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市臥龍區(qū)人民檢察院
起?訴?書
宛龍檢公訴刑訴〔2019〕542號
被告人王某某,女,1960年**月**日出生,身份證號碼4101051960********,漢族,高中畢業(yè),河南省**投資擔保有限公司(簡稱**公司)董事長,戶籍所在地河南省鄭州市金水區(qū)**路**號,現(xiàn)住鄭州市惠濟區(qū)**路**棟。因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犯罪,于2019年1月25日被南陽市公安局直屬分局刑事拘留;因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詐騙、對非國家工作人員行賄、強迫交易犯罪,于2019年3月1日經(jīng)南陽市臥龍區(qū)人民檢察院批準,同日被南陽市公安局直屬分局逮捕。
被告人陳某某,女,1987年**月**日出生,身份證號碼4101051987********,漢族,大學畢業(yè),2012年2月至2018年10月在**公司負責財務工作,戶籍所在地河南省鄭州市金水區(qū)**路**號,現(xiàn)住鄭州市金水區(qū)**路**園**室。因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犯罪,于2018年10月22日被南陽市公安局直屬分局取保候審,于2019年1月24日被南陽市公安局直屬分局刑事拘留;因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詐騙、強迫交易犯罪,于2019年3月1日經(jīng)南陽市臥龍區(qū)人民檢察院批準,同日被南陽市公安局直屬分局逮捕。
被告人康某某,女,1968年**月**日出生,身份證號碼4101051968********,漢族,初中畢業(yè),2012年3月至2017年8月任職**公司,戶籍所在地河南省鄭州市金水區(qū)**路**號,現(xiàn)住鄭州市金水區(qū)**小區(qū)**室。因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犯罪,于2018年11月23日被南陽市公安局直屬分局刑事拘留;因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犯罪,于2018年12月29日經(jīng)南陽市臥龍區(qū)人民檢察院批準,同日被南陽市公安局直屬分局逮捕。
本案由南陽市公安局直屬分局偵查終結,以被告人王某某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詐騙、強迫交易、對非國家工作人員行賄罪,以被告人陳某某、康某某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詐騙、強迫交易罪,于2019年3月29日向本院移送審查起訴;以被告人王某某、陳某某、康某某涉嫌非法經(jīng)營罪,于2019年8月13日向本院補充移送審查起訴。本院受理后,已告知被告人享有的訴訟權利,依法訊問了被告人,審查了全部案件材料。期間,延期審查、退回公安機關補充偵查二次。
經(jīng)依法審查查明:
一、非法吸收公眾存款、非法經(jīng)營
**公司成立于2009年8月17日,法定代表人兼董事長王某某,股東韋某甲、韋某乙(均另案處理),注冊資金3000萬元。**公司成立后,王某某負責公司全面工作,在未取得《融資性擔保機構經(jīng)營許可證》的情況下,先后聘用陳某某、康某某等80余名業(yè)務人員,未經(jīng)國家有關主管部門批準,違反國家金融管理法規(guī),非法從事高息放貸業(yè)務。
2009年8月至2014年6月,**公司采用口口相傳、發(fā)放宣傳單和印有理財廣告的檔案袋等方式,以支付月息1分2到1分5為誘餌,面向社會公眾大量非法吸收存款,并將非法吸收的資金以月息3分5到5分不等的利率對外放貸,主要以獲取息差的方式從中獲取巨額利益,在此期間共計向969名社會公眾非法吸收存款17.9225億元。
**公司未經(jīng)金融監(jiān)管部門批準,非法從事高利放貸業(yè)務,根據(jù)借款人貸款時間長短分為短期和長期貸款,日息或者月息的綜合費用為3%-5%不等,發(fā)放貸款時分別收取擔保費、利息、保證金和審查費。根據(jù)南陽**會計師事務所審計:2009年8月至2018年4月,**公司共放貸款4096筆,累計放貸金額1762912.22814萬元(2014年7月以來為158.3687億元);2009年8月至2018年4月,**公司收取擔保費35335.16364萬元、利息14557.6705萬元、審查費947.1058萬元和保證金10764.56萬元(其中990萬元未實際收?。灿?1604.49994萬元;此外,根據(jù)**公司電子數(shù)據(jù)記載的還款記錄,有部分費用未在擔保費、利息、保證金及審查費中明確列示,涉及金額為3216.5667萬元;綜上,**公司于2009年8月至2018年4月收取的各項費用累計金額為64821.06564萬元。經(jīng)核算審計結果,**公司通過非法高利放貸的經(jīng)營活動,實際獲取費用共計63831.06664萬元。
被告人陳某某在**公司從事財務、出納等工作,主要工作職責為:登記理財客戶資金排隊情況并為融資客戶匹配資金;收集理財資金向融資客戶轉賬;管理并使用公司賬戶和業(yè)務經(jīng)理等個人銀行卡、網(wǎng)銀賬戶,用于對融資客戶借款和收取融資客戶利息、手續(xù)費、還款及支付理財客戶利息本金;制作公司各類財務臺賬、員工提成工資表及管理各項公司收支業(yè)務。陳某某于2012年2月至2018年5月任職期間,**公司共計非法吸收公眾存款金額為84046萬元。同時,被告人陳某某在明知該公司從事非法融資放貸經(jīng)營的情況下,不僅提供其個人銀行賬戶由**公司非法經(jīng)營活動使用,還以公司的上述融資模式于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向4名儲戶吸收存款172萬元。
被告人康某某在**公司擔任經(jīng)理職務,主要工作職責為:與借款客戶簽訂合同、向逾期借款客戶催收等貸款風控業(yè)務;以公司名義從事吸收公眾存款的活動。康某某于2012年2月至2017年6月任職期間,**公司共計非法吸收公眾存款金額為84046萬元。同時,被告人康某某在明知該公司從事非法融資放貸經(jīng)營的情況下,于2012年2月至2014年6月向10名儲戶吸收存款1403萬元。
二、詐騙
1、河南**有限公司(簡稱**)
2012年7月至2014年8月,**公司總經(jīng)理李某甲、法定代表人李某乙向**公司借款20筆,共計7678萬元,約定利息、擔保費、律師審查費等綜合費用3%-5%不等,**先后償還**公司借款本金5758萬元,支付利息等綜合費用1497.215萬元,期間四筆借款本金1920萬元逾期未還;2014年9月至2015年2月,**每月按照4%-4.5%的利率支付利息,共計470.4萬元;被告人王某某等人利用之前被害人李某甲、李某乙等人已簽字捺指印的空白借款合同等文書,對逾期未還的借款多次轉換借款合同,完善欠款確認書等借款手續(xù)。
2014年9月,李某甲等人注冊成立的**公司舉行開業(yè)慶典,王某某與李某甲、李某乙協(xié)商,由其出資支付電梯訂購款1000萬元,月息2.8%,雙方各自負擔50%,同時提出占有電梯銷售利潤20%,訂購款繳納后**公司獎勵四臺寶馬汽車,王某某分得兩輛;之后,王某某提出放棄20%的銷售利潤,訂購款轉為李某甲、李某乙的借款,1000萬元借款利息由李某甲、李某乙承擔,王某某已獲取的兩臺獎勵車輛卻未退還。2014年9月至2015年2月,**每月按照2.8%的利率支付利息共計168萬。
2015年6月,李某甲向王某某提出新增借款800萬元,王某某要求提供質押:轉讓**20%股權,變更法定代表人給其指定的人,并將**的公章、財務章、銀行U盾、公司證照等交給**公司,承諾新增借款還清后就交還**;之后,李某甲按照王某某的要求,將**的股權和法人轉讓、變更給王某丙,公司和法人章等也交給**公司。**新增借款800萬元按時償還后,被告人王某某以其有2920萬元借款未還為由,拒絕李某甲變更法人和退還公章等抵押物的要求。此后,王某丙(另案處理)在未實際出資的情況下,一直擔任**的法定代表人,并變更了**有關銀行賬戶信息,在農(nóng)業(yè)銀行鄭州新城支行等銀行新開設了**公戶。
2015年7月、9月,**分別向**公司新增80萬元、300萬元兩筆借款;截至2015年12月,**實際償還兩筆借款本金及利息等費用366萬元,**公司計算**仍欠本息合計282.11萬元,未扣減**實際已經(jīng)償還給**公司的欠款150.85萬元。
2015年12月,王某某安排陳某某計算**的借款及費用,被告人陳某某既未通知李某甲、李某乙等人,也未對雙方資金往來情況進行核對,單方面計算得出**截止2015年12月欠款5132萬元,包括:(1)2015年3月-12月,**逾期未還借款本金2920萬元,按照4%計算當月利息,產(chǎn)生的利息再按照4%計算復利,所產(chǎn)生的費用計入下月的本金,使**的借款本金2920萬元增加至4331.03萬元;(2)**2015年7月、9月的兩筆380萬元借款仍欠282.11萬元未還;(3)2016年1月至3月,增加后的借款本金4331.03萬元,按照4%計算利息共計519.72萬元;隨后王某某通過電話聯(lián)系、安排康某某與李某甲等人見面等方式,要求李某甲、李某乙、王某丁作為擔保人簽訂借款合同和賦予強制執(zhí)行效力的債權公證文書;之后,被害人李某甲、李某乙、王某丁迫于無奈分別于2015年12月19日、2015年12月24日在鄭州**公證處簽訂了六份借款合同及相關公證文書,金額分別為252萬元、500萬元、880萬元、1000萬元、1000萬元、1500萬元,共計5132萬元。期間,當李某甲等人對**公司單方算出的數(shù)額及公證程序提出異議時,被告人王某某、康某某等人脅迫李某甲、李某乙、王某丁按王某某的意愿簽字同意。
被告人王某某、康某某要挾被害人李某甲等人簽訂借款合同和賦予強制執(zhí)行效力的債權公證文書,同時又向李某甲等人提出“過賬”的要求,即讓李某甲找“過橋”資金把5132萬元先還給**公司,再由出借人陳某某把5132萬元借給**,由**償還“過橋”資金,通過“過賬”完成**向**公司借款5132萬元銀行轉賬的流程,為其辦理公證和執(zhí)行提供形式上合法的依據(jù);當李某甲提出自己沒有資金也找不到資金,并且無必要走“過賬”程序時,王某某告知李某甲由其給**找“過橋”資金:2016年1月4日,王某某安排陳某某、康某某聯(lián)系使用王某戊的銀行賬戶,制造了從王某某二兒媳崔某某的銀行賬戶轉賬給**公司工作人員丁某某,丁某某轉賬給“過橋”資金出借人王某戊,王某戊轉給**,**轉賬給崔某某、陳某某,完成了**向王某戊借款以償還**公司的空轉銀行流水操作;次日,陳某某按照2015年12月簽訂的六份借款合同共計5132萬元轉款給**,**把該款再轉給王某戊、之后又從王某戊的銀行賬戶轉給丁某某、丁某某再分別轉給陳某某、崔某某。經(jīng)過上述操作,完成了陳某某借給**5132萬元償還王某戊“過橋”資金的空轉銀行流水;在此過程中,被告人王某某、康某某要求被害人李某甲支付王某戊“過橋”資金費用20萬元,實際該費用從李某乙的賬戶轉給王某戊之后,隨即從王某戊的賬戶轉到王某某二兒子韋某乙的賬戶。
2016年10月,被告人陳某某作為**借款的出借人向鄭州**公證處提出執(zhí)行申請,**公證處公證員李某某(另案處理)于2017年2月出具了《執(zhí)行證書》,對2016年1月至3月的利息已經(jīng)計算并增加到借款本金的情況下,又按照20‰的利率重新計算利息;2017年3月,韋某乙負責收集整理**借款合同、公證文書等相關資料,以陳某某作為出借人向鄭州市金水區(qū)法院申請強制執(zhí)行,并對王某丁名下五套房產(chǎn)、銀行存款及**南樂縣瑜達苑項目三塊土地、10號樓100余套房產(chǎn)等資產(chǎn)進行查封、凍結至案發(fā);被害人李某甲等人向金水區(qū)法院和鄭州市中院分別提出了異議,鄭州市中院撤銷了金水區(qū)法院的執(zhí)行裁定;之后,陳某某又向河南省高院提出異議,經(jīng)河南省高院裁定,撤銷金水區(qū)法院和鄭州市中院執(zhí)行裁定,發(fā)回金水區(qū)法院重審。期間,韋某某(系王某某丈夫,另案處理)多次參與和插手**執(zhí)行案件,積極向他人請托延緩解除**資產(chǎn)凍結,以達到省高院將**執(zhí)行案件發(fā)回重審的目的;并書寫多份控告、舉報材料,向南樂縣政府、南樂縣法院等單位和部門遞送,給李某甲、李某乙等人施加壓力。
以上,被告人王某某、陳某某、康某某與王某丙、韋某某等人在**原逾期未還借款的基礎上,虛構事實、隱瞞真相,通過利息計復利滾入本金、多算未到期利息、已還款不核減等方式,抬高**借款本金至5132萬元,采取威逼、要脅等手段,迫使李某甲等人簽字確認抬高后的借款金額;通過空轉銀行流水、申請出具有強制執(zhí)行效力的債權文書公證書、強制執(zhí)行等程序,對李某甲、李某乙、王某丁的資產(chǎn)通過法律程序實施查封和凍結,掩蓋其利滾利、利轉本、虛增借款本金,從而非法獲利的目的。
2、河南**建設工程有限公司(**公司)
2012年8月,**公司法定代表人劉某乙開始向**公司借款并及時歸還了全部本金和利息;2013年3月12日劉某乙向**公司借款兩筆共計1000萬元,2013年5月10日按期歸還500萬元的借款,剩余的500萬元未歸還本金但支付利息至2013年9月9日;2013年5月31日劉某乙又向**公司借款600萬元并開始支付利息至2013年8月30日。
2013年8月至2013年12月,劉某乙因涉嫌其他刑事犯罪被洛陽市司法機關采取強制措施,期間未向**公司支付利息;2014年,劉某乙因其公司建設內**工程項目需要資金,再次找到王某某借款,王某某以便于對**公司的賬戶資金進行監(jiān)管為由,要求劉某乙將**公司法定代表人變更為王某丙,同時要求劉某乙將其在海南澄邁的三套房子及一輛奔馳車作價200萬元過戶給王某某、陳某某等人;后劉某乙按照王某某的要求于2014年4月4日將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變更為王某丙,又將海南**的三套房子更名為王某某,將奔馳車過戶給陳某某;王某丙成為**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后,將**公司在銀行的信息做了變更,辦理了**公司銀行公戶的網(wǎng)銀U盾交由陳某某保管使用。王某丙于2014年4月至6月到**縣開始對修路工程進行監(jiān)管并支付相關費用,2014年4月至6月共向該工程投資合計923.577萬元;2014年5月至7月,劉某乙支付王某某投資在該工程的項目款利息共計72.38萬元,該工程于2014年6月完工。
2014年12月,王某某指使陳某某采用5分復息的方法計算劉某乙的欠款,經(jīng)陳某某計算:500萬元的借款于2013年9月9日至2014年12月31日產(chǎn)生利息633.77萬元,本息共計1133.77萬元;600萬元的借款于2013年8月30日至2014年12月30日產(chǎn)生利息760.52萬元,本息共計1360.52萬元;內黃縣投資的923.577萬元計算為924.3萬元,2014年6月10日至2014年12月31日產(chǎn)生本息共計1292.89萬元,以上述方法計算劉某乙共欠**公司3787.18萬元;扣除之前劉某乙在海南**的三套房子和一輛奔馳S350車折抵的200萬元,又減免劉某乙的部分利息,最后確認劉某乙欠**公司3500萬元,并讓劉某乙和陳某某簽訂了2000萬元和1500萬元的借款合同。借款合同簽訂后,王某某指使王某丙以**公司法定代表人的身份將**公司作為擔保人對借款合同進行擔保,同時到鄭州**公證處由公證員李某某對借款合同進行了公證并請求出具有強制執(zhí)行效力的債權公證文書和執(zhí)行證書。
王某某安排康某某隨劉某乙一起到民生銀行讓劉某乙辦理了一張銀行卡并辦理了網(wǎng)銀U盾,康某某將劉某乙辦理的銀行卡及U盾交由陳某某保管,王某某讓陳某某操作對借款進行銀行空轉流水;2014年12月30日,陳某某利用手中掌握的銀行賬戶,將3500萬元由崔某某賬戶轉到魯某某賬戶,再由魯某某的賬戶轉入劉某乙賬戶,后由劉某乙賬戶轉入陳某某賬戶,制造了劉某乙向魯某某借款3500萬元用于歸還欠款的假象;次日,陳某某操作網(wǎng)銀將3500萬元分為1500萬元和2000萬元由陳某某的賬戶轉至劉某乙賬戶,再從劉某乙的賬戶轉入魯某某的賬戶,最終從魯某某賬戶將3500萬元轉回崔某某的賬戶;通過這些賬戶的資金周轉,完成了劉某乙向陳某某借款3500萬元的出借假象。王某某在銀行流水空轉完成后以幫助劉某乙借款為由收取了劉某乙17.5萬元的過橋費,劉某乙將17.5萬元轉入崔某某的賬戶。2015年1月8日,陳某某在**公證處通過李某某獲得了具有強制執(zhí)行效力的**號、**號債權公證文書。
2015年5月,**的一期工程款2000萬元撥付到**縣**工程有限公司的賬戶,該公司將2000萬元支給工程承建商孫某某;王某某知道后以該工程款未入**公司對公賬戶為由,以劉某乙和孫某某涉嫌詐騙相威脅,劉某乙無奈同意將后期的工程款撥付到**公司的對公賬戶;之后,王某丙通過**公司對公賬戶陸續(xù)獲得了**的工程撥款2233萬元,并進行了分配,其中:永通公司代扣稅金51.359223萬元,分別支付趙某某、孫某某工程款35.69萬元、390.2萬元,余額1755.75萬元轉至陳某某和崔某某的賬戶。
2017年3月16日,陳某某在明知將**公司賬戶收到的資金轉入陳某某和崔某某賬戶的實際數(shù)額為1322.75萬元的情況下,到黃河公證處申請執(zhí)行證書,申報內容為僅收到利息款736.160777萬元,隱瞞了實際已收到**公司還款586.589223萬元的真實情況。李某某在沒有和劉某乙核實的情況下,按照王某某的要求于2017年4月6日直接出具了執(zhí)行證書**和**;后陳某某依據(jù)**公證處出具的執(zhí)行證書到鄭州高新技術產(chǎn)業(yè)開發(fā)區(qū)人民法院執(zhí)行局申請強制執(zhí)行,韋某乙負責收集整理**公司借款合同、公證文書等相關資料,以陳某某作為出借人向鄭州市金水區(qū)法院申請強制執(zhí)行;2018年1月19日,鄭州高新技術產(chǎn)業(yè)開發(fā)區(qū)人民法院出具了**和**執(zhí)行裁定書,并分別給湯陰市**工程有限公司和**縣財政局下達了協(xié)助執(zhí)行通知書:執(zhí)行**公司在湯陰市**工程有限公司的收入1050.8393萬元和在內黃縣財政局的工程款收入1800萬元。期間,當劉某乙對**公司單方算出的數(shù)額及公證程序提出異議時,被告人王某某、康某某等人脅迫劉某乙按王某某的意愿簽字同意。
綜上,被告人王某某、陳某某、康某某在**原逾期未還借款的基礎上,于2015年12月提前計算2016年1月至3月的利息519.72萬元并計入本金;2015年7月和9月,**新增借款380萬元,在實際已償還**公司366萬元的情況下,陳某某仍以欠款282.11萬元計入5132萬元,未扣減**實際已經(jīng)償還的150.85萬元;在申請開具執(zhí)行證書的時候隱瞞**公司已還款586.59萬元的情況;王某某等人隱瞞用自有資金制造空轉流水的事實,收取**和**公司手續(xù)費共計37.5萬元。被告人王某某、陳某某等人虛增被害人債務金額共計1294.66萬元,被告人王某某、康某某等人為迫使被害人從形式上簽字認可虛高的借款金額,采取威逼、要脅的手段,通過空轉銀行流水、申請出具有強制執(zhí)行效力的債權公證文書和執(zhí)行證書、申請法院強制執(zhí)行的方式,達到非法占有被害人財產(chǎn)的目的。
三、對非國家工作人員行賄
被告人王某某成立的**公司在發(fā)放借款過程中,為了獲取更多的利益,違規(guī)給借款企業(yè)相關決策人員提成、好處費。從2013年1月到2014年6月,被告人王某某每月給河南**投資有限公司負責借款融資的副總禹某某(另案處理)固定好處費5000元,另給禹某某轉賬70000元好處費,合計165000元;2014年6月以后,王某某以同樣方式轉賬給禹某某繼任者代某某好處費60048元。以上,被告人王某某向河南**投資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員禹某某、代某某共計行賄225048萬元。
認定上述事實的證據(jù)如下:
1.??書證;2.物證;3.視聽資料;4.鑒定意見;5.證人證言;
6.被害人陳述;7.被告人供述。
本院認為,被告人王某某、陳某某、康某某違反國家金融管理法規(guī),擾亂金融秩序,數(shù)額巨大;被告人王某某、陳某某、康某某未經(jīng)國家有關部門批準,采取違規(guī)違法手段,從事非法經(jīng)營活動,擾亂市場秩序,情節(jié)嚴重;被告人王某某、陳某某、康某某以非法占有為目的,虛構事實、隱瞞真相,騙取公民合法財物,數(shù)額特別巨大;其行為已觸犯《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條、第二百二十五條、第二百二十六條、第二十五條第一款、第六十九之規(guī)定,犯罪事實清楚,證據(jù)確實、充分,應當以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非法經(jīng)營罪、詐騙罪追究其刑事責任,且系共同犯罪,應當數(shù)罪并罰;被告人王某某為謀取不正當利益,給予公司的工作人員以財物,數(shù)額較大,其行為已觸犯《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六十四條之規(guī)定,犯罪事實清楚,證據(jù)確實、充分,應當以對非國家工作人員行賄罪追究其刑事責任。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六條第一款之規(guī)定,提起公訴,請依法判處。
此致
南陽市臥龍區(qū)人民法院
檢?察?員:郭??宇
冀鵬毅
2019年9月26日
附:1.被告人王某某、陳某某、康某某現(xiàn)羈押在南陽市看守所;
2.全部案件材料?!?/span>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