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代:鄧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住黑龍江省牡丹江市愛民區(qū)。委托訴訟代理人:王艷波,黑龍江公盛律師事務所律師。被告:孟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住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區(qū)。委托訴訟代理人:包玉杰,黑龍江仲信律師事務所律師。
鄧某某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要求被告償還借款本金150000元、利息20260元(利息按日萬分之四計算自2016年5月20日起至2017年4月30日止),合計170260元;2.被告承擔本案訴訟費用。事實與理由:2016年5月18日、19日,被告因做生意需資金周轉為由,向原告借款250000元,雙方約定利息日萬分之四。2016年12月2日、3日,被告又向原告借款80000元。后經原告多次找到被告索要,被告孟某某償還原告借款180000元,尚欠原告150000元,經原告多次索要至今未償還。故原告訴至法院,以維護原告的合法權益。孟某某辯稱,原告所述與事實不符,由于原告的弟弟與被告一起做生意,雙方經常有經濟往來,包括支付寶以及現金往來,孟某某并不欠原告訴訟請求中的那么多錢。當事人圍繞訴訟請求依法提交了證據,本院組織當事人進行了證據交換和質證。對有爭議的證據和事實本院認定如下:原告舉示的證據1.貸款證明復印件1份,證明2016年5月18日原告在浙江網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貸款250000元出借給被告。被告對此份證據的真實性、關聯(lián)性均有異議,根據民事訴訟法及相關司法解釋的規(guī)定,證據應當出示原件,無法與原件核對的復印件不能作為證據使用,此份證據均系復印件,且沒有浙江網商銀行的各種蓋章證明。即使該證據是真實的,只能說明原告本人與浙江網商銀行有過貸款關系,不能證據被告向原告借款。2.支付寶轉賬記錄復印件4張,證明被告孟某某于2016年5月18日、2016年5月19日、2016年12月2日、2016年12月3日分四次向原告累計借款330000元,已償還原告180000元,尚欠150000元未償還。被告對此份證據的形式要件有異議,電子數據是可以通過技術手段進行制作的,根據相關的法律規(guī)定電子數據采取公正的手段進行固定與保存,此份證據無法證實接受款項的一方是否本案被告孟某某。3.微信記錄截圖10張,證明被告曾向原告借款330000元,已經償還借款180000元,尚欠150000元,雙方約定借款利息為日萬分之四。被告對此份證據的形式要件有異議,電子數據是可以通過技術手段進行制作的,根據相關的法律規(guī)定電子數據采取公正的手段進行固定與保存。由于原告的弟弟與被告做過生意,有經濟往來,故被告不予認可該借款數額。4.貸款證明1份、支付寶網絡技術公司客戶回單4份、中國電信手機收款收據1份(補強證據1、2),證明2016年5月18日原告在網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貸款250000元出借給被告。原告于2016年5月18日、5月19日通過支付寶轉賬的方式向被告支付250000元,于2016年12月2日和12月3日通過支付寶轉賬的方式出借給被告80000元,累計出借給被告330000元。被告的手機號為1818****111,手機號的用戶名及支付寶賬戶名均為孟某某。被告孟某某對貸款證明的真實性沒有異議,對證明的問題有異議,貸款只能證明原告在浙江網上銀行有一筆貸款,從該證據不能推斷出該筆貸款與被告有關。對支付寶網絡技術公司客戶回單四份的真實性沒有異議,對其中一筆50000元有異議,該筆款的付款人是陳麗婷,并非是原告,該證據與本案無關。對電信手機收款收據中的280000元沒有異議,對收到陳麗婷的50000元有異議。5.離婚證復印件1份,證明原告鄧某某與陳麗婷在2017年3月20日之前是夫妻關系。被告對此份證據的形式要件沒有異議,對證明的問題有異議,認為陳麗婷與原告是否離婚與該筆欠款是否系被告所欠沒有因果關系,即使是陳麗婷借給被告50000元,應該是陳麗婷本人向被告起訴索要,不應該由原告代為起訴。被告舉示的證據1.2015年中國民生銀行支付業(yè)務回單3份,證明原、被告在原告起訴前已經有金錢往來,被告曾給付原告150000元。原告對此份證據的形式要件有異議,認為應該提供原件加以證實。對證明的問題有異議,該份證據只能證明2015年10月29日雙方有過交易往來,不能證明回單所顯示的錢款是用來償還2016年5月18日原、被告的借款。被告的此份證據與本案沒有關聯(lián)性。2.2016年中國民生銀行支付業(yè)務回單2份、網上銀行電子回單1份、平安銀行網銀轉賬交易詳單1份,證明在原告起訴后,2016年7月28日和8月5日被告分兩次償還借款60000元,2016年8月1日被告通過中國農業(yè)銀行自動柜員機向原告轉賬的方式償還借款50000元,2016年7月27日,被告通過平安銀行網銀轉賬的方式償還借款50000元。原告對形式要件有異議,應該提供原件加以證實。2016年7月27日、7月28日、8月1日支付寶業(yè)務回單憑證上的130000元是原、被告微信談話過程中確定的在2016年8月1日歸還的130000元。2016年8月5日,支付寶業(yè)務回單憑證的30000元也是原、被告雙方微信聊天記錄中談到的2016年8月5日被告已償還的借款30000元。本院認為,原告舉示的證據符合證據的真實性、合法性、關聯(lián)性,能夠形成完整的證據鏈條,能夠證明被告孟某某于2016年5月18日向原告借款200000元,2016年5月19日借款50000元,2016年12月2日借款30000元,2016年12月3日借款50000元,合計借款330000元,并約定利息日萬分之四;被告孟某某于2016年8月1日償還130000元,8月5日償還30000元,8月13日償還20000元,合計償還原告鄧某某借款180000元;原告鄧某某與陳麗婷曾系夫妻關系的事實,本院對原告舉示的證據予以確認。被告舉示的兩份證據均系復印件,除原告認可的已償還的160000元外,其他證據無法與原件核對,且原告不予認可,本院僅對原告認可的160000元的憑證予以確認,其他證據本院不予確認。根據當事人陳述和經審查確認的證據,本院認定事實如下:原告鄧某某的弟弟與被告孟某某是同學。被告孟某某因做生意需要資金周轉,于2016年5月18日、5月19日向原告鄧某某借款250000元,原告通過網商銀行貸款250000元后以支付寶轉賬的方式給付被告孟某某。被告孟某某于2016年8月1日償還原告鄧某某借款130000元,8月5日償還借款30000元,8月13日償還借款20000元,合計償還借款180000元。2016年12月2日、12月3日,被告孟某某又向原告鄧某某借款80000元,原告鄧某某以支付寶轉賬的方式給付被告孟某某30000元,鄧某某以其妻子陳立婷的名義轉賬給被告孟某某50000元,截止2016年12月3日被告孟某某累計欠原告鄧某某借款150000元。原、被告在微信聊天記錄中約定借款利息為日萬分之四。
原告鄧某某與被告孟某某民間借貸糾紛一案,本院于2017年5月24日立案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于2017年6月2日、8月21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鄧某某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王艷波,被告孟某某的委托訴訟代理人包玉杰到庭參加訴訟。因雙方爭議較大,本院于2017年8月21日作出(2017)黑1004民初550號民事裁定,將本案由簡易程序轉為普通程序。本案適用普通程序,于2017年11月2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鄧某某的委托訴訟代理人王艷波到庭參加訴訟,被告孟某某經傳票傳喚拒不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本院認為,原、被告之間的借款合同是雙方當事人之間的真實意思表示,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guī)的規(guī)定,借款合同合法有效,以原、被告之間的轉賬憑證為憑。原告已將330000元給付被告,被告應按約定償還尚欠的本金150000元及利息?!蹲罡呷嗣穹ㄔ宏P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第二十六條第一款規(guī)定:“借貸雙方約定的利率未超過年利率24%,出借人請求借款人按照約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本案中,原、被告約定利息按日萬分之四計算,該約定符合上述法律規(guī)定。2016年5月19日被告向原告借款250000元,按日萬分之四計算自2016年5月20日起至2016年8月1日的利息為7422元;2016年8月1日被告孟某某償還原告鄧某某借款130000元,被告尚欠原告借款本金120000元,按日萬分之四計算自2016年8月2日起至2016年8月5日的利息為146元;2016年8月5日被告償還原告鄧某某借款30000元,被告尚欠原告借款90000元,按日萬分之四計算自2016年8月6日起至2016年8月13日的利息為246元;2016年8月13日被告償還原告借款20000元,被告尚欠原告借款70000元,利息按日萬分之四計算自2016年8月14日起至2016年12月3日為3080元;2016年12月3日被告向原告借款80000元,累計借款金額合計150000元,利息按日萬分之四計算自2016年12月4日起至2017年4月30日為8880元,合計利息19774元。原告要求被告償還借款本金150000元、利息19774元,請求合理,本院予以支持。超出部分的利息,于法無據,本院不予支持。綜上,被告孟某某應償還原告鄧某某借款本金150000元、利息19774元(利息按日萬分之四計算自2016年5月20日起至2017年4月30日止),合計169774元。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六十條、第一百九十六條、第二百零五條、第二百零六條、第二百零七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第二十六條第一款,《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第一款、第六十五條第一款、第一百四十四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九十條、第二百四十一條規(guī)定,判決如下:
被告孟某某于本判決生效后十日內給付原告鄧某某借款本金150000元、利息19774元(利息按日萬分之四計算自2016年5月20日起至2017年4月30日止),合計169774元;駁回原告鄧某某的其他訴訟請求。如果被告孟某某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三十九條的規(guī)定,當事人申請執(zhí)行的期間為二年,自本判決規(guī)定履行期間的最后一日起計算。案件受理費3705元,由被告孟某某負擔。如不服本判決,可以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照對方當事人或者代表人的人數提出副本,上訴于黑龍江省牡丹江市中級人民法院。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