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訴人(原審被告)宜昌市海峰大酒店有限公司。住所地:宜昌市伍家崗區(qū)白沙路1號。
法定代表人林海峰,該公司董事長。
上訴人(原審被告)宜昌市海峰商旅酒店連鎖管理有限公司。住所地:宜昌市伍家夷陵大道384號。
法定代表人林海峰,該公司董事長。
上列二上訴人共同委托代理人汪洋,湖北七君律師事務所律師。特別授權(quán)代理。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鄧某某。
委托代理人付紅,湖北百思特律師事務所律師。特別授權(quán)代理。
上訴人宜昌市海峰大酒店有限公司、宜昌市海峰商旅酒店連鎖管理有限公司為與被上訴人鄧某某民間借貸糾紛一案,不服宜昌市西陵區(qū)人民法院(2015)鄂西陵民初字第01153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于2015年11月11日受理后,依法組成由審判員尹為民擔任審判長,審判員唐兆勇、陳繼雄參加的合議庭進行了審理。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jié)。
原審法院經(jīng)審理查明,2011年10月19日,鄧某某與宜昌市海峰大酒店有限公司、林海峰、秦唯唯簽訂《投資協(xié)議》一份,約定宜昌市海峰大酒店有限公司向鄧某某借款100萬元,其中25萬元原為鄧某某以羅某名義已借出,當日將該筆借款歸并至鄧某某名下,鄧某某另行支付借款75萬元至宜昌市海峰大酒店有限公司賬戶。雙方約定投資期限為一年,年投資回報率為30%,期滿須立即歸還投資款,逾期未返還的,按30%的年息支付違約金,同時約定由林海峰、秦唯唯為上述借款承擔連帶責任保證。協(xié)議簽訂當日,鄧某某依約另行向宜昌市海峰大酒店有限公司賬戶轉(zhuǎn)賬支付了借款75萬元。2012年1月11日,鄧某某再次與宜昌市海峰大酒店有限公司、林海峰、秦唯唯簽訂《投資協(xié)議》一份,約定宜昌市海峰大酒店有限公司向鄧某某借款100萬元。雙方約定投資期限為一年,年投資回報率為30%,期滿須立即歸還投資款,同時約定由林海峰、秦唯唯為上述借款承擔連帶責任保證。協(xié)議簽訂后,鄧某某依約支付了借款。2012年10月20日,鄧某某與宜昌市海峰大酒店有限公司、林海峰、秦唯唯簽訂《借款協(xié)議》一份,約定宜昌市海峰大酒店有限公司向鄧某某借款200萬元,借款期限為一年,年利率為30%。同時約定由林海峰、秦唯唯為上述借款承擔連帶責任保證。協(xié)議簽訂同日,鄧某某依約向宜昌市海峰大酒店有限公司指定賬戶支付了借款200萬元。2015年3月8日,鄧某某與宜昌市海峰大酒店有限公司、林海峰、秦唯唯、宜昌市海峰商旅酒店連鎖管理有限公司簽訂《補充協(xié)議》一份,約定上述兩份《投資協(xié)議》、一份《借款協(xié)議》所涉借款,利息的支付時間均調(diào)整為每季度的1日,每期支付30萬元。同時確認宜昌市海峰大酒店有限公司2014年7月起至2015年3月30日止欠付鄧某某利息75萬元,并欠付鄧某某作為擔保人的周運秋借款本金及利息260萬元。各方另約定宜昌市海峰大酒店有限公司、林海峰、秦唯唯、宜昌市海峰商旅酒店連鎖管理有限公司從2015年4月1日起每月向鄧某某支付50萬元,共支付15期共750萬元,則雙方視為款項還清,如不能依約償還任何一期借款,則視為全部債務到期,鄧某某有權(quán)立即主張償還全部借款本息。各方還約定,宜昌市海峰商旅酒店連鎖管理有限公司為上述債務提供連帶責任擔保。上述《補充協(xié)議》簽訂后,宜昌市海峰大酒店有限公司、林海峰、秦唯唯、宜昌市海峰商旅酒店連鎖管理有限公司未能依約支付各期款項。庭審中經(jīng)雙方確認,截止2015年7月4日,宜昌市海峰大酒店有限公司、宜昌市海峰商旅酒店連鎖管理有限公司歷年共向鄧某某支付了利息2431670元。原審庭審中,證人羅某對于上述2011年10月19日《投資協(xié)議》中將其名下借款25萬元歸并到鄧某某名下的相關(guān)條款表示認可。
鄧某某提起訴訟,請求判令:1、判令宜昌市海峰大酒店有限公司、宜昌市海峰商旅酒店連鎖管理有限公司返還借款400萬元;2、判令宜昌市海峰大酒店有限公司、宜昌市海峰商旅酒店連鎖管理有限公司從2014年7月15日起至借款實際還清之日止,按24%年利率的標準支付利息;3、判令宜昌市海峰大酒店有限公司、宜昌市海峰商旅酒店連鎖管理有限公司承擔本案訴訟費、保全費。
原審法院認為,鄧某某與宜昌市海峰大酒店有限公司之間的民間借貸合同關(guān)系真實、合法、有效,依法予以確認。雙方約定的借款期限屆滿后,宜昌市海峰大酒店有限公司未能依約如期歸還借款,已構(gòu)成違約,其依法應承擔繼續(xù)償還本金、給付利息的違約責任。宜昌市海峰商旅酒店連鎖管理有限公司為宜昌市海峰大酒店有限公司的借款債務提供了連帶責任保證,在宜昌市海峰大酒店有限公司未履行主債務的情形下,宜昌市海峰商旅酒店連鎖管理有限公司對宜昌市海峰大酒店有限公司所負借款債務依法應承擔連帶清償責任。宜昌市海峰大酒店有限公司、宜昌市海峰商旅酒店連鎖管理有限公司辯稱鄧某某的起訴案由應是普通的合伙糾紛、不是民間借貸糾紛。但上述《投資協(xié)議》、《借款協(xié)議》、《補充協(xié)議》約定的內(nèi)容反映,鄧某某既不參與酒店的日常經(jīng)營管理,亦不參與利潤盈余的分配,僅僅是獲取固定利息或回報,故鄧某某與宜昌市海峰大酒店有限公司之間的合同關(guān)系性質(zhì)應認定為民間借貸,宜昌市海峰大酒店有限公司、宜昌市海峰商旅酒店連鎖管理有限公司所提此項辯解不能成立,不予采納。上述《投資協(xié)議》、《借款協(xié)議》、《補充協(xié)議》約定的利率或回報率均為30%,超過了法定的民間借貸的利率上限,超出部分依法不予保護。2011年10月19日以來,中國人民銀行對貸款基準利率進行了多次調(diào)整,按照不同時間段貸款基準利率的4倍標準,分別計算上述各筆借款截止2015年7月4日的利息金額,其中2011年10月19日所借100萬元利息計算為961289元,2012年1月11日所借100萬元利息計算為897655元,2012年10月20日所借200萬元利息計算為1330955元,宜昌市海峰大酒店有限公司應付利息合計為3189899元,減去其已付利息2431670元,截止2015年7月4日,宜昌市海峰大酒店有限公司尚欠鄧某某利息758229元,對此宜昌市海峰大酒店有限公司、宜昌市海峰商旅酒店連鎖管理有限公司應予連帶清償。2015年7月5日后,因中國人民銀行將貸款基準利率調(diào)減至6%以下,鄧某某主張此后的借款年利率亦為24%,超過了法定的民間借貸的利率上限,依法按照中國人民銀行同期同類貸款利率的4倍標準予以支持。原審法院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第十八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第一款的規(guī)定,判決:一、被告宜昌市海峰大酒店有限公司償還原告鄧某某借款本金400萬元,并支付截止2015年7月4日的借款利息758229元。二、被告宜昌市海峰大酒店有限公司以400萬元為基數(shù),從2015年7月5日起至實際清償之日止,按照中國人民銀行同期同類貸款利率的四倍向原告鄧某某給付利息。三、被告宜昌市海峰商旅酒店連鎖管理有限公司對前兩項判決中被告宜昌市海峰大酒店有限公司所負給付義務承擔連帶清償責任。四、駁回原告鄧某某的其他訴訟請求。上列應付款項,于本判決生效后十日內(nèi)履行。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本案受理費41960元,減半收取20980元,財產(chǎn)保全費5000元,合計收取25980元(原告已預交),由被告宜昌市海峰大酒店有限公司、宜昌市海峰商旅酒店連鎖管理有限公司連帶負擔,被告負擔的訴訟費由其在履行上述判項時一并直接轉(zhuǎn)付原告鄧某某。
經(jīng)審理查明,原審法院查明的事實屬實,本院予以確認。
本院認為:一、鄧某某與宜昌市海峰大酒店有限公司分別于2011年10月19日、2012年1月11日簽訂的兩份《投資協(xié)議》,雖名為投資,但協(xié)議內(nèi)容均明確為“借款”,且有保證人林海峰、秦唯唯為上述兩筆借款提供連帶責任擔保。2015年3月8日,雙方簽訂《補充協(xié)議》,對上述兩筆借款及2012年10月20日的200萬元借款再次明確為“借款”,本案雙方應構(gòu)成民間借貸法律關(guān)系。上訴人宜昌市海峰大酒店有限公司、宜昌市海峰商旅酒店連鎖管理有限公司關(guān)于雙方系合伙關(guān)系的上訴理由不能成立,本院不予采納。二、原審證人羅某出庭作證系證明其前期與宜昌市海峰大酒店有限公司發(fā)生了25萬元借款,并認可該25萬元借款歸并到鄧某某名下,宜昌市海峰大酒店有限公司在其后的協(xié)議中對該25萬元借款也予以認可,羅某是否參與公司的盈余分配與認定本案借貸事實沒有關(guān)聯(lián)性。上訴人宜昌市海峰大酒店有限公司、宜昌市海峰商旅酒店連鎖管理有限公司關(guān)于原審應追加羅某為本案共同訴訟人參加訴訟的主張,沒有事實與法律依據(jù),本院不予支持。綜上,原審判決認定本案的基本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實體處理得當。經(jīng)合議庭評議,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一)項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二審案件受理費83920元,由上訴人宜昌市海峰大酒店有限公司、宜昌市海峰商旅酒店連鎖管理有限公司負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判長 尹為民 審判員 唐兆勇 審判員 陳繼雄
書記員:袁昌芹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