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郭某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哈爾濱市南崗區(qū)。
被告余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哈爾濱市南崗區(qū)。
委托代理人劉賀,黑龍江信誠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周麗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哈爾濱市南崗區(qū)。
委托代理人鄧春杰,黑龍江良治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郭某某與被告余某、周麗某民間借貸糾紛一案,本院受理后,依法由審判員金宇適用簡易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郭某某、被告余某委托代理人劉賀、被告周麗某及被告周麗某委托代理人鄧春杰到庭參加訴訟。
原告訴稱,原告于2014年3月27日借給二被告50萬元人民幣,雙方約定每月按2%的利率支付利息給原告郭某某。2015年6月原告要求二被告于年底將50萬元歸還原告,并要求二被告重新為原告出具一張借條,即現在50萬元借條。2015年6月10日被告又以生產、生活為由向原告借款40萬元人民幣,利息仍是按月利率2%,并出具借條。2015年11月經原告多次催促,被告償還原告20萬元人民幣。此后被告一直支付原告利息直至2016年2月停止支付利息。于是原告多次去被告周麗某、余某家中及單位索款,二被告均以各種理由推諉,二被告均稱其認賬,但是現在無力償還,為此原告訴至法院,請求判令:一、二被告支付原告本金70萬元;二、二被告支付原告上述款項利息(自2016年2月至實際給付之日,按月利率2%計算);三、訴訟費用由二被告承擔。
被告余某辯稱,一、50萬元借款的給付時間是2014年3月31日,不是原告訴稱的2015年6月16日。2014年3月31日,原告分二次,將19萬元和30萬元分別匯入被告銀行賬戶。當時被告余某本向原告借款50萬元,但為感謝原告慷慨解囊,便以1萬元作為感謝費讓原告在給付借款時直接扣除,口頭約定借款本金仍按50萬元計算。2015年6月16日的借條,系經原告要求,對2014年3月31日之借款后補出具的借條。出具借條時,被告本想將2014年4月至2015年6月間還款總額統(tǒng)計、扣除后,再出具借條。但原告卻稱雙方已有兩次借款關系,已經相互信任,而且雙方錢款往來均有銀行流水記錄,日后可以再詳細對賬,并且該借條是后補的借條,當時借款數額為多少就寫多少。于是被告信以為真,才出具了50萬元的借條。實際上2015年6月16日,原告沒向被告給付任何借款。另外,2015年6月7日的借條,原告實際給付的是38.2萬元,不是40萬元。差額1.8萬元也是作為感謝費,讓原告在給付借款時直接扣除了。二、原告與被告對支付利息沒有約定,原告請求給付利息沒有依據。具體將結合原告舉證解釋說明。三、自2014年3月31日至2016年1月28日,被告共向原告還款48.8萬元。因此,被告尚欠原告41.2萬元未還。綜上,請法院依事實裁判。
被告周麗某辯稱,本案債務的性質不屬于夫妻共同債務,被告沒有連帶清償的義務。被告是否應承擔連帶清償責任的關鍵節(jié)點在于債務是否有二被告共同舉債的合意及所借款項是否用于家庭共同生活,本案中除該筆債務發(fā)生于夫妻關系存續(xù)期間外,雙方并沒有舉債的合意且所借款項未用于夫妻共同生活,故不屬于夫妻共同債務。首先,二被告無借貸的合意。對該筆借款被告毫不知情,沒有在借據上簽字,也沒有收到過該借款。其次,二被告于2013年5月8日結婚,婚后雙方均有固定收入。被告在公司任經理職務,每月工資8000元,被告余某在南崗區(qū)哈西執(zhí)法局工作每月工資近4000元,被告還有每年10余萬的租金收入,雙方的收入足以支付家庭日常生活開支,且在債務發(fā)生時期,沒有家庭特殊支出,沒有舉債的必要性,而且高達70萬的巨款也明顯超出日常生活所需。再次,夫妻雙方均是在職員工,尤其是被告余某系公務員,夫妻雙方沒有共同生產經營所需,無借貸70萬的必要性;再次,2016年6月7日二被告離婚時,在離婚協(xié)議中明確約定無共同外債,余某對此也是認可的。最后,結合上述情況,原告作為債權人在借款時,沒有理由相信該借款是債務人夫妻共同意思表示或為債務人的家庭共同利益所需,但在余某一人簽字情況下仍然出借,不夠成善意,當然也不屬于夫妻共有債務。綜上,根據《婚姻法》41條之規(guī)定,原告所訴債務沒有用于夫妻共同生活,被告周麗某不應承擔償還責任。
原告為證實其訴訟主張成立,向本院提供如下證據:
證據一、兩份借據。證明2015年6月7日、2015年6月16日共借給二被告90萬元。
被告余某對證據一真實性無異議,對證明問題有異議,該份借據中沒有約定利息,原告請求利息沒有依據。
被告周麗某對證據一、真實性無異議,對證明問題有異議,質證意見同余某。該債務并不是二被告共同的舉債合意,其所借款項未用于夫妻共同生活,依法不屬于夫妻共同債務。
證據二、銀行流水18張及興業(yè)銀行匯款憑證1張。證明借給二被告共90萬元,二被告以90萬元為本金按月利率2%計算利息。
被告余某對證據二真實性無異議,對證明問題有異議、銀行流水顯示2014年4月至2016年1月余某共向原告存入現金30次金額總計48.8萬元;其中2014年4月、5月、6月余某向原告卡中每月存現金2萬元,2015年6月8日余某向原告卡中存入現金1萬元,2015年11月6日、26日、27日余某向原告卡中存入現金1萬元、8000元、20萬元。如果雙方約定存在利息則一、余某不可能在2014年4月、5月、6月超過約定利息的金額向原告卡中存錢;二、余某也不可能在2015年6月10日40萬元借款發(fā)生時又向原告卡中存款1萬元;三、余某更不可能在2015年11月26日、27日“先還利息后還本金”。余某的第三次還款明顯與借貸時約定利息還款時的常理相悖,正常如約定利息則必然先還本金以降低當月還款利息的數額。該證據恰恰證明了余某在向郭某某借款時雙方口頭約定每月最少按1%還款,當余某有余款時能還多少,盡量提前清償全部借款。同時也證明了余某尚欠原告41.2萬元未還。
被告周麗某對證據二真實性無異議,對證明問題有異議,質證意見同余某。該債務并不是二被告共同的舉債合意,其所借款項未用于夫妻共同生活,依法不屬于夫妻共同債務。
證據三、當庭播放與被告周麗某的電話錄音。證明被告周麗某不想與原告打官司,也不想與余某有牽連,周麗某稱給原告還款30萬元,但是原告要求被告周麗某還款50萬元。被告周麗某對此筆借款知情,被告周麗某稱不認識原告是不屬實的。
被告周麗某對證據三真實性無異議,確為原告與被告周麗某通話的錄音,但在原告起訴之前,被告周麗某并不認識原告。這份錄音是因為原告起訴之后把被告周麗某的房子查封了,被告周麗某無奈才找原告去協(xié)商,因為房子住著被告周麗某的孩子和母親,房產還有貸款,錄音里被告周麗某始終強調其不欠原告錢,因為房子被查封被告周麗某感覺受到威脅,無奈之下才去找原告。不能證明借款時是夫妻合意且用于家庭共同生活,該錄音是在原告起訴后被告周麗某房產被查封的情況下雙方才有的該談話,不能證明原告的待證事實。
被告余某對證據三因該錄音余某不知情,被告不予質證。
證據四,短信一份。證明被告余某一直在給付原告利息,而且是持續(xù)性的,從2014年開始一直到2016年1月份。
被告余某對證據四對短信的真實性無異議,是余某手機號收發(fā)的短信。對關聯性有異議。一、余某想不起來當天與原告進行過幾次短信交流。短信因刪減,或語境、前后對話不同會產生不同意思,而原告又僅截取2014年11月9日8:29分和9:22分的兩條短信提交法庭,因此該證據不能客觀反映當日雙方交流的全部內容。原告應提交當日全部短信對話,或繼續(xù)舉證當日雙方僅有此二條短信,否則原告便沒有完成舉證責任。二、余某與原告沒有約定利息,僅約定了最低還款額。原告系因個人認識偏差,才將最低還款額將理解為“利息”的。即便當時雙方僅有二條短信交流,余某也是在收到短信后只認為它僅是一條催還“最低還款”的短信的情況下,隨手回復的,因此才沒有與原告計較是“最低還款”還是“利息”。所以不能以該證據認定雙方存在有關利息的約定。三、即便法院堅持認為該短信就是雙方關于利息的約定,那么從文義和時間上也僅能得出該約定是2015年6月雙方出具借據之前的約定,該證據不能證明2015年6月之后雙方對利息仍有約定。
被告周麗某對證據四質證意見同余某。
被告余某未向本院提交證據。
被告周麗某為其抗辯主張成立向法庭舉示證據如下:
證據一、哈爾濱連海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證明一份。證明被告周麗某自2005年每月薪金收入為8000元,沒有舉債用于家庭共同生活的必要。
證據二、商業(yè)門店租賃合同兩份。證明案涉?zhèn)鶆掌陂g被告周麗某每年房屋租金收入為19萬及22萬元,收入足夠用于家庭生活開支,沒有舉債的必要性。
原告對證據一、證據二有異議,當時二被告借款時,聽被告周麗某父親說,二被告對外做小額貸款,拿著別人的錢向外放款。
被告余某對證據一、證據二真實性、證明問題均無異議。
證據三、二被告的離婚協(xié)議書一份。證明離婚協(xié)議中明確約定夫妻無共同債務,進一步證明案涉?zhèn)鶆詹粚儆诜蚱薰餐瑐鶆?,被告周麗某沒有償還義務。
原告對證據三關聯性有異議借款期間屬于婚姻關系存續(xù)期間借的款,與二被告是否離婚無任何關系。
被告余某對證據三真實性、證明問題均無異議。
經合議庭評議,認為原告所舉證據一至證據四真實合法、有效,相互關聯,能夠證明待證事實,本院予以確認并采信。被告周麗某所舉證據一至證據三與本案沒有關聯性,本院不予采信。
根據以上有效證據及原告、被告的當庭陳述,本院認定以下事實:2014年3月被告余某向原告借款人民幣50萬元,但被告余某未向原告出具借據。2015年6月7日,被告余某又向原告借款40萬元并于當日為原告出具借據。2015年6月16日經原告提議被告余某為原告后補出具2014年3月的借款50萬元借據。被告余某共計向原告借款90萬元。被告為原告出具的借據中未載明借款利息,但原、被告雙方通訊記錄表明被告承認借款有利息,并同意給付。自2014年4月至2016年1月被告余某累計償還原告借款本息合計488000元,其中本金20萬元,利息288000元。被告余某尚欠原告借款本金70萬元。另查明,被告余某與被告周麗某于2013年5月8日登記結婚,并于2016年6月7日登記離婚。
本院認為,合法的借貸關系受法律保護。被告余某欠原告郭某某借款人民幣70萬元,事實清楚,證據確鑿。原告要求被告償還借款,請求合理,本院予以支持。被告余某雖抗辯已償還原告借款本金48.8萬元尚欠41.2萬元,但其主張有悖事實。被告余某于2014年3月向原告借款50萬元,于2015年5月9日前已償還原告借款17萬元,但其仍于2015年6月16日為原告出具50萬元借據,被告的行為表明其承認給付的17萬元為利息,否則其為原告出具的借據應扣除17萬元。故被告余某的抗辯主張本院不予采信。關于借款利息問題,原告出示的證據證明原、被告雙方是約定利息的,且被告同意償還利息。被告的還款日期及每月還款金額亦表明被告是按月利二分償還原告借款利息。故原告主張按年利率24%給付利息的訴訟請求,本院予以支持。被告周麗某抗辯其不應承擔償還責任,但被告余某與原告之間的債務發(fā)生在二被告婚姻關系存續(xù)期間,按照法律規(guī)定,原告就被告婚姻關系存續(xù)期間夫妻一方以個人名義所負債務主張權利的,應當按夫妻共同債務處理。被告周麗某出示的證據不能證明其應免責,故其抗辯主張,本院不予采信。綜上所述,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九十條、第一百零八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第二十六條、第二十九條第二款第二項、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二十四條之規(guī)定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余某、周麗某共同償還原告郭某某借款人民幣70萬元;
二、被告余某、周麗某共同給付原告郭某某上述借款利息(自2016年2月起至實際給付之日止,按年利率24%計付);
上述款項于本判決生效后十日內履行完畢。
被告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12900元、保全費4020元,由二被告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本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提出副本,上訴于哈爾濱市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 金宇
書記員: 張?zhí)鹛?/p>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