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鄧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安徽省。
委托訴訟代理人:高韻翔,上海捷勛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訴訟代理人:葉旸,上海捷勛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上海志寧物流有限公司,住上海市崇明區(qū)橫沙鄉(xiāng)富民支路XXX號XXX-XXX室(上海橫泰經(jīng)濟開發(fā)區(qū))。
法定代表人:何成鳳,總經(jīng)理。
委托訴訟代理人:王司南,上海融力天聞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訴訟代理人:秦利平,上海融力天聞律師事務所律師。
第三人:上海金灃國際物流有限公司,住所地上海市崇明區(qū)城橋鎮(zhèn)三沙洪路XXX號XXX幢XXX室。
法定代表人:汝金標,執(zhí)行董事。
原告鄧某某與被告上海志寧物流有限公司掛靠經(jīng)營合同糾紛一案,本院于2019年5月6日立案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于2019年7月9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鄧某某及其委托代理人高韻翔、被告的委托訴訟代理人王司南到庭參加訴訟。后原告鄧某某申請追加上海金灃國際物流有限公司為本案第三人。因案情復雜,本院依法轉(zhuǎn)為適用普通程序,本院于2019年11月6日再次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鄧某某及其委托代理人高韻翔、被告之委托訴訟代理人王司南、第三人上海金灃國際物流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汝金標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jié)。
原告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判令解除原告與被告之間的掛靠關(guān)系(掛靠車輛車牌號:滬DFXXXX,發(fā)動機型號:XXXXXXXX);2、判令被告配合原告辦理車輛過戶至第三人名下;3、本案訴訟費由被告承擔。事實與理由:2015年3月原告從案外人上海嘉徽汽車銷售有限公司處購買東風牌重型廂式貨車一輛用于貨運經(jīng)營(車牌號為滬DFXXXX),車價共計245,000元,原告一次性付清車價款。后原告在案外人上海嘉徽汽車銷售有限公司安排下,將車輛掛靠在被告名下,未簽訂書面掛靠協(xié)議,約定原告每年向被告支付掛靠費用。后原告于2016年支付掛靠費22000元、2017年支付掛靠費22000元、2018年支付掛靠費32300元,2019年支付掛靠費28300元。但在雙方實際履行合同的過程中,被告多次上漲掛靠費用,隨意亂收費?,F(xiàn)原告要求與被告解除掛靠關(guān)系,并將車輛過戶至第三人名下。
被告在第一次庭審中表示同意解除雙方之間的掛靠協(xié)議,車輛歸原告、車牌歸被告,車輛識別代碼轉(zhuǎn)籍給原告指定的公司或者自己名下。在第二次庭審中被告辯稱,合同尚在履行期,被告沒有違約行為,要求繼續(xù)履行合同。
第三人陳述:如果原、被告之間的掛靠協(xié)議解除,同意原告將涉案車輛過戶至其名下。
當事人圍繞訴訟請求依法提交了證據(jù),本院組織當事人進行了證據(jù)交換和質(zhì)證。對于當事人無異議的證據(jù),本院予以認定并在卷佐證。
本院根據(jù)原、被告陳述和提供的相關(guān)證據(jù),確認如下事實:2015年3月,原告以總價245000元購得東風牌重型廂式貨車一輛,并經(jīng)案外人上海嘉徽汽車銷售有限公司介紹于2015年4月17日將該車掛靠至案外人上海林夕包裝材料有限公司名下,后又于2018年4月18日掛靠至被告名下。2018年4月18日,原告鄧某某(合同乙方)與被告上海志寧物流有限公司(合同甲方)就車牌號為滬DFXXXX、車輛識別代號為LGAX4C357FXXXXXXX東風牌重型廂式貨車簽訂《車輛掛靠經(jīng)營合同》,約定如下:第一條:乙方將其購置車輛登記在甲方名下,甲方申領(lǐng)車牌和營運證,車輛所有權(quán)為乙方,經(jīng)營使用權(quán)即車牌照和營運證等為甲方所有,乙方在車輛運行經(jīng)營中發(fā)生的一切民事、刑事行為,由乙方自行承擔。第二條:甲方代乙方辦理車輛保險、驗車、年檢等相關(guān)手續(xù),費用由乙方承擔,由乙方先予支付后辦;甲方收取乙方掛靠管理費為每年3500元。第三條:乙方應在甲方通知交付代辦車輛保險、驗車、年檢等相關(guān)費用三日內(nèi)及時將費用交付甲方賬上。逾期,甲方可暫扣車輛以及相關(guān)證件,以保證營運安全。第四條:掛靠期間,乙方進行轉(zhuǎn)讓,乙方則需要向甲方償付40000元,因乙方新車購買時,甲方出資墊付40000元。乙方轉(zhuǎn)讓車輛須先與甲方解除合同,甲方收回車牌和營運證,未解除合同轉(zhuǎn)讓視為違約。甲方有權(quán)暫扣車輛并對車輛處置,償付欠款和違約金。本條各款所明確的違約責任,違約方須承擔違約金伍萬元,守約方有單方解除合同權(quán)利,并可追索違約金。第五條:合同期滿終止,一方按約定解除,甲方收回車輛、營運證件。若乙方請求車牌過戶,乙方應償付車牌轉(zhuǎn)讓費用40000元;由甲方指定保險公司統(tǒng)一投保;使用性質(zhì)為非營運的車輛無營運證,一切罰款乙方自行承擔。第六條:合同到期,由甲方墊資購車約定的,乙方需到期日付清甲方購車墊資40000元。逾期甲方有權(quán)扣車,并由乙方來承擔違約金伍萬元;合同期限為六年,非合同約定不能單方違約,否則視為違約,違約金為伍萬元。該份《車輛掛靠經(jīng)營合同》由被告提供。庭審中,原告認為當時簽訂的是空白合同。
案涉車輛行駛證記載,涉案車輛類型為重型廂式貨車,車牌號為滬DFXXXX,車輛識別代號為LGAX4C357FXXXXXXX,發(fā)動機號為XXXXXXXX,使用性質(zhì)為貨運,所有人為被告上海志寧物流有限公司,品牌型號為東風牌DFL5253SSYAS1B,注冊日期為2015年4月9日,發(fā)張日期為2018年4月18日。
另查明,第一年度,即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的總費用已包含在原告支付的全部購車款245,000元之中;第二年度,即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的總費用22500元,原告已支付;第三年度,即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的總費用22500元,原告已支付;第四年度,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的總費用32300元,原告已支付;第五年度,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的總費用26500元,原告已支付。
以上事實,由原、被告提供的《車輛掛靠經(jīng)營合同》、銀行流水、行駛證復印件、注冊登記摘要信息等證據(jù)以及當事人庭審時的陳述予以證明。
本院認為,雖然原告對被告提供的《車輛掛靠經(jīng)營合同》內(nèi)容存有部分異議,但就掛靠之意表示一致,故雙方存在掛靠合同關(guān)系。原告認為,根據(jù)約定原告每年支付被告的掛靠費為3500元,但被告每年收取的費用總額中扣除保險費及相關(guān)手續(xù)費之后剩余的金額遠遠超過該數(shù)字,且2018年、2019年被告無故提高收費金額,損害了原告合法權(quán)益,故要求解除合同。而被告認為2018年比2016年、2017年高出1萬元系原告的車輛從非營運性質(zhì)轉(zhuǎn)為貨運性質(zhì)登記車輛所產(chǎn)生的費用,包括變更費、變更飛翼后超長超寬的服務費以及北斗導航費用和營運證辦理費用。因雙方合同履行期限未屆滿,原告不得行使解除權(quán)。對此,本院認為在合同對原告應付費用的項目已作列明的情況下,被告作為收取單位應當就各項費用的實際支出向原告作出說明或提供相應票證并對每項費用或收取依據(jù)向原告作出合理的解釋,以此證明收費的合理性。但在雙方簽訂的合同中除保險、驗車、年檢及管理費有約定外,對變更費、變更飛翼后超長超寬的服務費以及北斗導航費用和營運證辦理費用等項目合同中均無約定。訴訟中,在本院要求被告對其收費作合理性解釋并提供相關(guān)證據(jù)時,被告既未提供年度收費明細,也未提供相應的收費憑證。所以,在實際履行過程中是否有此類項目的產(chǎn)生、收費的標準如何以及該費用應當由誰承擔,均無合同約定。由此,在被告未向原告出具實際支出的相關(guān)票證、又不能證明其提高費用存在合理性的情況下,使原告的交費始終處于不確定的狀態(tài),有違訂立合同之目的,亦有違誠信。故原告據(jù)此要求解除合同符合法律規(guī)定,本院予以支持。至于解除時間,根據(jù)法律規(guī)定,當事人一方主張解除合同的,應當通知對方,合同自通知到達對方時解除。如一方當事人請求確認解除合同通知效力的,法院經(jīng)審查認為對方的異議不成立的,則合同自通知到達對方時解除;如一方當事人起訴請求判令解除合同,法院經(jīng)審查認為符合約定解除或法定解除條件的,則合同自法院判決生效之日起解除。本案中,原告提起訴訟前未曾發(fā)出解除通知,現(xiàn)原告起訴要求解除合同,合同應自判決生效之日起解除。第三人同意原告將涉案車輛登記在其名下,本院予以準許。據(jù)此,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九十三條、第九十四條、第九十七條、第一百零七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原告鄧某某與被告上海志寧物流有限公司于2018年4月18日簽訂的《車輛掛靠經(jīng)營合同》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解除;
二、被告上海志寧物流有限公司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nèi)配合原告鄧某某將車輛識別代號為LGAX4C357FXXXXXXX東風牌重型廂式貨車變更登記至第三人上海金灃國際物流有限公司名下。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80元,財產(chǎn)保全費420元,兩項合計500元,由被告上海志寧物流有限公司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nèi),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盛云飛
書記員:董??曄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