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邢某某。
原告:邢某來。
原告:邢朋峰(又名邢朋舉)。
三原告共同委托訴訟代理人:戴洪智,河北興鹽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中國文史出版社,住所地北京市西城區(qū)太平橋大街23號什錦坊街96號。
法定代表人:沈曉昭,出版社社長。
原告邢某某、邢某來、邢朋峰與被告中國文史出版社名譽權糾紛一案,本院于2016年7月13日立案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邢某來、邢朋峰及三原告共同委托訴訟代理人戴洪智到庭參加了訴訟,被告中國文史出版社經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告邢某某、邢某來、邢朋峰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判令被告立即停止侵害,在省級報刊上公開澄清事實,消除影響,恢復名譽;2.賠償原告精神損害撫慰金5萬元;3.判令被告承擔本案的訴訟費及訴訟開支的實際費用。事實和理由:2013年8月,被告中國文史出版社發(fā)行的《紅色樂陵》一書,原告于2015年1月購買閱讀后,發(fā)現(xiàn)其中第23章節(jié)《信字節(jié)傳奇》中記載原告三人的父親邢仁甫、祖父邢之明部分內容嚴重失實,書中第192頁所寫“……邢員外是個大地主、外號禿老鷹,他其實是個吝嗇的人,這次意外豪爽,全是他兒子邢仁甫做得主……”純屬捏造,事實上,邢仁甫的父親邢之明解放前只有三畝洼地、四間土房,中共鹽山縣黨委史資料明確認定邢仁甫是貧農出身,山東省公安廳對邢仁甫一案的檔案材料記載也證明邢仁甫的出身為貧農?!锻訊u風云》這一章節(jié)對邢仁甫的描述均不符合歷史記載,該書描述馮冠奎殺害黃驊后回到了望子島向邢仁甫描述殺害黃驊的過程與歷史不符,實際馮冠奎殺害黃驊后就跑了。書中第194-198頁中邢仁甫與一枝花有來往的描述均為虛構,不是事實。被告出版的《紅色樂陵》一書,作為紀實文學,沒有還原歷史真相,與現(xiàn)存國家檔案材料記錄事實相違背,給本案原告及邢之明的后輩乃至整個邢氏家族都造成極壞的影響,故原告提起訴訟。
本院認為,公民、法人享有名譽權,公民的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禁止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公民、法人的名譽。公民死亡后,其名譽仍受法律保護。對于邢之明系貧農,有1950年山東省公安廳邢仁甫一案的檔案材料證實,并經本院已生效的(2010)鹽民初字第581號、(2011)鹽民初字第260號民事判決書確認,故本院予以確認。被告提供的《解釋》中資料來源百度百科、《中華網(wǎng)》稱邢之明系地主身份均為傳來證據(jù),而劉賢權將軍回憶文集系作者對歷史事件的追憶,未經考證,非權威文獻記載,宋魁玲的口述文章稱“邢仁甫的高祖父為地主”而非“父親為地主”,故對作者該解釋本院不予采信。其次,對于原告主張馮冠奎殺害黃驊后向邢仁甫描述不符合事實,因山東省公安廳對邢仁甫一案的檔案中對邢仁甫定性為“因投敵叛變及陰謀刺殺黃驊,對其判處死刑”,故無論馮冠奎殺害黃驊后是否向邢仁甫描述過程,均不會造成公眾對邢仁甫社會評價的降低,故原告的主張本院不予支持。最后,對于書中記載邢仁甫強搶戲班花旦、宋奎玲在戲班呆過的內容,因被告沒有提交相應的資料來源,故對該內容應認定為虛構;作者辯解邢之明外號“禿老鷹”系民間流傳說法,亦無證據(jù)佐證。作者對虛構情節(jié)作出的解釋,因《紅色樂陵》一書雖名為故事集,但并非勞動人民創(chuàng)作的充滿幻想的民間故事,而是由樂陵市黨史史志辦公室人員描寫邢仁甫、黃驊等真人真事的文學作品,應屬紀實文學,故應嚴格規(guī)范對史料的文學化加工,在沒有事實依據(jù)的情況下該書虛構邢仁甫強搶婦女、宋奎玲在戲班呆過的情節(jié),給邢之明取“禿老鷹”外號,造成公眾對三人的社會評價降低,應屬侮辱、誹謗公民名譽,本院予以確認。被告中國文史出版社作為編輯出版單位,出版描寫真人真事的文學作品,應對其內容是否屬實,是否含有侮辱、誹謗他人的情形進行謹慎審查,被告中國文史出版社未盡到審查義務,致《紅色樂陵》一書“邢仁甫強搶婦女、宋奎玲在戲班呆過、邢之明系地主、外號‘禿老鷹’”等部分內容失實,造成對邢之明、邢仁甫、宋魁玲名譽的損害,三原告作為其近親屬,向被告主張停止侵害,在省級報刊上公開澄清事實,賠償精神損害撫慰金,本院予以支持。精神損害撫慰金本院結合被告的過錯程度、侵權行為的具體細節(jié)、所造成影響范圍、損害后果、獲利情況及當?shù)厣鐣l(fā)展水平,確定為6000元。被告中國文史出版社提出原告應向《紅色樂陵》一書作者起訴,因依據(jù)《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名譽權案件若干問題的解答》第十條規(guī)定,“因新聞報道或者其他作品發(fā)生的名譽權糾紛,應根據(jù)原告的起訴確定被告。只訴作者的,列作者為被告;只訴新聞出版單位的,列新聞出版單位為被告。”被告中國文史出版社主張與樂陵市黨史史志辦公室簽訂的《圖書出版合同》約定由樂陵市黨史史志辦公室承擔全部責任,因合同約定只對合同當事人產生約束力,對第三人不具有約束力,故其主張本院不予支持。
綜上所述,被告中國文史出版社出版《紅色樂陵》一書未盡到審查義務,致書中部分內容失實,造成對邢之明、邢仁甫、宋魁玲名譽的損害,三原告作為其近親屬,主張被告在省級報刊上公開澄清事實,消除影響,恢復受損名譽,賠償精神損害撫慰金的訴訟請求,本院予以支持。
據(jù)此,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零一條、第一百二十條、第一百三十四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八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名譽權案件若干問題的解答》第五條、第六條、第九條、第十條、第十一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第一百四十四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中國文史出版社于本判決生效后七日內在《燕趙晚報》上刊登道歉聲明,為邢之明、邢仁甫、宋魁玲恢復受損名譽、消除影響,其道歉聲明的內容及版面由本院審定。如拒不執(zhí)行,本院即在其他報刊上刊登為邢之明、邢仁甫、宋魁玲恢復受損名譽、消除影響的公告,其費用由被告中國文史出版社承擔;
二、被告中國文史出版社于本判決生效后七日內賠償原告邢某某、邢某來、邢朋峰精神損害撫慰金6000元;
三、駁回原告邢某某、邢某來、邢朋峰的其他訴訟請求。
如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限履行給付金錢義務的,則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300元,由被告中國文史出版社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提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河北省滄州市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 王金榮
書記員:李晶晶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