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通山縣永興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住所地:通山縣通羊鎮(zhèn)南市路23號。
法定代表人:徐華虎,該公司董事長。
委托訴訟代理人:陳善賢,湖北仁賢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梁文林,男,1983年7月4日出生,漢族,廣西北流人,住通山縣。
委托訴訟代理人:周雪琴,湖北揚忠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通山縣永興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與被告梁文林勞動爭議糾紛一案,本院于2019年2月26日立案后,依法適用普通程序,于2019年4月30日公開開庭審理。原告通山縣永興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的委托訴訟代理人陳善賢,被告梁文林的委托訴訟代理人周雪琴到庭參與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告通山縣永興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判決原告無須支付被告梁文林一次性傷殘補助金26075元、一次性工傷醫(yī)療補助金22350元、一次性傷殘就業(yè)補助金29800元。2、判決本案訴訟費用由被告承擔。
事實和理由:原告為位于原德行玻璃廠建筑工程項目的承建方。2017年原告將該建筑工程項目的搭建鋼管架勞務發(fā)包給譚經(jīng)龍,譚經(jīng)龍又將該勞務轉包給葉成就。葉成就雇傭被告為其提供勞務在該工地從事搭建鋼管架活動。2017年11月29日下午2時許,被告在該工地從手裝模板活動中,不慎被砸傷。被告系受葉成就雇傭并為其提供勞務。被告與葉成就系雇傭關系。原告從未聘請被告為本公司職工,原告與被告不構成勞動關系。故被告在工地受傷并非工傷。原告對被告受到的傷害依法不承擔賠付責任。原告為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特具文起訴,懇請人民法院支持原告的訴訟請求。
原告通山縣永興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圍繞訴訟請求向本院提交了如下證據(jù):
證據(jù)1、原告的營業(yè)執(zhí)照及法定代表人身份證明,證明原告的身份主體資格。
證據(jù)2、通勞人仲字【2018】042號仲裁裁決書,證明經(jīng)過裁決的事實。
證據(jù)3、證人證言,證明被告系由葉**雇傭,與葉**形成雇傭關系。
被告梁文林辯稱,一、答辯人與被答辯人之間存在勞動關系。首先,答辯人2017年9月10日左右,在被答辯人處入職工作,從事架子工,沒有簽訂勞動合同,約定工資每天180元。2017年11月29日下午1時50分,答辯人在被答辯人承建的通山縣德玻璃廠建筑工地上班時,搬運鋼管的過程中,右腳大拇指不慎被鋼管砸傷。其次,被答辯人將其承建的搭建鋼管及從事裝模板的施工分包給不具有用工主體的自然人,依據(jù)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關于確立勞動關系有關事項的通知》第4條明確規(guī)定“建筑施工、礦山企業(yè)等用人單位工程(業(yè)務)或經(jīng)營權發(fā)包給不具備用工主體資格的組織或自然人,對該組織或自然人招用的勞動者,由具備用工主體資格的發(fā)包方承擔用工主體責任”等規(guī)定,被答辯人具有用工主體資格,自然人譚經(jīng)龍不具備用工主體資格,根據(jù)該規(guī)定,答辯人與被答辯人存在勞動關系。再次,根據(jù)通人社工(2018)第22號通山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工傷認定書》、《勞動能力鑒定書》等證據(jù)認定,亦可以證明答辯人在被答辯人處工地工作時右腳大拇指被砸傷致拾級傷殘,是在被答辯人處工作期間發(fā)生的工傷傷殘的事實。二、答辯人在被答辯人處發(fā)生的工傷,被答辯人理應承擔相應的工傷賠償責任。答辯人自2017年9月到2017年11月,一直在被答辯人處上班。在答辯人在職期間,被答辯人未依法為答辯人購買人身保險及工傷保險。在答辯人右腳大拇指被砸傷造成嚴重傷殘的情況下,拒絕給予答辯人工傷賠償,答辯人的工傷認定及勞動能力鑒定均符合規(guī)定,仲裁委員會根據(jù)法律規(guī)定判令被答辯人支付答辯人一次性傷殘補償補助金、一次性工傷醫(yī)療補助金、一次性傷殘就業(yè)補助金等共計78225元符合法律規(guī)定,應依法支持。綜上所述,答辯人與被答辯人存在事實的勞動關系,答辯人是在被答辯人處工作時受傷,仲裁委員會依據(jù)其的傷殘鑒定及工傷認定書做出的裁決書合情、合理、合法,請求法庭駁回被答辯人的訴訟請求。
被告梁文林向本院提交證據(jù):
證據(jù)1、被告的身份證、原告的企業(yè)信息,證明原、被告主體資格。
證據(jù)2、工傷認定書、勞動能力鑒定、仲裁裁決書等,證明1.被告在原告處工作受傷系工傷;2.被告?zhèn)麣埖燃墳槭墸?.各項賠償合情合理合法。
經(jīng)庭審質證,本案當事人對各自提交的證據(jù)發(fā)表了質證意見,一、被告對原告提交的證據(jù)1無異議,證據(jù)2真實性無意思,印證原、被告存在勞動關系。對3證人證言有異議,是當庭提交的申請書,該申請已經(jīng)超過了舉證期限,且沒有看到該份證據(jù)。二、原告對被告證據(jù)1真實性無異議,證據(jù)2工傷認定、勞動能力鑒定,仲裁真實性無異議,合法性有異議。工傷認定從程序和實體上不具有合法性,工傷認定沒有對原、被告是否有勞動關系進行實際審查。在程序上也是錯誤的,根據(jù)社會與勞動保障部出臺的工傷認定辦法22條,該份決定沒有送達給原告,是由譚經(jīng)龍簽收的,譚經(jīng)龍不是原告的法定代理人也不是職工,送達程序違法,該證據(jù)不具有證據(jù)效力。原告已經(jīng)向法院申請撤銷該份認定書。該工傷認定不合法,那么勞動能力鑒定與仲裁書均不合法。
本院認為,對原、被告提交證據(jù)、證人證言與本案待證事實具有關聯(lián)性、合法性和真實性,本院對證據(jù)的證明對象和證明目的均予以確認。
根據(jù)上述依法確認的有效證據(jù)及原、被告的陳述,可確認本案以下事實:
原告通山縣永興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系原德行玻璃廠建筑工程項目的承建方。2017年原告將該建筑工程項目的搭建鋼管架勞務發(fā)包給自然人譚經(jīng)龍,譚經(jīng)龍自己負責模板部分,將架子部分轉包給自然人葉成就。葉成就雇傭被告梁文林為其提供勞務,在該工地從事搭建架子部分勞動,梁文林的勞動報酬由葉成就負擔。2017年11月29日下午2時許,被告梁文林在該工地從手裝模板勞動中,不慎被砸傷。2018年5月9日,被告梁文林申請工傷認定,通山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作出通人社工(2018)第22號《工傷認定決定書》,認定結論:工傷。2018年7月18日,被告梁文林申請勞動能力鑒定,咸寧市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作出咸勞鑒字(2018)237號《勞動能力鑒定結論通知書》,結論為梁文林的傷殘等級程度為拾級。2018年9月19日,被告梁文林向通山縣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2019年1月3日,通山縣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作出通勞人仲裁字(2018)042號《仲裁裁決書》結論為:一、自2018年11月30日解除梁文林與通山縣永興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的勞動關系;二、由通山縣永興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按以下標準向梁文林支付下列各項傷殘待遇。計算標準按統(tǒng)籌地區(qū)2017年度咸寧市全部職工人均工資44700元,月平均工資3725元為基數(shù)。1.一次性傷殘補償補助金為7個月統(tǒng)籌地區(qū)2017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即3725元×7=26075元;2.一次性工傷醫(yī)療補助金為6個月統(tǒng)籌地區(qū)2017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即3725元×6=22350元;3.一次性傷殘就業(yè)補助金為8個月統(tǒng)籌地區(qū)2017年度月平均工資,即3725元×8=29800元。以上合計78225元,限通山縣永興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在裁決書生效之日起三日內一次性付清。原告認為,對被告受到的傷害依法不承擔工傷保險賠付責任,為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特具文起訴,懇請人民法院支持原告的訴訟請求。
本院認為,原、被告之間是否構成工傷保險待遇法律關系是本案爭議的焦點。構成本案工傷保險待遇法律關系的前提是雙方之間是否存在勞動關系,工傷構成的主體要件是勞動法律關系的一方當事人即勞動者。從工傷的定義來看,工傷主體是特定的,即只能是勞動關系中被用人單位雇用的一方當事人,如果勞動者不能成為勞動關系的一方當事人,則失去工傷構成的主體要件。沒有勞動關系作基礎的勞動者在勞動中人身受到損害,不能通過確認工傷去獲取救濟,而只能通過其他一般侵權或者意外事故途徑去獲取救濟。本案中,2017年原告將通山縣德行玻璃廠建筑工程項目的搭建鋼管架勞務發(fā)包給譚經(jīng)龍,譚經(jīng)龍自己負責模板,將架子部分轉包給葉成就。葉成就雇傭被告梁文林為其提供勞務并支付報酬,2017年11月29日下午2時許,被告梁文林在該工地從手裝模板勞動中,不慎被砸傷是本案的基本客觀事實。被告梁文林認為,本工程是通山縣永興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分包、轉包給不具備用工主體資格的實際施工人,實際施工人招用勞動者,應認定實際施工人的前手,即具有用工主體資格的承包人、分包人或轉包人與勞動者之間存在勞動關系。依據(jù)是原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關于確立勞動關系有關事項的通知》第4條“建筑施工、礦山企業(yè)等用人單位工程(業(yè)務)或經(jīng)營權發(fā)包給不具備用工主體資格的組織或自然人,對該組織或自然人招用的勞動者,由具備用工主體資格的發(fā)包方承擔用工主體責任”規(guī)定。原告通山縣永興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則認為,工程項目是通山縣永興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發(fā)包給不具備用工主體資格的譚經(jīng)龍承包,譚經(jīng)龍自己負責模板,譚經(jīng)龍將架子部分轉包給葉成就,實際施工人葉成就雇傭招收勞動者粱文林為其提供勞務。應認定實際施工人與其招用的勞動者之間為雇傭關系,其前手具有用工主體資格的發(fā)包人、承包人,或轉包人與勞動者之間并不存在勞動關系。本院認為,首先,《勞動合同法》第94條規(guī)定,個人承包經(jīng)營違反本法規(guī)定招用勞動者,給勞動者造成損害的,發(fā)包的組織與個人承包者承擔連帶賠償責任。但上述承擔連帶責任的規(guī)定,僅僅民事責任的性質,而不能作為認定勞動者與發(fā)包人之間具有勞動關系的依據(jù)。重要的是,勞動關系的存在是承擔勞動法上的法律責任的充分條件,而不是必要條件。即不能認為承擔了勞動法上的法律責任,就當然地推導出發(fā)包人與勞動者之間具有勞動關系的結論。其次,勞動合同再特殊,它仍然是合同,仍然要遵循合同的一般規(guī)律和價值取向。勞動合同雙方當事人仍然享有一定程度的意思自治。用人單位只要不違反國家就業(yè)歧視法律制度的規(guī)定,有選擇用人的自由,反之勞動者亦然;再次,如果在司法實踐中,強行認定實際施工人招用的勞動者與發(fā)包人之間成立勞動關系,等于是以司法的強制力僭越了勞動契約自由,剝奪了當事人對是否建立勞動關系的自由意志表達。從法理而言,審判權可以為當事人之間業(yè)已存在的社會關系安排后續(xù)的權利義務。但絕不能說,司法機關有權為當事人之間設定根本就不存在的社會關系,勞動關系亦是如此。最后,如果通過司法手段強行判決發(fā)包人與實際施工人招用的勞動者之間存在勞動關系,不僅會在理論上帶來難圓其說的困惑,而且會在實踐中產生不可避免的混亂。綜上所述,因被告無勞動關系基礎證據(jù)證明與原告構成勞動關系法律特征,故對原告主張不支付工傷保險待遇的請求,本院予以支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九十條規(guī)定,判決如下:
原告通山縣永興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不支付被告梁文林工傷保險待遇中一次性傷殘補助金26075元、一次性工傷醫(yī)療補助金22350元、一次性傷殘就業(yè)補助金29800元。
案件受理費2308元,由被告梁文林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以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照對方當事人或者代表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湖北省咸寧市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長 劉亞軍
人民陪審員 喻曙芳
人民陪審員 袁觀華
書記員: 張宇
你的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表示必填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