單中的醫(yī)療費,為原告夫妻自行支付,但票據(jù)丟失。以上事實有于如甲賬戶歷史明細清單、于如甲醫(yī)療費票據(jù)、住院費用匯總單、詢問筆錄予以證實。
被告于某1另提交兩份錄音光盤,主張于如甲在錄音中明確表示其有30萬元存款,在其去世后分別給付于佳弘(于某1長子)、于佳歷(于某1次子)、郭某(本案原告)每人10萬元,錄音時被告于某1的姑姑于金香在場見證。原告稱,被告于某1提交的錄音不符合錄音遺囑的形式要件,不應作為定案依據(jù)。
本院認為,遺產是自然人死亡后遺留的個人合法財產,公民依法享有繼承遺產的權利。繼承從被繼承人死亡時開始,繼承開始后,按照法定繼承辦理;有遺囑的,按照遺囑繼承或者遺贈辦理。被告于某1提交的錄音,類似錄音遺囑,但是在錄音過程中,見證人僅有一人,不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第十七條規(guī)定的錄音遺囑的形式要件,故該錄音不能認定為被繼承人于如甲的遺囑,本案應按法定繼承辦理。被繼承人于如甲的遺產應在原告郭某、被告于某1、被告于某2之間進行分配。因被繼承人于如甲生前存款均系其與原告的夫妻共同財產,故在分配遺產時,應當先將共同所有的財產的一半分出為原告所有。
被繼承人于如甲生前存于中國工商銀行的定期存款本息合計20660.56元,在中國工商銀行滄州道東支行購買的理財產品本息合計112534.67元,該兩筆款項均屬于如甲于原告的夫妻共同財產,故兩筆款項總額的12應作為于如甲的遺產,由原、被告進行繼承。上述兩筆款項中,原告應得部分為88796.83元,二被告分別應得22199.2元。
被告于某1稱,于如甲賬戶內轉入其銀行賬戶的款項系支付于如甲生前醫(yī)療費用,經(jīng)核算,被告于某1提交的于如甲生前醫(yī)療費票據(jù)及住院費用匯總單總額為55475.59元。原告辯稱,該費用系原告生前支付,但其并未提交相應證據(jù)予以證明,故本院對原告辯稱不予采納??鄢?5475.59元醫(yī)療費用后,被告于某1應返還被繼承人于如甲款項為134524.41元,該部分應為于如甲與原告的夫妻共同財產,故該存款余額的12應作為遺產進行分配。上述190000元,原告應得部分為89682.93元,被告于某1應得部分為77896.33元(55475.59元+22420.74元),被告于某2應得部分為22420.74元。因上述190000元均在被告于某1處,故被告于某1應給付原告及被告于某2應得款項。
綜上所述,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第二條、第三條、第五條、第十條、第十七條、第二十六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九十條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被繼承人于如甲生前定期存款及理財產品共計133195.23,原告應得份額為88796.83元,二被告應得份額分別為22199.2元。
二、被告于某1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五日內給付原告89682.93元,給付被告于某222420.74元。
案件受理費3275元、保全費2270元,由原告承擔3697元,由二被告各承擔924元。
如不服本判決,可以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或者代表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河北省滄州市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 顧崢
書記員: 周萍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