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邵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浦東新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李威杰,上海正策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訴訟代理人:劉愚,上海正策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劉某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浦東新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田志華,上海市千方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邵某與被告劉某某民間借貸糾紛一案,本院于2019年9月4日立案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邵某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李威杰、劉愚,被告劉某某的委托訴訟代理人田志華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告邵某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判令被告歸還原告借款本金1,016,292元,并支付以1,016,292元為基數(shù),自2019年8月14日至實際歸還之日按同期全國銀行間同業(yè)拆借中心公布的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計算的利息。事實和理由:2018年起,被告因經(jīng)營微商需要等原因陸續(xù)向原告借款。2019年1月起,被告開始誘騙原告以自己名義向金融機構、網(wǎng)絡平臺等渠道借款,并將借得資金提供給被告,由被告負責償還。期間被告以借新債還舊債的方式不斷要求原告對外借款,致使原告?zhèn)_高筑。2019年6月,被告因原告無法再借出錢款,開始拒絕每月的各項還款。原告無力還債,被迫出售房產(chǎn)歸還對外借款。之后原告多次催促被告還款,但被告拒不償還。原告故起訴來院,請求判如所請。
被告劉某某辯稱,原、被告之間并不存在借貸關系。理由是:被告是上班族,不存在資金周轉困難的問題,原、被告是同事和閨蜜關系,原告應了解被告的經(jīng)濟情況,被告從未做過微商或向原告借款。原、被告之間的資金往來是因為雙方都參與賭博,原告是被告的上線,為獲取提成,將賭資轉至被告賬號由被告根據(jù)其指令下注。原、被告之間的轉賬憑證跨度較長,還有零頭的錢款,如是借款有悖常理,2018年被告借款未還,原告后又多次向其打款,但雙方之間沒有借條,也沒有約定利息,不符合借款常理。不同意原告訴訟請求。
本院經(jīng)審理認定事實如下:原告邵某與被告劉某某曾系同事兼好友關系。2018年5月至2019年7月,原、被告常有經(jīng)濟往來,原告向被告轉賬1,366,078元,被告向原告轉賬349,786元?,F(xiàn)原告以其中的差額1,016,292元為被告向其借款未還為由起訴,要求判如所請。
庭審中,原、被告均認可曾在同一賭博網(wǎng)站參與線上賭博,被告主張原、被告之間錢款交易系賭資往來。原告稱不存在被告代其賭博之事,自己亦非被告上線,被告向其轉賬的錢款是用于歸還原告在第三方平臺的貸款本息;被告則稱自己是原告發(fā)展的下線,除各自賭博外,原告為獲取提成,將賭資轉至被告賬號由其根據(jù)原告指令下注,故原、被告之間的經(jīng)濟往來均為賭資并非借款。
以上事實,由原告提供的支付寶、微信、網(wǎng)銀轉賬記錄,被告提供的支付寶、微信、網(wǎng)銀轉賬記錄、網(wǎng)站截屏及原、被告在法庭上的陳述等在案佐證。
本院認為,合法的借貸關系受法律保護。本案中原告雖提供了其向被告轉賬的相關證據(jù),但就雙方之間存在貸款合意未能充分舉證。原告是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之人,在短時間內發(fā)生數(shù)筆較大金額的借貸行為卻未就借款原因、期限、利息等進行確定,亦未要求對方出具借據(jù),有違常理。被告否認原告主張的事實并提供了一定期間內雙方轉賬和聊天記錄,證明雙方共同參與賭博并互有經(jīng)濟往來的事實。根據(jù)民間借貸的相關法律規(guī)定,原告應進一步證明雙方經(jīng)濟往來系基于借款之合意。本院經(jīng)核查雙方的聊天記錄及其他在案證據(jù),發(fā)現(xiàn)并無證據(jù)可以體現(xiàn)出雙方針對本案款項有明確的借貸之意思表示,反而就轉款事宜雙方的表述與通常的借貸關系不相符,故原告的訴訟請求本院難以支持。據(jù)此,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第一款、《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jù)的若干規(guī)定》第二條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原告邵某的全部訴訟請求。
案件受理費13,845元,減半收取6,922.50元,由原告邵某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夏振秀
書記員:胡宇楨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