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鄭某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武漢市新洲區(qū)人,住武漢市新洲區(qū),系逝者張金康之妻。原告:張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武漢市新洲區(qū)人,住武漢市新洲區(qū),系逝者張金康長子。原告:張淑文,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武漢市新洲區(qū)人,住武漢市新洲區(qū),系逝者張金康二女。原告:張鳳文,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武漢市新洲區(qū)人,住武漢市新洲區(qū),系逝者張金康三女。原告:張斯文,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武漢市新洲區(qū)人,住武漢市新洲區(qū),系逝者張金康四子。上列原告共同的委托訴訟代理人:林姣、傅柳,湖北佑君律師事務所律師。被告:石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武漢市新洲區(qū)人,住武漢市新洲區(qū),委托訴訟代理人:王亞平,湖北安達誠律師事務所律師。被告:武漢德潤達物流有限公司,住所地:武漢市江岸區(qū)興業(yè)路特2號。法定代表人:張金仙,該公司經(jīng)理。被告:張銀望,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武漢市新洲區(qū)人,住武漢市新洲區(qū),被告:中國人民財產(chǎn)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武漢市分公司,住所地:武漢市漢陽區(qū)鸚鵡大道136號。負責人:劉方明,該公司總經(jīng)理。委托訴訟代理人:曾鼎,湖北法輝律師事務所律師。
雙方無爭議的事項為:一、事故發(fā)生概況:2018年4月22日11時39分,石某駕駛超載(車輛核定載總質量25噸,實載總質量54.21噸)鄂A×××××重型自卸貨車沿新施公路由東向西超速行駛至武漢市新洲區(qū)陽邏街新村村新張旗牌灣路口,遇張銀望駕駛鄂A×××××小型面包車(載張金康、張登民、張水旺、張利華、張坤華)對向行駛至此路口未打左轉向燈向左轉彎,兩車發(fā)生碰撞,造成雙方車輛受損,張銀望、張金康、張登民、張水旺、張利華、張坤華受傷,其中張金康經(jīng)醫(yī)院搶救無效死亡的交通事故;二、交警部門的事故認定結果:石某負事故的同等責任,張銀望負事故的同等責任,張金康、張登民、張水旺、張利華、張坤華不負事故責任;三、受害人概況:張銀望、張登民、張水旺、張利華、張坤華、張金康;張水旺表示不起訴,張銀望表示另行起訴,不參加交強險的分配;逝者張金康,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武漢市新洲區(qū)人,住武漢市新洲區(qū)陽邏街高潮村邱余陶46號,公民身份號碼;四、喪葬費:55903元÷2=27951.50元;五、死亡賠償金:31889元/年×9年=287001元;六、受害方已獲得賠償情況:石某墊付了30000元;七、有關保險合同主體:投保人武漢德潤達物流有限公司,保險人中國人民財產(chǎn)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武漢市分公司;八、有關保險合同主要內容:鄂A×××××重型自卸貨車于2018年3月24日在中國人民財產(chǎn)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武漢市分公司投保了交強險和100萬元的不計免賠率的第三者責任保險;九、機動車使用人與其他賠償義務主體的關系:鄂A×××××重型自卸貨車的實際所有人、駕駛人均為石某、登記所有人為武漢德潤達物流有限公司,掛靠關系;雙方有爭議的事項為:十、鄭某某、張某某、張淑文、張鳳文、張斯文主張:交通費10000元;中國人民財產(chǎn)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武漢市分公司認為過高,認可1000元;十一、鄭某某、張某某、張淑文、張鳳文、張斯文主張:精神損害撫慰金50000元;中國人民財產(chǎn)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武漢市分公司認為過高,認可20000元;十二、中國人民財產(chǎn)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武漢市分公司主張:石某負事故的同等責任,超出交強險賠償限額的部分,保險公司在第三者責任險的保險范圍內承擔50%的賠償責任。發(fā)生交通事故之時,鄂A×××××重型自卸貨車超載,按照保險合同的約定,保險公司對于第三者責任險,可以免賠10%。判決結果
上列當事人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一案,原告鄭某某、張某某、張淑文、張鳳文、張斯文訴請法院:1、判令被告石某、被告武漢德潤達物流有限公司、被告張銀望連帶賠償原告鄭某某、張某某、張淑文、張鳳文、張斯文損失374952.50元;2、判令中國人民財產(chǎn)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武漢市分公司在保險范圍內承擔保險責任;3、本案訴訟費用由被告承擔。
本院認為:按照法律規(guī)定,在交強險的賠償限額內不劃分賠償責任比例。超出交強險賠償?shù)牟糠?,由于石某負事故的同等責任,張銀望負事故的同等責任,張金康、張登民、張水旺、張利華、張坤華不負事故責任,本院依法劃分為:石某負50%的賠償責任、張銀望負50%的賠償責任。石某與武漢德潤達物流有限公司之間系掛靠關系,武漢德潤達物流有限公司應該對石某承擔的賠償責任負連帶責任。張金康因交通事故死亡,本院酌情認定交通費為5000元。張金康不負事故責任,鄭某某、張某某、張淑文、張鳳文、張斯文主張50000元的精神損害撫慰金賠償,沒有超出規(guī)定的范圍,本院予以支持,本院依法認定張金康的損失為:死亡賠償部分369952.50元,其中:喪葬費55903元÷2=27951.50元、死亡賠償金31889元/年×9年=287001元、交通費5000元、精神損害撫慰金50000元。本院另案依法認定張登民的損失為:一、醫(yī)療費賠償部分26194元,其中:醫(yī)療費17044元、后續(xù)治療費4000元、住院伙食補助費50元/天×13天=650元、營養(yǎng)費50元/天×90天=4500元;二、傷殘賠償部分49150元,其中:殘疾賠償金31889元×12年×10%=38267元、護理費35214元/年÷365天×90天=8683元、交通費200元、精神損害撫慰金2000元。本院另案依法認定張坤華的損失為:一、醫(yī)療費賠償部分40884元,其中:醫(yī)療費31984元、后續(xù)治療費5000元、住院伙食補助費50元/天×39天=1950元、營養(yǎng)費50元/天×39天=1950元;二、傷殘賠償部分179725元,其中:殘疾賠償金51261元/年×20年×12%=123026元、被撫養(yǎng)人生活費32561元、誤工費46046元/年÷365天×109天=13750元、護理費35214元/年÷365天×60天=5788元、交通費600元、精神損害撫慰金4000元。本院另案依法認定張利華的損失為:一、醫(yī)療費賠償部分14313元,其中:醫(yī)療費8713元、后續(xù)治療費4000元、住院伙食補助費50元/天×16天=800元、營養(yǎng)費50元/天×16天=800元;二、傷殘賠償部分48487元,其中:殘疾賠償金31889元/年×17年×6%=32526元、誤工費2600元/月÷30天×92天=7973元、護理費35214元/年÷365天×60天=5788元、交通費200元、精神損害撫慰金2000元。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十二條規(guī)定:同一交通事故的多個被侵權人同時起訴的,人民法院應當按照各被侵權人的損失比例確定交強險的賠償數(shù)額。張金康的死亡賠償為369952.50元,張登民的傷殘賠償為49150元,張坤華的傷殘賠償為179725元、張利華的傷殘賠償為48487元、四人合計647314.50元,超出了交強險的傷殘賠償限額,應由中國人民財產(chǎn)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武漢市分公司先在交強險的死亡傷殘賠償限額內賠償110000元。此110000元,由張登民、張坤華、張利華按照各自損失的比例分別受償。即張金康分得57.1%,為62810元;張登民分得7.6%,為8360元;張坤華分得27.8%,為30580元;張利華分得7.5%,為8250元。張金康超出的307142.50元,由石某賠償50%,為153571.25元;張銀望賠償50%,為153571.25元。發(fā)生交通事故之時,鄂A×××××重型自卸貨車超載,按照保險合同的約定,保險公司對于第三者責任險,可以免賠10%。故石某應該賠償給張金康的153571.25元,由中國人民財產(chǎn)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武漢市分公司賠償90%,為138214.13元,石某賠償10%,為15357.12元。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七條第二款,第十八條,第二十二條,第二十七條,第二十九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八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四條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中國人民財產(chǎn)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武漢市分公司賠償原告鄭某某、張某某、張淑文、張鳳文、張斯文交強險保險金62810元,第三者責任險保險金138214.13元,合計201024.13元,限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付清。二、被告石某賠償原告鄭某某、張某某、張淑文、張鳳文、張斯文損失15357.12元,被告石某已經(jīng)墊付了30000元,兩項相抵,超出的14642.88元,由原告鄭某某、張某某、張淑文、張鳳文、張斯文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退還。三、被告張銀望賠償原告鄭某某、張某某、張淑文、張鳳文、張斯文損失153571.25元,限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付清。四、駁回原告鄭某某、張某某、張淑文、張鳳文、張斯文的其他訴訟請求。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的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訴訟費6924元,減半收取3462元,由被告石某負擔1720元,被告張銀望負擔1418元,原告鄭某某、張某某、張淑文、張鳳文、張斯文負擔324元。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湖北省武漢市中級人民法院。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