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達某某石油專用管有限公司,住所地滄州市新華區(qū)道東工農路,統(tǒng)一社會信用代碼91130900700778841B。法定代表人:孟凡勇,系該公司董事長。委托代理人:馬永金,系該公司法律顧問。委托代理人:趙欣,系該公司法務職員。被告:崔某某,男,漢族,xxxx年xx月xx日出生,住滄州市新華區(qū)。委托代理人:劉敏,女,漢族,xxxx年xx月xx日出生,住址同上,系被告崔某某妻子。委托代理人:張久綠,河北建平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達某某石油專用管有限公司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確認原告不應當支付被告疾病救濟費29421.6元、經濟補償金56580元、培訓費及崗位風險金5000元;2、被告承擔訴訟費。事實與理由:被告2005年9月開始在原告處工作。2016年4月被告以生病的理由不到單位工作,其后請事假至當月底。2016年5月公司得知被告確實生病,在被告沒有辦理請假手續(xù)的情況下,沒有追究其責任。按照公司的規(guī)章制度,被告應提供相應證明并辦理請假手續(xù),但被告在明知上述規(guī)定且在公司多次通知的情況下,拒不服從單位規(guī)章制度管理。在沒有繼續(xù)住院治療的情況下,被告拒不到單位報到,也不辦理任何請銷假手續(xù),嚴重擾亂了公司的正常管理秩序。原告基于被告嚴重違紀的事實,經多次勸解、教育無效,依照法律規(guī)定于2016年12月解除與被告的勞動合同。被告不服,向滄州市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該委經審理作出滄勞人仲案(2017)16號仲裁裁決。原告認為,被告雖然確實患病,但這不能成為其任意違反用人單位規(guī)章制度的理由,勞動法律法規(guī)對職工患病醫(yī)療期的規(guī)定并不禁止單位對違紀行為的處理,被告在超出正常、合理的時間段之內,嚴重違反公司請銷假的規(guī)定,根本無權取得正常停工醫(yī)療期的工資待遇;原告認定被告違紀并解除其勞動合同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不需要支付解除勞動合同經濟補償金;被告主張的培訓費非原告收取,在被告只主張4000元的情況下,裁決書超請求標的支持5000元不符合法律規(guī)定,培訓費、崗位風險金的仲裁請求超過了仲裁申請時效,上述請求不應當予以支持。原告于2017年6月6日收到滄勞人仲案(2017)16號仲裁裁決書,因不服該裁決,依照法律規(guī)定提起訴訟。被告崔某某辯稱,一、原、被告建立勞動關系的確切時間為2002年5月。被告自2002年5月份與原告建立勞動關系,而不是原告所說的2005年9月份。原告是在2002年5月份與被告簽訂上崗培訓協(xié)議,原告因此收取被告培訓費3000元。而當時與被告建立勞動關系的“滄州華北石油專用管材有限公司”系現(xiàn)在原告的前身,原告是在2005年12月更名為現(xiàn)在的“達某某石油專用管有限公司”。應當認定原告與被告建立勞動關系的時間是2002年5月份。二、被告不能上班是因為生病,而不是故意曠工。被告于2016年4月3日因病不能到原告處上班,其病情被診斷為“腦出血、偏癱、高血壓病”,自2016年4月3日至2016年5月5日住院治療。被告出院時醫(yī)囑要求繼續(xù)康復治療。至今被告仍處于半身麻木、生活不能自理的狀態(tài)。期間原告從未要求被告去上班,一直讓被告在家休養(yǎng)。2016年11月,原告曾要求被告去原告的門衛(wèi)處從事夜班工作,被告的身體狀況無法勝任。根據勞動部《企業(yè)職工患病或非因公負傷醫(yī)療期規(guī)定》第二條、第三條的規(guī)定,被告應享受12個月的醫(yī)療期,且在該醫(yī)療期內原告不得解除勞動合同。三、被告應向原告支付疾病救濟費及經濟補償金。1、根據(冀勞社辦【2003】23號)第五條第二項的規(guī)定,原告應向被告支付病假工資或者疾病救濟費。被告在原告處工作滿十年以上,休假六個月以上,應執(zhí)行給付65%救濟費的標準。2、在原告無權解除勞動合同的前提下,原告單方解除勞動合同,應當依據《勞動法》第36條、46條、47條的規(guī)定向被告支付經濟補償金。被告自2002年5月份在原告處工作15年,故經濟補償金數(shù)額應為56580元。四、培訓費、崗位風險金的返還請求不存在訴訟時效的問題。原告的該行為本身就是違反《勞動法》的行為,且被告是在原告要與自己解除勞動關系時才知道自己的權益受到侵害。經審理查明,被告崔某某于2002年5月入職原告前身滄州華北石油專用管材有限公司。雙方簽訂培訓協(xié)議,滄州華北石油專用管材有限公司收取被告培訓費3000元。2005年12月,滄州華北石油專用管材有限公司名稱變更登記為達某某石油專用管有限公司,即本院原告。原告收取被告崗位風險金2000元。2016年4月3日被告在滄州市中心醫(yī)院住院治療,被診斷為腦出血、偏癱、高血壓,2016年5月5日出院。2016年12月7日原告出具解除勞動合同通知并郵寄給被告,以嚴重違反公司規(guī)章制度為由解除與被告的勞動合同關系。自被告患病之日起,原告未向其支付過工資。被告患病前12個月的平均工資為3772元。被告向滄州市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勞動仲裁,該仲裁委員會于2017年5月25日作出滄勞人仲案[2017]16號仲裁裁決書,原告不服該仲裁裁決,向本院提起訴訟。以上事實有當事人陳述、住院病歷、診斷證明、門診病歷、工商銀行借記卡賬戶歷史明細清單、培訓協(xié)議及收據兩張、解除勞動合同通知、滄州市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滄勞人仲案[2017]16號仲裁裁決書等證據予以證實。
原告達某某石油專用管有限公司與被告崔某某勞動爭議糾紛一案,本院受理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達某某石油專用管有限公司的委托代理人馬永金、趙欣,被告崔某某的委托代理人張久綠、劉敏到庭參加了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本院認為,關于原、被告之間建立勞動關系的起始時間,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三條規(guī)定,計算勞動者工作年限等應由用人單位負舉證責任。被告提交培訓協(xié)議及培訓費收據等證據證實其于2002年5月入職,原告未提交充分證據予以反駁,因此原、被告之間建立勞動關系的起始時間為2002年5月。依據原勞動部《企業(yè)職工患病或非因工負傷醫(yī)療期規(guī)定》第二條、第三條及被告的病情和在原告處的工作年限,被告應享受12個月的醫(yī)療期,且該期限內原告不得解除勞動合同。根據《河北省工資支付規(guī)定》第二十二條和原河北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關于貫徹實施<河北省工資支付規(guī)定>有關問題的通知》(冀勞社辦【2003】23號)第五條第二項規(guī)定,原告應按照被告現(xiàn)行工資標準的65%向被告支付疾病救濟費,被告現(xiàn)行工資標準為每月3772元,故原告應支付被告疾病救濟費29421.6元。醫(yī)療期內原告雖不能單方解除勞動關系,但原告解除勞動關系,被告予以認可,并不違反法律規(guī)定。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三十六條、四十六條、四十七條的規(guī)定,原告應支付被告經濟補償金。被告2002年5月入職,現(xiàn)行工資標準為每月3772元,故原告應支付被告15個月的經濟補償金56580元。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九條的規(guī)定,用人單位招用勞動者……不得要求勞動者提供擔?;蛘咭云渌x向勞動者收取財物。被告入職時,原告收取被告培訓費3000元及崗位風險金2000元,被告要求原告返還,符合法律規(guī)定,因被告僅要求返還4000元,對被告該項請求本院予以支持。綜上,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九條、第三十六條、第四十六條、第四十七條、原勞動部《企業(yè)職工患病或非因工負傷醫(yī)療期規(guī)定》第二條、第三條、《河北省工資支付規(guī)定》第二十二條、原河北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關于貫徹實施<河北省工資支付規(guī)定>有關問題的通知》(冀勞社辦【2003】23號)第五條第二項、《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三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原、被告解除勞動合同關系;二、原告達某某石油專用管有限公司于本判決生效后十日內支付被告崔某某疾病救濟費29421.6元;三、原告達某某石油專用管有限公司于本判決生效后十日內支付被告崔某某經濟補償金56580元;四、原告達某某石油專用管有限公司于本判決生效后十日內返還被告崔某某培訓費、崗位風險金4000元。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案件受理費5元,由原告承擔。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交副本,上訴于河北省滄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此頁無正文)
審判員 祁 偉
書記員:姜雯雯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