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辛集市弘某皮革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張占業(yè),該公司執(zhí)行董事。
委托代理人:牛春見、高雯,河北滄瀾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朱某。
原告辛集市弘某皮革有限公司與被告朱某買賣合同糾紛一案,本院2016年10月19日受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的委托代理人高雯到庭參加訴訟。被告經(jīng)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jié)。
原告辛集市弘某皮革有限公司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判令被告給付原告借款50000元及利息,利息自起訴之日計算至給付之日止;2、判令被告給付原告貨款107564元及利息,利息自2015年6月7日計算至給付之日止;3、訴訟及其他費用由被告承擔。
事實和理由:2011年12月25日,被告朱某向原告借款5萬元。2014年5月30日原、被告簽訂購銷合同,被告朱某從原告處進購皮革。合同簽訂后,原告陸續(xù)向被告發(fā)貨,截至到2015年6月7日,被告尚欠原告107564元貨款未付。綜上,被告共欠原告157564元,時至今日,原告雖多次索要被告卻遲遲不能給付。
被告朱某經(jīng)合法傳喚未到庭應訴,亦未提交書面答辯意見。
經(jīng)審理查明:被告常年在原告處購買皮革,是原告的老客戶,在2011年12月25日被告向原告借款5萬元,原告方通過銀行戶名為尚振銘向被告轉(zhuǎn)帳5萬元。2014年5月30日原、被告簽訂購銷合同,合同中注明此合同按照實際發(fā)貨數(shù)量和金額為準。合同簽訂后,原告方從2014月6月6日開始數(shù)次向被告發(fā)貨,在此后一直到2015年6月7日原、被告之間仍有其他購買皮革業(yè)務往來,從2013年5月30日—2015年6月7日總共購買皮革金額是357564元,被告在2014年8月4日向原告匯款25萬元,此后再無匯款。被告至今尚欠原告157564元。
證據(jù):1、2011年12月15日原告轉(zhuǎn)帳交易記錄;2、2014年5月30日購銷合同一份;3、四份辛集市億通物流發(fā)貨單,隨單附有發(fā)貨的皮革名稱、張數(shù)以及平方尺;4、原告方自制的朱某購皮明細表一張。
本院認為,原告辛集市弘某皮革有限公司與被告朱某簽訂的購銷合同,是雙方當事人的真實意思表示,合法有效,原告已按合同約定履行了交貨義務,被告應按約定給付貨款,故原告要求被告給付剩余貨款107564元,本院應予支持。原告在2011年12月15日向被告朱某轉(zhuǎn)賬50000元,并寫明用途為朱某借款,以上原、被告之間借貸關系明確,本院應予支持。被告朱某經(jīng)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視為對舉證、質(zhì)證權(quán)利的自行放棄,由此產(chǎn)生的法律后果由其自行承擔。綜上所述,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八條、第一百三十條、第一百九十六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四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朱某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nèi)給付原告辛集市弘某皮革有限公司貨款107564元及利息(利息自2015年6月7日以中國人民銀行同期商業(yè)類人民幣基準貸款利率計算至本判決生效后執(zhí)行清之日止);
二、被告朱某于本判決生效后十日內(nèi)償還原告辛集市弘某皮革有限公司借款50000元及利息(利息自2016年10月19日(起訴之日)起以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同期商業(yè)類人民幣基準貸款利率計算至本判決生效后執(zhí)行清之日止)。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的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2451元、保全費1370元,由被告朱某負擔。
審 判 長 田 炯 人民陪審員 齊玉會 人民陪審員 王夢華
書記員:張琦云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