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鄭某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吉林省榆樹市。
委托代理人尹立玫,黑龍江慶法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方紅荔,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大慶市讓胡路區(qū)。
委托代理人喬帥,黑龍江中藍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王某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大慶市薩爾圖區(qū)。
原告鄭某某與被告方紅荔、王某某民間借貸糾紛一案,由審判員張鳳珍適用簡易程序獨任審判,于2014年2月18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后因案情復雜,由簡易程序轉為普通程序審理,由審判員張鳳珍擔任審判長,與審判員李洪彬、人民陪審員鄭桂蘭共同組成合議庭,于2014年4月8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鄭某某及委托代理人尹立玫、被告方紅荔及委托代理人喬帥、王某某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本院認為:根據原告提供被告方紅荔為其出具的借條,能夠證明雙方之間存在借款關系,借款期限為五個月,王某某為此筆借款承擔連帶責任。雖然被告方紅荔不認可其向鄭某某借款,而主張向孫某某借款,并且認為借款本金為18萬元,另外2萬元為好處費。但被告方紅荔的說法原告不認可,被告方紅荔沒有證據證明其辯解理由成立,根據被告方紅荔給原告出具的借條,可以認定被告方紅荔向原告鄭某某借款20萬元的事實存在,鄭某某有權作為原告主張該筆借款。關于借款時間問題。原告主張借款時間為2012年1月,并且有證人出庭證實。被告方紅荔不認可原告主張的借款時間,并提出借款時間為2011年1月27日,有鄒某某給其帳戶內打款憑條為證。對此本院認為,借條上沒有借款時間,被告對證人證言有異議,不能僅憑證人證言就認定本案的借款時間。另外,被告主張用鄒某某給其帳戶內打款憑條作為本案的借款時間也缺乏依據,并且數(shù)額也不相符,無法證明此筆款項與本案具有關聯(lián)性,鑒于雙方爭議的借款時間均沒有有效的證據予以證實,因此雙方主張的借款時間本院均不予以采信。關于訴訟時效問題。鑒于雙方均沒有證據證明借款發(fā)生的時間,另外,方紅荔提供償還借款的匯款憑條其中有發(fā)生在2013年,因此,被告主張原告的訴訟請求已經超過訴訟時效的說法不予支持。關于借款利息問題。原告主張此筆借款為2分利息,并且提供了證人以及孫某某與方紅荔的通話錄音予以證實。被告否認有利息的約定,同時認為要是有利息會寫在借條上。對此本院認為,雖然原告提供了孫某某與方紅荔的通話錄音來證實其主張的2分利,但錄音中方紅荔并沒有明確認可2分利的說法,不能僅憑證人證言來確定2分利的存在,根據證據優(yōu)勢原則,書證的效力大于其他證據,鑒于該借條上沒有約定借款期間的利息,因此對原告主張借款期間存在利息的說法不予支持。雖然借條上約定了借款期限為五個月,但借條上沒有借款時間,無法確定借款期滿后的利息起算時間,對于期滿后的利息應從原告向法院起訴時按照同期銀行貸款利率開始計算。關于還款數(shù)額問題。原告認可方紅荔通過孫某某只收到該款利息56000元,被告方紅荔認為此款以現(xiàn)金的形式給付3萬元,余款均通過銀行匯款的形式支付完畢,只是沒有將欠條收回。通過庭審查明,方紅荔與孫某某之間本身就存在借款關系,并且也是通過銀行匯款的形式還款。被告提供其向孫某某個人卡內的匯款不能證明那筆款是還孫某某之間的借款,那筆款是通過孫某某償還原告借款,被告對其陳述負有舉證義務,因此,對于被告辯解已經償還原告全部借款的事實不予采信,鑒于原告認可收到方紅荔56000元,應認定是償還20萬元借款。
綜上,本院認為,被告方紅荔是向原告鄭某某借款,孫某某并非系本案的當事人,故被告方紅荔要求追加孫某某為本案當事人的請求不予支持。鑒于被告沒有證據證明其已經償還原告全部借款,因此,應承擔還款義務。被告王某某自愿為被告方紅荔擔保,故應承擔連帶責任。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二百零七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第一款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方紅荔于判決書生效后十日內償還原告鄭某某借款144000元,并從2014年1月7日起按照銀行同期貸款支付利息,至判決確定給付之日止;
二、被告王某某對以上借款承擔連帶責任;
三、駁回原告鄭某某其他訴訟請求。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限履行給付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規(guī)定,加倍支付延遲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4300元,原告承擔1120元,其余案件受理費3180元、保全費1520元由被告承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接到判決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交副本,上訴于大慶市中級人民法院。
本判決書生效后,義務人在規(guī)定的時限內不履行義務的,權利人可向本院申請執(zhí)行。提出申請執(zhí)行的期限,為本判決書規(guī)定的履行期限屆滿后次日起二年內。
審 判 長 張鳳珍 審 判 員 李洪斌 人民陪審員 鄭桂蘭
書記員:郭敏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