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訴人(原審原告):邵某悟,男。
委托訴訟代理人:郭淑英,黑龍江明鏡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李某某,男。
上訴人邵某悟因與被上訴人李某某物權保護糾紛一案,不服饒河縣人民法院(2016)黑0524民初396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于2017年1月10日立案后,依法組成合議庭,開庭進行了審理。上訴人邵某悟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郭淑英、被上訴人李某某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邵某悟上訴請求:一審法院以上訴人承包土地面積200畝,不是245畝為由,判決駁回上訴人的一審訴訟請求錯誤。上訴人提供了與饒河縣四排鄉(xiāng)東河村委會的承包合同及(2016)黑0524民初字59號民事調解書,明確證明上訴人承包的地塊面積是大約200畝左右,不是200畝。因當時饒河縣畜牧局將侵占的245畝土地返還給東河村委會后,東河村委會將其中的兩塊地近30畝包給了其他村民(張功友和龔培德),剩余的部分都承包給上訴人。一審法院以上訴人沒有證據證明承包地包括被上訴人原來從饒河縣畜牧局承包的11畝土地及其自行耕種的10畝土地為由駁回上訴人的上訴請求錯誤。上訴人提供的東河村委會制作并保存的土地臺賬,清楚地顯示李某某在東河村村西地范圍內所承包的土地面積只有8.15畝,李某某未提供證據證明其除臺賬上體現的這8.15畝外還有承包地塊,該事實一審法院未予認定錯誤。一審法院通過饒河縣畜牧局調取了其繪制的圖紙,清楚地顯示李順(李某某的父親)從饒河縣畜牧局承包了11畝土地及其北面的11.4畝土地(現也被李某某侵占),2015年12月份時已返還給東河村,李順對本案爭議地塊的承包經營權是從饒河縣畜牧局取得,其與畜牧局的承包合同于2015年10月31日已經到期,被上訴人從2015年11月1日起就已經失去了對該地塊的承包經營權,綜上所述,上訴人已經通過與東河村委會的承包合同取得了該地塊的承包經營權,被上訴人應當立即將該地塊返還給上訴人,一審法院認定事實不清,證據不足,應予撤銷。
李某某辯稱:上訴人訴請沒有事實根據也沒有法律依據,法院應依法駁回。
邵某悟向一審法院起訴請求:被告李某某侵占21畝土地是2006年饒河縣畜牧總站違法收回我的245畝土地使用權,其中只有11畝土地是畜牧總站承包給李某某的,剩余10畝土地是李某某侵占的。后饒河縣東河村村委會提起行政訴訟,雙鴨山市中級人民法院作出(2015)雙行初字第7號行政裁定書,饒河縣畜牧總站、饒河縣人民政府同意將245畝土地使用權返還給東河村村委會。我又起訴東河村村委會,要求其將245畝土地使用權退還給我。2016年3月3日,我與東河村村委會達成調解協議,饒河縣人民法院作出(2016)黑0524民初59號民事調解書,東河村村委會將這245畝土地返還給我。在此之前我與東河村村委會于2016年3月1日簽訂承包合同,承包期限2016年至2027年。被告李某某以與饒河縣畜牧總站簽訂土地承包合同為由,強占21畝土地使用權,其承包合同2015年已到期。現東河村村委會又將此土地重新承包給我,因為最開始是我開發(fā)的,沒有到承包期,讓饒河縣畜牧總站違法收去,農村土地承包法規(guī)定在承包期內不允許調整土地,1994年畜牧總站發(fā)放草原使用證標有李某某父親李順土地19.92畝,東河村草原承包落實情況也有李某某父親李順這塊地19.9畝。后期畜牧局又測量一次,畝數為21畝,這21畝土地畜牧局只承包給他11畝,剩余10畝是李某某侵占的。現起訴至法院,請求法院依法判令被告返還侵占原告21畝土地經營權;訴訟費由被告負擔。
一審法院認定事實:原告邵某悟與被告李某某系饒河縣四排赫哲族鄉(xiāng)東河村村民。2015年饒河縣四排赫哲族鄉(xiāng)東河村村民委員會以饒河縣人民政府為被告、饒河縣畜牧總站為第三人向雙鴨山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后經協商三方達成一致意見,饒河縣人民政府、饒河縣畜牧總站同意將爭議的245畝土地使用權返還給饒河縣四排赫哲族鄉(xiāng)東河村村民委員會,饒河縣四排赫哲族鄉(xiāng)東河村村民委員會撤回起訴。2016年1月12日,原告邵某悟向饒河縣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饒河縣四排赫哲族鄉(xiāng)東河村村民委員會將東河村北245畝土地交由其長期承包經營。經饒河縣人民法院主持調解,雙方自愿達成一致意見,即饒河縣四排赫哲族鄉(xiāng)東河村村民委員會將東河村村北土地200畝(北至公培德、張曉東土地,南鄰任海軍、邵波、李某某土地,西至于世杰土地,東到松樹林)發(fā)包給邵某悟,承包期限為2016年至2027年。雙方達成調解協議前,饒河縣四排赫哲族鄉(xiāng)東河村村民委員會與邵某悟于2016年3月1日簽訂土地承包合同,將東河村村北200畝左右土地承包給邵某悟耕種管理。另查明,李順與李某某系父子關系。2006年4月10日,李順與饒河縣草原監(jiān)理站簽訂草場改良地承包合同書,約定李順承包位于東河村草原地11畝,每畝80元,承包期限為2006年4月10日至2015年10月31日止。該土地李某某耕種至今。一審法院認為,當事人有責任就自己的訴訟主張?zhí)峁┳C據,沒有證據或證據不足以證明案件事實的,應承擔舉證不能的法律后果。本案中,原告主張2006年饒河縣畜牧總站違法收回其245畝土地使用權,并將其中11畝土地承包給李某某,李某某自行耕種10畝,總共21畝,現245畝土地使用權已返還給饒河縣四排赫哲族鄉(xiāng)東河村村民委員會,其將245畝土地承包,被告李某某應當返還該21畝土地經營權,因原告承包饒河縣四排赫哲族鄉(xiāng)東河村村民委員會土地為200畝而非245畝,且饒河縣人民法院民事調解書中明確記載其承包200畝土地四至,南鄰李某某土地,同時原告也未提供其他證據予以佐證,故原告要求被告返還21畝土地經營權的訴訟請求不成立。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之規(guī)定,判決:駁回原告邵某悟的訴訟請求。案件受理費50元,由原告邵某悟負擔。
本院二審期間,當事人圍繞上訴請求依法提交了證據。本院組織當事人進行了證據交換和質證。上訴人邵某悟提交證據一,土地轉讓合同,證明東河村委會對饒河縣畜牧局侵占返還245畝土地進行了兩次處分,一次是土地歸還后續(xù)包給了上訴人,再一次是同意從饒河縣畜牧局取得土地承包權的夏玉慶將其土地轉讓給村民張功友,恰與(2016)黑0524民初59號民事調解書中北至公培德、張曉東(張功友兒子)土地,顯示的地塊相符,同時證明東河村委會未將從饒河縣畜牧局收回的爭議地發(fā)包給被上訴人。證據二,東河村委會于2003年9月20日的土地面積表,證明被上訴人只有8.15畝的土地,并不包括爭議土地,不是被上訴人的承包地。被上訴人李某某對證據的真實性有異議,認為與其無關,不予質證。本院對上訴人提交的證據所要證明的問題認為與本案無關,對此不予采信。被上訴人提交的《村2015年主要糧食作物播種面積公示表》,一審時已向法院提交,該證據不屬于二審新證據。對當事人二審爭議的事實,本院認定如下:確認一審法院認定的事實。
本院認為,上訴人邵某悟主張爭議的21畝土地的使用權系其從饒河縣四排赫哲族鄉(xiāng)東河村承包取得,被上訴人李某某侵占上訴人的土地,應當返還。上訴人邵某悟提交的《土地承包合同》、《民事調解書》能夠證實其從饒河縣四排赫哲族鄉(xiāng)東河村取得了200畝土地的經營權,并無證據證實被上訴人李某某耕種的土地在邵某悟承包土地內,因此,上訴人邵某悟無證據證實被上訴人李某某侵占其土地,上訴人主張被上訴人侵權,證據不足,一審判決駁回邵某悟的訴訟請求并無不當。
綜上所述,上訴人邵某悟上訴請求不能成立,應予駁回;一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應予維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一項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二審案件受理費50元,由上訴人邵某悟負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判長 李德良 審判員 岳 明 審判員 曹紅霞
書記員:劉艷茹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